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就在此时,日本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政府成立了,这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政府。1870年9月底,弥太郎来到东京,与别人成立了“九十九商会”,弥太郎是实际上的负责人。
1873年3月,“九十九商会”改为“三菱商会”,此时的弥太郎已经完全掌握了商会。拥有汽船、拖船、帆船等,回想过去,弥太郎心绪起伏,决定从此脱离官场,在海运事业上大干一场。
以身殉职的“船运巨子”
当时与弥太郎竞争的有很多公司,但与这些“官僚”式的公司相比,弥太郎本着“规模虽不大,然而以在野之身,任意做官方办不到的事情”的精神来经营公司。弥太郎以信誉为上,重视服务,积极争取顾客、船货,为自己公司打开了广阔的前景。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弥太郎积极向内务大臣请示承揽一切军需输送工作。大臣同意政府购买13艘汽船,托与三菱。1877年日本国内发生西南之役,三菱全力参与军事运输,又发了一笔横财。至此,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全日本汽船总吨位的73%,一跃而成为日本国“海上霸主”。从此,弥太郎以汽船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守在三菱仓库之中。于是,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都成倍地增长,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在当时,三菱独占海运,受到最直接打击的就是三井物产。该公司仅有3艘船只,不得不请求租用三菱的船只,并提出交付一年70万元的租赁费。但岩崎弥太郎出于压倒竞争对手的需要,断然加以拒绝。
…
三菱霸主(2)
…
于是,忍无可忍的三井开始向三菱实行反击,它纠合敌视三菱的地方船主、批发商、货主,合股创立一家名叫东京风帆船会社的大型海运公司,企图与三菱相对抗。三菱毫不示弱,采取低价策略,分化瓦解对方的阵营,并大量收购三井创办的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迫使三井派头目涉泽辞去交易所总裁的职务。这些凌厉的反击,招招击中对方的要害,极大地扰乱了对手的阵脚。客户被夺走,不少船员也被三菱挖去,不仅不能与三菱抗衡,而且在情况最凄惨时,只能勉强维持营业。
与此相反,三菱却得到长足发展,它偿还了政府的无息贷款340万元,进一步巩固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然而,正当三井面临惨败之际,一件意外的变故使他们出现了反败为胜的契机。在当时,政治和经济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直接关系到经济走向。
1881年,一直庇护三菱的政府核心人物大限重信失势下野,而跟三井息息相关的伊藤组成长洲藩阀政府。伊藤惟恐大限的政治影响力与岩崎的雄厚财力相结合,会对政府造成极大的威胁,便与三井公司联手成立一家实力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试图压垮三菱的海运公司,断绝大限的财源。
1882年10月,共同运输公司正式成立,创业资本将近一半由政府出资,其余则由三井筹集民间游资而成。公司向英国订购最新式的船舶,其航线与三菱公司航线完全一样。于是,一场空前激烈的龙争虎斗开始了。
三菱与共同运输公司的竞争仿佛一场高对抗性的马拉松赛跑。两家公司的船队一起由神户出发,为了抢先到达目的地,船长与船员都绑上头巾,挥汗如雨,不计成本地拼命将煤炭铲入火炉中,在海上展开长跑比赛。到达纪州藩时,船上炉内的火力之强,竟把烟囱烧得通红,船内温度也高得灼人。从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两只火龙在竞相飞奔。
最后,两家公司的竞争演变为不惜成本地降价。例如往来于神户、横滨间的船费,下等舱价从5.50日元降到0.55日元。这种两败俱伤的价格战,最高兴的人当然还是乘客与货主们。
面对有政府撑腰的强大对手,岩崎弥太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充分地展现出他超人的领导能力和他幼时培养出来的坚韧战斗力。他始终斗志昂扬,采取彻底抗战的姿态,与共同公司力拼。为弥补降价策略所蒙受的损失,他将公司重新改组,裁减冗员冗费,在此危机四伏的状态下,弥太郎发挥出民营事业的特色,尽管降价很多,其生产力仍较共同公司高出一大截。1884年,每吨汽船的平均收入,共同运输公司仅为三菱的一半。
三菱初战告捷,但也元气大伤,在赤字的打击下,不得不停止香港——琉球间的航线,三菱汇兑所也被迫关门。而共同公司方面更是伤筋动骨,到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无红利的窘境,其股份跌到面值的2/3以下,持股人争相抛售。岩崎趁机收购共同公司的股票,到1884年末,他已握有过半数的股权。这无疑是对共同公司的沉重打击。
如此一来,共同公司内部四分五裂,批评公司做无谓竞争的呼声日益增高。这时,大限宣布脱离在野的改进党,从政府而言,已无必要再整垮三菱。于是,由政府的农商务卿出面调停,两公司于1885年2月5日签订临时协定,在运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
