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51章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51章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拳拳、区区、款款,爱也。
    踌躇,犹疑也。
    般桓(pánhuán),不进也。
    “孜孜”形容勤勉不知疲倦。“彶彶”同“汲汲”,形容急切追求。“惶惶”形容
匆忙仓促。“俇俇”形容心神不定匆匆忙忙。
    这4个词的共同点都是形容程度深、用力甚,而“剧”有极、甚的意思,所以用
“剧”做训释词。“拳拳”形容恳切、忠谨。
    “区区”形容诚挚、爱慕。“款款”形容忠实、诚恳。这3个词都是形容感情好,
所以用“爱”来做训释词。“踌躇”意思是徘徊不前,用“犹疑”解释“踌躇”是用词
来释词。“般桓”又作“盘桓”,是滞留、徘徊的意思,用“不进也”解释“般桓”是
用短语来释词。
    “释亲”以下的16篇解释百科名词。其中“释亲”解释亲属称谓以及人的形体的名
称。“释宫”解释的是关于房舍建筑方面的词汇。“释器”除了解释器用,还解释了一
些有关骨骼、肌肤、脏腑、饮食等方面的词语。“释乐”解释的是音乐的名称、乐器的
名称、形制和礼乐的制度。例如:
    翁、公、叟、爸、(zhē),父也。(释亲)
    埤堄(pìnì),堞(dié),女墙也。(释宫)
    兜鍪谓之胄。(释器)
    埙(xūn),象秤锤,以土为之,有六孔。(释乐)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主要解释的是关于天
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夜光谓之月。(释天)
    湖、薮(sǒu)、陂(bēi)、塘、都、(hàng)斥(chǐ)、泽、埏(yá
n)、衍、皋、沼,池也。(释地)
    小陵曰丘。(释丘)
    岱宗谓之泰山。(释山)
    濆泉,直泉也。直泉,涌泉也。(释水)
    “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7
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例如:
    菅(jiān),茅也。(释草)
    楚,荆也。(释木)
    孑孓,蜎(yuān)也。(释虫)
    鲢,鱮也。(释鱼)
    野鸡,雉(zhì)也。(释鸟)
    豨(xī)、豠(cú)、豭(jiā)、彘,豕也。(释兽)
    白马里脊,驙(zhān)。(释畜)
    《广雅》原书分为上中下3卷,总计18150字。拿《广雅》和《尔雅》相比,多出
7000多字。从条目来看,前3篇中“释诂”篇幅最长,计有809条,比《尔雅·释诂》多
出600多条。后16篇中“释器”篇幅最长,计有359条,比《尔雅·释器》多出200多条。
    《广雅》是在《尔雅》后出现的“雅”书中最有价值的一部训诂词典。《广雅》书
中收录了不见于《尔雅》的许多词语,其中包括汉魏以前经传子史的笺注,以及《三
苍》、《方言》、《说文》等字书当中的训诂,为后人考证周秦两汉的古词古义提供了
非常宝贵的资料。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评论《广雅》说:“盖周秦两汉古义
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
    其散逸不传者,可借以闚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训诂也大矣。”
    《广雅》在隋代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隋代秘书学士曹宪为《广雅》作
音释,自称所著为《博雅音》。清代乾(乾隆)嘉(嘉庆)年间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盛行,
王念孙著《广雅疏证》10卷,《补正》1卷,认真校订了原书的正文和曹宪的音释,广
搜博引,找出了《广雅》释义的根据,运用以声音通训诂的方法说明词义,为后人提供
了明确的解说和非常丰富的训诂资料。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7 《说文解字》




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
    《说之解字》又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
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
书献给皇帝。
    《说文》旧称字书,按今天观点看,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
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
就是文献语言学的莫基之作。《说文》成书不久,就被当世学者所重视。
    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说文》
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
《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完整而系统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我们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的训
解更是我们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
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文》这样一部巨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
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称六国
文字为“古文”,用古文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把这些
用古文字写成的《诗》《书》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
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今文”,用今文书写的
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经书。
    这样在汉代经学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
    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
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
    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
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
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
    《说文》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附在正字之末,把
9353个字分别归在540个部首之中。
    《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
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
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
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
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
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中紧紧
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
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
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
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
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
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
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
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
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
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
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
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
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说文》研究的高峰时期。清代研究《说
文》的学者不下200人,其中称得上专家的有数十人之多。清代《说文》之学,可分为
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
等;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
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
《说文》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等。其
中第三种最为重要,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誉为清代《说文》四大家。4人之
中,尤以段玉裁、朱骏声最为突出。
    《说文》问世以后,也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
文》。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
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
《说文》。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有记载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阳冰,他在代宗大历年间
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氏臆说颇多。南唐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精研《说文》,徐
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世称小徐本,徐锴对
李阳冰谬说多有匡正。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世称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卷,仅188字。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为
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8 《广韵》




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韵书
    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字典。《广韵》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
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
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以《广韵》为桥梁,
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
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另外,作为韵书,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
一直起着供文人写作诗文查找韵字及辨析字音、字形、字义的作用。
    《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
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韵》、《唐韵》
基础上增广而成的。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有所了解。
    《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
    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
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
最大。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
    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
去入各一卷。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共收11000字左右。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广韵》就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
    《广韵》分206韵,比《切韵》增加13韵。虽然增了韵数,语音体系并没有发生变
化,因为增加的韵只是把某些包含两个韵母的韵析成两韵。《广韵》收单字26194字,
比《切韵》增加1.5倍。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韵》增加若干倍。《广韵》注文引
证丰富,使韵书具有一般字典或辞典的作用。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
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
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
描述调值的作用。
    2.分韵。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用韵做单位。同属一韵的字汇集在
一起,称为一韵。同一韵里原则上不掺入其他韵的字(有个别例外,下文会提到)。
    3.韵目。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又叫韵目,如一东、二冬、三钟……,这些韵目都
是每个韵开头的第一个字,它与本韵其他字同韵。一部韵书有多少个韵,就有多少个韵
目。
    4.韵次。韵的排列次序,一个韵之后接哪一个韵,一组韵后接哪一组韵,都是经
过精心设计的。现在我们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组相邻次的韵,韵母相近,至于两组韵之间
存在什么关系,就不完全清楚了。每个声调的韵都按先后次序标上一、二、三……数字,
表明它的韵次。
    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
一起,在小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
也称这个小韵的代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
包括多少字。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
所谓四声相承,是指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