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

第3章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3章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5 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权利而发动了波罗奔尼撒战争,希
腊城邦陷入分裂,实力大减。公元前338 年,马其顿帝国轻而易举地征服了
希腊各城邦。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 年)将希腊并入了自己庞
大的帝国。他鼓励希腊人和非希腊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使希腊文化迅速向古
代中东等地区传播,从此开始了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代中,科学逐渐与哲
学分离,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
明显成就,欧几里德及其几何学、阿基米德及其浮力定律、阿里斯塔克及其
太阳中心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成果。至于哲学,此时更关注的是社会和
伦理观念,出现了伊璧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前者强调禁欲,主张宁静、
淡泊的人生,后者则强调个体的尊严、自我约束、理性及社会全体成员的团
结。相比之下,后者对罗马人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但总起来看,整个希
腊文化还是随着城邦的衰落而式微。
成立于公元前509 年的罗马共和国迅速发展,公元前3 世纪后成为地中
海地区的奴隶制强国。罗马人在所征服的地区大量地采纳了希腊人的文化。
罗马将军用船只把希腊城市中的图书馆藏书和艺术品运往罗马。希腊教师、
诗人、哲学家也到罗马家庭中做工。一些罗马人甚至将自己的子弟送往雅典
去学习。由此,希腊和罗马文化融为一体,产生了后来被称之为希腊—罗马

文化的文化。
文学方面,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 年)的史诗《伊尼特》记述了伊
尼斯人的传奇故事,赞美罗马人安邦治国的天才;诗人贺拉斯(公元前65— 
前8 年)的作品则指出,罗马内部争战是人性的贪婪造成的;另一位诗人奥
维德则记述了罗马上层社会的富裕、时尚、浪漫等种种奢侈生活。
艺术和建筑也繁荣起来。罗马艺术家们用青铜和宝石制成珠宝和装饰性
物品。雕刻家们则力图表现独特性。他们精雕细刻,纤毫毕现,甚至连皱纹
和蓬乱的头发都如实表现出来。另一种艺术是壁画。富裕的罗马人把家里的
墙壁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肖像画、海洋风景画或神话传说。罗马建筑师技艺精
湛,设计了圆形剧场、公共浴池及有着典雅的廊柱、拱状、圆顶的庙宇,并
擅长于筑桥、修路、建造供水工程。
科学方面,托勒密(公元2 世纪)的“地心说”和伽林的解剖学和病理
学研究都是当时重要的成果。尽管“地心说”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伽林的
研究也被发现有许多差错之处,但在当时却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最大的贡献却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其语言文
字,二是其法律体制。语言文字方面,罗马人创立的拉丁语成为欧洲受过教
育的人的共同语言,使大规模的跨文化交流成为现实。此外,拉丁语也是许
多欧洲语言的基础,欧洲各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拉丁
语。法律体制方面,早期的罗马法主要是习惯法,来源于古老的氏族习惯和
社会流行的各种惯例。共和时代,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成文法开始出现。
公元前5 世纪中叶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所知的罗马最早的立法文献。
共和时代后期,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日益活跃。公元1 世纪前后形成了萨宾和
普罗库卢斯两大流派。2~3 世纪之交,法学人才辈出,产生了盖尤斯、帕皮
尼安、保罗、乌尔比安和莫德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帝国时代,皇帝的敕令
逐渐成为法的主要形式,并先后出现了私人和官方主持编辑整理的法律文件
汇编,出现了3 部法典,即公元294 年编成的《格雷戈里安努斯法典》,包
括了公元117 年至294 年间的全部法律文件;公元324 年编的《海摩格尼安
奴斯法典》,包括了从294 年开始制定的全部法律;公元438 年颁布的《狄
奥多西法典》,共16 卷,包括了324 年以后制定的全部法律。罗马法学的发
达,使法家家们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将罗马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成文法与不
成文法、公民法与万民法、自然法和裁判官法等。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最发
达、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推动了罗马奴隶制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而且对中世纪西方各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公元330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有鉴于帝国东部最富庶的地区正受
到日尔曼人和波斯人等游牧部族日益严重的侵扰,遂将都城迁往古希腊移民
城市拜占庭,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罗马虽另设一名留守皇帝代理政务,但