这场长期抗争终于取得初步胜利,但是,这个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长期劳累,饮酒过量,岩崎弥太郎罹患胃癌。签订协定两天后,即2月7日,病情突然恶化,撒手人寰,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
笃厚一生的操守
虽然,岩崎弥太郎早早就撒手人寰,但他开创的基业由他的兄弟、子孙继承,日益壮大,他的精神也被一代代地发展下去。
岩崎弥太郎在日本开创了商界起用书生的先例,他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往我们只在公司里使用一般人才,那些人因未受过多少教育,故而全然不知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要让一个普通人成为学者很难。让学者熟悉怎么做生意却比较容易。因此近来我专门聘用学者。”
他提拔了许多庆应义塾的优秀人才。甚至连会计出纳的工作他也宁愿用士人,不用商人。他认为,士人多半勤劳廉洁,不必担心他们会做假账。三菱初期的干部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很多和岩崎家族具有血缘关系,正是他们筑起了三菱财团的最好的屏障。在和三井的战争中,他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个传统一直到今天还适用着。三菱选用很多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梯队加以培养,最后安排到企业最高管理部门。与其他财阀相比,三菱历代干部中受过正规教育、有学历的人占有的比重较大。当时尚属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代理者在公司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通常认为,优秀的大学生进入财阀企业,起到了促进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巨大作用。
而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岩崎更是注重从小事抓起,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精神。
一次偶然的机会,弥太郎把一位高级干部叫到他私人的住所去,交给他一张公司的便条纸写的请假单,并斥责他说:“你到底在干什么?”那位高级干部突然遭到严厉的斥责,完全不知所措,仔细看过字条后,才发现是自己前几天所写的一张请假单,而这张请假单是用公司的便条纸写的。
…
三菱霸主(3)
…
这时岩崎弥太郎语气更为恶劣地说:“你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都无法公私分明,浪费公司的便条纸写私人的请假理由,究竟是什么道理?我要严厉地处分你!”于是当场下令罚他减薪一年。这位干部自己也知道犯了大错,立刻就向岩崎弥太郎道歉,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此后的工作态度变得更积极活跃。
这件事使人们感慨很深,因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只因误用了一张公司的便条纸,就必须接受减薪一年的处分,可能是太过分了。一般而言,如果现在发现这么微不足道的过失,可能会看情形放过算了,顶多告诫他“以后要多加小心”或“以后不可以这样”,把事情交代过去。岩崎弥太郎能留意到每件细微的小事,且做适当的处理,使员工知道警觉而改善,他的细心,就是建立庞大的三菱财团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千里堤防,溃于蚁穴,就是这样,一张小便条的浪费,可能就是公司经营危机的开始。这就是岩崎精神,事实上,今天三菱的壮大,如果没有岩崎弥太郎最初的忍辱负重和成业后的勤俭节约、用人艺术,是无法想象的。一个贫苦人家的子弟,靠着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创立了如此非凡的业绩,相信他的成功,给后人留下的是太多的深思和感慨。
成功秘诀
百折不挠的意志,宠辱不惊的气度。
不以发“战争财”为耻。
对竞争对手“一剑封喉”,对麾下才俊恩威并用。
…
钢铁大王(1)
…
钢铁大王卡内基
财富档案
在美国,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的名字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钢铁公司通过白手起家建立成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获得优势,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企业类型
钢铁业。
成长记录
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名字是个传奇,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一样,曾经影响着整个美国的金融状况。但让世人为之惊讶的是,他在自己事业的最巅峰,放弃了所有的一切,追求另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并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是他捐资修建的,匹兹堡的卡内基大学是他建立的,还有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卡内基图书馆”。这就是卡内基,财富对于他而言,不是第一位的,享受人生,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他生命的真谛。
