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

第8章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第8章

小说: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的景观。虽然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但并没有因此而损害全园的整体性。一个景区跟另一个景区重叠,而重叠处又从一个景区渐变到另一个景区,因此产生出不断连续和结合的印象。很明显地,当皇帝无法从无休止的园林建筑中克制他自己的话,就没有人敢制止他;而更可能的原因是,乾隆在位时帝国仍然相当富裕,足以满足或合理化他对园林的追求。




长春园的兴建(1)



  1749年标志着圆明园大扩充的开始,就在这一年圆明园向东边开拓了1059英亩(约6428亩)的土地,建成后取名长春园,因乾隆童年时曾长期住在“长春仙馆”。
  这座巨大的别馆完全根据蓝图建造,成为园林历史上最包罗万象和最奢华的单一工程。乾隆说需要一个退位后的居所,因为他希望在八十五岁也就是登基满六十年的时候逊位。不过,长春园在1751年完工时,距乾隆退位的日子还有四十多年,从完工的那一年开始到乾隆退位,长春园就成为圆明园内极重要的部分。既然这个别具风格的园林是为了皇帝退位而建造,所以整个设计是强调休闲。不同性质让人陶醉的建构,具有以道家美学为主的迷人的建筑外观,在圆明园原址内很少见,而在长春园内却多见。
  如果说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那长春园的外貌就更配得上水景园这个名称了。它的设计以很大的活水空间为主,利用水的空间区分为许多不同形状的小岛和沙洲,彼此之间由多座桥梁和岸边互相连接。里面的建筑由水磨村东边一大片开发土地上的含经堂和淡怀堂开始。这里靠近圆明园的东门,即著名的明春门。为了让长春园看来像一座帝王宫苑,堂皇的前门有五楹宽,还有一对麒麟竖立在汉白玉的座台上,很像圆明园原址的前门。长春园里的宫门前也都有两翼的官署,不过,这座堂皇的宫门很少使用,因为通过明春门就直接连接到圆明园里的东西两个区域,这对皇帝和他的侍从来说较为方便。
  从这个前门往前踏进院内,立即进入眼前的是九楹宽的淡怀堂及其双排侧殿,南长河就在正殿的后面。在这座殿堂的西边就是一座差不多有40米长的十孔石桥,即跨越南长河的长春桥。过了此桥就是一座位于中央的岛,乃长春园内最大的岛,上面有很大的庭院建筑,可以比拟“九州清晏”的规模,几乎占整个长春园的一成面积。庭院内的一双主建筑是南面的含经堂和北面的蕴真斋。这个建筑群被绿山和花丛所包围,创造出一个安宁的环境,其中还有一个色彩鲜艳的牌楼,每一边都建了东、南和西三个方向的矮墙。含经堂是一座巨型的建筑,由大大小小共480座复合的建筑所组成,包括了厨房、仓库、厢房和走廊,分明是皇帝在长春园里的寝宫。乾隆视为他休憩、阅读、诵经念佛、祈求安宁,以及繁忙一天后沉思的理想所在。
