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2004年第6期 >

第67章

当代-2004年第6期-第67章

小说: 当代-2004年第6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取宠、欺世盗名。这样,对一个不才弟子,九泉之下的秦老纵不能因我的长进开颜,却也不至于因我的劣行切齿。以其对我的寄望之高和错爱之深,如此告慰也许太过苍白,但对一个在物欲横流的生态中苦苦挣扎的俗物,这已是很不容易的了。 
  今年十月十一日,是秦老去世十周年。这一则苍白的文字,就算是我对一位仁厚前辈的一种迟到的悼念吧。 
  秦老安息。 
  2004年8月28日 


“《当代》文学拉力赛”第五站冠军揭晓
  竞赛评委组成: 
  孙小宁(《北京晚报》记者) 
  邢育森(网络作家) 
  匡文立(兰州市作协副主席) 
  杨浪(《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 
  冯小虎(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评委推荐篇目: 
  《米香》作者:董立勃 
  推荐人:孙小宁匡文立杨浪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作者:钟求是 
  推荐人:邢育森 
  《锦瑟无端五十弦》作者:李国文 
  推荐人:冯小虎 
  评选结果: 
  长篇小说《米香》荣获2004年第五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第五站评委评语
  推荐人:邢育森 
  推荐篇目:《你的影子无处不在》作者:钟求是 
  推荐意见:故事离奇但并不怪诞。语言上,饱满、干净。我还是喜欢这样的风格,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讨巧句式,老老实实讲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故事。“见梅瞪着眼睛,看见空中的那条腿在挣来扎去,然后猛地僵住”。这样的才气,已经很难读到了。 
  看看本期34页的“许明在屋子里……”开头的那一大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把它全部删掉,直接接到下一段,“米香推开门走进去,看见许明蹲在屋角,手里握着一个空酒瓶。”如果不是因为评委的责任,这样的文字我根本就拒绝阅读。其实《你的影子无处不在》一篇,我认为并不比上一期的《丹萍的世界》更出色,可是与本期其他篇目一比,我别无选择。 
  另外,关于李国文老师本期的文章,有个小小的感受:“最”字是不是用得太轻易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美丽、最引人入胜的谜。”真是这样的吗?虽然我没有质疑的论据,但我还是本能地反感这样的语气。在上一期谈到龚自珍的时候,“因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就是他,他就是惟一,他就是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他。”我读到此处,也浑身的不舒服。但愿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了吧。 
  推荐人:杨浪 
  推荐篇目:《米香》作者:董立勃 
  推荐意见:那是一个扭曲到产生一种畸形的美感,而又优美到令人不寒而栗的年代?芽?芽《米香》准确地把握了那个年代的某种精神特质。文学没有承担“彻底否定”的义务,却有形象、深刻的功能。一部长篇,有名有姓的人物就那么六七个,写人物的笔触是何等细密就可想而知了。从文学的角度,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写得令人信服、难忘:米香美得有点惊心动魄,即使以后的堕落也让人揪心;宋兰与老谢的婚姻是人性的传奇,证实了强奸犯和家庭暴力的社会心理原因;许明和保卫干事是文学画廊中时常一见的薄情面孔,这两个人我以前见过。更让我从今以后记得的是董立勃的语言。从开始进去,那些文字就是清新有黏性的。是沈从文汪曾祺式的说话,不是我印象里新疆人的说话。看来,优美的汉语言和汉文学就这样浸润开来。 
  推荐人:匡文立 
  推荐篇目:《米香》作者:董立勃 
  推荐意见:曾经有位读过《白豆》等小说的女读者,谈起来,误以为董立勃是女性。男作家大概不会喜欢自己被读者搞错性别,通常,这显示的评价是作品比较“娘娘腔”。但凡事皆不可一概而论,假如能够被对文学与女性研究双重内行的女读者认定作品出自女性手笔,那往往是对男性作家及作品的莫大奉承:它意味着,要是女人都感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接近女性真实,那么,该作家该作品对人性的洞察力还有什么话说? 
  董立勃用十分单纯的语调及结构讲述相对单纯的女人故事。在看多了花里胡哨的文本及语言实验品之后,遭遇《白豆》是兴奋的体验。但也狐疑,下一个和下下一个故事,董立勃是否还将重复这种腔调?我的意思是,个性如此鲜明的腔调,恐怕难以“通吃”类型不同的故事。董立勃会有一个两难:换故事,就损失了腔调;保腔调,大同小异的故事,还怎么看呢?《米香》没换故事也没换腔调,只是故事增加了复杂度,人物也增加了复杂度。 
  既然依旧是叙述很迷人的董立勃,故事却更加好看,没有理由不给《米香》投票。 
  推荐人:冯小虎 
  推荐篇目:《锦瑟无端五十弦》作者:李国文 
  推荐意见:《米香》明摆着是董立勃的瓶颈。不是说《米香》不好。肯定比大多数发表在中国的作品好。但却有负于我们对董立勃的期待。无突破就是失败,这是文艺名人永远的十字架。葛优答记者问说:我这辈子就不准备突破了。我准备这辈子就这样儿了!我观之大笑。然而演电影与写小说毕竟不同,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个个都是持币待购的人精,你不突破,他就买有突破的去了。中国文坛上很多实力派作家,都有这样无可奈何的经历。是否喜欢王朔是个人爱好问题,但真能像他那样颠覆读者阅读习惯的当代作家,一时还真举不出第二个。 
  余者仅《那儿》可观。虽然肯定并非照着传世的路子写的,却挺符合“关注现实、关注百姓、关注人生”的《当代》原则。 
  首鼠两端无计出,李国文处寻端倪。《锦瑟无端五十弦》保持了李国文的水准,虽然把锦瑟推定为李商隐的莱温斯基,略觉勉强,然而,李国文得《当代》文学奖,这件事是我认为必须办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杨浪这厮本期又投了谁的票? 
  推荐人:孙小宁 
  推荐篇目:《米香》 
  推荐意见:同意《当代》编辑的感觉,《米香》的确没有脱开《白豆》的痕迹,以致于可以归类出董立勃的小说范式。只是在本期的篇目中,它仍然最引人入胜。我是在"十一"长假的旅途中看完它的,它也是我在这期杂志中惟一一篇一气呵成读完的作品。从《白豆》到《米香》,董立勃创造了一种短句式的、回旋往复的叙述方式。专业的人士细细分析可能觉得饶舌,但对于一般读者,却成为小说内在的牵引,让你绝不畏难地进入到他的叙述情境。只是从人物关系到情节推进,《米香》都太像《白豆》的翻版,那种风行水上的叙述固然轻盈讨巧,但看多了就有不能承受之轻,人性的复杂层面就这么轻飘飘地一笔带过了,怎么看都有些可惜。作家如果没有向灵魂深处开掘的能力,故事讲得再好,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好看的故事。这也许才是摆在董立勃面前真正的难题。 

