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略解-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境非舍三界等,此段经文,总结道相智,又云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从佛法乃至独觉法不
取不舍等,此段经文,总结一切相智。当知此三段文即是般若经中显示以三智为所诠三品之圆
满总结文也。
圆满一切相现观品第五之一 摄般若第二会三七卷不可得品至五二卷习近品
丁二广释四加行分二,戊一自在因果,戊二坚固因果。初中又二,己一自在因一切相加行,
己二果顶加行。初中又二,庚一一切相加行总建立,庚二从顺解脱分释生起次第。初中有三,
辛一一切相加行自性,辛二修加行之德失,辛三加行之性相。初又分二,壬一智相差别,壬二
明胜加行。初又分二,癸一略标,癸二广释。今初
一切智差别,行相为能相,由三种智故,许行相为三。
总修三智行相慧所摄持之菩萨瑜伽,即一切相加行之相。界从大乘资粮道,乃至最後心。
修三智随一行相慧所摄持之菩萨瑜伽,即菩萨能治品智相之相。界从大乘资粮道,乃至最後心。
了知四谛上无常等十六行相一切智之诸差别,由善现起对治执五蕴常等所治品之能治行相,
而摧伏彼执等之菩萨瑜伽,为此所说能修对治之能相。此能对治之行相,许有三种,由三智决
定故。
癸二广释分三,子一一切智相,子二道相智相,子三一切相智相。今初
始从无边相,乃至无动相,三谛各有四,道中说十五。
从经云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边波罗蜜多,就苦谛无常相,至云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动
波罗蜜多,说道谛无动相。此诸经文於前三谛各说四相,於道谛上说十五相,共说一切智二十
七种相。前三谛各有四相者谓苦无常,胜义无生,远离异体我,自我分别不能屈伏,如其次第
即苦谛无常苦空无我四相。生苦之爱因胜义无住,集胜义如虚空,寻伺胜义不可说,感後有之
受爱缘胜义无名,如其次第即集谛因集生缘四相。灭胜义无行,静缘不可夺,妙解脱无意尽,
离垢之灭无生,如其次第即灭谛灭静妙离四相。道谛说十五者,分为三种,属烦恼障无漏对治,
属所取分别所知障有漏对治,及彼无漏对治。初有四相,谓现证无作者补特伽罗我之菩萨见道,
是道谛相。努是现证无知者补特罗我,无移转者补特伽罗我,无调伏烦恼补特伽罗我之菩萨见
道,如其次第即道谛上道理行出四相。所知障有漏对治有五相,谓外境无自性如梦,外境胜义
无生如响,外境无灭如影像,外境本来寂静如阳焰,外境自性湼槃如幻事。此是大乘修道五後
得智。所知障无漏对治有六相,谓现证所执外境无染,外境无净,无习气熏染,无差别戏论,
无味著智德之慢,已得不退之无动转相。此是菩萨见道现证无所取之六根本智。
子二道相智相
於因道及苦,灭中如次第,说彼有八七,五及十六相。
道相智有三十六相,谓如其次第缘集谛因之道相智有八相,缘道谛有七,缘苦谛有五,缘
灭谛有十六,是经中所说故。初缘集谛有八者,谓大乘见道身中现证无我之智,远离染著欲尘
之欲。於彼不执著而住,寂灭乐後有爱相,如其次第,即集谛之因相上,爱境界欲,爱不离贪,
乐後有爱之对治。又如是智,现证无贪著境,无瞋恚境,无愚痴境,即集相上贪瞋痴之对治。
又如是智,现证无非理作意之烦恼境,即生相上执著常乐我净等之对治。又如是智,现证无自
在有情相,即缘相上执著自在有情之对治。第二缘道谛有七者,谓於无量有情启开解脱道之道
智相,启开之理须不系生死湼槃二边之道智相,此二是道相。了知法界无离坏之道智相,了知
之理须现证无取著声闻独觉道永离戏论之道智相,此二是理相。不分别实有之道智相,此须现
证无限量法性之道智相,此二是行相。无实滞碍之道智相,即是出相。第三缘苦谛有五者,谓
五取蕴刹那坏故是无常相,行苦性故是苦相,远离异体之作者故是空相,无补特伽罗之我性故
是无我相,实体空故是无相相。第四缘灭谛有十六者,谓离烦恼之灭,有内空,外空,内外空
三相。静相中有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八相。妙相
即本性空相。出离相中有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三相。唯出离相者谓无性自性空一相。
此就十六种有法,而明十六种离垢法性之灭谛。如是道相智三十六种相,集谛相是就能治所治
门中说,道谛相就所立与能立门中说,苦谛相就自相共相门中说,灭谛相是就胜利门中说。
子三一切相智相
始从四念住,究竟诸佛相,道谛随顺中,由三智分别,
弟子及菩萨,诸佛如次第,许为三十七,卅四三十九。
从念住相,乃至佛相,分为三聚,谓随顺声闻弟子所有者三十七,随顺菩萨所有者三十四,