  蕴真斋的前面则由一对以汉白玉雕出的石狮子镇守着,并且在两侧各连接着一排厢房。1773年乾隆在这里放置了《四库全书荟要》,是永垂不朽的《四库全书》的浓缩版本,因此这座书斋亦被称做“味腴书屋”。这座雅致的小型藏书楼在1860年,跟圆明园内用来保存《四库全书》的文源阁一起灰飞烟灭了。
  含经堂和蕴真斋由一座巨大的庭院分隔开来,乾隆在庭院内建造了独一无二的淳化轩来摆放最珍贵的碑刻,许多碑刻都放在连接这两座主建筑的长廊墙壁上展示。这些珍藏的碑刻,都是一流名家的手迹,很明显地是乾隆最喜欢临摹书法的对象,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十分有素养的书法家。
  长春园内这座最大的中央岛,两侧有两座小岛,在西侧的岛上建立了思永斋,它是一座巨大的、有各式各样建筑的庭院,连接着东侧的“小有天”。它的主建筑也是叫做思永斋,五楹宽兼有走廊,两翼面对开阔的大湖,并连接到一座三楹宽的殿堂,其中有许多厅房展示非常多无价的青铜古器。这座殿堂的北边面对着远风楼,再往北走就是八角形的游廊,配上精雕的白色栏杆,沿路走向一座有八角形金鱼池塘的庭院。为了展示精心布局的匀称,在中央岛的东侧也有一座相对应的建筑叫做“玉玲珑馆”。这座“玉玲珑馆”的平面图显示出两个由走廊连接的迥异建筑:东边是自然的造型设计,西边则是长条形的设计。东边的住处包含了一个巨大的曲线形状的大理石浴池,乃特别为乾隆沐浴而建造。在这座复合建筑的东南边建筑了一座非凡的、被环山包围的映清斋,其中几幢建筑之间都由长而蜿蜒的游廊所连接。
  中央岛上有三座主建筑,分别是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南北轴向,跨越大湖到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高耸岛屿。这座岛另有个建筑群,包括了南面的翠交轩、爱山楼和北面的泽兰堂。在泽兰堂的西侧竖立着几座颇有特色的庙宇,特别是法慧寺,寺中有73。5英尺(约22米)高的宝塔,配上鲜艳的琉璃瓦,坐落在巨大的汉白玉的台阶上。在殿堂和楼阁之间是一座庭院,由走廊互相连接,产生出来的特别效果是让人工打造出来的背景看来浑然天成。石桥、洞穴、轿子,乃至于人工的瀑布都可以在周围种满松树的斜坡上找得到。由于这个地方的位置高,所以能鸟瞰整座长春园。
  长春园内最壮观的建筑应是“海岳开襟”,坐落在中央岛西边的长方形湖泽里的一个圆岛上,外观看来闪烁着绿色和金光。整座复合建筑坐落在两层的圆形台阶上,下面一层的台阶直径大约有80米长,周边由汉白玉的栏杆围着,无论哪一个方向都很靠近水边;上面一层的台阶直径大约是70米长,在台阶上竖立了一座三层的四方形的亭子,亭顶配有黄色的琉璃瓦,跟天坛相似。在这个很特别的景观里,产生了一幢灿烂的建筑,好像是坐落在巨型玉碗上的景象。这里有许多壮观的建筑,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石榴树若隐若现。从远处观看,这些建筑就像空中楼阁,近看又像是一个仙境。每当5月花开的时候,花海就产生红白锦绣般的迷人景色。在亭子的东边是一座巨大的池塘,池塘的周边围绕着垂柳,到了夏天,池中布满盛放的莲花。



