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58-幼科折衷 >

第10章

158-幼科折衷-第10章

小说: 158-幼科折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苓散倍加麻黄,微得汗为度,次祛风散及独活汤加桑寄生投服,使风不生而痰不作,愈矣!若为痈为疖疼重者,用黑牵 
牛,半生半炒略研,煎无灰酒调下,五苓散以除流注之寒湿。 
〔附方〕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祛风散x 防风 南星 半夏 黄芩 甘草 
x独活汤x 当归 白术 黄 薄桂 牛膝 独活 甘草 

下卷
诸疮
属性:总括 满头及额生如癞,但用连床得安瘥;通身糜烂更多烦,一抹金涂无不快。 
《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火郁内发致有斯疾。盖心主乎血,血热生风,热郁内甚递相传袭,故火能生土。 
血注阳明,阳明主肌肉,风热与血热相搏,发见皮肤,其名不一。有黄脓而白者,土生金,母归子也。始生微痒而热轻, 
肿痛、溃烂为热极。血凝化水,气滞成脓。甚则寒热作而饮食减,此尤为可虑。宜宣泻风毒、凉心经、解胃热,用当归 
散加黄连、升麻、干葛、姜、葱、灯心煎服,及牛蒡汤,涂以四黄散、一抹金。 
若头散生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名曰秃疮。虽生于头,世人只知以药外敷得愈, 
不逾旬月,其疮又发,何为而然?盖头乃诸阳所会之处,洪范五行,火曰炎上,热毒上攻,两阳相灼,故疮生于头,法 
当解陈 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斯可矣。宜百解散,倍加五和汤、姜、葱、灯心煎服,次以连床散涂之,及四黄散亦 
可。 
有遍身糜烂成片,甚至烦躁衣不可着,盖风火内郁于阳明,流毒于外,名曰风热疮,用百解散加五和汤,入何首乌、 
荆芥、白芷煎服,及牛蒡汤。疏涤肠胃,解散风热,其疮自愈,不致再生。外敷以四黄散及连麻散。汤火疮,先用人参 
羌活散发表,次以去霜膏涂之,即效。 
有小儿疮疡遍身,头上疮盖如饼,此为胎气热毒所感,宜以犀角解毒丸加减疗之。然最忌敷药洗浴,恐其入腹,为 
患不浅。 
至若疮疡作楚,潮热不止,此虽系脾虚,亦因肺气受损,先以理脾补虚,然后复治其疮疡,以当归解毒汤治之。 
〔附方〕 
x当归散x 见诸泻症内。 
x牛蒡汤x 见淋症内。 
x四黄散x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 五倍子 用香油调敷。 
x一抹金x 芦荟 蛇床 黄丹(水飞过,各三钱) 硫磺 赤石脂 白矾(火 ) 五倍 黄柏(各二钱半) 轻 
粉(五分) 猪油或清油调。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 
x五和汤x 当归 赤茯苓 大黄 枳壳 甘草 
x连床散x 黄连 蛇床 五倍 轻粉 用荆芥和葱,煮水候凉洗,拭干后即敷药。 
x人参羌活散x 见伤寒症内。 
x玄霜膏x 用好糯米五升,将坚硬铁器盛贮,见天处以雪水浸一二日,不问腐烂仍取出,于竹器内,将水淋过, 
晒干、焦炒、研为末,用新汲水调敷之,如干燥又以鸡毛蘸水拂疮,使疮润痛减。药少再涂用,自然取效。一名玄霜散, 
炒透黑色,烟青为度。 
x犀角解毒丸x 犀角 黄连 玄参 桔梗 连翘 薄荷 大力子 当归 山栀 甘草 生地 黄芩 赤芍 天 
花粉(各一两) 
为末服。 
x当归解毒汤x 陈皮 当归 赤茯 山楂 黄柏 知母 柴胡 人参 金银花 

