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52-素问要旨论 >

第12章

452-素问要旨论-第12章

小说: 452-素问要旨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言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然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左为肾,右为命门。命 
门者,便是心包络之脏,以应手厥阴之经,与手少阳三焦合主表里。二经皆是相火,相行君命, 
故曰命门,而义昭矣。又,《玄珠》先取化源,于三日迎而取之,刺大陵,曰此是泻相火小心之 
源也,是知相火包络是少心,小心便是右肾命门也。又,《仙经》云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以 
言其右肾命门属火而不属水也。或云∶既云命门属相火,何故喜乐出于膻中乎?答曰∶火气炎上, 
水性下流,走命门者,位居下部,是火居水之乡。而火气不能为用,其气上行,至于膻中。膻中 
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是手厥阴,少阳脉之交会之处,是乍出鬼贼之乡。得其本位,君 
相二火相近,得其君命,权势方施,其气始发,故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及夫脏为阴 
而主其里,在腑为阳而主其表,然一脏一腑,合主表里,而为阴阳者,非为夫妇阴阳配合之道, 
乃兄妹之义,皆同姓矣。 
凡一脏一腑相合,于左右三部之中,各主一部,从其旺气主位,而相次见其脉也。 
r六部脉位之图pt166a42。bmpr 
x六部脉前有手鉴图开载详见前图x 

卷第七
法明标本篇第八
属性:夫大道始生于一气,一气分别清浊,升降而为二仪,天为阳,地为阴,其二也。天地阴阳, 
各分三等,而太少不同,故有三阴三阳之六气也。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 
阳,是故天地各有三阴三阳,而为十二矣。天之阴阳,应人之手,地之阴阳,应人之足,以应手 
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也。故经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又,经曰身半之 
上,天气主之,身半之下,地气主之。然正谓脐以上应春夏,脐以下应秋冬。然春天中之阳,夏 
为天中之阴,秋为地中之阳,冬为地中之阴。故经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是以明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令也,是以知寅卯辰为手三阳,巳午未为手三阴,申酉戌为足三阳, 
亥子丑为足三阴也。天地阴阳气运,以平为期,各无盛衰,则无胜复淫 灾眚之变。人之手足三 
阴三阳十二经脉亦然,和平各无盛衰则无疾病,不和则病由生也。 

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
十二经本病
属性:足厥阴肝病,则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小腹肿, 胁痛引少腹。甚则嗌干,面尘, 
善怒,忽忽眩冒巅疾,目赤肿痛,耳聋颊肿。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 
捕之,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 
癃。 
足少阳胆病,则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 
热。虚则头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 
膝外至 、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手少阴心病,则胸中痛,两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甚则嗌干,心痛,渴而欲饮, 
身热,肤痛,烦心,谵妄。虚则善悲,时睡卧,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目黄,胁痛, 臂 
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手太阳小肠病,则嗌痛,颔痛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虚则少腹控睾,引腰脊,上 
冲心痛,耳聋,目黄,颊颔肿,肩、 、臂外后廉痛。 
手厥阴心包络病,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 
喜笑不休。虚则烦心,心痛,掌中热。 
手少阳三焦病,则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小腹肿,不得小便。虚则汗出,目锐 痛, 
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为用。 
足太阴脾病,则舌本强,食则呕,腹胀,溏,瘕泄水闭,饮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 
甚则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四肢不举,大小便不通。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 
不化,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 
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足阳明胃病,则洒洒振寒,善伸,数欠,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 
闭户牖而处。甚 
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骂詈不避亲疏,是谓 厥。气盛则病身以前皆热,消谷善 
饥,溺色黄,气虚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腹胀满。盛则胃脘当心而痛、上走两胁,膈咽不通, 
饮食不下,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腹胀水肿,膝膑肿痛,循膺、 
乳、气街、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能为用。 
手太阴肺病,则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 
厥。甚则交两手而瞀,肩背痛,风寒汗出。虚则气少不能报息,溺色变。 
手阳明大肠病,则齿痛,颈肿。虚则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腹中雷鸣,气常冲胃,喘不 
能久立,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能用。 
足少阴肾病,则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 
所见,心悬,如饥,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虚则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肢痛 
发, 、 、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意不乐,大便难,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 
为骨厥。实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臀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不宁,足下热而痛。 
足太阳膀胱病,则囟顶脑户中痛,气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 
结, 如裂,是为踝厥。虚则痔,疟,巅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项、背、腰、脊、尻、 
、脚皆痛,小指不能为用。 

