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一事件可以说是局部运动、整体反应的过程。它证明局部运动可以影响整体发展。不是吗?德国的统一既不是传统政治力量干涉的结果,也不是大国领导人意志的体现,而是系统内局部运动结合其他多方面影响的结晶。
网络中局部作用力的效果与它的大小不成比例。选择局部时,我们可能最终是要作用于整体;但是,我们只能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发生作用,所有的努力经常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我们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许,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个人不断的努力来改变整个系统。
但是,量子学观念对于局部作用的理解有所不同。它认为,局部运动使得我们置身系统运动之内,并参与所有复杂事件。我们对系统的动态过程越敏感,行为就越见成效。可是,局部作用对整体的影响不是通过积累,因为每个微小的部分都是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局部的行为会影响潜住的其他部分。由于不可见因素的影响,系统中的相互影响是很微妙的。也许我们从不知道个人的行为会对整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我已经完全理解了系统各部分的紧密相关性。
有些人用音乐特别是爵土乐来比喻整体的协调,因为它非常适用于量子世界。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通力配合。在演奏音乐时,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对乐曲的旋律、节拍和基调认同,才能开始演奏。同样的,在组织生活中,我们只有认真听取意见,不断交流思想,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生活乐章。事实上,音乐是集体工作的结晶,而非某天才的作品。
从系统整体出发去考虑问题
我对量子世界理解的深化大大影响了我在组织中的实践。现在,我努力正视系统作为整体的事实,摒弃以往分割系统的观念。而且,我开始更关注过程,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关注模式、方向、感觉和系统的内在节奏。很久以前,我就放弃了对因果的探寻,我觉得把事情简单地定义为这两极于事无补。我们不要再纠缠于条条框框,而应更多地理解系统内在的联系。
我个人从不把时间浪费在制定完备的计划和时间表上,相反我会用一定时间去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协调组织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我发现积极的参与会创造许多奇迹。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来自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参与进来。现在,我不再讨论所谓的真假。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对现实的创造做出了贡献,而且从他人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两。我喜欢不同的观点,它总能引发我的思考。
体现在行为上的每个改变都是思维改变的结果,我已经放弃了试图控制每件事的想法。虽然花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终于懂得了宇宙不会按我们的意愿行事。
我时常会接到一些做咨询的朋友的电话。她们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一次,一个朋友说:“他的客户组织已经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定义了五方面的问题,并相应建立了五个项目组来解决它们。可是,问题出在经理无法与项目组进行协调。项目组研究问题的时间越长,发现问题间的关联越多。尽管情况如此,各项目组还是独立工作。最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失去耐心。其实,若是想解决问题,任何死气沉沉的会议和计划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我完全能理解朋友所面临的“牛顿类绝望”,并同情他的感受,我知道继续这种行为的危害。我们谈及从系统整体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且他也试图接受这种观念。
尽管进行了努力,但由于他缺乏一个明确的目的和对整个团队的信任感,因此,我最终无法让他明白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或者帮助他理解系统内在的秩序。这促使我开始重新自省。
海森堡当年在晨曦中徘徊时肯定也如我般苦苦思索过,希望能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宇宙。恍惚间觉得,脚下的地开始摇晃,隆隆声不绝于耳。地球仿佛裂开来,展现在眼前的是深不可测的地心。在冒着浓烟的火山口处,我们必须投进去一直珍视的物品和一直引以为荣的技术、工具,才能获得一线生机。当我们忍痛割爱之后,地面断裂终于停止了。紧接着,如同圣经中所说的:拯救世界的大水覆盖了地面,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埋葬了古代的文明,锈迹斑斑的机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漂流在水面上,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祈祷着新的景象和奇迹出现。万物都开始参与创造这个神秘的世界。我们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怀揣着与先前那个落难水手一样的信念。
第三章 空间不间,充斥其中的各种场决定了万物的行为
如果从量子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结果则全然不同。组织行为受到场中无形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注意创建各种场,努力使它们达到和谐一致,就可以消除掉组织生活中的垃圾。
