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故事会 2009年第8期 >

第2章

故事会 2009年第8期-第2章

小说: 故事会 2009年第8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呢。”朋友的话,让小伙子茅塞顿开。 
  第二天,小伙子从家里拿来上百本时尚杂志,放在店铺里最显眼的位置,并打上醒目的标语:日韩最新版时尚杂志八折出售。神奇的是,顾客很快就多了起来。在顾客挑选杂志的同时,小伙子也不忘介绍自己店里的服装。 
  不久,小伙子的熟客越来越多,有的让他进一些和时尚杂志上款式相同的服装,有的索性问他要最新的杂志。这下,生意一下子火了。 
  眼见着那上百本杂志就要销售一空,小伙子又通过朋友关系网,很快找到了韩国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并和对方谈妥,以最优惠的价格,每月订购那家杂志社的最新时尚杂志二百本。 
  这下小伙子的店一下子成了市场里的时尚前沿之地,空间布置既不觉得空旷,也不感到拥挤。他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把本钱都赚了回来。一年后,这家原本不起眼的小店,更是成了整个市场里规模最大、生意最旺的一家店。 
   (作者:北寂) 
  关键词:时尚杂志 
   
  光头理发店 
  有个年轻女孩在县人民医院旁新开了一家理发店,她手艺不错,剃光头更是她的拿手绝活。然而,附近已有两家规模较大的老店,她想尽各种办法也无法让生意好起来。 
   
  一天,有个患者家属急匆匆地跑进来,请女孩去给他父亲剃个光头,因为他父亲马上要在人民医院做开颅手术。 
  女孩二话没说,提起工具箱去了医院,几分钟就将老人的头剃得干干净净,连在一旁观看的医生也对她的手艺大加赞赏。病人家属很感激,硬塞给她一个红包。 
  这件事之后,人民医院要给病人做开颅手术,就经常来请女孩去剃头。尤其是遇到车祸、矿难等急症病人,头部伤得一塌糊涂,医生处理起来很棘手,就把这些剃头任务交给她。 
  此外,医院里的一些产妇,听说女孩的手艺了得,就将小孩抱来让她剃满月头,女孩还买来长命锁等工艺品相赠,自然深得顾客的喜欢和信赖。 
  不久,女孩发现不少病人在医院里住久了,胡子拉碴的,可没康复又不能外出理发,她就毛遂自荐亲自上门服务,非常受欢迎。 
  后来,女孩索性将店名改成了“光头理发店”,吸引了很多老年顾客,就连一些赶时髦的年轻人也来剃光头,因此,生意越来越红火。 
  (作者:楚风;推荐者:李翠芝) 
   (本栏插图:安玉民梁丽) 
   


用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
作者:佚名
故事会 年8期 字数:1132 字体: 【大 中 小 】 

