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71-伤寒论条辨 >

第18章

471-伤寒论条辨-第18章

小说: 471-伤寒论条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下当有如上文假令云云之转语。一节。疑脱落。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 
脉来至。为难治。 
下利属少阴。损脉自上下由肺而之肾为极。故肾病见损脉为难治。此上当有北方肾脉其形何 
似云云。问答起语一节。此乃其下文转语一节也。旧错在第十一条前。今移。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 
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 
秋死。他皆仿此。 
应。平声。此承上条复以四时脉气。属五行生克应病。以主吉凶死生之理。揭一以例其余。 
所以示人持诊之要法也。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责。求也。肥人当沉者。肌肤浓。其脉深也。故求其病于浮。瘦人当浮者。肌肤薄。其脉浅 
也。故求其病于沉。褚氏曰。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此之谓也。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 
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寸为阳。阳生于尺而动于寸。故下不至关为阳绝。尺为阴。阴生于寸而动于尺。故上不至关 
为阴绝。言生息断绝也。余 
命谓未尽之天年也。上期。日期也。下期。期约也。月节克之。与前条二月得毛浮脉至秋死同推。 
师曰。脉病患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死。人病脉不病。名曰 
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王。去声。卒。清勿切。周氏曰。形体之中。觉见憔悴。精神昏愦。食不忻美。而脉得四时 
之从。无过不及之偏。是人病脉不病也。形体安和。而脉息乍大乍小。或至或损。弦紧浮滑沉涩 
不一。残贼冲和之气。是脉息不与形相应。乃脉病患不病也。经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者。死。 
行尸之谓也。又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然则内虚以 
无谷神者。谷气弗充之谓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 
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合。音阁。令。平声。翕。起而盛动于上。旋复丛聚而合也。与论语始作翕如之翕同。奄。 
忽然覆也。沉。没于下也。纯阴。以其没于下言也。正阳。以其盛于上言也。和合。言阴阳并集 
无偏胜也。阳明胃也。食饮自可。言胃不病也。少阴。肾也。微滑。水沉如石之滑。故谓紧之浮 
名也。阴实。言邪在肾也。少阴之脉。出 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肾主水。肾为阳。阳主 
热。阳陷入阴。热郁而蒸发。所以股内汗出。而阴下湿也。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 
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难。去声。此条一问三答。以揭紧之为寒。而有三因之不同。以见脉非一途而可取之意。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刚。 
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去取于寸口是也。高 
者。丰隆而有充满之貌。章者。文采而有润泽之貌。刚言血气俱盛。则脉有纲维之意。 
卫气弱名曰 。荣气弱名曰卑。 卑相搏。名曰损。 
。音牒。 。震惧也。言卫气不足者。则心常自怖。卑。伏下也。言荣气不足者。则心常 
自抑。损。减也。伤也。言荣卫俱弱。外不足以固护。内不足以荣养。则脏腑为之有所减而伤损 
也。 
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缓。纵也。言荣不与卫和。而卫自和。则血不足以荣筋。病则四肢纵强而不能收。痿类是也。 
迟。滞也。言卫不与荣和。而荣自和。则气乏神昏。病则百体滞 倦怠而嗜卧。瘵类是也。沉。溺 
也。言溺于所偏则病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 
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 
缓。以候胃。迟以候脾。阳气长者。言胃气有余也。颜色声音毛发皆阳也。鲜。丽也。光。 
辉也。商。清也。长。美也。形容胃阳之有余也。阴气盛者。言脾气充足也。骨髓血肉皆阴也。 
紧薄。结也。鲜硬。坚也。形容脾阴之充足也。相抱。言和洽也。俱行。言周流也。相搏。言合 
一也。极言二气得其和平。皆由脾胃盈余之所致。如此则其人健王而强壮。故曰强也。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趺阳。在足跗上骨间动脉处。去陷谷三寸。一名会元。主脾胃也。滑为食。故在胃则主谷气实。 