空间与宇宙
在犹他州,极目四望,满眼都是蔚蓝、蔚蓝的天空,它横越山峦,融入连绵起伏的山谷,仿佛是可爱的孩子在展示他引以为傲的水晶外衣。到了晚上,布满星月的天空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以至于我的一位来自哈佛的朋友,在经历了白天漫长的飞行后,仍不顾劳顿,打着哈欠,还坚持留在草坪上仰望苍穹。对我来说这一切已不再陌生了。我觉得自己在不断地膨胀,仿佛要与这广阔的空间融为一体,视野变得更开阔,所有的防线也随之崩溃。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它处可去,有的只是无尽的空间。
空间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即使是在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原子世界里,最多的仍然是空间。原子中,亚原子粒子松散的排列着,几乎有99。99%的空间。而且,我们所知道的每样东西,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由这些空空的原子构成,而并非像看上去那么缜密。事实上,每个人的结构就如同广阔的星系一样空泛(肖普拉,1989,96页)。
令人孤独的牛顿宇宙观
牛顿理论所展示的宇宙空空旷旷,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孤独感。零星的物质点缀其中,这些物质很少有机会相遇,大部分旅程都将在无尽的孤独中度过。长久以来,我们的行为一直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所说的,生命除了自我创造以外毫无意义;还有美国历史上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许多的无论是西方还是在公司里的一些行为古怪的优胜者。实际上,在这个广阔、孤独的世界中,改变很难发生,因而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去推动自己跨越空间,忍受漫长的煎熬,最终与其他物质相遇并发生作用。牛顿的因果世界是力与作用力的世界,它需要我们花费巨大的能量去前进、以期不白活一回。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令人备感孤独,同时也疲惫不堪。
量子世界中演绎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不再是孤独的,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场,无形的、非物质的作用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虽然无法看到这些场,但是我们却观察到了它们的作用,这不仅可解释远距离作用力,也可描述相距很远的两个物体发生改变的经过。
从场论到关注整个空间
科学界中,在量子物理学出现之前,为了解释远距离作用力,人们已经发展了多个领域的场论(场这个词来源于纹状防护网背景)。牛顿引入了第一个场——重力场。在他的模型中,来自作用力中心——地球——的引力,向空间辐射。假想的引力线充满了整个空间。将物体吸引到地球附近。在重力影响下,物体相互作用。爱因斯坦发展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重力场理论一一相对论。他主张,重力作用创建了空间结构,物体之所以受到地球的吸引是时空为响应物质作用而发生的变形。重力不是一种力,而是~种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直接感受到其他一些场的作用。
比如说,如果在磁铁周围撒满铁屑,在磁场作用下,铁屑会呈规出一定的形状。每次打开灯或启动电器时,我们都会感受到场的存在。现代的发电站就是通过巨大的磁铁旋转来发电的。
场有很多种,有重力场在时空空间中以曲线结构呈现出来;电磁场产生电磁射线,我们称为电磁干扰;量子场中,每个粒子产生不同的场,这时的场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只有在两个场相遇时才会以一定的形状显现出来。在以上所有理论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场都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所起的作用只有通过最终效果才能感受到。
由于19世纪的科学家们(如法拉第和麦克斯韦)更加关注整个空间,而非个别粒子,因而早期的场论得到了发展。科学家们本能地感受到空间并不空,而是充满了无形但强有力的结构,这与现代物理学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如同我们将目光由近处调至远处一样,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做了一个视觉变换,因而他们接触到了这个充满的世界。从微小、分散、可见的结构转向充满关系的无形世界,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突破(参见北极光的彩照,在这种光空间中,电磁场和能量场共同发生作用)。
弗兰克·威尔切克和伯特西·德维恩(一个是物理学家,另一个早年是工程师,后来改行为作家),共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图像,用以思考这些感受到的无形力。观察鱼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水的存在。我们会把鱼的运动解释成为多条鱼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当一条鱼游动时,另一条鱼动了一下,我们就认为前者作用于后者。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鱼都发生了同样的运动,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存在一种介质影响了所有鱼的运动。尽管没看到什么,我们可能会开始寻找。
比如说,制造一些干扰,注意鱼的反应。总的来说,从小小的原子到无边的宇宙,空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它却并不空,而是布满了各种场,这些场的作用使物质成形。
充满困惑与魅力的世界