   最点题的答案: 
  西游: 疯狂的猴子 
  红楼: 疯狂的石头 
  水浒: 疯狂的好汉 
  三国: 疯狂的战争 
   最时尚的答案: 
  西游: 三藏团队的艺术化管理 
  红楼: 败家子是怎样炼成的 
  水浒: 兄弟连 
  三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记农村优秀青年孔明 
   最社会的答案: 
  西游: 俺们天上有人 
  红楼: 俺们朝廷有人 
  水浒: 俺们江湖有人 
  三国: 俺们有的是人 
   最批判的答案: 
  西游:公款旅游 
  红楼:公款追MM 
  水浒:公款吃喝 
  三国:为了公款旅游、公款追MM、公款吃喝而奋斗 
   最畅销的答案: 
  西游:《论旅游开发—唐朝学者记录沿途奇遇》 
  红楼:《论大观园开发—美女公关口述公司内幕》 
  水浒:《论梁山开发—108人旅游团的悲惨遭遇》 
  三国:《论中原开发—三大公司争夺开发权内幕》 
   最直接的答案: 
  西游:一个人和三个怪物的故事 
  红楼: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 
  水浒:一群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三国:三个男人和战争的故事 
   最本质的答案: 
  西游:猴子被人驯服 
  红楼:男人被女人驯服 
  水浒:好汉被官府驯服 
  三国:和平被战争驯服 
   最“有戏”的答案 
  西游:呔,妖怪! 
  红楼:嗨,妹妹! 
  水浒:嘿 ,老大! 
  三国:是,将军! 
   最实用的答案: 
  西游:真经的取法 
  红楼:爱情的谈法 
  水浒:牛肉的吃法 
  三国:战争的打法 
   最“影迷”的答案: 
  西游:动物王国历险记 
  红楼:趟过女人河的男人 
  水浒:我在黑社会的日子 
  三国:古惑仔之胜者为王 
   最“歌迷”的答案: 
  西游:人在旅途 
  红楼: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水浒:其实不想走 
  三国:英雄泪 
   最无奈的答案: 
  西游:神仙靠不住 
  红楼:亲戚靠不住 
  水浒:老大靠不住 
  三国:盟友靠不住 (推荐者:陈松彦) 
   


另一种报答
作者:张洪瑜
故事会 年8期 字数:3757 字体: 【大 中 小 】 

  有道是君子施恩,不图回报,但有时也会碰到让人左右为难的时候…… 
   
   
  俗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大山十年前还是个百万富翁,可自从儿子生了怪病之后,口袋里的钱就像自来水一样哗啦啦流了几年,终于流成了一个穷光蛋。房子卖了,车子卖了,最后连值钱的家具首饰也拿去当了,好歹救回儿子一条命。可接下来还得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费用大着呢。 
  这天一大早,大山就到街头去揽零工。他在寒风中饿着肚子坚持了半天,终于等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说要改造一下卫生间,问大山会不会弄。大山忙不迭地说会会会。 
  女人又左右瞧了瞧,问要不要再找一个人。大山慌了,连忙给她拍胸脯:“这点活我一个人干就行了,最多两天就好!” 
  女人一笑,把他带到家里。大山估算了一下,再次保证说两天内一定完工,之后和女人说好工钱,就准备给她写下要买的材料。 
  女人挺热情,招呼他在气派的沙发上坐下,还端来一杯水,让他慢慢写。大山喝着水,无意间发现茶几上放着一封信,上面收信人的姓名写着“刘元宵”。 
  大山一怔,眼睛立刻定格了,这个名字好熟悉呀!他把目光往下移,当看到寄信人的地址时,他的心猛地一跳,这个山西的地址他肯定见过。闭上眼飞快地在脑海里搜索一遍,大山差点喊出声来,这个地址他不但见过,而且还亲手写过多次。写在哪儿?写在一张张的汇款单上。 
  十年前,大山有钱的时候,曾资助过十几名大学生。每次汇钱,他都不肯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在汇款人一栏里,总是填一个“吴需报”。大山取这个假名字的用意,就是想让受帮助的人明白,不必知道他是谁,自己也不希望他们来报答他…… 
  大山竭力使心情平静下来,抬头问那个女人:“您爱人叫刘元宵吗?他老家是哪里的?” 
  女人点点头,说:“是呀,他老家在山西农村。”女人还说,老公以前家里特别穷,差点上不了学,现在,老公在某个局里上班,总算熬出头了。 
  大山的心又是猛地一跳,真是太巧了,自己竟然遇到了一个当年受他资助的大学生。对这个资助对象,大山的印象还特别深,因为他的名字特别好记,而且从他上高中时就开始资助了,整整七年时间,大山已经记不清填过多少张汇款单了。 
  大山不禁四处打量起这个屋子,看得出来,这是个富裕的小家庭。女人有点奇怪地问:“怎么,你认识他?” 
  大山忙说:“不不不,我只是随便问问。”说着,低头飞快地在纸上列好需要的材料。正要告辞时,女人的老公回来了。刘元宵十分年轻,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让人一看心里就有种感觉:嗯,这人一定活得很滋润! 
  刘元宵跟大山说了句客套话:“师傅,那请你多费心了。”大山张了张嘴巴,想说点什么,结果还是没说出来,扭头匆匆走了。 
   