紧为寒。故在脾则主邪气强。持实击强。言胃实脾强。两相搏击而为病。譬则以手把刃而自伤。 
盖谓非由别脏腑而传变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素问曰。精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尺以候阴。关。闭也。不得小便者。阴闭于下。则内者 
不得出也。格。拒也。吐逆者。阳拒于上。则外者不得入也。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趺阳见前。主候脾胃。故复言此。以见与上条有相符之意。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阴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 
癞。 
痂。与HT 同。音加。素问曰。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又曰。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 
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癞。疥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 
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寒之为言虚也。与贫之称寒同。虚寒发热者。血气在人身。犹水火在天地。水干则火炽也。 
饥而虚满者。阳主化谷。卫阳衰微。不化谷。故虚满而不能食也。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大为虚。紧为寒。脾胃虚寒。故主下利。为难治也。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填。音田。阳气以胃中之真气言。不足。则不能化谷。胃气以胃中之谷气言。有余。言有宿 
食也。有宿食。则郁而生热。故噫饱而吞酸。此盖以饮食之内伤者言也。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 
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腹满者。胃气虚而邪气实也。绞痛者。脾家寒而邪壅滞也。鸣者。气之鼓也。转。则气之运 
也。下。则气之壅滞者极甚而反也。少阴之脉。循阴器而主水。脉不出。其阴肿大者。正虚邪实。 
水不得泄。盖趺阳之土败。而少阴所以无制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 
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 
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数。音朔。噫。音隘。酢。与醋同。卫主气。不行。言不用事也。荣主血。不逮。不及也。 
不能相将。言荣卫不相和谐。不能相与也。仰。倚赖也。痹。顽痹也。不仁。言不知痛痒。不省 
人事也。难言者。心虚。神短。舌强。而声不出也。恶寒数欠者。卫疏。表不固。不 
能御寒。所以气乏而好为欠也。不归其部。言不还足其所有之分内也。酢吞。吞酸也。吞酸则受 
纳妨矣。不能消谷引食 
者。言不司腐熟也。遗溲者。言不司约制也。盖上焦主受纳。中焦主腐熟。下焦厘清浊。主出而 
专约制。此甚言荣卫不相和谐。致三焦皆失其常。故各废其所司之职事如此。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沉以候里。故在脾胃则主实。谷气实也。数为热。阳也。紧为寒。阴也。言趺阳主脾胃。 
脾胃主谷。谷气实。若脉见数而阳热甚。阳能化谷。虽病不足为害。若脉得紧而阴寒胜。阴不化 
谷。病为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 
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枝叶枯槁而寒 。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首三句与前条差衰字。然衰则不行。不足亦不逮。更互发明者也。气为卫。色本白。白属金。 
黄。土色也。金生于土。金无气。色不显。故土之色反见也。血为荣。色本赤。赤属火。青。木 
色也。火生于木。火无气。色不明。故木色反见也。荣为根者。言血荣于人身之内。犹木之根本 
也。卫为叶者。言气卫于人身之外。犹木之枝叶也。寒 。荣不足以养。而卫亦不能外固也。 
咳逆唾腥。吐涎沫者。气不利而血亦不调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 
四属断绝。 
芤。音抠。浮为风虚。故曰卫气衰。芤为失血。故曰荣气伤。身体瘦者。卫衰而形损也。肌 
肉甲错者。荣伤而枯坼也。宗气。三焦隧气之一也。针经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 
脉而行呼吸是也。四。皮肉肌髓也。盖三焦乃气之道路。卫气衰而荣气伤。所以宗气亦衰微。四 
属不相维而断绝也。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 
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疏言不能固护。卫主温分肉。肥腠理。疏则分肉不温。腠理不肥。故曰空也。缓为胃气有余。 
