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班主任培训讲话稿 >

第4章

班主任培训讲话稿-第4章

小说: 班主任培训讲话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学6年、大学4年,算一算也有16年的时间待在学校,那么一个人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刚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不到1年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同事说:“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但是工作已经1年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工作的部分几乎没有多少。参加工作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地学习用以谋生的知识!”台湾企业家台机电的老板张仲谋在某场演讲过程中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当我回顾这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我发现只有在工作前5年,用得到过去在大学、研究院所学的20…30%,之后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几乎等于零。”他说学校生活是“一场可带走的盛宴”,但他强调这指的绝非是谋生知识的学习。“一场可带走的盛宴”这句话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原文译成中文就是:“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住过巴黎,它会一生跟着你,有如一场可带走的盛宴。”张先生想用这句话来生动形容自己前后21年的求学生涯。既然“盛宴”绝非指谋生知识的学习,那么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呢?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期间是培养求知心态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一位在校生要把握机会多方面培养兴趣,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都行,这也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心态。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还培养了自己学习的习惯,这包括终生学习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校期间既没有培养求知心态,又没有培养学习的习惯,那么他一定是在浪费时间。就算他考试考得再好,教科书背得再熟,对于以后的求职、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帮助,这甚至还会成为甩不掉的思想包袱。张先生认为,学习只是一种input,如果没有经过内化的过程,去发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学习习惯是两项基本能力,若没能在求学阶段及时培养,完全是虚掷光阴。至于思考能力则是更进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与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备此能力不可。(十名现象) 
作为终生教育的基础,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终生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对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正如顾明远教授所指出的“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反映了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持续、和谐、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全面发展,应当重视对人的任何一种潜力的开发和培养,应当把发展人的想象力,培养人的创造性等作为未来教育关注的重点。



两大支柱:  时间上的延展;空间上的包容    











三个词汇:  生活   终生   教育 











四个学会:  认知  做事  共处  生存 
 新时代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具有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积极保护大自然环境和美好事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地球村”中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只要具备了以上素质,那你一定能接受时代的挑战和人生的风雨,同时,也一定是幸福的人。









 
学习化社会——教育要整合: 学习化社会 (环境)20世纪60年代起,终生教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70年代以后,在终生教育基础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潮流,即学习化社会,它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理想,在世界各国未来发展蓝图的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终生教育更多地是从人类个体纵向的时间拓展角度来加以建构,那么学习化社会则是从人类整体横向的空间延展为标准的一种目标和理想。正是在这种纵横的时空交错中,使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之间产生联系。在建立这种联系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既终生学习。终生学习必须以学习化社会为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提供终生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终生学习是一种持续人的一生的学习方式;终生学习必须打破时空的局限,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终生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把教育和学习看成是以主体为核心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此意义上终生教育获得了生活的话语权,使得终生学习的实现具有可能性。。(适应社会竞争) 



教育的社会化 











教育化的社会 











教育成为社会生活方式
















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终生学习(目的)教师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小学教师,很容易被地域或者职业所局限。由于接触不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丰富的信息,长期在某一个地方,从事着一种周而复始的工作,视野难免狭窄,理解难免偏颇,境界难免低俗,精神难免平庸。这其实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病,职业伤害。因为我们接触的对象单一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天地狭小了,在几尺高的屋檐下,我们经常接触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远离了万水千山,不与鸿鹄作伴,便与鸟雀为伍,不为虎啸山间,便为蛙鸣井底。更为严重的是,往往我们自命不凡,自以为是之时,往往是我们最为贫乏,最为浅薄之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平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一个人一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 因此,我们班主任应重视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班主任工作由“经验型”逐步发展为“理论型”,已是时代的要求。班主任生活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着教育方面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和矛盾,有助于确定研究和总结的课题。班主任长期跟一个班,便于观察和追踪,实验研究。班主任是学生的知心人,易于发现“闪光点”和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点对于德育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及时积累材料,经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对教师们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小学任教时,坚持每天晚上记录教学情况,书写工作笔记,认真思考当天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30余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也不敷衍,曾先后对 2700名学生做过详细的记录,数十年后,他仍然能说得出“最难教育的”178名学生的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从而,使他从一位没有师范院校毕业文凭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杰出的教育家。 
 
