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文教分册 >

第5章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文教分册-第5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文教分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套符号来代替字母。他在纸板上镶上一个个凸起的圆点,让夜战的士兵 

用手指摸索而“阅读”。这种称之为“夜读文字”的符号系统,由于每个字 

母都要用12个圆点来表示,故复杂而较难掌握。 

    法国人路易·布拉尔,5岁失明后入巴黎盲人学校读书,20岁时,他进 

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学院攻读,当时学校已采用巴比尔所创制的“夜读文字” 

进行教学。布拉尔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简化——改12点为直3横2的6点( ), 

并依照点的多少及部位的变化来分别表示26个拉丁字母及词句、标点等。由 

于用特种的方法将点刺在纸下,盲人就可用手指触摸而知其意了。就这样, 

这种简便易学的摸识文字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国际上通行的布拉尔盲人文字系 

统。 



                          泰语和泰文的由来 



    泰语是泰国的国语。泰语属于汉藏语系的秦汉支系,泰文是通行泰国的 

正式官方文字。泰语和汉语一样,属于声调语言。它有五个声调,但书写时 

只有四个声调符号,因为平声不用符号。泰语中还区分为世俗用语、皇族用 

语和僧侣用语等。泰语的音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具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即大 

多是单音节词,这一点和汉语也相似。泰语的词没有格、人称、数量等方面 

变化,也和汉语相似。但是,数量词一般在主词的后面,泰文是一种拼音文 


… Page 22…

字。泰文中约有30%与柬埔寨文近似。有许多词,特别是多音节词,起源于 

巴利语和梵文。由于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很多华侨很早就到泰国 

定居,并和泰族人民建立了亲戚般的关系,所以泰族人中有很多日用词汇, 

包括大部分的数词,也吸收了中国南方的方言作为它语言的一部分。泰语具 

有丰富的词汇和表现力。由于它是一种声调语言,因此它以音调抑扬顿挫, 

铿锵动听著称。泰语很讲究押韵,它有大量押韵的双音词和四音凶复合词。 



                 英语A、B字母排在前两位的由来 



    英语字母来源于古胖尼基的拼音字母。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出现两种字 

母:为楔形文字,共29个字母;为线形文字,共有22个字母。公元前 13 

世纪,抛弃楔形字母,统一使用线形字母,这是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 

最大贡献。 

    A、B两个字母为何排在第一、二位?原来古腓尼基时,字母A叫Ajcph, 

意思是牛,其写法来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牛头。后来希腊字母写成A,样子 

象牛的角。由于农业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牛是耕田的主要工具,它不仅 

为人类提供粮食,而且牛肉可吃,牛皮和牛毛可供人们制作鞋靴、衣著,牛 

在生产和生活就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古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英语字母表上,A一直摆在名列前矛的位置。字母B,古腓尼基语 

叫做Beth,意思是帐篷或房子。它来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房屋。后来演变为 

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B。这个字母,看起来很象远东一带古代两间一套的住 

房,据传说,上面一间供男人住,下面一间妇女住。由于吃是第一需要,住 

房是第二需要,所以,古腓尼基人就把它排列到字母的第二个位置。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是误解。阿拉 

伯人是阿拉伯数字的推广者。那么,谁是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发明者呢?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发明过自己独具风格的数字。最早的数字,要算巴比 

