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

第16章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16章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常制成黑色的眉毛、眼珠等代替天然宝石镶嵌在人物像或动物像上。 


… Page 79…

                            六、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 



                           1。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概况 



       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整个南亚次大陆。北面以喜马拉雅山为 

  界,东濒孟加拉湾,西有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在地理上,印度可以分为 

  两大区域。南部三角形的半岛部分,称为德干,位置完全在热带范围内。北 

  半部即大陆部分,称为印度斯坦,形状亦呈三角形,气候从热带的炎热逐次 

  进入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是平原地区,有印度河和恒河的大河 

  水系可供灌溉排水。古代印度文明发源在印度河两岸。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 

  雅山的常年积雪,经过克什米尔下泻千里流入巴基斯坦平原。恒河比印度河 

  水势平缓,较少泛滥,沿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这条河长期以来被印度人 

  看作是一条圣河,有“恒河母亲”之称。 

       根据考古发现,最迟在公元前4500年到4000年之间,南亚就有了人类 

                     ① 

  从事的农牧业活动 。印度河入海口以西的俾路支斯坦和印度斯坦西北的拉加 

  斯坦的原始居民培育了印度本的稻米,并且驯养了有驼峰的牛、水牛和猪。 

  花粉学家的最近研究表明,农牧民在这一地区的居住时间很可能还要早得 

  多,因为他们发现大约自一万年以前起,在拉加斯坦的沙漠大草原上曾有周 

  期性大火的证据。这可能表示当时的人们反复用火清除枯草,使牲畜可以吃 

  到新长出来的嫩草,直至今日,这一地区的居民们仍采用这个方法。 

       70年代末,法国和巴基斯坦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以西的梅加发掘了延续时 

  间很长的农业聚落遗址,证明了公元前6000年时即有居民在此从事农业。公 

  元前5000年时,梅加的居民住在用土坯造成的相当大的房屋里,他们拥有铜 

  质的工具,并且从伊朗进口绿松石,从阿拉伯海运来贝壳。梅加人并培育出 

  一种新的作物——棉花。在后来整个有记录的历史时期中,棉花成为印度贸 

  易的主要商品。 

       公元前4000年,这些农业村落开始向印度河平原发展,在印度河河谷的 

  北部边缘和山脚下出现一批村庄,以后印度河流域的中下游出现了比村落大 

  得多的小镇。在公元前 30世纪上叶,印度河的中下游的阿姆利(约公元前 

  3000到2300年)和科特底基(约公元前2600年)以及其他一些地点,出现 

  了向城市文明发展的尝试。从村落向城镇的转化是印度河流域本身的产物, 

  印度河平原为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上游的五河地区为下 

  游带来充足的水量和很多的泥沙。一年一度的泛滥虽然比不上尼罗河泛滥的 

  规模,但可以给沿河地带带来足够的淤泥,这里不需要很发达的农具和灌溉 

  就能收获庄稼。但是,河流经常改道和泛滥对人类的定居又是一种威胁。要 

  想利用河水泛滥之利而又不受其害,光靠小村落的力量是不够的。为了发展 

  生产潜力和控制自然,迫使人们在较大范围内组织起来,由农村村落向城市 

  文明发展。 

       公元前27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已经解决了灌溉和洪水控制的基本问 

  题,他们利用城市来组织和控制其文明,从喜马拉雅山脚到阿拉伯海,印度 

  河沿岸约 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已勘察到的这个时期的遗址有几百 

  个,其中我们所知的大城市至少有4个:哈拉巴、摩亨焦达罗、卡利班甘和 



①  Allchin, Bridget ,etc:The RiseofCivilizationinIndiaandPakist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 Page 80…

  最近发现的多拉及。哈拉巴城和摩亨焦达罗城各占地近1平方公里,人口在 

  35000以上。城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耸的城堡,城墙内引人注目的 

  是用于宗教礼仪或与统治机构有关的建筑物,如大浴池和“谷仓”。另一部 

  分地势较低,建筑多为民房和作坊、商店等。通过几个大城市在经济上和政 

  治上控制广泛的农村地区,是印度河流域早期城市文明的特征。由于现存的 

  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个文明,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个时期的文字还没有被破 

  释,考古学家按照惯例,以首先发现的这种文明的城市遗址——哈拉巴来命 

                                                    ① 

  名,称之为哈拉巴文明,或称之为印度河文明 。 

       哈拉巴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成就可以与同时代的埃及文明 

  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究竟它是印度的土著文明,还是由移民自西方引 

  进,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哈拉巴文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 

