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7年第4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是一间办公室。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套间是刘淇同志的办公室,我原来的办公室也是一间。有一次,刘淇同志来新侨饭店时,看到我们总编室的人在会议室里办公,便问道:“你们为什么在这里办公?”
“办公室不够,而且房间太小。”工作人员回答。
“把我的办公室腾出来给你们总编室用,大光同志坐过来,要全力保证《申奥报告》的编制工作。《申奥报告》是我们申办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必须万无一失。”刘淇同志毫不犹豫地说。
后来我们就搬进了这个套间的里屋,外屋就成了总编室开会和加班的地方。两个屋之间有一个门,需要时可关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很多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这天,因为我要乘下午的飞机去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各部门的很多同志都来了,有来帮助收拾东西的,有来对《申奥报告》按时成功完成表示祝贺的,有来送行的。办公室里气氛像过节一样热闹。
其实,许多人来是为了看一眼马上就要送交国际奥委会的《申奥报告》这里面包含了大家太多的心血,书写了太多感人的故事。她就像是我们大家共同养育的孩子,就要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了。看着将要飞走的“孩子”,每个人都饱含深情,流露出恋恋不舍的表情。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即将送交国际奥委会的《申办报告》,除70套随飞机托运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外,要有一套《申奥报告》和一套保证书(137件中、英文原件),由人直接送交国际奥委会总部。我们与深圳雅昌公司共同精心为这两套文件设计了一个既时尚雅致、又简洁大方,而且便于携带的外包装,大约有八九十公分长、五六十公分高、近二十公分厚,像一个出差用的大手提箱一样,一提就走了。材料是用那种简单实用、当时很流行的纸板。
“再检查一下吧,应该万无一失,看有没有问题,也让我们再看一眼。”有人说道。
“好,刘岩,打开吧,再认真检查一遍,也让大家好好看看。”看着大家的表情,我说。我和几个同事是头一天从深圳印制完《申奥报告》赶回来的,像保护古董一样,把这两套文件随身带回北京的。
刘岩和杨采奕轻轻地把外边的大纸盒子打开,揭开包在书匣上的绸布,露出制作精致的两个黄色书匣。
这时,有人下意识地想用手摸一下《申奥报告》的书匣,马上有人制止道:“别摸,手上有汗,一摸就一个印。”
刘岩和杨采奕带上白手套,解开书匣上的绸带,打开黄色书匣,露出《申奥报告》的红色封面。《申奥报告》就像婴儿躺在摇篮里一样,大家带着深情的目光看着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孕育的成果,仿佛回想起那难忘的日子,又仿佛对她给予了无限的希望……。。
装好后,看时间差不多了,我说:“出发吧。”我用手提起“大手提箱”。
这时,好几个人过来抢着要替我提《申奥报告》。
我说:“大家不要抢,从现在开始,我要亲自提着这套《申奥报告》,不管是坐车、乘机,还是吃饭、睡觉,都要《申奥报告》不离手,手不离《申奥报告》,直到明天交到国际奥委会为止。”
我对和我同行的王伟秘书长、袁斌副部长、杨采奕处长、何川处长说:“《申奥报告》你们都不用管了,你们替我拿行李吧。”
我提着《申奥报告》上了电梯。
电梯上满人后,关门启动。到了一楼,电梯门一开,看到一楼大厅聚集了很多人,都是为我们送行的,其中还有不少记者。我一边向大家打着招呼,一边提着箱子向饭店大堂的后门走去。出门来一看,后院的人更多,不仅有奥申委的同事、各媒体的记者,还有路边许多围观的群众。
白洁已经把别克车发动好等着我们。我每次出差,都把车交给她开,虽然是女同志,但在研究室里她的驾龄最长。而且她自己有汽车,每天都开车上下班,车技比较熟。交给她比较放心。白洁是个回族姑娘,办事泼辣、爽快,同时又有回族女孩子的聪明、敏感、细腻的特点。她是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文献部的专业人员,较早来到奥申委,在研究室信息处。从申奥一开始,她就把有关申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做得井井有条。
看见我出来,白洁把车门打开,帮我们把东西装好,我们上了车,向院里的人群挥手再见。在人们的欢送之下,车缓缓地开出了新侨饭店,向首都机场驶去。
同时,王伟秘书长乘他的别克车驶向机场。
下午2点45分,飞往苏黎世的CA915航班离开跑道,在傍晚通红的夕阳的照耀下,升到了空中。我们踏上了向国际奥委会送交《申奥报告》的路程。
我们坐的是公务舱,比较宽敞。我把头靠在椅背上,直到这时,好像才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几个月以前的事好像就在昨天,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我开始感到很疲劳,想睡觉。我把椅背放倒,躺下去,闭上眼睛。
一年多以来的情景一幕一幕开始在脑海里重现。
2、奥申委领导的远见
1999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已经5点多了,刘敬民同志来电话,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去,研究一下编写《申奥报告》的事。
刘敬民同志是北京市的副市长,又是奥申委的常务副主席,他的办公室在市政府(当时新侨饭店六楼还没装修好)。北京市政府坐落在正义路2号,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市委市政府都在这里办公。他的办公室在院子西北角的小楼里,这里都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办公室,是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地方,要经过两道岗才能进到小楼里。
6:00,我准时来到他的办公室,房间不大,也不奢华。
敬民同志正在等我。
