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扬州十日 >

第3章

扬州十日-第3章

小说: 扬州十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此女为焦家的儿媳妇,追想其家平日之所作所为,遭此报应并不为过,惊骇之下,不胜叹息。 

        这时,忽然见一满人官吏来到我面前。此人红衣佩剑,满帽皂靴,年纪不到三十,姿容俊爽。旁边一个随从,穿着黄衣和盔甲,相貌魁梧。后有数个汉人身负重物相随。红衣人对我熟视良久,指着我问:“看你并非与这些人同类,老实告诉我你是什么人?”我心中合计,时常有因为装大而获得保全,也有因为装大而立即毙命的 ,所以我不敢不以实相告。红衣者于是大笑着对黄衣随从说:“你服不服?我就道此蛮子不是寻常人等。”又指洪老太问是谁?我都以实相告,红衣人说:“明日王爷(多铎)下令封刀,你等可以保全性命了!这几天小心,千万别自己送死。”命随人给我几件衣服,一锭银子,问:“你等几日未食?”我答以五日,他于是说:“随我来。”我与妻子边走边感觉疑惑,但又不敢不行。 

       到了一处住宅,屋子虽小而柴火、鱼肉、粮米等物资俱全,里面有一个老妇,一个小孩子也就十二三岁。见我们到了,老妇大为惊骇,哀号触地求饶。红衣者对她说:“我暂且饶了你的性命,你给我好好伺候这四个人,否则就杀了你,你的这个儿子就跟我走吧。”于是拉住小孩子与我告别而去。 
       老妇姓郑,怀疑我与红衣人是亲戚,所以对我们招待周到,认为这样她的孩子就可以返回了。天晚了,传来消息说我的妻弟又被一个满兵劫走,不知生死,妻伤心不已。不一会儿,老妇搬出鱼饭给我们吃,此地离洪宅不远,我拿了食物给大哥送过去。大哥喉伤不能咽食物,只吃了数口就不吃了,我给大哥梳头,洗去污血,心如刀割! 

      这天,我把红衣人的话遍告许多未出城的人,众人心才放宽了一些。 
      次日为五月30日,满兵屠杀之势虽然稍减,但也不是不杀人,不是不掠取,只是穷僻之处还稍微安全些。扬州城内的富家大室被搜括一空,其子女由六七岁至十馀岁被尽数掳掠无遗。这天,兴平伯高杰叛乱投敌的汉奸兵也进入扬州城内,其掠夺比满兵更甚,最后仅剩的寸丝半粟,也被搜罗一空,尽入虎口,前梳後篦,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五月初二这天,传来官府公告说府道州县已设置官吏,有官执安民牌到处告知百姓,不用再有惊惧。又通知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寺院中藏匿的妇女也有不少,还有很多因为惊饿而死的。查焚尸簿记载的数目,前后共计约八十万余,还有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在偏僻处自缢的都没有计算在内。 

       这天,我烧绵絮灰并用人骨灰给大哥疗伤。晚上,才把二哥、弟弟的死讯哭着告诉大哥,大哥神志已经逐渐黯淡,只点点头而已。 
       五月初三,官府贴出布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我跟洪老太到缺口关领米,米实际是史可法督镇所储的军粮,堆积如丘陵。但数千石转瞬一空,往来负载领取粮米的人,无不是焦头烂额,断臂折胫,刀痕遍体,血渍成块,满面如烛泪成行,碎烂鹑衣,腥秽触鼻。很多人都手持拐杖,挟着一个草袋,正如神庙中的窜狱冤鬼。有一点样子能让人看得进去的倒是那些乞丐。众人争抢粮米之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即使是至亲知交也丝毫不顾。那些身强而凶悍的人一次次地往来搬运粮米,而弱者竟日也得不到一点粮食。 

       五月初四,天开始晴朗,道边的积尸经过雨水浸泡而暴涨,皮肤呈青黑色如蒙鼓皮,血肉在里面溃烂,秽臭逼人,再经过太阳暴晒,气味愈加浓烈。扬州城内,前後左右,处处都在焚灼尸体,即使在屋内,也是烟气氤氲,结成如雾,腥臭气味传出百里之远。 

       呜呼!此地百万之生灵,一朝横死,虽天地鬼神,亦不能不为之愁惨! 
       初五那天,藏匿于幽僻处的人才开始悄悄走出,每每相遇,都落泪不能说一句话。我们几个人虽处境较好,但仍然不敢久居宅内,早上吃过饭,就避到野外,服装打扮一如前日。因为每天往来趁火打劫的人不下数十人,虽然并不手持兵器,但也明火执仗,威胁恐吓,敲诈财物,常有人被他们手持木棒殴打至死。这些人一遇妇女,仍不放过,掳劫奸淫无恶不作,真不知是满兵是明军还是乱民? 

