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7年第4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真的是又来了三辆摩托车,速度没有刚才的快,但声音很大,摩托车很高级,骑车人都带着头盔,穿着制服。
仔细一看,原来是警察,而且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警察,不仅服装精致,个个带着雪白的手套,而且人也格外的精神,骑车的姿势都一样,骑车技术都显得非常高超。像是在执行巡逻任务,他们目不斜视,高傲地从我们身边驶过去。
我们这才放心了,准备收拾东西往回走。
忽然,我们又看见有两辆高级大轿车开了过来,走近了看到车上写着:“2008,巴黎,没问题!”
我们几乎同时反应过来,原来是国际奥委会考察团来了,那三辆摩托车是在前面开路的。我们都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按照计划,考察团应该是明天考察巴黎奥运村,肯定是他们改变了日程。
还是那两辆车,车上还是那些人,司机还是那样西装革履,带着白手套,车上的那两个漂亮的年轻女郎在向车上的人做着讲解介绍。
大轿车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站在路旁,友好地挥了挥手,向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表示敬意。我们成了在巴黎奥运村欢迎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的唯一的“群众”,因为旁边没有任何其他人。
车开得很慢,但没有停下来。我想,巴黎奥申委是不会安排考察团下车的。
我看到,车上的人也友好地向我们招手,真是有意义的一幕。此时此刻,不知道车上的维尔布鲁根团长和布勃卡等人在想什么。但我分明看出车上多数人的表情并不乐观。是耶特小镇那些低矮的房屋让他们感到了巴黎申奥的困难之处?还是屁股下面的这条小路使他们感到不舒服?是小镇路两旁那些黑人青少年让他们看到巴黎申奥工作的另一面?还是简易的“巴黎2008奥运村”的广告牌让他们看到巴黎奥申委工作的匆忙?是那个旧推土机及旁边只推了几下露出的新土地让他们看到巴黎奥申委临时仓促的应付?还是他们为巴黎奥运村的实施感到担心?或是为巴黎奥运会的安全担忧?
但无论如何,维尔布鲁根先生和车上的人也不会想到,就在此地,就在几分钟前,路边的这位女青年刚刚遭到抢劫;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位看似弱小的女青年,与“劫匪”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结果是一个中国姑娘战胜了两个法国黑小子!
后来的事实证明,维尔布鲁根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团长,他的思维是极其深刻的,他的洞察力是极其敏锐的,他的判断是极其准确的。3月29日晚上,在考察团结束考察的新闻发布会上,维尔布鲁根讲了四点,其中在第四点他讲到:“巴黎奥运村设在圣德尼地区,这里是已经废弃的工业区,建奥运村不但是一个体育项目,同时也将是对这个区进行一次很好的改造。”
这段话还是比较含蓄的、中性的。但是,看一下后来5月15日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对五个城市的评估报告,就十分清楚了。
国际奥委会的评估报告分为对五个城市的具体评估和结论两个部分。以下是有关巴黎部分的一段话:“考察团认为,有关奥运村的许多工作正在筹备和进行之中,但在奥运村的交通、安全和奥运村内的训练场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巴黎奥申委把奥运村的建设作为城市再发展的一部分的设想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
在结论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把‘在一个城市内举行的奥运会’作为申办口号的巴黎有一个综合的市内奥运村。考察团很清楚在巴黎奥申委的奥运村计划中还有些小的问题要解决,但是评估委员会相信巴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不难看出,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的工作是高效、细致、认真和专业的,并且是富有成效的。他们很清楚地指出了:在巴黎奥运村的交通、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把奥运村的建设作为城市再发展的一部分的设想“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在结论部分中说“相信巴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其中的潜台词是耐人寻味的。
12、法国报纸上的北京《申奥报告》
3月26日是国际奥委会考察团正式考察的第一天,由于头一天法国大部分报纸停刊,所以法国各大媒体均在这天以大幅篇幅报道了考察团的活动和巴黎的申办工作。但像是有组织的一样,在各种形式的报道中,他们都时刻不忘“宣传”对手城市,特别是北京。有些报道我们看了很不舒服。
《巴黎人报》是法国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每天有40个版。这一天,它用了1—5版的显要位置刊登了考察团的情况和巴黎申办的消息。其头版头条标题是“所有人都站在巴黎身后”。下面是几个小标题:决定命运的四天考察团今天开始访问;所有一切都刚刚开始巴黎的赌注是2008年的场馆建设计划;杜伊特(两届奥运会柔道金牌获得者)致读者的信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想来巴黎;该报送给读者的两个小礼物评报纸领取巴黎申奥广告画和支持巴黎申奥的宣传招贴。
该报还把2、3版打通,总标题是“四天时间决定巴黎输赢”。在该版上部登的一幅漫画:一个手里拿着火把的大鼻子老头说:“我宣布,巴黎奥运会开幕!”大鼻子老头拿着火把,将面前一个大盆中的其他四个申办城市的《申奥报告》点燃烧掉,其中北京的《申奥报告》放在最上面,最显眼,已被烧掉了一个角。
也许是法国人心胸狭窄,要么就是他们的妒嫉我们,因为北京的《申奥报告》编制得太好了。
13、“自己家里的内衣还没洗干净”
后面还有更让人气愤的事。
该报在4—5版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所有运动员的心愿大卫·杜伊接受《巴黎人报》和《今日法国报》记者的采访”。在这篇文章里,他们称中国的民主是“刺刀下面的民主”。文章的部分内容如下:
“大卫·杜伊是法国著名运动员,两次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巴黎奥申委成员。从今天开始,他负责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今天,他接受了《巴黎人报》和《今日法国报》记者的采访。
问:你认为巴黎会获胜吗?