“《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原创专号冠军揭晓
  评委推荐篇目: 
  《江湖传说》作者:马笑泉 
  推荐人:孙小宁杨浪 
  《挑染》作者:于卓 
  推荐人:邢育森 
  《日子如波》作者:史生荣 
  推荐人:冯小虎 
  《摘棉季节》作者:王大进 
  推荐人:匡文立 
  评选结果: 
  中篇小说《江湖传说》荣获2004年中篇原创专号“《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原创专号评委评语
  推荐人:冯小虎 
  推荐篇目:《日子如波》作者:史生荣 
  推荐意见:上来就要普遍得罪人:我觉得这期专号的质量没有2002年那期高。 
  那一期真是万丈红尘掩不住艳美惊人,不仅篇篇可读,而且简直篇篇可奖。当时我把票投给了《谁都救不了你》,其后郁郁寡欢了数日之久,因为还有《三依依》、《国贸西》、《遗产》等等可奖。记得当时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老编们都被我的亢奋吓了一跳,因为他们发稿时并未抱有如此期望。 
  本期就平淡多了。当然不是说水平不行。等闲写手是上不了《当代》的。作者们都很辛苦地写,明显觉得他们的吃力,但读来确实感觉平淡,缺乏尖锐透脑的痛和快。我非文坛中人,能知其然已经算是很有悟性了,当然不可能知其所以然,因此开不出原因来。 
  听说2002年那期专号是因为很多中篇压得时间太长了,才集中到那个专号来发表的。谁知就西门吹雪。 
  也许文学天生不能急功近利,就需要压一压。哪怕压过之后一个字也没改,这个过程也是不能省略的。何况世界上哪里有压三个礼拜一个字不改的文章? 
  相比之下,《日子如波》切合“文学克隆真实”的原则。 
  推荐人:匡文立 
  推荐篇目:《摘棉季节》作者:王大进 
  推荐意见:11部之多的中篇小说荟萃一处,有点眼花缭乱。阅读感觉良好的当然不止一篇。最终选定《摘棉季节》,是因为这一篇之于小说诸多审美要求,方方面面都算比较完美,没有明显的瑕疵可挑。拿《拜托了,风儿》做比,“拜托”写了没怎么见过的一等边缘人物,边缘心境,本来应由于陌生而吸引力倍增,可惜“诗人”与大社会的关系,像是至少二十年前的,如今,即使普希金再世,怕也没机会享受作者奉赠给“诗人”的那份“盛名”及人见人爱的牛气。再拿《江湖传说》做比,“江湖”第一段落先声夺人,还以为作者要探索马加爵之类的心路,谁知归到了“黑社会老大”,而说起“黑社会”,我们熟悉各色“经典大哥”已经很久了也太多了。 
  《摘棉季节》没有悬念,看了开头就知道这一季棉花绝对又是白种。给人意外的是情节走向,社会弊端,农民生存困境与“人”自己的错误、失误,最终纠结起来,难舍难分,“农民命运”四字,便不再是“制度解决”那样简单和干脆利落。 
  推荐人:邢育森 
  推荐篇目:《挑染》作者:于卓 
  推荐意见:喜欢《挑染》的语言。“努嘴儿一笑”、“这人做的,就多少有点小肚鸡肠了,也贫气”、“说得那么露骨刻骨,连条肉丝儿都不挂着”、“你还甭拿舌头戳我”、“小兰捧着下巴说”、“小兰嘴上涨潮、曾华心里起浪”、“小兰掐着腰,扭动着,刚要搭茬”、“小兰挤了他一眼”、“曾华拿着劲,一下接一下,把多余的懒腰,抻得直走形”,喜欢这股生动活泼劲儿。这股劲儿,没有读多了中文版欧美小说之后不自觉带出来的翻译味儿,也绝没有空洞华丽的文艺腔,更没有矫情做作的小知识分子趣味——鲜活、明亮、结实,筋道——不说了,再夸也贫气了。 
  喜欢《日子如波》淡然叙述中透出来的力度。“他就是想重温一下初恋时的那个吻,大不了彻底看看她的身子,然后做一回那事。他吻了,做了,他就肯定不再有新奇,也许还会产生厌倦,那时,事情了了,友情还在,凭良心,有事求他时他也会全力帮助”。文华的思绪,就这么平平静静地叙述出来,看得却真让人心惊肉跳。高手确实是擅长举重若轻的,故事本身如果力度已够,再在叙述上费力使劲的话,反而显得蹩脚和笨拙了。 
  另外,《障碍》讲故事的手法和节奏控制都不错。不过故事结构太精巧了,一看就是坐书桌前很用心地构思出来的,不够自然,没有那种活生生的感觉。 