伦人使用的计算符号。他们用一个垂直的楔形来代表一个数,而十则用一个 

横向较大的楔形来表示。埃及人干脆用一竖来代表一个数,而十则就用一个 

弧形,这与楔形数字比起来,显然要方便一些了。此外,埃及人还使用过一 

些其他的计数符号来表示大的数目。如用一个涡形代表 100,用一朵荷花代 

表1000,用一个吃惊的人形代表100万。罗马数字在欧洲是用得最普遍的, 

但在当时的商人中却常常被禁用,因为它容易被人涂改。中国发明的数字一、 

二、三、四……,相互之间不容易搞混,这对于计算来说,显然比较方便。 

但最为简便的,要算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用的阿拉伯 

数字,就是这种数字演变过来的。据说,早在公元10世纪,印度数字就传到 

了欧洲。由于它比其他各种数字都优越,首先被阿拉伯人采用,然后又逐渐 

推广到全世界。 



                            罗马数字的由来 


… Page 23…

    罗马数字是古代罗马人创造的。罗马数字很形象。如Ⅰ代表一个手指, 

Ⅴ就代表一只伸开的手,当然就是五个手指了。而Ⅹ呢,则代表两只伸开的 

手。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罗马数字来计数。这种数字只有7个:Ⅰ 

 (表示一)、 V(表示五)、X(表示十)、 L(表示五十)、 C(表示一百)、 

D(表示五百)、M(表示一千)。这7个罗马数字在计数时,不论排在什么 

位置上,它本身所表示的数目始终不变。 



                         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 

的意思。 

     “—”:亦是魏德美创造。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 

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 

     “÷”: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 

两个点分开。 

     “=”: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 

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 



                               “5”的由来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评定学生成绩都是实行5分制。你知道“5”的来历及 

其特殊含义吗? 

    早在5000多年前,“5”字就被广为利用。当时,有两种表示方式,一 

是用五角星,二是用五根棍。后来在民间书信往来中又增加了一种表示符号 

 “V”。 

    五角星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学说中占据有重要位置。该派在信首有书 

写“你好”、“祝你健康”的习惯。他们视人的健康至高无上,而这种意思 

在信中就用五角星来表示。因此,“5”字是健康向上的数字。 

    古埃及人使用的“5”字,意为“宇宙”,表示宇宙中的次序,即春、夏、 

秋、冬、日夜交替运行的永恒规律。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到,天体中琴 

王星的行迹颇象“ 5”字,所以他们得出结论,“5”字是琴王星的化身。后 

来,当出现“真理”与“邪恶”势力时,他们便认为,“5”字象征着公平与 

正义,它掌握在真理女神马特手中。因此“5”字又被谕为真理之数。 



                               问号的由来 



    问号“?”源于拉丁文Questio一词,即是指问、疑问、问题的意思。 

在问号出现以前,每当有表示询问的句式时,就在句子末端加上Questio。 

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起见,就取开头的“q”和末尾的“o”,编写成“qo”, 

不久又有人把“q”写在上面,“o”写在下面,久而久之,草写成为“?”。 


… Page 24…

                             书名号的由来 



     “《》”这个书名号,开始时人们称它为尖括号,它的用处是标出文中 

书籍、报刊、篇章、歌曲等的名称。 

    我国原来的书名号是一条曲线 (波浪线)。但因这种标点符号排印起来 

费工费料,不太经济,所以很少使用。后来,为了印刷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遇到书报刊名之类,就常用引号代替。 

     “《》”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引号。50年代, 

在学俄语的热潮中,不少人把 《》号搬用过来,用如引号。在实践中,人们 

逐渐感到不能老是用引号来代替书名号,于是有人以“《》”号专作书名号, 

久而久之,便为人们所接受。这就是现在通用的书名号来历。 



                            元素符号的由来 



    在化学元素这个大家庭中,至今已汇集了107个成员,在周期表中,它 

们各占一个位置,而且还用了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古代,全世界并没有统一的元素符号,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 