答: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听到了一些消息,说巴黎的《申奥报告》是非常出色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我希望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能把考察重点放在最关键的方面,也就是申办城市的生活条件和各国运动员的愿望。巴黎无疑是最佳选择,我对我遇到的所有运动员都这么说。所有的运动员都希望能来巴黎。
问:竞争会在巴黎和北京之间展开吗?
答: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即选择巴黎。当然,很多人也在为北京游说。
问:你认为对巴黎最不利的因素是什么?
答:最不利的因素是:2004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办。如果巴黎获胜,那就意味着连续两次奥运会都在欧洲举办。但是我要说的是,巴黎提出的申奥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项计划。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奥运会还从来没有过,这是不正常的。如果欧洲有一个地方可以举办独特的奥运会,那就是巴黎。
问:如果巴黎获胜,你会担当什么职务?
答:我和克劳德·贝贝阿先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希望我能够加入筹委会。我的回答是:我非常愿意。
问:你的角色将和普拉蒂尼在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角色相似吗?
答:我还不知道。成功的关键是集体的力量。所有的才智和良好的愿望都应该汇集在一起。
问:你也会重复他的做法吗?
答:是的,但我不是一个人。我希望把从前的奥运会冠军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队伍。
问:为了动员法国人支持这场申奥运动,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答:我会举澳大利亚为例。在那里,我们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为奥运会服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动员。所有的人都一心想把奥运会办好,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问:就目前来说,中国人对奥运的热衷程度要比法国人高得多。
答:中国的动员方式是非常特殊的。这是一种身后架着刺刀的动员,其实完全不必这样。当然,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条通向自由的绝好的开放,你们都知道这个国家里发生的事情。我问过权威人士,如果把举办奥运会的机会给予中国,是不是出于市场和发展经济的考虑。他们说这不一定,因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还存在问题。从表面上来说,这不应该是决定因素。另外,北京所处的时差位置给电视转播带来很大问题。在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的电视收视率是悲惨的。在这一点上,巴黎无疑是占优势的。
问:北京在申奥的道路上确实存在人权问题的障碍吗?
答:坦率地说,我认为北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还没有把自己家里的问题解决好就来申办奥运,这太早了。那些反对政府的人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政府对他们进行了逮捕。
问:国际奥委会会考虑这个因素吗?
答:我希望会。在这个国家的申奥运动不是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推动一个政党的发展。
问:巴黎是五个申办城市中最后一个接受考察的,这是优势还是劣势?
答:两者都不是。可能考察团的眼光更加苛刻了。我和一个考察团的成员讨论过,他说他们注重的是《申奥报告》的技术性而不是政治性。如果中国人获胜是因为他们有最好的比赛场馆,那再好不过了。如果获胜的是伊斯坦布尔,这也非常好。
问:法国刚刚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还有可能再次举办奥运会吗?