长春园的兴建(2)



  由海岳开襟的东边跨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就是长山岛仙人台,是一座大约350米长和20米宽的方砖建筑,几乎是两层楼的高度,且有玉雕楼梯通往仙人台。到处都是百日红、芳香的夹竹桃、石榴树、木槿、棕榈和松树,特别是白皮松更密集种植,所长出的树荫都高于这个仙人台。在这个仙人台的顶端建有一座十字形的凉亭,配有金铜色的亭顶和黄色的琉璃瓦,亭内有一座巨大的观音像,旁边伴有十二个小雕像。在凉亭的周围,南北两边的山丘上种满牡丹,在春天里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观。
  由海岳开襟的西边跨过一条水道就是漂亮的“流香渚”,它的外观是金色柱子、叠檐和四角的凉亭,竖立在一座周围有雕饰栏杆的汉白玉台阶上。在凉亭的外面种了非常多的石榴树,在5月盛开的时节里,构成一幅红白相间的花色刺绣。在凉亭东边的湖面上布满看似一望无际的莲花,而岛上的整个布局平添鲜明的道家仙境的感觉。显而易见,流香渚与海岳开襟和长山岛仙人台形成东西轴向。按照近代园林建筑师的看法,足可以代表这座帝王御园最巧夺天工的部分。圆明园的地图让我们知道皇帝和他的侍从游走的大概路线。他们可能经过蜿蜒的路从福海的东岸,通过分隔长春园和圆明园原址的明春门,就立即可以看到这个壮观的景象。
  在长春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不少是乾隆多次下江南游历时,将具有魅力的园林和景点绘图仿制。乾隆探访了许多著名的江南园林。他随时都带着工匠和艺术家,他们负责仿制乾隆皇帝喜爱的园林建筑,并计划在长春园内重新建造出来。事实上,乾隆经常要求园林的设计者,尽可能去仿制江南园林。最后,至少有五座完整的江南园林在长春园内仿建。
  坐落在长春园东南角的如园,就是依照南京瞻园的样式来建造的。此园有独特的假山和土石,比原来在瞻园的还要大。如园的胜景位于东边,里面的大池塘把北边的殿堂和南边的楼阁划分开来。在池塘的东边耸起一座七米高的人造山丘,在山脚下的两侧和台阶顶端有多座亭子,在台阶上有一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春园,而另一面就看到南边墙外的郊野景色,在台阶下是数以百计不同颜色的珍贵牡丹。在池塘的西边有很多石造假山与洞穴,在这座假山的顶端建造了清瑶榭,面对着含碧楼。一座六角形凉亭的后面可见惟绿轩,清瑶榭的北面是七楹宽的延清亭,榭西是含翠轩。从这座殿堂的凉台上北望,可以看到600米外的湖泊和山丘,因此这座小庭园虽然孤立在大范围之内,却进一步善用了“借景”的技巧。
  淡怀堂之旁有茜园,包含了朗润斋、湛景楼和菱香片,在空间、水泽、岸边,以及1。2英亩(差不多100米长和50米宽)土地上的建筑等布局,在设计上很细致地采用了江南的技术。一条向东流的小河上,三座有品位的拱桥、曲桥和三孔石桥横跨而过。以精巧假山组成的河岸,支撑了类似城门的建筑,以及水面上各个种类的植物,予人一种愉悦的野趣。这座庭园里还有花圃、小树和数千条锦鲤在大池塘里游泳。
  在庭园里面,朗润斋的西边竖立了一块珍贵的秀绿湖石。乾隆在1752年从杭州荒废的南宋皇宫里取得这块石头,并命名为“青莲朵”,并把它列为这座特别园林的八景之一。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块石头,他写了至少四首诗来颂扬它,其中一首写道:
  刻削英英陆地莲,
  一举提示色空禅;
  飞来鹫岭分明在,
  幽赏翻因意歉然。
  “小有天”在思永斋的东北边,是乾隆于1751年探访汪之萼,参观杭州南平著名的石园别墅后仿制而来,它是一座小而美的庭园,布满花卉、山丘、洞穴和人工瀑布。在长春园的东北角是狮子林,是根据最受赞誉的奇石园林苏州黄氏涉园所仿制而来,文献记载它是在1342年由天如禅师维则所设计,乾隆曾经在1762年出巡到这里。最受瞩目的元代艺术家倪瓒为这座园林绘出非常美丽的画像后,更增添了它的名气。
  早在苏州黄氏涉园兴起之前,宋代学者叶梦得(1077—1148)已经在浙江省湖州的老家建造著名的石林。不过,自从石林毁坏之后,涉园肯定成为乾隆建造石林的最佳模范。狮子林占地2。2英亩(约13亩),在西边布置非常之多的房舍而东边布满许多奇石。人工建筑的部分包括了养月亭、花骤馆,以及向东通往石林的横碧轩。如同乾隆自己所说的,假山奇石是这座石林的重要主题,他亲下御旨从苏州召来最好的工匠把奇石堆叠成一座假山石林,务求跟苏州的狮子林一模一样。这项任务显已达成,因为乾隆看到长春园里的狮子林立即想起南巡所见。
  鉴园是一座被水环绕而自成一角的小型园林,位于如园北边经精心设计而成的紧凑区域,包含了许多大型人工建筑。有二十四间厢房的大殿往两侧延伸出许多回廊。两层楼高的藏书楼称为万源阁,是珍贵书刊、绘画和书法的收藏室。三楹宽的桐荫书屋有围着汉白玉栏杆的鱼池,在这鱼池北边的回廊可通往一个复合的建筑群,包括益寿轩、古月轩和自省斋,都具有江南园林的色彩。部分楼阁的倒影可以在长河上看到,乾隆因而很喜欢到这里来阅读、思考和冥想,更希望退位后能多在这里盘桓。