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
五邪生病
属性:凡此诸病,是以言脏腑十二经脉所受虚实之证,所谓标也。为其病者,寒暑燥湿风火之气, 
所为本也。夫六气之用,己胜则克其妻,己衰则夫来克者,淫治之纪也。大抵腑脏之气,以平而 
为期,气盛则行其胜也,无问夫妻子母,乘虚而感之,生其病也,实感过极,而亦自病矣。气虚 
者受邪,无问相生相克,但感其邪,而病由生也。夫五行之道,正则和平,而递元相生相济,否 
则邪生,元相克伐,故有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而此之五邪也,然虚邪者,谓母邪乘 
其子而病也。假令风木行胜,则肝气有余,心火感而以生其病。然风木行胜,则土气自衰,土衰 
不能制水则水盛,水盛制火,而心不能实,故曰虚邪也。实邪者,谓土来乘火,而心病也。然土 
胜则水衰,水衰不能制火则心火自盛,故曰实邪也。贼邪者,谓水来乘火,而心病也。然水能克 
火,故曰贼邪也。微邪者,谓金来乘火,而心病也。然火能克金,故曰微邪也。正邪者,谓心火 
有余,而自生其病也。然无相下,故曰正邪。余仿此推之。凡此五邪,各有微甚。至微者,微邪 
也。次甚者,实邪也。其次者,正邪也。更次者,虚邪也。至甚者,贼邪也。欲知五邪之要,必 
明脉与病气,而以受病腑脏经脉参合,推其五行相生相克,昭然可知矣。大凡病生之处谓之标, 
为病之气为之本也。 
(新添)夫受病之由者,或从外而得者,或从内而得者。其六气为病者,乃风火寒三气,皆 
外感而得者。所为邪风似箭,玄府开张,风寒暑感于皮毛,在于腠理,入于卫,乃肺经所受也。 
或风池、风府、口鼻而入,未入于营,当有汗,可以解肌而已。或入于营者,属心,无汗,当发 
汗而已也。若燥湿热三气者,或饥饱劳损,忧愁虑恐悲恨,蛊 
毒魑魅,皆内感而得者。经曰∶从外而得者治其外,从内而得者治其内。从外而得,盛于内者, 
先治其外,然后治于内。从内而得,盛于外者,先治其内,然后治于外。不在内,不在外,治于主病。 