下卷
丹毒
属性:总括 小儿气弱肌肤薄,热毒乘虚来发作;急须退热与消风,毒散风消自安乐。 
《内经》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丹毒。盖心主血,热为血之媒,谓应火而色赤也,乃心 
家血热盛以动之,是以游走遍体。其乳母过食酒面煎炒之物,或烘衣着儿,不候冷而着亦成此疾。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 
自四肢生入腹者难疗。当急令人随患处遍吮毒血,各聚一处砭出之,急服解毒散加紫草茸,外用白玉散敷之。惟百日内 
忌砭,以其肌肉难任也。大抵治小儿丹毒,必先服表药,内解热毒,方可涂散,恐毒无所泄,入里为患耳。 
惊丹者,小儿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两眼胞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向夜烦啼,或脸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 
脸不红者,始则居胎之时,母受重惊,邪伤胎气递相传袭。降生之后,复受热毒,或再有惊有热,热气内蕴,形之于外, 
初时散生满面,状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热,出没休息无定,次到颈项赤如丹砂,名曰惊丹。以四圣散先洗其目,次用 
百解散,以解惊热。丹毒甚则以四物汤加黄芩之类。如惊丹发至胸膈乳间,微有痰嗽作搐,急宜宣热拔毒,免至内流, 
为害不浅,以五和汤加生地、升麻、灯心之类。如此调治,不生他症,投万安饮主之。 
有身上发时,亦如前症,不甚燥痒,但见出浮于遍体,神昏不悦,名阴湿毒症,此二症不问赤白,若入腹多致为害, 
不可轻视为常耳。 
(砭法∶治丹毒色赤游走不定,令口吮毒血聚一处,用细瓷器击碎,取有锋者,以箸头劈开夹之,用线缚定,两指 
轻撮箸,稍令瓷芒,在聚血处再用一箸频击,刺出毒血,轻者止用口吮出毒,用药敷之。如患在头者不用砭法,止用针 
侧卧挑患处,以出毒血,迟则入腹难起矣。) 
〔附方〕 
x解毒散x 牛蒡子 甘草 荆芥 防风 犀角 
x白玉散x 滑石 寒水石(各三钱五分) 
x四圣散x 黄连 秦皮 木贼 灯心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 
x四物汤x 见痢疾症内。 
x五和汤x 见诸疮症内。 
x万安饮x 人参 当归 黄 防风 柴胡 枳壳 半夏 芍药 黄芩 甘草 
x狗癣疥方x 用松柏节劈开,鸡卵取油,片席一块如碗大,剪洞一个如手大,以松节放在洞边,将末香放在松节 
上取油。 

下卷
风毒
属性:总括 诸风夹热隐皮肤,凝结难为陡顿除;项颊肿须护喉舌,内疏风热外宜涂。 
《内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内,乃生痈肿。夫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瓦斯蓄于皮肤, 
流结而为肿毒,遂结顽核赤色,多成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则成痈疖,谓之遁毒风。宜以当归散倍加枳壳、大 
黄,或皂角刺、薄荷之类。如结在腮颊者,治用乌豉膏含化,以护咽喉,外则敷以拂毒散。若因跌仆损伤皮肤,风邪侵 
袭患处面发肿者,谓之破血伤风,可投疏风散、活血散之类。 
夫瘰 之症,《内经》谓之结核,究其所因,丹溪所谓五味之浓,郁气之积,曰风、曰热,与血相搏而结成者,其 
始生于耳后、颏下至项者,此出足阳明胃经来也,此曰瘰 ;生于缺盆胸侧,或在两胁者,此出手足少阳经来也,此曰 
马刀,俱当从其所因究治。其小儿幼弱不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剂,施之可也,然须服引经之药,以除根本,可获全 
功耳。此症服药,须当卧在床褥,每日作十次咽,服毕安卧。盖取药力在膈上故也。若发于喉下,如带横缠者,乃缠喉 
风也,宜服化毒汤及乌豉膏含化以护咽喉外,但根据遁毒风治法。如服药后散止不定,或上头顶,或游面目,而反复来喉 
下,如赤紫微浮,中有白突者,阳症变阴,亢则必害,谓之赤游风毒,亦难治矣。 
〔附方〕 
x当归散x 见诸泻症内。 
x乌豉膏x 绵川乌(水浸透去皮脐,五钱炮制) 玄明粉(二钱) 淡豉(三钱) 水浸润,饭上蒸透杵烂为膏。 
x拂毒散x 半夏 贝母 大黄 朴硝 五倍 上为末醋调敷 
x疏风散x 荆芥 防风 甘草 葱汤调服。 
x活血散x 当归 川芎 生地 红花 赤芍 苏木 
x升麻调经汤x(治阳明经) 升麻 干葛 胆草 黄芩 黄柏 归尾 桔梗 连翘 白芍 知母 黄连 白术 
三棱 甘草(秤一半为丸,一半作蚊蛆秤五钱) 煎汤送下前丸。 
x连翘散x 柴胡 连翘 归尾 白芍 生黄芩 白术 天花粉 胆草 炙甘草 三棱 苍术 黄连 煎汤服法 
如前。 
x化毒汤x 桔梗 薄荷 荆芥 甘草 牙硝 朴硝 硼砂 雄黄 山豆根 朱砂 为细末,每用一匙或五分,干 
点舌下,或温汤浓调,少与含吞亦可。 

