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国崛起-精装『全』 >

第52章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52章

小说: 大国崛起-精装『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纽约失陷,标志独立战争进入困难时期,美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因为美军当时的组织尚未健全,缺乏训练,而且武器、弹药和粮食均感不足。战略主动权操在英军手中。
  10月,从加拿大前去与主力会合的英军重兵集团(6000人),在萨拉托加附近被华盛顿军队(1万人)合围,并于17日宣告投降。美国军队在萨拉托加附近的胜利改善了年轻共和国的战略态势和国际地位,是美国革命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次胜利也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各大国对交战双方的态度。
  第二阶段(1777年10月~1781年3月):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逐步转向南部地区。
  在这一阶段,国际环境日益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也投入到了反英战争中,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在南部战场上,由于政府采取了得到居民拥护的有力措施,任命了格林为大陆军南方集团的司令官,采取了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战略战术,大陆军和民兵日趋掌握主动。在1781年的吉尔福德之战中,英军伤亡惨重。在大陆军和民兵的持久消耗下,英军渐感力量不支。
  1781年4月,英军在康体利斯率领下,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往弗吉尼亚。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至1781年夏季前,除几个港口以外,南部各州均获解放。
  第三阶段(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8月,康体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约克敦。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体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此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并将北起英属加拿大边境,西至密西西比河,南到西属佛罗里达边界的全部土地划归美国。连同原有13块殖民地,面积约计89余万平方英里。
  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马克思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列宁称这次战争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它是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在广泛的国际援助下,北美殖民地人民经过8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大英帝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它不仅惊醒了欧洲,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且为拉丁美洲争取殖民地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有力地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二、向西、向西、向西
  肇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进入高潮,19世纪末叶前后才基本结束的从东向西、横跨北美大陆的拓殖运动,史称“西进运动”。“西进运动”并不仅仅是领土扩张,也包含着经济开发,包括农业扩张、交通革命、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

