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谋串串烧-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事智谋第10章 抓大放小的智谋(10)
刘邦驾崩后,汉文帝时,陈平已步入晚年,已由几十年前英俊聪慧的小伙子变成了花发老练的老者,被汉文帝封为宰相,扶佐文帝治理朝政,管理天下大事。与陈平同座的还有一个宰相周勃,汉朝吏制设两个宰相,共为国政服务。
一日,文帝传下口谕,要召见陈平和周勃。两人接旨后赶忙进宫见驾,见文帝后,磕跪施礼。文帝一笑,口旨说:“两位爱卿,免礼平身,一旁赐座。”
两位起身,侧身坐在椅子角上,上身前倾,以示恭敬,汉文帝笑问:“周爱卿,你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你可知经你手处治裁断的事,一年大约有多少吗?”
周勃跪在地上一听,心中一震,思索半天:“臣愚拙,实在记不清到底每年处理多少事件。”文帝有些不悦,便又问道:“如此说来,周卿,你可知道我国库一年的收支有多少呢?只要大概即可。”
周勃无言以对,头上开始冒汗。汉文帝没有理令他,转头又问:“陈爱卿。你可知道你一年处理多少事,我国库一年收支有多少吗?”
陈平忙奏:“回皇上,关于这些问题微臣只有去问询负责之人方知。”
汉文帝问:“谁是负贵人?”
陈平回答:“司法大臣负责事务裁判事件,财政大臣则负责掌握国库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汉文帝笑了,问道:“陈卿,你不是在给联开玩笑吧,如果司法大臣、财政大臣都各有所司,各行其职,那么,你们这宰相又有何贵干呢?”
陈平依然很沉着冷静,不紧不慢地回答文帝:“陛下,臣斗胆犯言,身为宰相当使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对外须抚镇四方,使各地蛮族诸侯服从中央,不敢稍有叛乱之举,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尽职尽责,搞好分内之事,却不必自己去过问一些琐碎之事。”
汉文帝听后连连点头,重赏陈平。
没有多久,周勃引咎辞去宰相之职,由陈平一人独担宰相重任。
陈平坚持他对文帝所说的做法,量才为用,视人而定,针对每一个人的才能确定各自应做的事,自己加以督导,才受到文帝的嘉奖提拔,成为一代名相。
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懂得抓大放小,没有学会把责任分摊给其它人,坚持事必躬亲,但结果往往因为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中,搞得生活非常混乱,你总觉得很匆促、忧虑、焦急和紧张,陷入各种日程中不能自拔。
陈平的回答告诉我们,人没有必要事事过问,不分巨细,该放的要放得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行大事不顾细谨
这个题目从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谈起。
战国时,秦王为试探齐国,派人给齐国王后(齐襄王田法章之后太史氏)献上一个玉连环,并说:“齐国的人多智慧,能解开这个连环套吗?”
治事智谋第10章 抓大放小的智谋(11)
王后二话没说,令人取来一把槌子,将王连环砸碎,然后告诉使者说:“已经解开了!”