下卷
夜啼
属性:总括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烦热;面目颊青脐下痛,面黧大哭是神干。 
脉法 虎口脉纹不见,如云尘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脉,必然夜啼。 
盘肠气发先腰曲,无泪叫啼眼干哭,口开脚冷上唇乌,额上汗流珠碌碌。 
《内经》曰∶心藏神,神安则脏和。夫小儿昼得精神安,夜则稳睡。若心热惊热,或风寒之邪乘之,则精神不得安 
定,故致夜啼叫不已也。 
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 
痰风生乃能两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三解散(见惊风。去参,用薄荷汤下)。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热处久坐, 
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藏神,神安则和,神乱则惊,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牛蒡散、抱龙丸。 
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啼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 
泪,面莹白而颊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症,名曰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及钩藤丸。 
误触禁忌而夜啼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恶祟神祗,目 
有所睹,口不能言故耳!古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明。乃知此症者,宜两指纹俱隐而不见,治法先解表, 
用百解散,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抱龙丸。 
啼与哭亦有别,啼而不哭是痛,故直声来往而无泪;哭而不啼是惊,故连声不绝而多泪。又曰啼而不哭者是烦,哭 
而不啼者为燥。 
面青目白,腰曲而啼,扪腹觉冷,此必感寒肚疼也。 
面赤心躁,小便赤涩,口中及腹俱热,间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症也。 
又有乳到儿口即啼,身体头额皆热,须看口内无疮,必然喉舌肿痛。 
〔附方〕 
x牛蒡汤x 见淋症内。 
x抱龙丸x 见惊风症内。 
x白芍药汤x 见腹痛症内,加钩藤亦好。 
x钩藤丸x 见囊肿症内。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 
x苏合香丸x 白术 乌犀 香附 朱砂 诃子 檀香 安息 沉香 麝香 丁香 青木香 苏木香 苏合油 
薰木香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下卷