  回到家,大山一口气啃了三个大馒头,咕嘟咕嘟灌了一肚子水,一抹嘴巴,把遇上以前资助学生的事对老婆说了。 
  老婆一听,疲惫的眼睛里顿时闪出一丝光亮,她盯着大山的脸犹豫地说:“咱们现在这么困难,他家要是过得好,能不能找他……咱们不说要他还,也不说报答,只是、只是……” 
  大山耷拉着脑袋,抓了抓头,这事儿太为难他了。怎么找?难道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自己就是资助他的吴需报,然后请人家帮自己渡过难关吗?他以前用这个名字,意思明摆在那儿,现在要是找上门去……大山心里就像有道坎似的,迈不过去。 
  大山闷声不响想了半天,抬起头坚决地说:“不行,我就是去借,也不能去找人家要。” 
  老婆长叹一声:“你到哪儿去借?”大山立刻又耷拉着脑袋不吱声了。是啊,这几年,他们把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也把能借的人都借怕了,哪还有什么地方可借? 
  第二天一早,大山带上工具去刘元宵家,进了门,他默不作声,只顾低头干活。两天不到,活儿就干完了,却没再见过刘元宵。女人说,老公总是那么忙,一天到晚都不在家。这女人倒是不错,不但端水递烟,还管了他两顿午饭。 
  拿了工钱出来,大山忍不住又回头看看,心里百感交集。刚好女人开门出来,问他:“师傅,还有什么事吗?”大山忙说没事,掉头走了。 
  过了几天,大山的难关眼看马上又要来了:再过半个月,就得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加上买药,需要好几千块,可他手里攒的钱还不够一半呢。为此,夫妻俩整天愁眉不展。 
  这天老婆出去借钱,晚上两手空空回来,饭也吃不下,抹着泪冲大山哭:“为了咱们的儿子,你就去找找那个刘元宵吧,算我求你了!过去你捐这个,帮那个的,我从来不说半句,现在轮到你需要帮助了,怎么就……” 
  大山盯着一旁的儿子,一咬牙,说:“别说了,我去找刘元宵。” 
  天亮后,大山径直就往刘元宵家走去。谁知到了门口,他又犹豫了,在门外徘徊了半天。最后,他硬着头皮伸出颤抖的手,在门上“咚咚咚”轻轻敲了三下。敲完他想,如果里面没人,我就走了。 
  可门立刻就开了,女人一看是大山,有点惊讶地问:“师傅,是你呀,有什么事?”大山的脸涨得通红:“有……嗯嗯,没有。”女人呵呵一笑,打开门请他进去。 
  大山坐下一看,还是没见刘元宵。女人说,刘元宵出差去了。说着给他端来一杯水,笑着问他:“师傅,你有什么事呀?”不知咋的,大山心里一下子虚了,他支支吾吾地说:“没事,没事,我、我先走了。”说着站起身来。 
  女人奇怪地看着他:“师傅,你一定有事吧,有事你就说嘛!”大山挠挠头说:“我刚好路过这儿……”情急之下,他撒了个谎,说这两天找不到活,就想来他们家看看还有什么活。 
  女人“哦”了一声,想了想说:“我家现在没有什么活要干的,不过你可以留个电话,一有活我就通知你。” 
  大山现在哪有什么电话,他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地址,女人提醒他还得留个名字。大山拿笔的手抖了几下,如果在这儿写下吴需报这个名字,也许刘元宵就会知道他是谁了。想是这么想,写完了一看,还是清清楚楚写成了自己的大名吴大山。 
  大山回到家,老婆迫不及待地问他:“跟刘元宵说了没有?”大山在路上早想好了,说:“没见到他,不过我已经告诉他老婆我是谁了。他老婆说,等老公出差回来,就跟他说。” 
  老婆怔怔地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道:“希望这个人有点良心,知恩图报,反过来能拉我们一把。” 
  过了两天,老婆出去摆夜摊了,大山在家正就着开水啃馒头。忽然门外走进来一个人,大山一看,不由得又惊又喜,来人居然是刘元宵。 
  大山一下子站了起来:“你……你……来了!”刘元宵笑着说:“大山师傅,我今天刚到家,听老婆说了你的事,一想我们局里刚好有点活要找人干,我就顺便来通知你。” 
  大山一听,不禁大失所望。他还以为刘元宵认出了他的笔迹,猜出了他是谁,特意找上门来呢。 
  刘元宵站在屋里,四处打量一番,又看看一脸病容的孩子,问道:“这孩子怎么啦?” 
  大山长叹道:“别提了,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以前,也算是个有钱人。”接着,他就把因为给孩子治病而变成今天这个地步的事说了出来。 
  刘元宵听了,果然十分惊讶,连连感叹。大山一边说,一边注意他的神色:“我以前有钱的时候,也做过不少善事,资助过不少大学生,唉,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变成这样。” 
  大山眼巴巴地盼着刘元宵接过他的话头,说说以前家庭贫困接受资助的事,这样一来,也许说着说着刘元宵就明白了,眼前的人就是当年资助他的人。可刘元宵一句也没提自己以前的事,只是安慰他几句,匆匆地走了,叮嘱他明天就去干活。 
  大山望着他的背影,张着嘴巴,想喊,最终还是没喊出来。他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算了,算了!就当我们没遇上吧!” 
  忙乎了两天,大山把活干完了,刘元宵亲自把工钱交给他,并且说以后一有活就会通知他。大山叹了口气,回家了。 
  一回到家,儿子就举着一张纸冲他喊:“爸,有人给咱们寄钱了!” 
  大山一愣,从儿子手中接过一看,天哪,竟是一张汇款单,数额是一万元,汇款地址就在本市。再看汇款人的名字,他不由得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写着“吴需报”。儿子说:“爸,附言栏里还有字呢。” 
  大山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吴需报不是我,他资助了我七年,而我却没有办法报答。我想用他的名字帮助你,算是对他的一种报答吧。 
   (题图、插图:谭海彦) 
   