  扩张了美国的领土
  根据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的规定,已划归美国所有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区,还不在它的有效管辖之下,而是在印第安人、甚至英国人的掌控之中。
  “西进运动”扩展了美国的领土。在1800年至1860年期间,美国边疆向西迅速移动。18、19世纪之交,拓荒者就从纽约州西部经过肯塔基和田纳西等新州,向西迁徙,向南则到佐治亚。20年后,在北部,边疆移至俄亥俄、印第安纳和伊利诺斯,进而移至密执安、衣阿华、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在南部,移至路易斯安那、亚拉巴马和密西西比。之后,美国的领土扩张主要沿两个方向继续推进,在它的西南方向,1845年兼并了得克萨斯,1847年~1848年通过战争从墨西哥夺得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新墨西哥和大部分亚利桑那等地,共割去墨西哥一半的领土。在它的西北方向,美国以外交和武力相威胁,1846年占领了俄勒冈。最终,这两条扩张路线在加利福尼亚汇合从而完成了对整个大西部的占领。
  推动了全国人口布局的调整
  领土扩张推动着大量的劳动力西移。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移民们如滚滚洪流涌向西部,西部人口越来越多,成为美国净增人口的集中地。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由于美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的土地法令并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广大地区,移民们感到拓殖活动有了一定的保证,纷纷涌向西部,为后来日益扩大的中西部产粮区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815年以后,两股移民朝着两个方向移动。一股是来自沿海地带和德国的移民,逐步开拓了俄亥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建立了美国谷物生产和畜牧业的基地。另一股是来自东南部的移民,他们进入了濒临墨西哥湾介于佐治亚南部与路易斯安那之间的平原地区,逐渐建立以生产和销售棉花为主的大种植园,从而扩大了南部奴隶制经济。
  第三次移民高潮是伴随着19世纪中叶美国领土扩张和兼并到来的。由于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激起涌向西部采掘黄金的移民浪潮。后来,一部分淘金人转而务农或开设店铺,成为加州的永久定居者;另一部分则从加州前往西北部地区勘查矿藏。
  移民的增加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西部人口的激增。据统计,1820年,西部人口近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4左右。1870年,西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西部的开发也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布局和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1790年,几乎所有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东海岸;1840年,有1/4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中东部。1900年,中东部农业劳动力达39%,中西部为13%,西部占4%。1790年,城市人口占5%;到1880年,上升到28%,1900年,增加到40%。由于人口不断西移和流动,1790年~1896年的100多年间,有31个州作为“平等成员”先后加入联邦。
  国外移民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满足了美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1年~1910年期间,大约有2200万移民迁入美国境内,其中大部分随着移民潮涌进西部。1860年~1900年美国人口总数从3100万增至9200万人,半个世纪增长了2倍。大量移民的迁入和人口的增加为开发和建设西部提供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移民大部分是欧洲各国的熟练工人和破产农民,他们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成了美国进行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不花任何代价的技术引进模式,从而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改变了美国农业的地域重心
  美国独立以前,农业的重心是在东北部和大西洋中部各殖民地。独立后,伴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的农业生产重心逐渐西移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西进运动完全改变了美国农业发展的格局,也促进了美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西部具备农业发展的天然优势,从土地资源来看,美国可耕地比率非常高,占其本土面积的40%,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而且,那里的农业条件极为优越,日照充足、雨量适当、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从水利资源来看,美国西部有大小河流145条。其中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就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其流域面积在125万平方英里左右,遍及西部21个州。密西西比河流量大、河面宽,在水力、航运和灌溉方面均有极高的价值。
  优越的地理条件促进了西部农业的发展。据统计,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农场占全国农场总数的比例,1850年为49?1%,1860年是57?6%,1870年达到63?3%,1890年升至69?2%。1860年,农场面积占全国农场总面积的70%,资产占全国农场资产总值的54%;到1900年,西部农场的数量、面积、资产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又分别上升到71%、79%和78%。
  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既有炎热的夏天,又有寒冷多雪的冬天,对小麦和玉米生长有利,而成为美国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农产品基地也从东部移到了西部。据统计,1859年,仅俄亥俄、伊利诺斯、威斯康星和印第安纳四州的小麦产量就占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0%。玉米生产基地也逐渐迁移到俄亥俄、伊利诺斯和衣阿华。棉花种植也从大西洋沿岸发展到墨西哥湾,西南部成为主要的植棉区。农业重心西移也体现在农业的区域专业化方面。美国农业专业化是在西进运动中最后形成的,其主要标志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三大农业区的建立: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以北发展成为“小麦王国”,推动了中西部的开发;密西西比河下游以阿拉巴马为中心形成了“棉花王国”,推动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开发;密西西比河以西是广阔的大草原,这里成为以得克萨斯为中心的“畜牧王国”,带动了西部大草原的开拓。三大农业区的形成不仅确立了现代美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为现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部的开拓为东部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资源。1860年~1900年间,美国人口增加一倍多,同时工业化运动波及全美,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结果并未出现食品短缺的现象,这不能不说得益于西部农业的发展。这期间,西部小麦的产量增加了近3倍,玉米增加了2?5倍,充裕的粮食保证了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
  加快了西部资源的开发
  美国位居世界前列的丰富矿产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苏必利尔湖一带的铁,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和加利福尼亚的石油,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俄克拉荷马和新墨西哥的天然气,以及西部各地蕴藏的铜、银、金等,都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的资源。匹兹堡附近的煤、铁矿石使匹兹堡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中心。阿拉巴马的铁矿石和石灰石为南部钢都伯明翰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克利夫兰的钢铁业所需要的矿石也主要来自俄亥俄和大湖区。苏必利尔湖出产的铜、伊利诺斯和威斯康星出产的铅一直居全国首位。
  除了土地开发外,西进运动也推动了矿业开发。自1848年在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金矿到90年代开采金银矿浪潮持续了约40年。其中包括,1849年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50年代在科罗拉多、内华达发现金矿,70年代在爱达荷、蒙大拿、达科他发现金矿。美国西部这三大矿区的发现,更因“淘金”热潮而加快了移民对整个远西部的定居和开发。矿业开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仅1860年~1890年,西部矿业开采了价值12亿美元的金银,成为美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发现金、石油等资源为美国开发西部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吸引着大批淘金者向西迁移,并且直接带动了上述几个地方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与此同时,西部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东北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在美国版图上,自东向西纵列着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三个“自然疆界”,严重阻碍了东西部的交通。拓荒之初,西部交通十分困难,西进的移民主要依靠大篷车沿着印第安人狩猎的羊肠小道迁移。伴随着西部农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爆发了美国交通运输业革命,其主要表现在公路、运河和铁路开凿和修筑。到19世纪末,美国西部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运输业的第一个革命是汽船业的开拓。1807年富尔顿建造的“克莱蒙特”号汽船试航成功,从此,美国交通运输业进入了“汽船时代”。汽船运输在东部各河流上被迅速采用,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它的真正兴盛还是在西部,因为西部有以密西西比河为主干的美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体系,此外还受到了移民浪潮的有力推动。到1821年,俄亥俄河各造船厂已建造了近100艘汽船,1840年达536艘,1860年在西部水域航行的汽船已达1200艘,每年货运量在1000万吨以上。汽船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密西西比河上的航运业。1822年,从路易斯维尔航行到新奥尔良,航程已由原来的30天缩短为7天,货物运费也大幅度下降;1815年,大西洋沿岸每蒲式耳燕麦购价仅40美分,运到西部却要花费60美元,而1860年的运费已降到1815年的6%。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密西西比河已“真正成为整个内陆平原的主动脉”。虽然汽船的发明不是西进运动的直接产物,但汽船业的兴盛却是西进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
  交通运输业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化是东西部运河的开凿。到1840年美国已建造了13条大运河。连接东西部的第一条运河是伊利运河。伊利运河从奥尔巴尼到伊利湖畔的布法罗,全长363英里,1817年动工兴建,1825年全线完工。伊利运河的修通,极大地改观了东西部的交通运输状况。从奥尔巴尼到布法罗,原来要辗转20天,现在只要6天,运费也从每吨90~100美元下降到8~10美元。经由伊利运河运往西部的商品总值,1836年为1000万美元,到1853年猛增为9400万美元,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伊利运河的开凿在全国掀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东部各州用运河把内地和沿海联结起来,中西部各州则赶修从内地到五大湖的运河。据统计,到1850年全国已建成运河3700英里。运河的开凿极大地改变了西部与东部、西部与南部之间的交通,使东西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交通运输业的第三个革命是铁路建设。从1830年美国第一条铁路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开始投入运营后,美国迎来了一个“铁路时代”。美国铁路建筑长度以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到1880年美国已建成铁路达15万多公里,而当时整个欧洲铁路的总长度才近17万公里。至19世纪末,又修建了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其中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铁路网增长速度最快,从1865年到1920年中西部大约40%的铁路是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修建的,至1914年西部铁路里程已占全国总里程的一半。铁路对推进西部移民和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铁路的修建往往走在移民的前头,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东部居民迅速向西迁移,推动了大平原和远西部的开发,而且大大改变了全美的交通局面,它把内陆运输与水上运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近代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把东部和西部的经济政治联系起来,打开了西部农牧业发展的门户,使农场主和牧场主将产品投向国内外市场,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