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14章

菜根谭的智慧-第14章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朝有个姓尹的人,把精力用在增加家产上,他下面的奴仆从天不亮到天黑劳累得没有片刻休息。有个老奴精力已经消磨得没有了,却不停地被使唤,白天唉声叹气地工作,黑夜疲惫劳顿地熟睡。他精神散漫,每天夜晚梦见自己做了一国君王,在千百万百姓之上,把持一国政治。宫殿园林、离宫别墅,要什么,有什么,快活得无以复加。醒来又辛苦劳动。别人有安慰他过于勤苦的,他说:“人生不过一百年,白天黑夜各占差不多一半,我白天做奴仆苦是苦了,晚间做国君,快乐得谁都比不上,还埋怨什么呢?”姓尹的一心经营世上俗事,思虑集中于家产,心也劳累,身也疲乏,夜晚也因精力消乏而沉睡。每天夜晚都梦见自己做奴仆,奔走跟随,伺候照顾,什么都干,挨打挨骂,被吓唬被讥笑,都得忍受。睡眠中痛苦的哀叹呻吟,一直到天亮。姓尹的以此为苦,便以此访问朋友。朋友说:“你地位够高了,自己也够荣华了,钱财多得太多了,强于别人太远了。晚上梦做奴仆,乐极一定回到苦,那苦人便会回到乐,一苦一乐,这才公平,这是自然。你想醒时快乐,做梦也快乐,哪里能得到这种好事?”姓尹的听了朋友的话,放松了对老奴的劳役,减少了自己的思虑,两个的梦境都觉得轻微了些。