“大光同志,”我刚在他办公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敬民同志就说,“今天我们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申奥工作总体规划和策略问题;另一个是关于《申奥报告》的问题。最近我看了一下我们上届的《申奥报告》和几个其他城市申请2004年奥运会的《申奥报告》,觉得这个事情在申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难度也非常之大,涉及面很广泛。组织好这项工作将是我们这次申奥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应尽早组织,尽早动手。何时组织、怎样组织,想听听你的意见。”
对于刘敬民同志这样重视总体计划和《申奥报告》工作,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总体计划的重要性不必说。编制《申奥报告》是申办城市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申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唯一的、全面的、正式的文件;国际奥委会将根据《申奥报告》的内容,给每个申办城市打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也是要根据《申奥报告》的内容对各城市进行考察;国际奥委会委员要根据《申奥报告》了解各申办城市的情况;各申办城市要在《申奥报告》中作出许多保证和承诺,一旦申办成功,就要按照承诺内容一项一项兑现。因此,《申奥报告》对申奥结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叙述了一下自己的认识,最后说:“这项工作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不仅要动员奥申委各部门、北京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力量,而且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并且需要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我建议,第一步要动员奥申委各部门高度重视起来,了解有关情况,做好有关准备,并按照内容分工,先动起来。”
“可以,你回去落实,要各部门重视起来,可先参照申办2004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题目,先搞出十几万字的草稿。这样就主动了。”敬民同志说。
“好的。”我答道。
对于《申奥报告》,我有过自己的想法。前两年,我到过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参观过国际奥委会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历次申办奥运会城市的《申奥报告》。像是一个各国文化传统的交流展,也像是一个各国书籍编撰、装帧、设计的展览会。我也在其中看到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奥报告》,虽然当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是国内一流的,但与许多国家的相比,我们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装帧设计、印刷等都显得过于简单。那时国内印刷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上的印刷行业整个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内容上,也还有很多地方显得保守。当时,在国际奥委会博物馆里,我一边参观一边想: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编书、印书是我们的强项。下次申奥时,我们一定要编制一套既反映中国文化传统,又代表中国现代水平的世界级的《申奥报告》。
因此,听了刘敬民同志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心。他还和我讨论了申奥的总体规划和策略问题,到八点多钟我才离开他的办公室,回家吃饭。而刘敬民同志还没有吃饭,还要继续工作。
作为奥申委的常务副主席,敬民同志的责任和担子是很重的。他每天工作紧张而繁忙,但他的胃不好,还经常低血糖。他每天都要带上些糖块,到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4点以后,身体不适时就吃几块糖顶一下。他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工作,他头脑反应很快,思路清晰。对于申奥工作进入情况非常快。他也非常关心人,经常对一些同志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具体帮助。在申奥的近两年时间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他每天到新侨饭店来,我们几乎天天见面,或开会,或个别研究,或明确给我们下达指示。
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启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准备工作。这在申奥城市中是较早的。
3、演练《申奥报告》
从刘敬民同志办公室回来的第二天,我就召集各部门的负责人开会,把敬民同志的指示作了传达,强调了《申奥报告》的重要性,并根据2004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要求,对19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各部门的特点,进行了分工准备。11月18日和11月24日,刘敬民同志又两次召集各部门临时负责人开会,布置任务,要求各部门确定起草人,草拟各专题的分报告,并要求在一两个月内写出第一稿。