  这天,大哥终于因伤重,刀疮迸裂而死。伤哉,痛不可言! 
      回忆我们最初遭难时,兄弟嫂侄妻子亲人共八人,今仅存三人,妻之姐妹还没有算在内。扬州人类似我家之遭遇者知有多少?我们数次濒临於死亡,死了也倒是幸事,然而不死,像我与妻子这样能侥幸不死的应该还算是极少数,而我们仍然还是愁苦万状! 

    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前后十日,其间都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才如实纪录。如果是从别处风闻而未经证实之事则根本不纪录于此。 
              我希望后人若有幸生于太平之世,享受无战乱之快乐生活;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一味暴殄天物、享乐无度,读了此记应当惊醒警惕了! 
              
   译者后记: 
   此文堪称奇文,以一些真实的细节反映了明朝末年亡国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心态之麻木和社会状况之恶劣。 
  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除了发一些感慨外可谓百无一用。从宴请明将、到迎接满军,他是一心自保,只求远离是非当个旁观者;从遇到大难到涉险度过,到感念红衣人出手相救,也只是哀怨天灾人祸,时运不济。没有显示丝毫的国家仇、民族恨的观念。如果满军没有屠城,可以设想其必然是心平气和、感恩戴德、尽力效忠新主。实际上,扬州十日后不久,满军进入南京而没有屠杀,市民额手感激,知识分子纷纷投效,光投递给清军首领的名帖就堆积成山,以至清王爷多铎都因为鄙夷而弃置不理。从今天的观点看这类人麻木不仁,卖国求荣,无疑是败类,而在当时他们不仅是绝大多数,还自认为不是‘寻常人等’呢!难得的是作者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环境,这并非出于勇敢,而是他还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这样的知识分子及好地注解了偌大的明朝如何亡国给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满人。作者的老婆在不多的描述中形神兼备、有血有肉,跃然于纸上。她的感情似乎是现代的,是与我们相通的。从她因为面临危险和死亡而哭泣时的真实情感流露,到大难临头时从容分发财物,到被发现后坚决要丈夫藏匿独自一人应付,到最后要求丈夫抛下自己独自逃离险境,寥寥数十字的描述,真实不加润色,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中国妇女坚韧果敢、感情细腻而丰富的美好形象。而正是这种美好形象更加成倍地加深了大屠杀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如此的男人配上如此的女人,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与我们的女人相比,军人真是民族耻辱!明朝总人口数千万,军人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满族的人口总数。可满人仅仅凭借几万人的军队就横扫天下。今天我们不能理解明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但文章中真实的细节给了一点难得的注解:大敌当前,明将领往来宴请,吹拉弹奏,还想着找当地人士要个名妓做声色之娱乐;明士兵住在人家祸害扰民敲诈勒索无所顾忌,招人厌恶。满军入城,军人或混同市民狼狈逃窜,或藏匿于民居,或宁肯逃跑自己摔下城墙而死也不敢与敌持刀相向。用一个女诗人的诗来描述他们最合适:‘二十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军人的耻辱之后才是民族的耻辱。这篇文章应该作为教材拿给所有的中国军人看,看他们的责任所在。 

      另一个让我们惊异的是当时的社会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外敌入侵我家园,屠杀我民众,强奸我妻女,而从人民的反应中既看不到同仇敌忾的精神,也看不到复仇的勇气,看到的竟然是无耻之极的趁火打劫。城内是‘尸积如山、婴儿遍地、百口交啼、哀鸣动地’,城外是‘眼红城中财物丰富,就趁火打劫,结伴在夜间难民逃亡之要道设伏盘诘路人,搜刮金银’。等到满军屠杀势头稍减,扬州城内幸存者之间竟然趁乱行凶:“每天往来趁火打劫的人不下数十人,虽然并不手持兵器,但也明火执仗,威胁恐吓,敲诈财物,常有人被他们手持木棒殴打至死。这些人一遇到妇女,仍不放过,掳劫奸淫无恶不作,真不知是满兵是明军还是乱民?”。到后来,原为明军的汉奸军入城,见到持续数日的扬州大屠杀空前惨烈的此情此景,他们的反映是:“其掠夺比满兵更甚,最后仅剩的寸丝半粟,也被搜罗一空,尽入虎口,前梳後篦,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只能说当时的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社会风气已经完全败坏,这是一个理所当然应该彻底崩溃的社会,也算是创下了一个古今中外所罕见的事例。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追逐利益在起作用外,其所作所为都已经没有任何道德或人性的约束了,更不用说什么民族国家大义了,真不知道这样的人与畜生有什么区别。更大的悲剧还在于他们是处在象畜生一样被屠杀的地位。一个痛苦的疑问:屠杀的责任有多大程度在于他们自身呢? 

     社会腐败到极点,知识分子麻木到极点,军队象一群绵羊,社会风气彻底崩溃,人民只能等待被屠杀或是被赦免,女人只能等待被挑选和接受强奸。同时代欧洲文明在崛起,在准备征服世界,而我们千年不断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到此只造成如此恶劣结果!堂堂中华文明何致沦入如此地步,真值得我们思考。 
     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数百年前的正义已经无法得到伸张,今天的我们只有感叹。 
     但教训呢?愿我们世代不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