实。犹言强也。所以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至其血乃成。乃承上文而言水谷化消。则胃益实而 
能淫精于脉。以成其血。而使荣盛。荣盛则卫益衰。故曰其肤必疏也。三焦者。气之道路也。经。 
径也。绝经。言血不归经也。崩。山坏之名也。阴血大下而曰崩者。言其不能止静。与山坏之势 
等也。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脾胃虚寒则不化谷。短气者。谷气不充。而神气不足也。以上叔和皆以寸口趺阳相间而成编 
者。寸口为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趺阳主脾胃。吉凶生死之枢机系焉。二部为脉道之切要 
一也。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上阙一条。补七卷之末。脾不上下。言其不能淫输水 
谷之精气。以荣养于周身之上下也。身冷肤硬者。脾胃主肌肉。胃阳不为温。而脾阴不为润也。)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 
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奔气。言厥气上奔也。尸厥。言厥逆若尸之不温也。盖三焦主行呼吸。反聚而呼吸不行。则 
血结心。阻遏阳气不得上升。反下陷入于阴中。与阴相搏而动。阴寒甚。所以令人身体不仁而 
成尸厥也。期门见太阳上编。刺之所以散心下之血结也。巨阙在上脘上一寸五分。刺之所以行宗 
气之反聚也。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为阳。微为虚。阳虚则卫不固。所以多汗。汗多亡阳。故曰绝不见阳也。尺为阴。紧为寒。 
阴伤于寒则损。以由阴损而病。故曰知阴常在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 
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 也。 
诸。犹凡也。微为气虚。故曰亡阳。濡为阴虚。故曰亡血。发热。阴虚也。诸乘寒者之诸。指 
上文四句而总言之也。郁冒不仁以下。详厥而言也。无谷气。厥则饮食不通也。脾统血。无血。 
故涩也。口为脾之窍。言心声也。心主血。血不荣。则筋牵急而舌强。故不能言也。战而 。虚 
寒甚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此义未详。或曰。濡弱者。万物之初始。莫不皆先濡弱。适。往也。言五脏六腑相乘而往反。 
初皆濡弱。故濡弱者。通该夫十一者之首事。未知是否。 
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浮数。阳也。以阳部而见阳脉。故知乘腑也。迟涩。阴也。以阴部而见阴脉。故知乘脏也。 

卷之七
辨脉法下编第十四
属性: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 
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 
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阴阳者。通脏腑血气表里虚实风寒寒热而总言之也。大。浮。数。动。滑。皆阳之性能。故 
见则为阳气至。可知也。沉。涩。弱。弦。微。皆阴之体段。故见则为阴气至。可诊也。阴病。 
三阴之属也。见阳脉。则阴消而阳长。阳主生。故有生之兆先见可明也。 
阳病三阳之类也。见阴脉则阳退而阴进。阴主杀。故应死之机已着可审也。夫道不外乎阴阳。 
万物生于阳气至而死于阴令行者。造化之枢机。固如是也。人亦化中之一物。焉能外阴阳而逃其生 
死乎。圣贤为道之先觉。故阐明生死。神道以设教。众人囿于道。昧而不能察。故但醉生梦死于 
形器之中。而不可与言神圣工巧之妙矣。学人诚能竭心思以尽力乎此。则脉道之大微。虽千绪万 
端。大要此其推也。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 
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浮数能食皆阳也。实谓胃家实。阳以风言。谓由中风而结为实硬也。沉迟不能食。身体重。 
阴也。硬实互文。阴以寒言。谓由伤寒而结为胃实也。十七十四未详。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 
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阳先乎阴。以陷入也。故曰从。讳之也。阴随于阳。以上入也。故曰乘。伤之也。恶寒者。 
阳不足以胜阴而与阴俱化也。发热 
者。阴不足以胜阳而从阳之化也。上条明阳明内实。此明太阳发热恶寒。盖申二脉而详言之也。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筋赖血以荣。血虚则筋失其所荣润。故拘挛而急也。 
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 
更发热而躁烦也。 
沉以候里。荣行脉中。故衰微可知。浮以侯表。卫行脉外。汗出如流珠。则表不固。故衰惫 
可诊。荣气微者以下。申上文而言其失治之变。流与从流下而亡反谓之流之流同。行即循行周行 
之行也。言荣本衰微。则阴虚而有热。加以烧针。则反助阳而损阴。故血趋于流而不能循环。阳得 
加助。则益作热而烦 躁扰也。 
脉霭霭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