属性:总括 失音之症古名 ,大抵多因病后成;补泻随时加减用,地黄丸服有音声。 
《内经》曰∶舌者,音之机也;喉者,音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乃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出,致其 
门阖不启,故无音也。若咽喉音声如故,而舌不能运转言语,则为舌 。此乃风冷之邪克于皮之络,或中于舌下廉泉穴 
所致。盖舌乃心之苗,心发声为言,风邪阻塞其经络,故舌不能转运也。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 , 
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然或因风痰阻塞,或因心经气虚,或因脾之络受风,或因风 
痰滞于脾之络,或因脾气不足,或胃中清气不升,皆足以致 。大抵此症有禀父肾气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 
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或儿病津液耗损,会厌干涸不能言者;或肾气不充,虚火上炎,伤肺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 
能言者。若遗热于津液耗者,用七味白术散;清气不升者用补中益气汤;禀肾不足与虚火伤肺者,用六味地黄丸。若仰 
首咳嗽肢体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颅呵欠、切牙等症,悉属肾虚,非地黄丸不能救也。 
若患吐泻或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物,有不能咽者非失音,此肾怯不能上接于阳也,当以参术温补之剂 
主之。《保婴集》云,小儿五六岁,心气不足而不能言用菖蒲丸,口噤不能言者,用地黄丸。 
三十二问,解颅。仲阳谓生下囟不合,肾气衰也,长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白身瘦者,多愁少喜也,余见肾虚 
症。杨氏曰∶小儿年大,头缝开解而不合者,肾主髓,脑为髓海,肾气有亏,脑髓不足,所以头颅开而不能合也。人乏 
脑髓,如木无根,凡得此者不远千日,亦有数岁,乃成废人。故有此症亦不可束手待死也,宜与钱氏地黄丸,仍用天南 
星,微炮为末,米醋调敷于绯帛,烘热贴之,亦良法也。 
三十三问,囟陷囟填。囟陷者始因脏腑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泄泻,久则血气虚损不能上冲脑髓,故囟陷如坑不能平 
满, 
用狗头骨炙黄为末,鸡子清调敷之。囟填者囟门肿起也,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家,致使 
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起,毛发短黄自汗是也。若寒气上冲则牢靳,热气上冲则柔软。寒 
者温之,热者凉之。剂量轻重,兼与调气。小儿肝盛风热交攻亦然,此症未易退瘥,或热症用大连翘散主之。有表热症 
柴胡散主之,又有封囟散掩之。 
论曰∶小儿胃和冲和则脑髓充盛,囟顶渐合。若胃热熏蒸脏腑,则渴而引饮,因致泄利。今脏腑壅热,血气虚弱, 
不能上冲脑髓,所以囟陷也,用当归散、地黄丸。 
齿迟、语迟、行迟∶齿迟者肾气不足;语迟者心气不足;行迟者禀受不足。 
天柱骨倒∶项软者胎气不足。大病后后项软即天柱骨倒也。或吐泻之余,伤寒失表,脾受风热者,速与祛风追热, 
及以强筋之剂。 
(小儿肌体雄壮,不为瘦瘁,忽然项软倾倒,此名下窜,皆因肝肾气虚,客邪侵入脏腑,传于筋骨,故成此疾。盖 
肝主乎筋,肾主乎骨,筋骨俱弱则项软、垂下无力,亦名天柱骨倒,与五软相类,不过调元散、补肾地黄丸。) 
〔附方〕 
x七味白术散x 人参 白术 茯苓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 
x补中益气汤x 见脱肛症内。 
x六味地黄丸x 
x菖蒲丸x 治心气不足,不能言语。 
石菖蒲 赤石脂(各三钱) 人参(五钱) 丹参(二钱) 天冬 麦门冬(各一两) 
x连翘散x 见风毒症内。 
x柴胡散x 
x封囟散x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门冬(二钱) 胆草(一钱,酒炒) 防风(一钱) 柴胡(五分) 
x当归散x 见诸泻症内。 
x地黄丸x 
x调元散x 人参 茯苓 茯神 白术 白芍 熟地 当归 黄 川芎 石菖蒲 山药 甘草 
x补肾地黄丸x 见五淋症内。 

下卷
胃气虚寒
属性:总括 胃冷皆因禀赋虚,或因大病久成之;急须温补扶元气,免得 羸请药师。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脏腑,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胃为主,所谓补肾 
不若补脾是也。在小儿虽得乳食,然水谷之气未全,犹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脾胃之疾 
也。若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症也,用五味异功散主之。若大便不实, 
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地黄丸补之,禀赋胃气不 
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盛则上升,脾元自然温蒸水谷矣,《内经》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药也。 
〔附方〕 
x五味异功散x 见惊风症内(去木香)。 
x八味地黄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下卷
小儿初生诸症
属性:(附∶小儿五软) 
总括 
胎热 三朝旬外月余儿,目闭胞浮症可推;常作呻吟烦躁起,此为胎热定无疑。 
胎寒 孩儿百日胎寒候,足曲难伸两手拳;口冷腹膨身战栗,昼啼不已夜滋煎。 
胎黄 小儿生下胎黄症,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