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
五运本病
属性:夫病之气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
六气本病
属性: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挛,(缩也。)皆属于风。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 
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胗,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泄 
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血汗也。)皆属于热。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 
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也。)皆属于湿。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 
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上冲,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呕痛溢食不下,目眯 
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皆属于火。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青白,食已不化,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新添)夫医教者,伏自三坟,流于黄帝,至今数十万载。人皆不达《素问》五运六气造 
化之理,皆检寻方论,妄为调治,全不论五运六气造化之理,标本顺逆,与三阴三阳,虚实邪正 
者也。《素问》∶曰治之者,正者正治,反者从治,从少从多,皆平是也。正治者,寒者热治, 
寒者寒治是也。病逆者,可以从治。病反逆者,脉大气衰,脉小气盛,谷入多而气少,谷入少而 
气多,此为反也,可以从顺其病势。若逆之者,命以危之矣。药有四时之宜,曰用温远温,用热 
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此乃四时之用也。春宜服凉药,夏宜服寒 
药,秋宜用温药,冬宜用热药。又曰∶不远寒、不远热者奈何?经曰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 
腹满急痛,下利青白,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惊骇瞀闷,悲笑谵妄,疮疡,鼻窒鼽,衄血溢血, 
淋病生矣。又曰∶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知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此之谓 
也。夫标本之道,浅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 
可令调,明知逆顺,正行无问,为万民式,天之大道也。 
(旧经)凡此六气,为诸病之本也,候其六脉,而可知矣。大凡治病,必明此之寒暑燥湿 
风火六气,最为要也。其治病之法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清治温,以温治清,以燥治湿, 
以湿治燥,乃正治之法也,又云逆治,所谓药气 
逆病之气也。诊其脉候,惟不应气,而无左右尺寸交反,其病轻微,则当如此之治也。或其左右 
尺寸脉见交反,君臣易位,其病必重而危,当从反治之法也。其反治者,亦名从治,所谓药气从 
顺于病气也,是故以热治热,以寒治寒。然以热治热者,非谓病气热甚而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 
是寒性之药,反热佐而服也。所谓病气热甚,药气反寒,病热极甚而拒其药寒,则寒攻不入,寒 
热交争,则其病转加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令药气与病气不相为忤。其药本寒,热服下 
咽之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之。余皆仿此也。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臣 
性而刑之矣,故病热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除自愈矣。反治之法,犹臣谏君,非顺其 
君性,而以说之,其始则从,其终则逆,可以谏君去其邪而归其正也。又,王冰∶病小犹救人火, 
火得草而KT ,得木而燔,得水而灭。病大犹救龙火,然火得湿而焰,得水而燔,以人火逐之, 
其火自灭尔。然病气热甚,攻之以寒,病气热盛,必能与药气相持,而反生其祸也。是故以寒, 
反热佐而服之,其始顺其病气,使病不为相忤,而终必去其邪矣。又,久病热泄,以寒药下之, 
久病寒泄,以热药下之。又,中满下虚,则峻补于下,疏通于中,下虚得实,中满通利,乃得和 
平,亦皆反治之法也。故经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 
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此之谓也。 
凡此之道,是以明其药寒热温凉之性也。药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皆各有所能,而不可不通 
矣。夫药之气味,不必气寒之物而味皆咸,味咸之物其气皆寒之类也。凡同气之物,皆有诸味, 
同味之物,皆有诸气,元相气味各有浓薄,性用不等,制其方者,必且明其用矣。经曰味为阴, 
味浓者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浓者为纯阳,气 
薄为阳中之阴。气味者,各有五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五气者寒热温凉中。又曰∶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又曰∶五气肝凑臊,心凑臭,肺凑腥,脾凑香,肾凑腐也。气味浓薄, 
性味燥静,治补多少,力化浅深是也。然味浓则泄,味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又云∶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咸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然发之谓发汗也,涌之谓吐也,泄之谓下也, 
渗泄谓利小便也。凡此之味,各有所能,然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软坚,咸能软坚,酸能收缓 
收散,甘能缓急,淡能利窍。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以苦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以咸泻之。凡此者,是以明其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气 
之可否,用其气者,必明味之所宜。适其病之标本,腑脏寒热虚实,微甚缓急,而以其药之气味, 
随证所宜,而以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反正、逆从之制也。然主治 
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之用者为使,皆随病之所宜,而又赞成方而用之也。故经曰∶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去咽嗌近 
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 
偶,下者不以奇。补上治上制之以缓,补下治下制之以急。急者气味浓也,服剂大,缓者气味薄 
也,服剂小。薄则少服而频于食后,浓则多服而稀于食前。肺少九服,肾多二服,余皆相次而为 
加减,随证大小,而以制之。故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 
佐九,制之大也。微者逆其病气治之,正治之法也,甚者从其病气佐之,反治之法也。从少从多, 
观其证用。然一同二异,谓之从少,二同三异,是谓从多,随证所宜,而以其毒?然毒者,所谓 
药有三品,上品为小毒,中品为常毒,下品为大毒。三品之外,谓之无毒。《神农》云∶药有三 
品,以应三才之义也。上品为君,主养命,小毒,以应天,中品为臣,主养性,常毒,以应人, 
下品为佐使,主治病,大毒,以应地。凡此君臣佐使之义,是以明其药性善恶之殊贯,乃服饵之 
道也。治病之道,不当从此,皆从病之所宜,而以用其毒矣。又,其人皮浓色黑,大骨肉肥者, 
皆能胜毒,治之以其浓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