答:两者相距10年,正合适。”
在《巴黎人报》的4—5版还刊登了大卫·杜伊在与该报读者座谈会上的发言,其中说到同样的意思:
“中国人有时组织动员非常特别,你们知道是被身后带着刺刀动员的。你们知道在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我问过大企业老板,是否相信因市场和经济发展问题而让中国举办奥运会。他们回答说这不一定,因为中国经济确确实实存在一个安全问题,不能在这上面闹着玩。坦率地说,北京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还没有洗干净他们自己家里的脏内衣,让别人同意他们举办奥运会,现在还太早。北京有现政权的反对派利用这一机会表达意见,结果被关进牢房。那里已经发生大逮捕。我希望国际奥委会将考虑到这一点。”
“法国人太自傲”,这是许多外国朋友,包括欧洲一些国家的朋友早就告诉过我的。但以前一直没有体会到。而这两天法国媒体的做法让我“大开眼界”。
这一点,还是我们中国人表现出了大度的风格和大国的风范。我们北京奥申委的官员从来没有在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说过任何对手的“坏话”。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申办国家、城市的人民都是出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来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无论哪个城市获得举办权,我们都会真心的祝贺他们。1993年在摩纳哥的那个阴雨连绵的夜晚,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怀着极度沮丧的心情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但没有一个人去指责、攻击对手。当萨马兰奇宣布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何振梁同志把眼泪流到肚子里,面带微笑,面对着全世界亿万观众,向澳大利亚的高斯帕表示祝贺。而在回国的飞机上,何振梁同志和我们代表团的成员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就是中国人的特点,是中国人的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
申奥的结果是残酷的,因为申奥是只有冠军没有亚军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但申奥的过程应是“优中选优”的过程,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14、大罢工与“三日同辉”
具有讽刺性的是,就在大卫·杜伊在报纸上攻击中国的当天,恰恰就暴露出他们自己家里还没有处理好的事情,正是他们“自己的内衣还没有洗干净”3月26日这天,法国40多个大中城市公交工人同时举行了大罢工,城市中的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全部瘫痪。
当晚本想早点睡觉,但开完碰头会,洗完澡就12点多了。上了床,刚想关电视,突然看见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人好像在示威,手里举着牌子,一会儿又是许多行人在街道上匆匆走路,还有停在那里的地铁、公共汽车,许多出租车排在马路上不动。我虽不懂法语,但看着画面我猜到了,肯定是大罢工,还不只是一个城市。
第二天早上,当我走进餐厅去吃饭的时候,看见他们三人已经坐在那里和侯湘华参赞等使馆的同志边吃边聊呢。
看见我进来,杨采奕马上问道:“看电视了吗?法国40多个城市爆发了公交系统的大罢工。”
我马上问道:“巴黎怎样?”
刘岩说:“里昂、马赛、尼斯、里尔、斯特拉斯堡等很多城市的交通陷入了瘫痪,唯独巴黎平静无事。”
“报上说,昨天是星期一,人们刚休完星期天开始工作,不得不步行上班。虽然巴黎的公交系统没有罢工,但巴黎卢浮宫的员工也从昨天开始罢工,使这两天很多游客无法进入卢浮宫参观。”张全力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边吃一边看一边说。
杨采奕接着说:“看来巴黎奥申委的工作难度很大呀,但这些情况不知道国际奥委会考察团是否知道。”
这时,侯湘华参赞说道:“法国各类工会组织都有在举办大型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前举行示威,向政府提出各种要求的传统习惯。这种活动给法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使人对政府控制局面的能力和公民的支持度产生怀疑。近期的抗议活动主要来自交通和运输部门,这些部门正是举办奥运会时的重要服务部门。另外,医院、学校等也在借机争取利益。有消息说,巴黎奥申委已同有关工会私下进行协调,达成了协议,在国际奥委会考察团来考察的这几天,巴黎可以不进行罢工。但过了这几天就不在协议范围内了。卢浮宫的罢工可能是因为没有协调好,好在影响不像公交系统那样大。”
后来证明,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的成员们心里很清楚。
在罢工的第二天,巴黎奥申委向考察团作汇报时,考察团就向巴黎奥申委提出了:“如果发生罢工情况怎么办?”巴黎奥申委答复说:“举办奥运会取得了巴黎市民和全法国人民的支持,当然包括各类各级工会的支持,完全可以保证届时与工会进行协调,使奥运会顺利进行。”
事实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在考察团考察的四天中,法国很多城市的交通都陷入了瘫痪,唯独巴黎平安无事。这大概也是巴黎奥申委向考察团证明政府的协调能力,以排除考察团的疑虑。
吃完早饭,我和北京通了个电话。家里的同志告诉我,3月1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制造特大爆炸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靳如超,在广西北海市被公安民警生擒。石家庄的这起特大爆炸案影响很大,国外有的媒体借此攻击中国和北京申奥。电话里还告诉了我一件挺有意思的新闻,说报上登了一则消息:“3月26日北京出现奇异天象‘三日同辉’。”报道说,“一男子在16点50分左右,突然发现天上有3个太阳,呈一条横线,中间的较大,两边的较小,但两边的‘太阳’很亮。与此同时,几道彩虹几乎形成了一个环形,彩虹上云彩遮挡,特别漂亮,对此他感到很奇怪。直到下午将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