长春园的兴建(3)



  从鉴园越过长河,有一条山路通往映清斋,然后再由几条走廊连接到几座楼阁。直接在鉴园后面的是一座船坞,用来维修许多园内舟艇。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这些船都各自有一个优雅的名字,诸如“载月舫”、“飞云楼船”等。围绕在山丘之中,整个布局就给人隐秘和幽静的感觉。在映清斋的西北端越过一道曲桥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湖,里面有一座大岛,岛山有精致的玉玲珑馆。
  江南的奇石是最好的,乾隆决意要取得个中的上品。叠石造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中国园林建造之初,就已开始。跟西方或日本庭园里的石头和岩礁不同,中国的叠石造山往往是重新创造绘画、诗题或世外野趣。经过水侵蚀作用而成的石灰岩,以深刻、陡峭和千奇百怪的形态而闻名。最好的石材来自太湖,名为太湖石,这些太湖石通常是白色、蓝色和青绿色三种,经过好几个世纪在湖底不断冲刷和洗涤之后,就呈现多孔、瘦削和奇形怪状,因此造型最好的太湖石是来自湖的最底层。把船驶往湖中并用粗重的绳子把太湖石捞起,是中国古代唯一能取得石头的方式。除了太湖石之外,至少还有十五种其他类型的石头,通常是以最先发现的地点来命名。
  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布石艺术强调适当的陪衬才能展现出的外形和线条,以便于跟周围的建筑和天然景色作对照。热衷于优美的奇石,是因为每一个园林的主人对他们所拥有的奇石都感到十分自豪。虽然有人追求巨大的奇石,也有人崇尚纤细,但他们都欣赏奇石的坚挺并习惯给他们所拥有的奇石人格化,把自然的生命灌入冷冰冰的人为创造里。中国园林的爱好者通常把他们喜欢的奇石,视为让人陶醉的伴侣,甚至是可供欣赏的主角。事实上,他们往往把感情一点点地注入他们所喜欢的奇石里。
  明代作家张岱曾经在旷野上看到一块10英尺(约3米)高、20英尺(约6米)宽的白色石头,并觉得它“痴,痴妙”;他也看到一块8英尺(约2。4米)宽、15英尺(约4。6米)高的黑色石头,看来“瘦,瘦妙”。同样地,清代学者梁章钜找出奇石的三种显著特性,分别是透、皱和瘦。宋徽宗十分纵情于奇石,竟甘冒引起民愤的危险也要从江南把许多珍贵但沉重的所谓“花岗岩”奇石,运往他在开封的宫苑,以至于使大运河上舟船拥挤不堪。
  把石料变为成功的假山,需要建造出酷似郊外的山丘。这就是为什么陈从周会说,很难在叠石时使其有沉重感与毫无雕琢痕迹,更难的是要使假山带有原始的淳朴。淳朴的意义就是符合自然,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或不自然的设置,奇石匠师李渔坚持,从一定的距离外观看,假山要宛如真山一样。
  假山的主要结构包括峰顶山脊、山涧沟壑、阶地小径、桥梁瀑布,所有这些都是强调无止境的变化、清晰的线条和三维空间的表现。由于长春园占据一大片平坦的土地,假山在整个园林的规划就特别重要。大规模清理湖里的淤泥,挖出来的大量的泥土和疏松的土壤,就用来创造园内五十多座的人造假山。山脊并不很高,大约只有10米到15米左右。广植树及整合假山与湖泽为一体,以尽量避免人为的痕迹。
  奇石和假山毫无疑问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乾隆一次又一次南巡江南,带回来的艺术精华,在长春园内创造了大量的奇石和假山。不过,在长春园内建造江南式园林的过程当中,设计者于仿制之余力求创新,运用许多巧思去转变或提升原来的设计及其意涵。举例来说,从杭州寺院的景点仿制而来的“溪中鱼”主题,原先仅仅是表达佛家的慈悲,在溪流里让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不过,在长春园内的仿制品却把它扩大到与帝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