  《江湖传说》失败在最后一章。通过刑警队长的叙事视角,讲一个黑社会老大的故事,还不如不讲。目前的效果,前边像《今古传奇》上的文字、中间像海岩的言情影视小说,后面则像《人民公安》上的某篇报告文学。 
  推荐人:杨浪 
  推荐篇目:《江湖传说》作者:马笑泉 
  推荐意见:一口气看11部中篇无论如何不是一个轻松的经历。不过倒有几个理由是我更加相信:第一好的小说要使阅读的过程感到轻松。第二使人轻松的东西在故事本身和叙事结构上应该是自然流淌的。第三它是文学,至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是个体读者的个体感受,可以周延但不必周延。在这一本里,我首先喜欢《江湖传说》,我估计编者也喜欢它,写了很高调的篇首语。确实好!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是个高难度的事,让马笑泉搞得很从容,特别是把握语言的能力。26岁的作者,我们不必期待他以后“笔下的光明”(编辑语),生活的路还长,黑和亮都会有,但愿还在用这种悟性写。其次张栏的《看见幸福》,也是年轻写得很真实动人的小说,不过它算“中篇”我看有些勉强。 
  其他的几篇也都有可看。不过也都稍有勉强。《武将》写作很用力,但人物本身的设计似有“硬伤”。《拜托了,风儿》文字很舒服,可是器宇小。《偷窥》也是这等器宇,可以看而已。《摘棉季节》写得太累,情节、人物、语言、情调个个想写,我却觉得不如作成稍铺排一点的散文,或可使读者轻松悦目。 
  推荐人:孙小宁 
  推荐篇目:《江湖传说》作者:马笑泉 
  推荐意见:不知为什么,《当代》有时一期刊物的小说题材惊人的近似,让人一时难以取舍。本期就是这样,《摘棉季节》、《一个男人的一天》、《日子如波》、《半个月亮》读来都有一种相似的体验,写法也是传统式的,读来读去会觉得闷。这时候看《江湖传说》,阅读的快感会明显增强,因为他写的是个性复杂的黑社会老大。看这类题材,脑子里总会对应到那些擅讲黑白两道江湖拼杀的港片,心底的比较标准只有模糊的四个字:江湖气质。讲好一个当代的江湖故事似乎已经不是内地作家的长项,但这位年轻作家的努力好像已经很像回事了。用四个人物的叙述拼贴出一个江湖老大的江湖生涯,这种招术港片屡见不鲜,但的确有效。体现在这部小说中,就是巧妙避开了人物心理世界的分析与叙述,而保留了题材所应有的想像空间与传奇色彩。笔触也因此变得伸展自如,简洁跳脱。 

看《当代》
李云雷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当代最新期刊点评”论坛,该论坛由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发起,邵燕君主持,追踪研读十余家全国性重要文学期刊的新作,并做定期点评。点评坚持艺术标准和知识分子立场,以区别于当下的“文化批评”与市场倾向。本刊点评者李云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当代》杂志向以贴近现实生活为宗旨,其作品可读性较强,易为读者接受,本期杂志继续体现了这一编辑方针。 
  长篇《警察与流氓》和中篇《谁最厉害》都是以警察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在对比中阅读颇有趣味。前者以传统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为小说增添了不少光彩;后者则以先锋性的叙述方式,写出了一个同样精彩的故事,但在这里,引人入胜的不是作者的生活经验,而是娴熟的叙事技巧,它使小说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但又都相当好看,不由让人觉得无论是“写什么”还是“怎么写”,只要到位,都能出彩。 
  《警察与流氓》(程琳)最大的优点在于可读性强,小说开头的气象很大,几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交织但毫不紊乱,显示了作者驾御长篇结构的功力,让人想到一些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