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上)-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或思想的心灵,而认为心灵即使在沉睡或昏迷时也还是有某种模糊的知
觉即那种“微知觉”的。在关于无限性的问题上,莱布尼茨一方面同意洛克
的意见,认为真正说来我们不能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时间或无限的数的积
极观念,所谓“无限的全体力及其对立物“无穷小”都只是数学家们在演算
中所用的东西,就象代数中的虚根一样,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但莱布尼茨
还是肯定有真正的无限,它是只存在于“绝对”之中的。洛克认为心灵把有
限和无限看作是广延和绵延的样态,而莱布尼茨认为真正的无限并不是一种
样态,而是绝对,无限并不是由各部分的相加构成而是先于一切组合的。又
如洛克主张本质可分为名义的本质和实在的本质,莱布尼茨则认为事物的本
质总只能是指其实在的本质,只有定义才可分为名义的定义和实在的或原因
的定义。洛克对于逻辑的形式以至其基本的思想律如同一律等表示出某种轻
视,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而莱布尼茨则认为这些形式规律非常重要,不仅就
逻辑本门范围内来说很重要,对于建立形而上学乃至其他学科也是重要的。
如此等等。这类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当然还有很多,原书具在,也无需
一一论列了。
此外当然也应看到,莱布尼茨并不是在每个问题上都与洛克有意见分
歧。在许多并不涉及两条路线对立的问题上,莱布尼茨也往往同意洛克的观
点。特别是洛克由于本身的不彻底性而同样表现出唯心主义观点的地方,莱
布尼茨也更是加以附和甚至赞许,并利用它们来反对洛克自己的唯物主义观
②参阅本书“序言”
16以下(第
18页以下)。
点,例如洛克在“感觉”之外又承认对心灵本身的活动的“反省”也是观念
的另一个来源,莱布尼茨就不仅赞同而且正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心灵本身就不
是白板而是有一些内在的天赋观念。至于洛克也承认并要来证明上帝的存
在,更是莱布尼茨所附和和赞同的,只是认为洛克的证明也和笛卡尔等人的
证明一样还有漏洞而需要修正补充。当洛克也来证明“那第一个永恒的存在
物不能是物质,”
点,例如洛克在“感觉”之外又承认对心灵本身的活动的“反省”也是观念
的另一个来源,莱布尼茨就不仅赞同而且正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心灵本身就不
是白板而是有一些内在的天赋观念。至于洛克也承认并要来证明上帝的存
在,更是莱布尼茨所附和和赞同的,只是认为洛克的证明也和笛卡尔等人的
证明一样还有漏洞而需要修正补充。当洛克也来证明“那第一个永恒的存在
物不能是物质,”时,莱布尼茨更是竭力加以称赞。这类情况,在本书中也
屡见不鲜。
总起来看,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所表现的认识论观点,也和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总的原则和根本立场是完全错误的唯心主义先验
论,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辩证法因素,在一定意义下和一定范围内也
有企图克服唯理论的片面性而把理性和经验结合起来的倾向。他和洛克的斗
争,总的说来是站在错误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立场上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一种
反扑,但在许多问题上也往往抓住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形而上学弱点而表
现出辩证法思想的闪光。此外,在本书中涉及的一些并不与认识论的根本问
题相关而是与其他科学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逻辑与数学的问题上,则莱
布尼茨作为一位大科学家,特别是作为杰出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其见解往
往有远远高出于洛克之处。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这些科学的发展史的人
来说,更是有参考价值的。就其主要作为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先验论与唯物
主义反映论斗争的历史上一部比较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来说,其中也
有许多理论斗争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吸取。至于具体地来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以便为现实的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服务,以及对菜布尼茨的
全部哲学思想作出科学的分析、批判和评价,则是须待广大哲学史工作者和
理论工作者来协力完成的任务。这里只是对莱布尼茨其人及其哲学,和本书
的主要内容绍,以供参考。不妥之处,切望批评指正。
译者。。
①本书四卷十章 10(第
517页)。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从