识是明珠力是慧剑


  识是明珠力是慧剑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足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明珠:价值昂贵的宝珠,引申为人或物的最贵重者。佛经《净土论注》说此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此照魔明珠之谓也。
  慧剑:佛家语,是用智慧比喻利剑,认为利剑能斩断俗世万缘、烦恼与魔障。《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
  战胜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些人说是由于没及时发现私欲的害处而又没坚定的意志去控制,有的人说虽然能看清物欲的害处却又受不了物欲引诱,所以一个人的智慧是认识揭发魔鬼的法宝,而坚定的意志等于是一把消灭魔鬼的利剑,法宝和利剑这两者是战胜私情和物欲不可缺少的。
  立身创业,战胜物欲,超越自我,需要的是坚定的意志,庄子以一个锻制带钩的人为例,说明了这个人生哲理。大司马家锻制带钩的人,年纪虽然已经八十,却一点也不会出现差误。大司马说:“你是特别灵巧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锻制带钩的老人说:“我遵循着道。我二十岁时就喜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锻制带钩这是得用心专一的事,借助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锻制出的带钩得以长期使用,更何况对于那些无可用心之事啊!能够这样,外物会有什么不予以资助的呢?”
  横逆困穷豪杰炉锤
  横逆困穷,是煅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损。
  横逆困穷:横逆是不顺心的事,困穷是穷困。
  炉锤:比喻磨炼人心性的东西。
  人间一切横逆困难是磨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只要能够接受这种锻炼,对人的形体与精神都会有益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恶劣环境的煎熬,那么将来他的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损伤。
  《孟子告子章句下》中说:天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必定先要苦恼他的心意,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乏他的身体,并且使他的一次次行动都不能如意,以此来锤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现错误,才能学会改正错误;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奋发创造;心中所想,只有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有知名度、有才干、足以辅弼君王的大臣和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敌国和足以使人忧惧怵惕的外患,常常会自己走向衰亡,这就是所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致人死亡的道理。只有能在横逆中挺得起胸膛的人才算得英雄豪杰。
  二语并存精明浑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逆:预先推测。
  察:本意是观察,此处作偏见解,有自以为是的意思。据《庄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用来劝诫在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也不愿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觉性过于精细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牢记上面两句话并存警诫,那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儒家一贯主张的中庸之道,是说为人为事都要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会于人于事不利。因此,淡泊名利、忠厚老实是最基本的生活准则,但也不能太过。过于忠厚老实,在生活中就会不善于周旋应付,显得单调乏味,别人也不愿与之多有接触,即使是勉强交往,感情也不易加深,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办事往往不顺利。由此可知,生活中也必须要一点圆活灵通,通权达变。不仅仅是不断发生的新情况需要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解决,就是常规的办事,也往往能在富有人情味的圆滑中顺利地办成。圆活灵通不能太过,太过则显得油腔滑调,轻浮肤浅,在办事中不易使人产生信任感,因而事情很难办成。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要恬淡中带有几分圆滑,圆滑中不乏老成,这才是处事待人的妙谛。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快:称心如意,满足、发泄。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惑就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太固执己见而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不可因个人私利,在背地里施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而伤害整体利益,更不可以假借社会大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发泄个人不满。
  事物是相对的,什么事一旦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决不能“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正像《列子周穆王》中那个小孩那样。
  秦国姓逢的人家有个小孩,小时聪明,长大了却得了糊涂颠倒的怪病,听到歌声却认为是哭声,看见白色却认为是黑色,嗅着香气却认为是臭气,尝着甜味却认为是苦味,做了错事却认为是正确。心意所到之处,天地、四方、水火、冷热,没有不颠倒错乱的。一个姓杨的告诉逢氏说:“鲁国上层人物有各种本领,可能会治好你儿子的病吧,你何不去找找他呢?”他父亲便去鲁国,经过陈国,碰上老聃,因此告诉他儿子的病症。老聃说:“你怎么知道你儿子糊涂呢?目前天下的人都不明白是非,对利和害也糊里糊涂。这样的人很多,本来就没有明白的人。而且一个人糊涂不致危及一家,一家人糊涂不致危及天下。如果天下人都糊涂,谁能纠正呢?假若天下人的心全像你儿子,你就反而糊涂了。悲哀、快乐、声音、颜色、气味、是非,谁能纠正呢?而且我这话不一定不是糊涂的话,何况鲁国那些人物是糊涂人中最糊涂的,哪里能够解救别人的糊涂呢?担着你的粮食,不如赶快回去吧。”
  孔子说:不要光凭一个人说什么来认识他、推举他;也不要因为一个人有缺陷而废弃他好的思想言论。
  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很能知人善任的,而且又很熟悉管子的学说。管子说: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所言而不试,帮妄言者得用。但是,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上,却犯了个大错误。马谡兵书读得好,也善于参谋军机,出过好些计策。虽然他缺乏临阵作战的经验,诸葛亮在守街亭的问题上也有犹豫,但因赏识他的才华,最终还是派他做了主将。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思过其行,诸葛亮因为他的“言”、“思”之长而错用了他,致有街亭之失,破坏了整个军事行动计划,初出祁山便惨遭败绩,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善勿预扬恶勿先发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
  急亲:急切与之亲近。
  预扬:预先赞扬其善行。
  谗谮:颠倒是非,恶言诽谤。
  媒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赞扬他,为的是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背后诬蔑诽谤;假如想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这种人的报复陷害。
  庄子在《列御寇》中引用孔子的一段话,特别指出“人心险恶”。请看:
  孔子说:“人心的险恶,超过了山川。想了解它,比了解天还难。天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还有个定准,人的外貌像厚厚的外壳,深深地掩盖真情。所以有的外貌敦厚而内心轻浮,有的心如长者而貌如不肖。有的外貌急躁,内心却通情达理,有的外貌严厉,心里却非常和气,有的外貌和善,心里却十分凶悍,所以那些追求仁义如饥似渴的,他们抛弃仁义也如逃避烈火。所以君子让他们在远方服务以观察他们是否忠诚,让他们在近处服务来观察他们是否勤恳,让他们处理烦难的事情来观察他们的才能,突然向他们发问来观察他们的知识,仓促约定来观察他们的信用,委托他钱财来观察他是否贪财,告诉他事情危险来观察他的节操,让他喝醉看他是否遵守规则,男女杂处观察他如何对待女色。九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分清好坏。”