新科学所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困惑与魅力。场正是其中的典范,所以生物学家拉波特·斯克德里克认为它“无法看到、摸到、听到,而且无色、无味”。的确,仅通过这五种感官,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场的存在,可是在量子物理学中,场却以粒子形式呈现出来。作家普里·祖可夫称粒子为宇宙物质。我们在实验中看到或观察到的物质,只是各种场的辅助表现形式。而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粒子是在两个场相遇瞬间闪现的,因为这一瞬间两种能量发生作用。事实上,粒子的出现就像是艺术家脑中闪现的灵光,是不同场持续作用的结果。尽管我们一直认为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可实际上粒子只是一种中间产物。这一说法实存难以置信,因为这无疑是说,现实存在的事物并不是物质。也就是说,场是现实存在的,但却是非物质的。
这个矛盾将我们领进了一个新大陆,促使我们摆脱原有的事物观和将宇宙作为松散连接体的观念。场论描述下的宇宙更像大海,充满了各种无形力,这些力紧密相关,相互作用。宇宙是多么丰富多彩啊!在场的世界里,潜在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一触即发。因此“牛顿描述的世界由许许多多独立存在的粒子组成的理论已经过时,代之而来的是场论所述的世界充满相互渗透的活动介质的理论,即我们生活在相互贯通的各种场中,每种场都贯穿了整个空间。所以,场论中的运动规律无异于海洋中的流动规律,其中种种的变化无非是宇宙海洋中各种成分交互作用的结果”(引自威尔切克和迪拜因,1988,163页)。
在生物学领域,斯克德里克也提出了一种颇具争议的场论。他假定形态场影响着生物的行为。他认为,这种场自身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却能够借助其他的能源形成自身的能量。形态生物场是在同种生物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引自斯克德里克,1995,82页)。具体内容为,在同一种群中,当一定数量的生物学会某种技能(如骑自行车)后,剩下的生物就很容易掌握这种技能。因为形态场不断积累各种行为模式,一旦个体介入,就会对其做相应地规范,所以个体不必学会某种技能,只需从形态场中取用即可。根本上,个人是通过形态共振来掌握技能的。斯克德里克认为这种现象是同类生物相互影响的结果。伯赫说:“这些场提供了可被任何能量吸收器吸收的形式”(引自塔尔波特,1986,68页。参看斯克德里克,1988,1995)。
无形力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场论中的很多假设都是颇具创造力的,它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空间。
我们已经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理解去工作和学习。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从无形的地方获得了信息,但是谁真正看到过电脑空间呢?总之,在现代生活中,无形力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应该思索电脑空间之外的组织空间中还存在些什么?也许其中也充满了相互联系并起作用的无形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怎样才能洞察到组织中的各类场呢?如果我们知道的多了,这些场会为我们所用吗?无论如何,我们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空间不空,是无形力影响了行为方式。
近些年来,领导者们一直被鼓励思考组织中非物质作用力(如企业文化、价值观、眼界、宗教)的影响。其实这些非物质力都在组织生活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曾在一家大型连锁店主持过客户服务工作,当时,我派员工去参观了一些商店。随后,我们比较了各人的记录。的确,有些店会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各种可见的因素(如商品布局、店员的面部表情)来找到其中的奥秘,可最终这些因素都不能解释那种感觉。同类的事情还有好多,有时你根本无法描绘自己的感觉。
观察组织场中人的行为
我觉得场论无法准确地解释组织生活中遇到的神秘事件。不过,思考组织场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因此而关注无形力的影响,以及那些通过直接介入无法改变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影响员工的行为,或是促使他们去尽力服务于顾客呢?这些问题都是场论提出的。我们探索着组织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边思索着它们产生的原因,一边洞察着组织场中的种种奥秘,寻找着其中的不和谐因素。也许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想最好地服务于顾客时会遇到很多阻力。员工可能被告知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季度销售额,或是为老板争光。
尽管我们从没看到过场,但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作用。要想了解场中的奥秘,只需观察人们的行为就足够了。实际上,人们已经洞察并领会到了场中的信息,并相应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当组织涣散时,这些无形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展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随之而来的是争论、恶性竞争和玩弄权术,人们变得口是心非,缺乏基本的信任感。最终导致组织陷入一片混乱。
尽管我无法断言拜访过的商店中都有场存在,但在其中一些店中我的确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店主以自己的言行做了很好的表率,整个空间充满了和谐一致。当场中的各种作用协调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结果组织工作成绩斐然,客户服务也无懈可击。
利用不可见力进行组织管理
发挥不可见力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