  独立的城市文明。然而它的文化渊源与相距几千公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 

  不无关联的。创造哈拉巴文明的民族或人种是历史学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体质人类学家对从摩亨焦达罗和哈拉帕出土的几百具人骨进行了测量,提出 

  这些人的体格是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地区的人很接近,与南印度的人有较大 

  差别,也就是说,古代哈拉巴人和现代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地区的人在体格 

  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哈拉巴文明繁荣了近一千年,公元前2000年前后是哈拉巴文明的鼎盛时 

  期。大约在公元前18到17世纪,哈拉巴文明出现了明显的危机。城市迅速 

  地衰落,城址被遗弃以定居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解体。学者们 

  对于哈拉巴文明衰亡的原因提出过各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外族入侵导致的人 

  口灭绝、城市被摧毁。有人解释为印度河的改道迫使人们放弃城市。不管是 

  什么原因,这种文明是彻底湮没了,谁也不知道其存在,直到半个多世纪前 

  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的遗迹。 

       在哈拉巴文明衰落之前不久,即公元前20世纪末,一些半游牧部取道阿 

  富汗,越过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印度斯坦,与本地居民共处生息,建立了更 

  为持久的文明,这些半游牧部落即是所谓雅利安人,现在一般认为是属于印 

  度——伊朗语系中的一支。公元前20世纪中叶到10世纪中叶,是印度的吠 

         ① 

  陀时期 。人们对这个时期的知道主要来源于口传的宗教诗——吠陀,因此称 

  之为吠陀时期。吠陀时期的早期主要活动范围是印度河中上游,不久就向恒 

  河一雅木拿河间地和恒河中上游平原发展,建立起恒河平原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8到6世纪,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以部落集团为基础 

  的16个主要地域政体,俗称“十六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宗教为表现 

  形式的各种意识形态潮流,佛教产生了,并在国家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波斯的阿赫美尼德王朝从公元前6世纪把疆域伸进南亚次大陆。居鲁士 

  大帝把巴克特里亚、卡皮沙和犍陀罗吞入波斯帝国的版图。大流士一世又于 

  公元前516年占领了信德和东旁遮普,在这时建立起波斯帝国最富饶的第20 

  行省,阿赫美尼德王朝在西北印度的统治持续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公元前 

  4世纪末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继续东征,一度占领印度西 

  北地区。其后,当地的摩揭陀人兴起,于公元前321年建立起孔雀王朝,统 

  一了次大陆的大部分领土。 



①  Possehl,Gregory : HarappanCivilization,New Delhi, oxfordandIBH ·PublishingCo,1982。 

① 参见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 Page 81…

                                  2。农业和水利 



       哈拉巴文明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但当时大多数人仍然是村落里的农民, 

                                                                      ① 

  也就是说哈拉巴文明是建立在印度河流域农业和牧业的基础上的 。 

        (1)农业作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作物以燕麦为主。燕麦首先出现在次大陆的西部。据 

  研究,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燕麦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的西亚,在那里已找 