1981年着手分
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
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
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
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
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
这些著作,汲取具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
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
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82年
1月
人类理智新论(上)
第一卷论天赋观念
第一卷论天赋观念
①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
斐拉莱特当我在英国办完事情以后重新渡海回来时,先生!我首先想
着要来拜访您,以便重温我们的旧谊,并且和您谈谈那些一直萦绕我们心中
的问题,我认为在我长期②留居伦敦期间,对这些问题已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当我们从前在阿姆斯特丹彼此很接近住着时,我们俩都非常喜欢探讨各种原
则和深入事物内部的方法。虽然我们的意见常常不同,当我们在一起讨论时,
这种分歧却只增加了我们满意的心情,尽管有时有争论冲突,却丝毫没有羼
杂什么不愉快的情绪。您是拥护笛卡尔,和拥护《真理的追求》一书的著名
作者③的意见的;我却发现贝尼埃所阐明的伽森狄④的意见比较容易些和自然
些。现在,我觉得已由于一部卓越的著作而使自己极大地更加坚强有力了,
这部著作是我荣幸地特别熟悉的一位英国人那时发表的,并以《人类理智论》
这一谦逊的书名①在英国已多次重印。人们甚至确定说它不久前已以拉丁文和
法文出版。对此我深为欣慰,因为这样就能更广泛地为人所利用。我从这著
作得益极大,甚至更得益于和作者本人的谈话,我和他在伦敦常常交谈,有
时在奥茨(Oates),在著名的柯特渥兹先生的令媛玛香姆夫人。。 ②家,柯特握
兹先生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和神学家,《理智体系》的作者,她从父亲那里继
承了深思的精神和对优美知识的爱好,这种性格特别在她和上述《理智论》
作者所保持的友谊中表现出来。当这位作者受到一些有声誊的博士攻击时,
我也很高兴在读到他本人所作的辩护之外还读到一位聪明睿智的女士为他所
作的辩护。他的思想大体上是足可在伽森狄的体系中找到的,后者则骨子里
就是德漠克利特的体系;他赞成有虚空和原子;他相信物质能够思维;他认
为没有天赋观念;我们的心灵是“白板”;我们并不是永远在思维;并且他
似乎有意于赞成伽森狄对笛卡尔所作的绝大部分反驳。他已经以千百种美好
的思考丰富和加强了这个体系:而我毫不怀疑,现在我们这一派已对它的敌
手逍遥学派和笛卡尔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就因为这样,所以您要是还没有
读过这本书,我要请您读一读;而如果您已经读过了,我就请您对我谈谈您
对它的看法。
德奥斐勒在您长期外出以后,我很高兴看到您回来了,愉快地结束了。。
①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卷一共四章,第一章是引论,莱布尼茨这书第一章相当于洛克那书的第二章。
② E本无“
1ong”(“长期”)一词。
③指马勒伯朗士(
Nicolas de Malebranche,1638—1715),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派,其主要著作
De la Recherche de la Vélté(《真理的追求一发表于
1674年。
④伽森狄(
Pierre Gassendi,1592—1655),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经验论者,以复兴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唯
物主义原子论学说著名。贝尼埃(
Francois Bernler)曾编撰《伽森狄哲学提要》(
Abrégéde la Phiiosopbie de
Gassendi,8vols,1678,第二版,7 vols,1684)。
①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原名《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Essay一词本有“尝试”的意
义,用以指文体也通常是指一种题材较轻微。篇幅较短小的随笔、短评、杂文之类的文章,洛克的书本是
一部哲学巨著,而以
Essay为名,故说是“谦逊的书名”。
②柯特渥兹(
Ralph Cudworth,1617—1688),其主要著作为
The True Tnte112。ctua1 System of the UniVerse(《关于宇宙的真理智体系》)发表于
1678年。其女儿
Lady Masham也曾和莱布尼茨通信。
要务,身体健康,牢固保持着对我的友谊,并且始终具备一种和追求最重要
的真理相称的热情。我也以同样的精神继续了我的沉思;并且自认为也和您
一样深为得益,若不是自诩,也许比您还得益更多。我也比您更需要得益,
因为您原比我先进。您对思辨哲学家较为亲近,我却更多地倾向于道德学。
但我已愈来愈见到道德学从真正哲学的坚实原则受到多大的助力,为此我从
那时以来已更加勤奋地研究了这些原则,并且已进入了一些颇为新颖的沉