开始《申奥报告》编制工作时,拟定由新闻宣传部进行总体协调,但很快发现,这项工作是涉及申奥全局性工作,面广、任务重。所以就改由奥申委统一协调,各部门配合。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国际奥委会对于撰写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国际奥委会对上一届(200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的要求,同时参考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申奥报告》的内容去准备。
各部门的积极性都很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近20万字的“第一稿”就写了出来。虽然这一稿还不能算是《申奥报告》,而且各部门的写法不一,提法各异,深度、广度都不够等等,但毕竟使大家进行了一次实践操作的演练,并且使大家深深感到了撰写《申奥报告》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为今后正式撰写《申奥报告》探了路,摸索了经验。
4、陡然加重的分量
从悉尼回来,我们就投入了《申奥报告》的正式编制工作之中,开始了申奥期间最难忘、最艰辛、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经过一番筹备和动员后,奥申委成立了由刘敬民、于再清、屠铭德、王伟和我组成的《申奥报告》五人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我兼主任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总编室”;各部门都确定了由部门领导负责的工作小组。
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吃透国际奥委会的《手册》要求。语言问题是我们和西方国家相比在申奥方面最大的不利因素之一。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发来的文件以英语为主,所以,能否准确理解文件的含义就成了编制《申奥报告》的首要的问题。虽然我们开始准备工作很早,但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手册》与《2004年奥运会申办手册》相比,差别很大。申办2004年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还没有这么详细的要求。而《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手册》本身就是一本书,里面包含了18个大问题,几百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与以前相比还有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增加了137个保证书作为第18个问题。保证书的中、英文原件都要和《申奥报告》一起递交国际奥委会。
因此,我们按照18个专题,连续几天,白天分别请有关专家,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研究,吃透精神,找出难点。晚上奥申委的同志继续研究,拟定重点和撰写原则。
10月的一天晚上,已经10点半多了,我与大家在会议室讨论有关环境等问题的撰写原则。这是我们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困难的问题,如何在《申奥报告》中表述,是最伤脑筋的问题之一。正当大家讨论很热烈的时候,刘淇同志来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能来,这么晚了,其他部门的同志早都下班了,新侨饭店六楼只有我们这个会议室的灯还亮着。他又在市政府大院办公,他怎么知道我们还在加班?他来有什么事吗?
“领导来一般就是表示关心、慰问一下。”我想。
刘淇同志进来后,大家都站了起来。“大家都不用站起来,”刘淇同志边说边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知道你们每天都加班,很辛苦,今天是特意来看望大家的,同时和你们一起讨论问题。《申奥报告》是申办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但《申奥报告》是国际奥委会评估申办城市的主要依据,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解申办城市的主要文件,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它做好。”接着,他就和我们一起讨论关于环境问题撰写的原则。直到11点多才结束。
刘淇同志的到来,使我们更加感到领导对《申奥报告》的重视,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不怕领导重视,就怕领导不重视,或者领导嘴上说重视而实际上不一定真重视。只要领导真重视,大家工作起来是不怕累的。其实领导来的意义并不在于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时只要领导来了,只要和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了,这就已经很有意义了。甚至有时领导用一个很细微的行动向下属表示一下他的重视,下属就会心领神会,哪怕不吃饭、不睡觉也会完成任务的。
但同时,刘淇同志的这次到来也使我们肩上的担子陡然加重了,特别是他临走前讲的一番话,把对编制《申奥报告》这项工作的要求提到了极点。
5、“不要世界一流,而是要世界第一”
刘淇同志临走时说:“你们总编室的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甚至是残酷的,因为时间太紧了。但申奥工作的特点决定,只有一个成功者,所以我必须向你们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的《申奥报告》不仅是要达到世界一流,而且要超一流,也就是要世界‘第一’的。就是必须超过法国的巴黎、加拿大的多伦多、日本的大阪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版式、装帧上,都必须‘第一’。这是对你们提出的明确的、也是唯一的要求。”
刘淇同志的脑子太清楚了。这个“明确要求”使我本来已经感到肩头很重的压力一下子又加重了几倍。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