定符号,真是五花八门,既复杂又难懂。 

    在古希腊,化学家们把金属的符号都用行星符号来表示。例如,太阳等 

于金,月亮等于银,火星等于铁,金星等于钢,等等。其他一些元素符号则 

采用希腊名称的缩号。 

    到19世纪,道尔顿改用各种圆圈来表示元素,尽管比前面的符号有些改 

进,但是使用仍然不方便。 

    为了便于各国进行技术交流和使用元素符号,1860年世界各国化学家在 

卡尔斯鲁厄召开代表大会,制订通过了世界统一的化学元素符号。规定:元 

素符号均以该元素拉丁文开头字母来表示。如果碰到有些元素拉丁文开头字 

母相同,则就在开头字母旁另写上第二个字母 (小写),以示区别。假如第 

二个字母也相同,则取第三个字母。 



                         格雷格速记法的由来 



    格雷格速记法是一种快速书写符号系统,以词的发音为基础而采用普通 

写法中的曲线变化,为爱尔兰人J·R·格雷格所发明。故此得名。最初,格 

雷格称这种速记法为细线表音速记法。1888年,在英国出版小册子《简易表 

音速记法》,提出所创速记字母,为一种以草体字母为基础的记音符号。后 

来这种速记字母为13种语言所采用,包括法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汉语、 

俄语、意大利语、波兰语、他加禄语等。1893年,格雷格速记法传入美国。 

1902年,《格雷格速记法》一书问世,是《简易表音速记法》的增订本。格 

雷格速记法的特点是:完全不用粗细方法 (这与皮特曼速记法正相反);曲 

线变化的优点是有助于书写和沿直线书写。格雷格速记法也采用简略形式表 

示一些最常用的词、辅音丛以及后缀和前缀,并有缩写规则。 


… Page 25…

                         皮特曼速记法的由来 



    皮特曼速记法是由英国教育家I·皮特曼爵士发明,1837年,以《速记 

音符》为名发表。皮特曼速记法是把一种语言的语音分成一些基本组合,用 

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和起伏不大的曲线表示。另外,还尽可能使这些符号 

组合成对,例如,轻斜线表示P,重斜线表示B;轻垂直线表示T,重垂直线 

表示D,等等。元音由圆点和短横线表示,写在与辅音和字行相关联的特定 

位置上。皮特曼速记法使用圆圈、环弧和钩笔表示经常使用的辅音组合及音 

节,例如 s、st、str、 spr和—ter、—der、—tion,还通过将辅音符号 

的笔划减半或加倍的方法增加音节。1852年,皮特曼速记法传入美国,并被 

修改以适用于许多语言,如印地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德语、 

法语、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等。 



                            函授教育的由来 



    函授教育起源于英国。1868年大学扩广运动中,有一文学会为鼓励没有 

条件入学的青年自修,在教学方法上给以指导,但尚未形成一套函授制度。 

1873年,英国一些大学的教授合办起一所函授大学,到19世纪90年代,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市采取入股投资的企业组织形式,办了一所国际函授 

教育学校,这所学校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包括我国几个大城市)设有 

90所分校。此后,许多国家都先后创办了函授教育。 



                            义务教育的由来 



    义务教育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 

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6—12岁男女儿童入 

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法令。但是,英 

法美等国家实施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大都在19世纪70年代以 

后。 



                              幼儿园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系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办。1816年,他在苏格兰 

办了一个实验自己社会改革理想的大纺织厂,他为工厂1—6岁的孩子开办了 

 “性格形成新学园”,包括了现代的托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 

    但是在幼儿园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要算比欧文小11岁的德国人福禄 

培尔。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当时并没有“幼 

儿园”这个名称。福禄培尔绞尽脑汁后,才为幼儿护理组织第一次起了“幼 

儿园”这个名字。从此,“幼儿园”的概念便作用为儿童教育机构的专有名 

词在德国传播开来。在他的努力下,幼儿园网在德国迅速发展起来。福禄培 


… Page 26…

尔逝世后,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一句话:“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 



                            科学院的由来 



    科学院问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科学院 

是在公元前3世纪文化发达的古埃及诞生的。 

    这个最早的科学院,建在亚历山大城,故称“亚历山大科学院”。该科 

学院规模相当宏大,藏有70万卷手抄稿,并设有专门的建筑场所供不同学科 

的学者研究。可惜的是,这个最早的科学院在公元391年被焚毁。原因是科 

学院的许多活动是与宗教教规背道而驰的,受到了宗教势力的仇视和破坏。 



                              党校的由来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100多年历史中,世界上第一所党校是1906年德 

国社会民主党创立的。这所马克思主义学校,从创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先后举办过七期培训班,每期半年,共培养出203位共产党员。这些党员大 

多是党的基层工作者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其中有2/3的人在26—35 

岁之间。学员们毕业后,多数都回到原来工作岗位上,成为更加称职的报刊 

编辑、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工厂支部书记和工会运动的领导人,等等。其 

中佼佼者是后来成长为党的主席和共和国总统的威廉·皮克 (1876—1960 

年)。在党校授课的,有党的著名理论家罗莎·卢森堡和弗兰茨·梅林,在 

授课讲稿基础上,卢森堡写出了他的名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