唯佛所有者三十九。如是分为三智之理,谓随顺三类补特伽罗身中之道谛,分为三智故。
宣说一切相智之相时,何故宣说共声闻独觉菩萨之相耶?由一切相智摄尽一切圣人之智德
种类,故无过失。
此中分三,随顺声闻弟子所有一切智相,随顺菩萨所有道相智相,一切相智不共相。初者
谓以慧观察有漏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之别相,及观察无常苦空无我皆真实空之共
相,安住正念。即四念住。其自性谓缘身受心法四事,各修别共二相。念慧随一之入道现观。
为入四谛之取舍而修也。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善己生令增长,未生令生之四正断。自
性谓於能治所治勇悍取舍之精进入道现观。为断己生不善等而修也。依止欲三摩地,依止精进,
依止心三摩地,依止简择诸法之观三摩地触证心一境性之四神足。自性谓对治五过失修八断行
所得三摩地入道之现观。五过失者谓懈怠,忘教授,沈掉,不作行,作行。八断行者谓懈怠对
治之信欲勤安,忘教授对治之正念,沈掉对治之正知,不作行对治之作行,作行对治之不作行。
此为变化种种相而修也。深忍谛理之信,勇悍取舍之精进,不忘所缘行相之念,心一境性之三
摩地,简择实性之慧根,是为五根。自性谓於引生自果圣道能自在转加行道暖位以上之信等五
法。为速证圣谛及速圆满加行道而修。深信四谛之信,趣证四谛之精进,不忘所缘行相之念,
心一境性之三摩地,简择四谛相之慧力,是为五力。自性谓加行道忍位以上之信等五法。所为
与根同。专缘四谛不散乱支谓念,自体支谓择法,出离支谓精进,饶益身心胜利支谓喜,无染
污支谓轻安,安住支谓定,自性支谓舍,是七菩提分。自性谓见道所得之念等七法。为断见所
断及速圆满灭道而修。见道以上根本智见,在後得时以观察慧简择诸法,名为正见。欲为他说
发起言语之寻名正思惟。语业清净之智名正语。身业清净之智名正业,身语二业清净之智名正
命。断修所断勇悍精进名正精进,任持不忘奢摩他所缘之念名正念。於念所取境专注之三摩地
名正定,是为八圣道支。自性谓发生自果圣道之因圣者身中之智。见道未生令生,已生为令圆
满而修。如是七聚三十七法,诸声闻弟子亦有,菩萨亦修,由一切智道相而说也。此七聚法界
限若如俱舍,初聚立於资粮道,次四聚立於暖等四加行位,圣道支立为见道,菩提分立为修道。
若依集论,初三聚如其次第在下中上三资粮道,中二聚在加行,後二聚如其次第在见道修道。
第二随顺菩萨所有道智之相,此有六类,第一对治道类,谓对治我见空解脱门,对冶彼相
续非理作意无相解脱门,对冶愿求三界为胜义应得无愿解脱门,第二变化道类,谓修瑜伽师由
内住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即有色观色解脱。又瑜伽师由内住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无色观色解
脱。胜解一切色相同一净味解脱,即净解脱。第三现法乐住道类,谓四无色定各从自定障解脱,
即四无色解脱,又灭粗受想而解脱,即灭解脱。前三解脱名变化道者,以成就种种变化作用故。
后五解脱名现法乐住道者,谓即於现法成就三摩地安乐住之作用故。第四出世间道类,差别有
九,谓出世间道性之四静虑,四无色等至及灭尽等至。此九由前前渐次而得后后,故名九次第
定。第五能断道类,谓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此是见道无间道所摄之四。第六成
佛道类十度,谓从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之六,更加方便波罗蜜多,愿波罗蜜多,力
波罗蜜多,智波罗蜜多为十。此是随顺菩萨所有道相智道三十四相。
第三唯佛所有一切相智之相,有三十九。初十力者,谓知从布施感大资财是为处,感贫乏
是非处之智力,知微细业异熟智力,知种种胜解智力谓乐善趣乐三乘。知世间界之自性住种及
修所成种非一智力,知信等根上中下三胜非胜智力,知往增上生及决定胜一切道,及彼相违无
碍著智力,知染净智力,随念自他往昔一切生智力,知一切众生死生智力,知声间独觉尽烦恼
障,诸佛尽一切垢漏尽智力。四无畏者。自云我成正觉无能能如法攻难,谓智无所畏。为利他
故宣说烦恼障所知障障碍解脱与一切智,无能如法攻难,谓说障碍法无所畏。宣说一切智等道
定能出生三菩提,无能如法攻难。谓说出离道无所畏。云我己尽一切漏无能如法攻难,谓说自
断德圆满无所畏。四无碍解者,谓无障碍了知诸法异名谓法无碍解,能无障碍了知诸法自相共
相谓义无碍解,能无障碍了知诸有情语谓词无碍解,能无障碍了知诸法自性及行相差别谓辨无
碍解。十八不共佛法者,诏六不共行,六不共证,三不共事业,三不共智。初者谓如来不与醉
象等同行身行无失,不在稠林发无义狂(口+斗)语行无失,不忘失所作及迟误时等念无失,