已不再是帝国的中心。这对古罗马文化无疑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公元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继续以罗马为都
城,由于不断受到日尔曼等游牧部族的猛烈冲击而衰落,于公元476 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不仅成功地抵御住了“蛮族”即游牧族
人的入侵,而且还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逐渐演变为封建制
国家,并一直延续到1453 年。由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后人常将东罗马
帝国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又因其领土大部分在希腊人居住区,故也有人将之
称为希腊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标志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衰微已
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再也无法应付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问题。但它所
留下的种种优秀的文化成果却为后起的新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和改造的基
础。
2。西欧基督教的文化
罗马帝国的衰亡使西欧和中欧陷入一片混乱: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复存
在,经济生活被彻底打乱;罗马人建立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秩序陷入瘫痪;成
群结队、全副武装的游牧人四处游逛,烧杀抢掠,为所欲为。
到公元5 世纪时,日尔曼人在原属于罗马帝国的北非、意大利、高卢、
西班牙以及英格兰等地建立了一些王国。日尔曼人的生活方式与罗马人大不
相同;日尔曼人尚处于部落阶段,只知忠于各自的部落和酋长,而无国家和
爱国的观念,日尔曼各王国被视为各国王的私人财产,国王可以分封给其子
孙,致使内战连绵不断;日尔曼是游牧民族,在攻入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罗
马城镇后,极尽破坏之能事,而破坏之后却不愿重建自己的城镇,致使这些
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废墟;司法方面,罗马人先进的成文法和审判
制度被废除,而代之以日尔曼人互不统属的不成文法和落后的审判制度。
社会生活的动荡导致了学术文化的衰退,西欧的文化水平急剧下跌:原
有的学校消失了;会读书、写字的人除教会方面的人士外几乎廖廖无几;拉
丁语不再是过去罗马各省区的主要语言;希腊文化丧失殆尽,几无人能阅读
文学、科学或哲学方面的希腊文作品;日尔曼人的口头诗歌和传奇故事虽十
分丰富,但却没有书面文献。无论与古罗马高度发达的文化还是后起的拜占
庭文化等相比,这种文化都相形见绌。
在此文化贫乏期,基督教会成了欧洲文化不亡的唯一一线希望。
西欧和中欧基督教的发展经历与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有很大不同。后者
是在皇帝的扶持下组织起来的,要对皇帝负责。而前者则恰恰相反:在罗马
帝国后期,当罗马国家机器衰退之际,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许多从前
由帝国政府履行的职责,接管了罗马的管理体系,因此,当五、六世纪各“蛮
族”大肆瓜分罗马帝国的遗产之际,罗马教会就担负起了双重使命:一重使
命是尽量保持罗马帝国原有的权力,一重使命是统一人们的信仰并保存文
化,重建文明。对于第一重使命,罗马教会实在是力不从心,没有也无法完
全完成,但对于第二重使命,罗马教会却基本上完成了,并最终使基督教成
为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基础。
基督教是建立在《圣经》基础上的一种宗教。上帝通过《圣经》的书面
文字向地上的臣民宣谕。基督教神学家和学者要向信徒们宣讲上帝的圣谕, 
就必须先有阅读和解释这些经文的能力,而要获得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大
量的阅读和学习。为此,基督教学者早期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编辑教材、
翻译古籍和注释经文上。博提乌斯(公元480—525 年)、卡西奥多罗斯(公
元490—575 年)、伊西多尔(公元576—636 年)等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
博提乌斯是贵族子弟,曾接受过古典教育,并为意大利的统治者即东哥
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一世效过力。当他看出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行将灭亡时, 
便试图做一些挽救的工作。他将亚里士多德有关逻辑学的论文译成了拉丁
语。此外,他还撰写了一批关于亚里斯多德、西塞罗等人的论文,并编篡了

数学、天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教科书。公元525 年,他因涉嫌密谋推翻国王
而被处死。在被关押等候处死之前,他在狱中写下了《哲学的慰藉》一书, 
成为中世纪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
卡西奥多罗斯与博提乌斯是同时代人,曾是东哥特王室的三朝元老。他
著有12 卷本的《可特人历史》和一批关于神学的论文,但其对文化的最主要
贡献却在于收集了希腊文和拉丁文手稿,并编辑了《神学和人文学文献导
读》,开列了教士们应该阅读和抄写的所有有关宗教和世俗方面的书籍,成
为中世纪影响最大的教科书。
伊西多尔在西班牙编篡了一部百科全书《辞源》,内容涉及从数学到上