秦国再也不敢小看齐国。
齐王后当年在未嫁里,能在众多的奴仆中,看中正在流亡的齐愍王的儿子田法章,并要求嫁给他,可以说是独具法眼。而此时她用槌敲碎王连环,更是颇具行大事不顾细谨的大将风度,是因为她知道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解开这个玉连环,而是如何不受秦国人的戏侮,。
为了做成一番大事业,有时就必须把细节放到一边,有时哪怕是违背常情的细节,也要灵活地进行处理。
汉朝立国以后,叔孙通最初穿雅洁的儒士服装去见汉王刘邦,没想到汉王十分厌恶他这种打扮,羞辱了他一通。于是叔孙通下朝后立即更换了服装,穿着短衣,浑身上下是楚国的打扮,汉王见了大喜,留用了他。
当时叔孙通教一百多弟子,他不讲别的,只讲旧时强盗、侠客、壮士怎么升官发财的故事。儒生们都纷纷抱怨。叔孙通听到后说:你们发什么年骚,你们难道能打仗吗?你们等着看我的吧,不要着急,”以后,叔孙通杂采古礼和秦制,制定了汉代的礼仪,儒生也由此逐渐获得重用。
所以,任用一个人,必须给他足够的权力独立行事,对自己范畴内的事务有充分的主动权,甚至达到“君命有所不受”的程度,而不能要求其拘泥于繁文缛节,这也是大行不顾细谨的一种表现。
公元前158年,匈奴结集了重兵,大规模地进犯汉朝北部边境。汉文帝任命宗正(官名)刘札为将军,驻军灞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命令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命令他们分别守卫京城长安附近三个战略据点,防备匈奴进攻。
后来,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来到灞上和棘门军营的时候,劳军的车驾都是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将军以下的军官都骑着马迎进送出。但文帝来到细柳军营,情况就大不一样:军官和士兵都披着铠甲,手里拿着擦得雪亮的刀枪,张开了弩搭上箭,真是戒备森严。
文帝的先行官吏来到营门,门卫不让他们进去。那些先行官吏说:“皇上就要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上的命令’”。
过一会儿,文帝的车驾到了,也照样被挡住不能进去。于是,文帝派使者拿了符节凭证进营去向将军周亚夫传诏令:“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这时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放车驾进来。进去的时候,守卫营门的军官郑重地对文帝的随从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内,车马不许奔跑。”文帝听了,只好吩咐放松马的僵绳,慢慢地走着。
文帝来到中军营帐,只见将军周亚夫全副戎装,手执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他见了文帝,只拱手表示欢迎,说:“戎装在身,例不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朝见皇上。”
文帝听了,大为震动,在车上严肃地进行答礼。
慰劳完毕,文帝离开军营。出了细柳军营门,随从的官员都感到十分惊讶,文帝却赞叹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些时候,,我看到灞上和棘门两处的队伍,就像儿戏一般!”
过了一个多月,情况好转,这三路大军都撤除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为中尉、负责京城的治安。
也惟有文帝这样的聪明人,才懂得大行不顾细谨的道理,发现了周亚夫这样做秀的人才。
后唐的柴克宏,奉命去救被吴越国围困的常州,枢密李征古妒忌他,派给他的几千名士兵都很虚弱,铠甲兵器也都是朽烂、虫蛀了的。他快到常州时,李征古又派朱匡业来代替他带兵,派使者召柴克宏回去。
柴克宏说:“几天之内,我即可打败敌人,你来召我回去,你一定是敌人派到我朝的奸细。”立即命令部下斩使者之首。使者说:“这是李枢密的命令。”
治事智谋第10章 抓大放小的智谋(12)
柴克宏大怒说:“李枢密绝不会如此不识大体,况且即使是李枢密来,我也要把他斩首。”
斩了使者之后,柴克宏让部下用布幕把兵船蒙盖起来,让全副武装的战士藏躲在船中,偷袭敌营,打败了吴越军队。
朝内有奸臣当道,柴克宏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取代而回去了,怎么知道奸臣不会以“出师无功”作为罪名而查办他呢?
他快刀斩乱麻,直截了当地拒绝了错误的命令,最终打败了敌人,保全了城池,这样,即便是妒忌者有嘴也无法施展进馋言的本领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杆,真正的胆略。
相比之下,岳飞被十二道金牌所逼而撤兵,最终含恨死于风波亭,其中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大行不顾细谨”的道理。
论智谋胆略,柴克宏都要高于岳飞,而历史上岳飞的名声比柴克宏高,不过是因为着史者不敢为违逆当道的英雄立传而已。
责大指,不苛小
清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其中有一段话用身体与穴位的关系来形容战事的全局与要害,他说:“肢体虽大,针炙不过数穴;疆土虽广,力争不过数处。”
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暗合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总结出的8020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20%的原因形成的。;
习惯上,我们往往认为所有事务一样重要;所有目标和每一分好处都一样好,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有近似价值。;但是19世纪,帕累托发现: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8020定律,即80%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20%的原因(投入、;努力)。;
8020定律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
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80%的销售来自20%的销售人员
80%的时间用在了20%的日常事情上。
80%的事情在20%的高效率的时间内被完成
80%的效率提升可以来自20%的环节改进
治事智谋第10章 抓大放小的智谋(13)