暗室磨练临深履薄


  暗室磨练临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中缲出。
  青天白日:光明磊落。
  节义:名节义行,此处指人格。
  暗室漏屋:无人处。
  经纶:本指纺织丝绸,引申为经邦治国的政治韬略。
  缲:抽茧出丝,此处当整理领悟解。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踏薄冰,比喻人做事特别小心谨慎。据《诗经小雅》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节操,可说都是在暗室漏屋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凡是一种足可治国经邦的伟大政治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做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一群不明是非的人围困,他忍住饥饿,环顾四周景色,对弟子感叹道:“天寒既至,霜雪既降,才知道松柏苍翠的颜色难得啊!”这是他从自己几十年的坎坷经历的切身感受中表达出来的赞叹。俗话说:“滴水穿石”,英雄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腊梅扑鼻香?成大功立大业,都得经过艰苦恶劣环境中的奋斗。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仅仅接受磨难是不够的,因为受磨难和受得了磨难的人很多,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他们的事业绝对不是在粗心大意中完成的,都是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的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因此胸怀上博大宽厚,光明磊落;细节上点滴积累,大事上眼光长远;加上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就可以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奠定下厚实的基石。
  做到极处如同本来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着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合当:应该。
  任德:以施恩惠于人而自任,受人感激。
  市道:市场交易场所。
  父母对子女的慈祥,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姐对弟妹的爱护,弟妹对兄姐的尊敬,即使做到最完美的境界,都是骨肉至亲之间应该这样做的,因为这完全都是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彼此之间不可以存在有一点感激的想法。如果施行的人以为是一种德,接受的人也都怀有感恩图报的心理,那就等于把骨肉至亲变成了路上的陌生人,而且把真诚的骨肉之情变成了一种市场交易。
  庄子在与宋国的宰官荡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以敬行孝容易,以爱的本心行孝难;以仁行孝容易,以虚静淡泊的态度对待双亲困难;忘掉亲情容易,让双亲也能虚静淡泊地对待自己困难;让亲人忘我容易,要我虚静淡泊地对待天下就难;忘记天下容易,让天下忘我更难。所以具备天德的人不为尧舜,他施于后世的恩泽天下人都不知,这岂是侈谈仁孝能够做到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是为勉励自己而伤害天性,不足称道。所以,至贵就是连国君高位都不要,至富就连倾国财富都不顾,至愿就是弃声名毁誉于不顾。所以,大道是永恒不变的。
  这里提及的家族人伦之爱,维系着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传统。这种爱是自然的,是金钱权力所不能交易到的,是不存在德行与恩惠观念的,是感情生活中的一块净土。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指冷静的意思。
  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就佛家来说这些是涅槃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
  世态炎凉、人情高低、冷暖、厚薄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的心理,在骨肉至亲之间比跟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不能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很少有人不陷入有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
  《无门关》中说:“业识茫茫,那伽大定。”那伽是梵语,译意为龙、象。业识即因为宿业(过去的行为)而产生的烦恼意识。可意为因宿业而产生的烦恼妄想的迷惑之中,龙却端坐其中息虑凝心行禅定。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华。有诗云:“白菊悦我目,不染一丝尘。”的确令人怡悦,它象征一种明净、清澈、率真、诚实的心境。然而这颗心还未脱去宗教的气味,即无视浊流滚涌的现实世界中的苦恼。这种境界是脆弱的,这种清静是闲居山林之间的小乘佛教的阿罗汉道。大乘佛教则不然,他们的信徒常以“泥中的莲花”自喻,也就是“烦恼即菩提”。在业识茫茫中体现佛心,才是真正的风流。东家儿郎、西家织女、斜街曲巷中的艺人,都有佛性。佛性不分贫富,不分贵贱。
  功过宜清恩仇勿显
  功过不宜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二之志。
  惰隳:疏懒堕落,灰心丧气。
  携二:怀有二心,有疑心。
  一个当领导的人对于功劳和过失,不可有一点模糊不清,如果功过不明就会使人心灰意懒而不肯努力上进,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表现得太鲜明,假如对恩仇太鲜明就容易使人产生疑心而发生背叛事件。
  功过应明,恩仇不应太明。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