帝、家具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各修道院图书馆必备的标准参考书。
除此之外,由于其职业的需要,基督教学者们对《圣经》经文的注释极
为关注,并做了大量工作。在这方面,教皇格里高利写了《〈约伯书〉中的
寓意》,大量使用寓言来解释经文,成为中世纪注经的典范。他又写了《对
话》一书,记述了意大利圣贤们的生平事迹,用以陶冶人们的性情。
公元7—8 世纪初,欧洲大陆的学术文化水平跌到了最低点,然而,英格
兰和爱尔兰的基督教会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学术文化水平。由于英格兰和爱
尔兰地处孤岛,“蛮族”不易从外部攻入,从而为学者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
庇护所和开展学术文化研究的条件,终于使两地先后成为公元7、8 世纪最重
要的学术文化中心。当拉丁语面临从欧洲大陆消失的危险时,爱尔兰的教会
和学校却保留并发展了拉丁语,甚至还使一些希腊语的知识得以延续。在传
教活动中,爱尔兰传教士恢复了拉丁语在欧洲大陆的使用。爱尔兰学者们不
仅对《圣经》进行了解释,而且还抄写手稿,并对其中细节进行加工润色。
在英格兰,主要在公元7 世纪皈依基督教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建起了修道
院。副主教比德(公元673—735 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他不仅撰
文解释《圣经》经文,还将《福音书》中的部分内容译成了盎格鲁—撒克逊
文。他的《英吉利教会史》记述了英吉利人皈依基督教及其教会发展的历程, 
是公认的中世纪最优秀的学术著作之一。
正是由于基督教会及其学者们的种种努力,才使欧洲文化传统保留了一
线生机,不致彻底灭绝。但教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力展开大规模的文
化活动,从而迅速而全面地提高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文化水准,更何况基督教
会本身也不时受到日尔曼族伦巴第人等的威胁。因此,罗马教廷从一开始就
争取得到一个强大王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支持,以保护教会免遭敌人的
侵犯,并帮助教会开展其它事业。公元753 年,教皇斯特凡二世给法兰克国
王丕平行加冕礼,并吁请他保护罗马教廷。丕平率军队入侵意大利,打败伦
巴第人,并将夺来的土地赠给罗马教廷。800 年,教皇利奥将丕平的继承人
查理曼(公元768—814 年)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罗马教皇给一个日尔
曼族的勇武的国王加冕,此举意义深远,它标志着日尔曼传统、罗马文化和
基督教的融合,成为中世纪西欧文明的根本特征。
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后,对基督教的事业表现出了非凡的
关注。他认为,自己有义务提高教士的文化素质,以便使他们理解基督教义
并更好地布道传教。要做到此点,必须先克服大多数教士的文盲半文盲状态
并编辑一部准确无误的《圣经》。为此,他网罗了欧洲一批最优秀的学者。
英格兰诺森伯兰的阿尔琴(公元753—804 年)被聘负责管理查理曼的“宫廷
学校”,负责教育皇室子女及贵族子弟等,并受命编辑《圣经》。经他编写

的《圣经》成为中世纪标准的《圣经》版本。
查理曼还努力提高教士们的识字水平。他下令各地主教和修道院,要求
他们设立学校,培养教育青年人。他还下令研究改进书写方法,将以往所有
字母都大写的方式改为统一的、以小写字母为主的“书写体”(或“加洛林” 
体),使书写更流利,词汇更易辨认,阅读速度大幅度提高。查理曼时代的
学者们还创造了一种被称作“中世纪拉丁语”的语言,既保留了古典拉丁文
的基本文法规则,又能灵活地吸收、创造反映现实的新词汇,但又明显不同
于世俗的拉丁语,使学者们、官员、旅行者得以在欧洲各地旅行而不会产生
语言障碍。
查理曼的这些文化活动被称作“加洛林文化复兴”。这种复兴虽无法与
罗马文化相提并论,也不可与后世的文艺复兴同日而语,但它毕竟标志着欧
洲已开始从低谷中回升,一种新的、不同于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欧洲
基督教文化已开始形成。
到1000 年前后,西欧社会发生了若干影响深远的变化。在此之前,欧洲
人口萎缩,商业断绝,城市生活被破坏,经济以农业为主;政府软弱无力, 
各地大小王国互不统属,不时交战,又加外敌入侵,使欧洲社会长期处于混
乱状态;学术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发展受阻,极少有值得称道的成果。而在
此之后,欧洲人口开始呈不断上升趋势,商业又开始繁荣起来,都市生活也
重新恢复,各地涌现出不少人口达数万人的城镇,大批处女地得到开垦,农
业产量增加。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一批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开始诞生,新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开始重建社会秩序,内战减少。一向易受
外敌入侵的欧洲开始向外出击,发动了十字军东征等战争。战争的胜利使西
方人信心大增,更使教会的权力和影响空前扩大。西方进入了中世纪的全盛
期。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动促成了公元12 至公元13 世纪西方文化的复兴。
人们的求知欲望普遍增强了。公元12 世纪初,学校的学生为数极少,然
而到公元12 世纪末时,学校的学生已有成千上万。这些学生对能学到的任何
知识都感兴趣,他们研究只在西欧能找到的任何书籍,并不惜长途跋涉,前
往西班牙和君士坦丁堡等地寻求阿拉伯文和希腊文的材料,不分文本优劣, 
不分题材如何,得到什么书都如获至宝,读得如痴如醉。他们的活动为以后
几个世纪西方世界的文化活动打下了基础。
要读书,要思考,就需要语言,一种精确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能是拉丁
语,由于这个缘故,公元12 世纪上半叶,人们又重新开始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