捕捉机遇的勤奋少年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继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族。
小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小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鲁·卡内基——命名。他从小就以有这样的祖父为荣,同时也以终生拥有他的名字自豪。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乐观进取,能言善辩,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13岁那年,怀着对美国的向往,卡内基和家人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后又辗转来到匹兹堡。移民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小卡内基白天做童工,晚上读夜校,十分辛苦。14岁那年,他来到匹兹堡的大卫电报公司做信差。虽然他当时对于路一点都不熟悉,但却向公司许下诺言,说自己一个星期就可以记熟全城的线路。公司的经理被卡内基的毅力感动,留下了他。而卡内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了公司的熟练工。
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的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日积月累之中,他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这使他在日后的事业中获益匪浅。因此,卡内基在回顾这段时期时,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的电报技术的卡内基,聘他去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35美元。当时卡内基已是18岁的大小伙了,他怀着强烈的上进心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内基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机灵,24岁就升任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并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这种技巧是他后来组织庞大的钢铁企业时所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卡内基也抓住时机,初试牛刀,参与投资,而且频频得手,慢慢积累得小有资财,为他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了,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机会。29岁的卡内基这时已经算小有成就了,但是他不满足,他要紧紧抓住人生旅途这一关键阶段,自主创业,另立门户。于是,他向宾州铁路公司提出了辞呈。
难言的奋斗之路
在辞职之前,卡内基曾带人修桥补路,就常常思考能否用铁桥代替木桥。当时的匹兹堡虽然钢铁工厂鳞次栉比,但还只是在起步阶段。1862年,他与几个朋友创立了建造铁桥的公司。而1863年7月4日,南北战争的双方都开始使用军舰对抗,给卡内基以警示:帆船时代已经过去了,钢铁时代即将到来。于是,辞职之后,他来到欧洲旅行,到伦敦考察了那里的钢铁研究所,果断地买下了道茨兄弟发明的一项钢铁专利,还买下了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他认为,这两项专利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回到美国的卡内基,开始鼓足干劲,大干一场。他把分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成品,中间需经过许多厂家。加上中间商在每个产销环节层层加码,致使最终产品的成本很高。卡内基深知传统钢铁企业的这些弊病,他决心建立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
…
钢铁大王(2)
…
卡内基的理想正在慢慢实现,他的工作也日益繁忙了,正在他为公司的事情日夜奔波的时候,忽然收到了老上司、也是自己恩人的斯考特的紧急电报。当他急忙来到斯考特的办公室,发现著名投资商摩根也在那里,原来斯考特向摩根的借贷期满,需要25万美元,正在等待卡内基的援手。面对傲慢的摩根、焦急的斯考特,卡内基心中很不是滋味,如果当初不是斯考特的提拔,他还只是一个穷小子,更别说他曾在自己事业的最初给了那么多的帮助了,可是如果给了这25万美元,自己的钢铁公司就泡汤了!
最终卡内基拒绝给予帮助。这还只是开始,随着1873年经济大恐慌,愈来愈多的人都遭到了破产的厄运,当初的合伙人柯路曼兄弟,还有弟弟的岳父,这些元老级人物都不得不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卡内基,最终,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