无时不住空定,生死湼槃无胜义取舍异想,于可化所化时至未至无不观察放舍。第二谓希求利
有情之欲,乐往利所化处之精进,不忘调伏有情方便之念,於此专一之定,简择一切法之慧,
永断诸障之解脱,皆无退失。第三四威仪中调伏有情之身业,宣说具法具义之语业,大慈大悲
等意乐皆智为先与智俱行智随行转。第四谓於过去未来现在智无障碍转。如来相者,谓佛身如
所有智,于离一切垢真如常不起定。自然相者,谓佛身尽所有智,於一切尽所有法心自在转。
正等觉相者,谓具前二分,於如所有尽所有一切相现正等觉者。如是三智中,一切智三十七相
者,谓诸声闻以断烦恼障为主名无烦恼漏。道相智三十四相者,谓诸菩萨不以断烦恼障为主假
名有漏。一切相智三十相者,谓诸佛尽断二障故唯是无漏。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二终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三
圆满一切相现观品第五之二
壬二明胜加行分二,癸一积善根之身,癸二正明加行。今初
昔承事诸佛,佛所种善根,善知识摄受,是闻此法器,
亲近佛问答,及行施戒等,诸胜者许此,是受持等器。
此处正说缘空性止观双运慧所摄持之菩萨瑜伽,即此处正说之加行相。界从大乘加行道暖
乃至最后心。
若于往昔承事诸佛,并于佛所供饮食等种诸善根,具足大乘善知识之资粮道菩萨,乃是听
闻此教道果般若之器。又彼资粮道菩萨,亲近无数诸佛,请问疑惑之文义,于所问义如理修布
施持戒等,诸佛胜者许为受持文义等之法器。
癸二正明加行
不住色等故,遮彼加行故,彼真如深故,此等难测故,
此等无量故,劬劳久证故,授记不退转,出离及无间,
近菩提速疾,利他无增减,不见法非法,色等不思议,
色等诸行相,自性无分别,能与珍宝果,清净及结界。
大乘加行道根本智,于所缘境破除实执,名于胜义不住色等。于能缘心破实执,名于色等
胜义不加行而于真实义加行,色等实空之真如甚深。诸道之法性难测度,诸行相之法性无量。
通达此五之加行是就加行自体而分。又资粮道钝根菩萨智,于真空性多起惊恐,由是初业菩萨
之加行故,须大劬劳要经长时乃能成佛,名劬劳长久之加行。大乘加行道暖位,由于空性成就
无畏名得授记之加行。大乘加行道顶位,胜出于暖,听闻受持般者等故名不退转加行。大乘加
行道忍位,由远离二乘作意等障碍法故名出离加行。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为见道正因常修法
故名无间加行,大乘见道,是大乘道无漏法所依故名近大菩提加行。从二地至七地智,速能成
办法身果故名速疾证大菩提加行。第八地智,是普于三种种姓转法轮之净地智故,名利他加行。
此八加行是就补特伽罗而分。又八地智是于胜义不见增减之净地智故名无增减加行。又彼智,
是于胜义不见法非法等之加行。又彼智是破色等不思义相之加行。又彼智,是于所相事色等,
彼行相变碍等,所相自性不分别之加行。此四加行是就圆满加行之方便而分。第九地智,是于
预流等果能安立他之净地智,名能与宝果之加行。第十地智是从色乃至一切相智修习清净之净
地智故,名清净加行。速修般若之菩萨瑜伽,是分日月年时勤修般若精进不舍之菩萨瑜伽,名
结界加行。此三是就果与时间而分。共为大乘二十种加行。
辛二修加行之德失分二,壬一加行功德,壬二加行过失。今初
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
由修大乘加行力所得之胜利,是大乘加行功德相。界从大乘资粮道乃至佛地。修一切相加
行有十四种功德,谓修无倒加行获得喜悦之菩萨,于未来世摧伏魔力之功德,诸佛护念之功德,
由依止诸佛加行胜进之功德,接近菩提之功德,转趣利他大异熟果之功德,生有甚深般若国土
请问持诵等功德,圆满一切无漏功德之功德,一切生中为能宣说甚深般若丈夫之功德,魔等不
能破坏菩提之功德,引生不供二乘善根之功德,誓行利他如实而行之功德,摄受广大善果之功
德,引发有情义利之功德,转生亦定得甚深般若之功德。
壬二加行过失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若于加行生住圆满随一留难之魔事,是加行过失相。界从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过失
有四十六种魔事依自违缘有二十种,谓修加行时长时勤劳乃能得知由此疲厌,又修加行时速得
辩才由此憍逸,此二是依辩才而生。又修加行时,频申欠(口+去)无端戏笑等由身粗重令心
散乱,又修加行时,由心粗重令心散乱,又修加行时非理发起持诵等事,此三是由粗重而生。
又修加行时执取推转般若之因,又修加行时于得一切相智之因甚深般若等退失信心,又修加行
时弃舍甚深般若趣小乘道退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