思。这样,我们将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我们的阐述,而长期彼此相娱。但我必
须作为一件新闻告诉您,我已不再是笛卡尔派了,但离您们的伽桑狄也比一
向更远了,只是对他的知识和功绩我是承认的。我已为一个新的体系所打动,
我是在巴黎、莱比锡和荷兰的《学者杂志》
①,以及培尔先生那部卓异的《辞
典》的《罗拉留》条
②下读到有关这一体系的一些东西。从此我认为已看到事
物内部的一种新面貌。这体系似乎把柏拉图和德漠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和笛
卡尔,经院哲学家和近代哲学家,神学、伦理学和理性,都结合起来了。它
似乎从一切方面采取了最好的东西,然后又走得更远,达到前人所未及的地
步。我在其中发现了关于灵魂和身体的结合的一种很可理解的解释,对这事
我从前是曾感到绝望的。我在这体系所提出的诸实体的单一性中,以及由“原
始实体”③所确定的诸实体的前定和谐中,找到了事物的真正原则。我在其中
发现了一种惊人的单纯性和齐一性,以致我们可以说这种实体到处和永远是
一样的,只是在圆满性的程度上有所差别。我现在看到了:当柏拉图把物质
看作一种不完善的、瞬息万变的东西时,他的意思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提出
他的“隐德来希”
①是想说明什么;照普林尼②所记的德谟克利特本人所允许
的来世生命是指什么;怀疑论派所宣扬的反对感觉的论点在多大程度上是有
道理的;怎么动物照笛卡尔所说其实是自动机器,但怎么照人类的意见它们
又是有灵魂和有感觉的;应该怎么来合理地解释那些把生命和知觉给予一切
事物的人的观点,如卡儿唐③、康帕内拉④,以及比他们更好的如已故的坎纳
威伯爵夫人⑤,一位柏拉图主义者,还有我们的朋友,已故的范·赫尔蒙先生
⑥(虽然在别处充满了不可理解的悻论)和他的朋友,已故的亨利·莫尔⑦;
怎么那些自然规律(在这体系出现前有一大部分是不为人们所知的)是在高
超于物质的那些原则中有其根源,但一切事物却又是机械地在物质中发生
① Journaux des Savansl665年在巴黎创办的学术刊物,莱布尼茨在该刊
1695年
6月号上发表了《论实体的本
性和交通,兼论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的新系统》。
②参阅“序言”第
9段注(第
11页注③)
③ “诸实体”指单子:原文为复数,“原始实体”原丈为单数,即指作为唯一最高单子的上帝。
① Ente1ech1e,亚里士多德哲学用语,原意指每一事物具有的内在目的性。莱布尼茨关于“隐德来希”的观
点参阅其《单于论》§
18。
② Pline,23—79,罗马著名学者,所著《自然史》是古代自然科学史的重要著作。
③ cardan,即
GirOlamo Cardano(1501—1576),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医生。
④ Tommaso Campanella(1563—1639),意大利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⑤ la tesse de Canaway,死于
1678—9,英国女贵族,曾热心于研究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派的哲学,
也写过一些这方面的著作。
⑥ Francois Mereure van Helmont,1618—1698,坎纳威伯爵夫人的朋友和医生,曾鼓励她研究柏拉图的哲学。
参阅第二卷第二十六章§6。“德”(
2)。
⑦ Henry Morus,或
MOre,1614—1687,一位英国国教会的神学家,也是坎纳成伯爵夫人的朋友。
的,对这一点,我以上所提到的那些使事物精神他的作家,用他们的Archaei 的,对这一点,我以上所提到的那些使事物精神他的作家,用他们的Archaei
却未能说明,甚至笛卡尔派也是如此,他们认为,非物质性的实体,如果不
是改变了物体运动的力,至少也改变了它的方向或规定性,而灵魂和身体,
按照这新体系,却是各自完全保持其本身的规律的,但又按照所必须的程度
而一个服从另一个。最后,是我自从思考了这个体系以来,我已发现怎么禽
兽的灵魂及其感觉,丝毫无害于人类灵魂的不死,或者毋宁说,发现怎样没
有比这样更适合于确立我们的自然不死性的了,这就是设想一切灵魂都是不
灭的(morte carent animae ②),却又不必伯陷于灵魂轮回,因为不仅灵魂,
而且连动物也都保存着并且将来也保持是活的,有感觉的,能动的;这是到
处都和这里一样,并且永远和到处都和在我们这里的情形一样的,照我已经
告诉过您的那样,只除了是动物完善和发展程度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却决不
需要灵魂完全分离独立,同时我们却始终具有尽可能纯洁的心灵,而我们的
身体器官又不会以任何影响扰乱我们〈灵魂的〉自发性的规律。我发现虚空
和原子已被排除了,排除的办法和笛卡尔派那种基于把物体和广延的观念擅
自认作合一的诡辩是完全不同的。我发现所有事物都是以在迄今人们所设想
的一切之外的方式被决定着和被装饰着的;物质到处都是有机的,丝毫没有
虚空的、多余无用的、或被忽视的东西,没有什么过于齐一的东西,一切都
是千变万化的。但又秩序井然,还有超乎想象之外的是,整个宇宙,都作为
缩影,但以不同的光景,在它的每一个部分,甚至在它的每一个实体的单元。。
①之中。除了对于事物的这种分析之外,我还更好地了解了关于概念或观念以
及真理的分析。我懂得了什么是真的、明白、清楚、贴切②(如果我敢用这个
词的话)的观念。我懂得了什么是原始真理,和真正的公理,必然真理和事
实真理之间的区别,人的推理和动物的联想之间的区别,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