教育和学习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获得了生活的话语权 

教育将从别人的教育演变为自己的教育(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学习的权利)
 
班主任的作为:



   ——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 











   ——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吃一堑,长一智) 











   ——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 。  











   ——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 
驯兽学校的宣传语:“永远不是动物的错。”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当我们教育学生的计划遭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再怪罪学生,而是采取新的办法。在终生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终生学习者。根据终生学习的思想,在一个变迁快速的社会中,许多知识很快即会落伍,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重在灌输学生很快即将落伍的知识,相反地,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在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养成终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终生学习活动。在终生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的目的不重在既有知识的传递,而重在终生学习者的培养。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终生学习者,第一要使其具备终生学习的动机,持续不断地督促自我终生学习;第二要使其学会终生学习的技巧,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方法,终生不断学习;第三要使其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养成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能够自我设订学习目标、自我安排学习计划、自我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进行学习活动,并自我进行学习评量,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独立自主的终生学习者。唯有当每一个学习者都具备终生学习的动机、技巧和能力,他才可能有效解决快速变迁所带来的各项问题,而成为一个在社会生活上适应良好的人。









爱生如友: 
我们常说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做老师能做到亦师亦友,在师生关系中既是师生朋友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又是一种教育过程。这是从社会学角度谈班主任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朋友——社会学中最可信赖的人 

      教育——“合作”的理念

      班主任——民主意识,“伙伴”职能 

朋友——社会学中最可信赖的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兹,以包容、控制和感情作为人际关系的三维,朋友关系的建立可以满足人们人际关系的这三种需要:包容(容纳、沟通、参与、归属、随同)。控制(领导、控制、影响、支配他人)。感情(热情、友好、同情、亲密等)。有了朋友般的关系,就可以满足这三种精神需要。相反的,则产生排斥、疏远、对立、退缩;抗拒权威或模仿和追随他人、受人支配的行为;冷淡、疏远、厌恶、憎恨等。学生在进入学校生活以后,逐渐有了这样的人际需要,这使得师生之间形成朋友关系成为可能,具体体现三个突出特点: 

      平等

   融洽 

      依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每个学生都有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感情、体验、需要和感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感情不仅是人的意志、行为的动力,而且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激发和调剂功能。作为教师,也只有"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孙敬修语)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知识和力量的化身,不再是布道者。师生可以成为朋友,是一种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朋友关系。它强调教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体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构建和谐友爱发展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大环境下,师生关系升华到朋友关系是最为完美与和谐的发展印证。让学生对你有依赖性,而不是排斥性,如果学生对你产生排斥,则同学生交朋友不仅是一句空话,而且是学生口中的一句笑话,学生小看你。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教师心灵的窗户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学生对老师是信赖的。与学生交往时,不是一时一事的谦恭如朋,不是为了什么而矫情做秀,而是一贯之,出于一种性情和赤诚。学生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老师是不是真的把他当一个平等的朋友,他们感觉得到。换句话说,教师要俯下身来和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从教学中双向互动,到感情上畅然交流,想学生所想,体察学生所需,态度一定要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例)我的学生尹 

教育——“合作”的理念

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朋友形成的基本动力,就是相悦因素。“相悦”,主要表现为人际间感情上的相互接纳、肯定和接触上的频繁和接近。所以教育学生应遵守以下原则:  

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 

不要“规训”学生 

不要“命令” 

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有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了,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关心我",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投入到学习之中。不把学生放在士兵的位子上,使起唯命是从,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维护他们的尊严。在小学时我把老师看的比父母还重要,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很用心去记去听……在教育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一种平等的对话。和学生交谈时,眼神要专注,语气要和气,听时要专心,身高要一致,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和他(她)如朋友的诚意与平等,从而打开心灵的窗户,与你交流无限,收获无限。

《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们 》这是一个老师讲她和学生的故事:我的这个动物群,数量巨大(四十六个)加上了动物“大王”共四十七人,可称得上一个小型动物园。这群动物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来自南方琼州半岛的热带动物,有来自北方黑龙江的寒带动物,这群动物就是公元2001年我接的一个班,说起这群动物可非同一般,他至于之所以称为动物,还源于一个故事。我不知道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也想不起是为何事何缘故我要进行何教育,只记得那天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寓言故事,里面提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