  到野生的燕麦。印度次大陆的燕麦有可能是从西亚引进的。 

       哈拉巴文明的农业作物很可能以燕麦和麦子为主。麦子是一种矮杆的品 

  种,原产地也是在西亚,大约在哈拉巴文明时期传入印度的。 

       稻米有可能是在印度本土培育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上出土过稻米 

  的标本,柯尔地哈瓦遗址也出土过稻米标本,该遗址被吠陀时期遗址叠压, 

  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530年。哈拉巴文明时期的稻米标本在许多遗址 

  中出土。印度次大陆的稻米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肯定是由当地的野生稻培育而 

  成,是因为几乎与此同时的东南亚和中国华南也都出现了人工种植的稻米。 

  泰国发现最早的稻米,年代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2000年。中国浙江河姆渡 

  遗址也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稻米。稻米的祖先是蔓生在由印度到中国南 

  部以及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多年生禾本植物,有可能在不同的地方,通过采集 

  和选择栽培逐渐培育出稻米,并且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谷类作物。 

       在哈拉巴文明的晚期,又出现了两种作物新品种 (Jowar,Bajra),都 

  属于谷类,可能原产地是在非洲。这两种作物更适于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 

  更易于耕种,所以至今仍是印度的主要作物。由于这两种作物很耐旱,耕作 

  条件可以较为粗放,没有必要完全依赖河水的泛滥,可以在更广阔的区域种 

  植。 

       豌豆、扁豆等作物被认为是在印度次大陆首先培育出来的。哈拉巴及吠 

  陀时期的遗址中多有发现。 

       棉花在哈拉巴文明时期也栽培成功了。棉花可以织成细布,软而耐用, 

  是印度历史上的主要贸易商品。虽然,4000年前的尼罗河流域也有了棉花, 

  主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但一般认为,亚洲和非洲的棉花都是独立培育出来的。 

        (2)动物驯养 

       农业的产生和动物的驯养使人类的食物供应增多和稳定,并且使定居生 

  活变得可能。根据考古发掘,次大陆的动物驯养最早出现在中石器时代。公 

  元前5500年的阿达姆嘎和公元前4500年的巴高遗址都发现野生动物和家养 

  动物的骨骼。今天可以确定是南亚本地驯养的动物有带陀峰的牛、水牛和几 

  种鸟类。黄牛、绵羊、山羊、马、驴、双峰骆驼、猫和狗可能是从西北引进 

  的。 

        (3)水利 

       哈拉巴文明的经济和埃及、巴比伦一样依靠着农业灌溉。 

       早在新石器时代,南亚次大陆的居民就知道了如何引水灌溉农田。他们 

  挖掘了许多水渠,与天然水塘、河流相接,用于引水浇灌离河流较远的农田, 

  这些水渠有的是终年使用的,有的是季节性使用的。在印度河流域东南角的 

  洛塔尔城 (今古贾拉特邦内)的哈拉巴文明时期的一条人工渠道,宽7米, 



①  WheelerMortimer:TheIndusCiviliz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8。 


… Page 82…

                          ① 

  与一个大天然水库相连 。在因那姆干也发现一条人工挖的灌溉水渠,宽4 

  米,深3。5米,是吠陀早期的遗迹。 

       印度河一年一度的泛滥给两岸的农作物带来充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但 

  洪水又威胁着居民的定居生活。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已经基 

  本解决了控制洪水的问题。他们用土坯和砖修筑河堤,以防洪水泛滥。哈拉 

  巴城和摩亨焦达罗城都是建筑在洪水线以上的人工大岗上的。修筑人工岗堤 

  的材料是亿万块土坯砖和用柴火烘烤过的砖块,其工程量之巨大是可想而知 

  的。 

       至今还没有发现哈拉巴文明时期修建的水库,但在洛塔尔遗址发现了一 

  个哈拉巴文明时期修的船坞。船坞为长方形,四边都是砖砌的堤岸,西边长 

  212。4米,东边长209。3米,南边长34。7米,北边长36。4米。这是一个很 

  独特的建筑。有的学者认为哈拉巴时期能够修筑这样大的船坞,也应有能力 

  修筑人工水库或蓄水池。 

       吠陀早期的文献中记载了人工修筑的水库。在因那姆干的考古发掘也发 

  现了那个时期的水库遗址,其中一道堤坝是用碎石和泥浆筑成的,宽2。2米, 

  现存长240米。与水库同时期的还有一条人工水渠,将水库与附近的河流相 

  连接。 

       公元前500年以后,一整套农业灌溉系统才在印度斯坦建立起来了。 

        (4)农具 

       可能是由于印度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不需要非常先进的农具就可以 

  从事农业生产。从现在已发现的农具来看,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农具比较简陋。 

  虽然在哈拉巴文明之前,印度次大陆已经出现了铜器,但是哈拉巴文明之前 

  的农民主要使用木、石、骨制的农具,带肩石锄是最常见的农具。燧石制的 

  犁头在拉加斯坦的前哈拉巴文明已经发现,说明当时已采用畜力耕田的技 

  术。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农具还是以石器为主,但是已经出现了青铜锄和青铜 

  或红铜镰刀。青铜镰刀为直刃,背部半月形。有人认为镰刀是由当地一种带 

  柄的细石器发展而来的,也有人认为这种器形的镰刀与中亚的很相似,可能 

  有渊源关系。这种铜镰刀在吠陀时期消失了。铁制农具首先出现在南方的巨 

  石文化中。巨石文化是在公元前1000年突然出现的印度半岛上,以巨大的石 

  块建造支石墓和其它巨石纪念碑为主要文化特征,公元前600年——公元100 

  年是巨石文化的兴盛时期。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文化是属于哪个种族或部 

  落的,但它与铁器时代在印度的出现紧密相关。现已发现的巨石文化的铁制 

  农具有锄、半月形镰刀、叶形镰刀,长柄弯刃刀和铲子。最早的铁制犁头出 

  现在孔雀王朝前后。 

        (5)耕作技术 

       哈拉巴文明时期的耕作技术比较简单。印度河每年泛滥时将上游的泥土 

  冲下来,农民在这种松软的洪泛土上耕作,使用很简陋的工具即可得到收获。 

  这个地区的农作物是以燕麦、小麦、粟类等耐旱品种。这种简单粗放的耕作 

  方式离不开印度河流域的特殊生态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