8020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抓大放小就是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我们带来80%的成就,却仅占我们时间20%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在战争中占领了战略枢纽,就在全局中占有了优势。天同此理,在政治和生活中如果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也就把握了事件发展的方向,这就是责其大指而不苛求小处的道理。
汉朝曹参是刘邦的同乡。在秦朝时候,他同汉高祖和萧何都是秦朝的小吏。后来跟着汉高祖起兵,立了功,当了当时齐国的丞相。
他到任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个盖公对于黄老之学研究很深。于是派人把他请来,向他请教,知道了统治之道在于清静而民自定。曹参用这种方法治理齐国九年,齐国大治。
当时中央政府的丞相萧何死了,曹参被召到中央政府,准备继任丞相。临走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继任人说:“治理齐国要特别注意安定市场和监狱,不要轻易整治。”继任者奇怪地问说:“难道管治地方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当然不是。但是监狱和市场,是三教九流混杂并容的地方。如果轻易整治,那些坏人到哪里去容身呢?治国不在苛察,而在宽容并包。倘若对民众吹毛求疵,务必找出奸邪之人,则人将恐惧混乱于下,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
曹参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汲黯是濮阳人,汉武帝时候推行黄老哲学的一个人物。
据司马迁记载:“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当汲黯任东海太守的时候,用这种办法治理东海。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东海就大治了。
汲黯的这种黄老哲学符合一个原则,就是“上无为而下有为”。汲黯管理督促他的属下,叫他们把事情办好,这就是“下有为”,在叫他们办事的时候,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
汲黯只“责大指,不苛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并不亲自办事,这就是“上无为”。汲黯的身体不好,经常害病。但他能够责成他的属吏替他办事,这是法家的办事方法。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1)
懂得做正确的事,要比懂得正确地做事重要得多。
有分寸方圆自在
处世之道,以中为度,不即不离,中和为福,偏激为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分寸,才能方圆自在,游刃有余。
把握分寸就是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讲求平衡。平衡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我国古人很早就提倡平衡,就是把握不同的几个方面的平衡,失去平衡,过分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矛盾就会激化,就会出毛病。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观点陈旧过时了,总在讲寻求平衡的中庸之道,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点、极端一点?为什么不可以矫枉过正?当然可以。但极端到底,就会引起强烈的反作用。
每一种力量都像弹簧一样,压的力量越大,反弹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就是破坏了事物内在的平衡吗?
北宋时,掌握护卫京城重任的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遵照圣旨训练士兵,但他对士兵太过严厉残酷,结果激起士兵哗变。哗变平息以后,皇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处理此事。
有人主张马上撤换张旻以平息众怒,也有人主张把所有参与哗变的士兵全部抓起来。但王旦对以上两种意见都不赞同,他说:“如果处罚张旻,那么将帅以后还怎么服众?但马上就捕捉谋划哗变的人,那么整个京城都会震惊。陛下几次都想任用张旻为枢密,现在如果提拔任用,使他解除了兵权,反叛他的人们自当安心了啊。”
皇上一边点头一边对左右赞叹说:“王旦善于处理大事,不愧是当宰相的奇才呀!”
任何问题都有其细微深奥的地方,如果不能把握分寸,企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一竿子插到底,往往会使别人产生逆反心理,进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反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明朝周之屏在南粤做官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下令全国清查土地,对耕地进行重新丈量。当时的官员认为瑶族、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他们的耕地朝廷一向不过问,无法进行丈量。
前来朝见天子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官员们,也在朝廷上提出同样的意见。宰相张居正厉声说:“你们只管丈量。”
周之屏领会了他的意图,行了礼便出去了。其它人还在窃窃私语,不肯离开。
张居正只好笑着对他们说:“刚才离开的人是理解了我的意图的人。”
大家出来后问周之屏,张居正的话究意是什么意思。周之屏说:“宰相正想通过丈量土地,统一法度,来治国齐天下,他考虑的是全国这个全局,难道肯明确地提出什么‘某某田不能丈量’这类的意见吗?我们下属官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嘛!”
大家这才真正领会了张居正的意思。
操守情面的分寸
曹操在官渡召请华歆出山,华歆的亲戚朋友来相送的有一千多人,赠送的礼品有数千种。华歆来者不拒,一概收下。但他悄悄地在各人送的东西上面题上姓名标记。
到了临走那天,他告诉众人说:“我本来没有拒收你们礼物的意思,不想大家所送的东西太多了。而我只有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