赌石
作者:刘 丹
故事会 年8期 字数:4470 字体: 【大 中 小 】 

  一块外表看似普通的石头,究竟一文不值呢,还是包含着极品美玉,这就要凭买卖双方的眼力和运气了。 
   
   
  石头的诱惑 
   
  李鸿儒爱好赌石,在市里的赌石圈里小有名气,他为人小心谨慎,善于察言观色,所以尽管他不常出手,但一出手必成功。 
  这天,朋友老赵急匆匆来找他:“老李,我听说邻市有个老头要赌他收藏的一块石头,二十多公斤重,开价一百二十万,不还价!” 
  李鸿儒推了推眼镜,略一沉思,说:“我们明天一早去看看石头吧。” 
  第二天,李鸿儒和老赵直奔邻市卖石头的老头家。老头住在一幢老楼里,姓孙,六十多岁,他说自己是退休教师,这块石头是三年前从云南买来的。 
  李鸿儒走近石头仔细观察了一番,心里一阵激动,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块石头里有玉,而且是好玉,但他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孙老师,这块石头要价不低呀!” 
  孙老师摇摇头:“不高,不高,这石头我研究了三年,换平常就是给我三百万,我也不卖!” 
  李鸿儒没说话,镜片后的一双眼睛却在观察孙老师,在他眼里,赌石的对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很重要。孙老师身材瘦小,戴副厚厚的近视眼镜,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