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河流域的土地肥沃,但必须修筑人工的灌溉系统,才可能使农作物的
① 参见塞缪尔·诺亚·克莱默等《文明的摇篮》,纽约时代公司1979 年版。
①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②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 Page 45…
生长得到保证,苏美尔人十分注重修河渠,并对水利工程加以管理,国王和
政府都把开渠和分配水的使用权作为国家的重大事务,由于对水利工程的重
视,人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约前3000年前文献的记载,
③
当时苏美尔人种大麦能够得到比种子多86倍的收获 。
为了灌溉干旱平原的田地,古两河流域人使用了一种前后纵列的机械从
河中汲水,长杆一端缚有重物以提起汲水桶而将水倾入较高处的蓄水池,这
①
类蓄水池可供给比较繁复的运河系统 。
古巴比伦时期,随着两河流域的统一,人工灌溉网得到扩大,特别是在
汉谟拉比王时期,据年名表,汉谟拉比第8、9、24、33年的年名都是开凿运
②
河、兴修水利之年 。运河的开凿和水利的兴修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和生活用
水,并将两河流域中、下游更加连接起来,扩大了农业灌溉的面积和效益,
正因为如此,汉谟拉比王时的农业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巴比伦地区的麦子
③
已可以得到比种子多300倍的收获 。
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公元前604—562)尤其重视水利
工程的修筑,著名的利俾尔——海加拉大运河就是在这时期修成的,这一时
期还在幼发拉底河上筑坝建成一个可蓄水40英尺 (1英尺=0。3048米)深的
④
大水库 ,使两河流域平原地区的灌溉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治理和改善。
纵观古两河流域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农业的发展与水利的兴修密不
可分,这里的沟渠、运河和堤坝需要不断的维护和修缮,水利设施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丰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水利兴修关系密切,凡是盛世
都注重修水利,开运河,可以说水利设施是古两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发
展的生命线。
③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① 参见塞缪尔·诺亚·克莱默等《文明的摇篮》,纽约时代公司1979 年版。
② 参见《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③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④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 Page 46…
6。医学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南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开始形成了一定系统的医
学思想,后来从中产生了亚述巴比伦的医学,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公元
前15世纪,一位埃及国王病危时,曾请亚述医生诊治过,公元前14世纪,
巴比伦的医生还曾到过小亚细亚为赫梯国王医治疾病。这两个例子反映出古
两河流域人有着相当高超的医术。不少泥版书、刻楔形文陶片中,保留了他
们医药、医疗和处方等医学知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文
是涉及到医疗的立法,这些都是研究两河流域医学史的宝贵资料。
(1)占星、巫术与医学
两河流域人注重研究星相学,由此也影响到其医学的特点。如认为周期、
季节和星辰现象都与人体生理之间关系密切,星辰运动失常是上天垂象,给
人的一种预兆,当人在出生时有异常现象时,也被解释为一种重要预兆,怪
胎则被视为灾难临头。据雅斯特罗研究:“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右侧器官
特大或异常时,表示将来的兴旺或成功,反之,如果左侧大,则是衰弱、失
败和患病的先兆。”(《巴比伦—亚述人的降生吉凶兆》)。基于占星思想,
他们的医学知识往往还与宗教信仰、巫术和魔法混杂在一起,如他们认为疾
病不仅是身体本身的失调,更主要的是由恶魔引起,在治病过程中多采用求
神保佑和用咒语法术驱除病魔,同时再配合一些合理的用药。
现英国博物馆藏有一些名贵的库云基克收集的刻有楔形文字的陶片,其
中有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626年)王的大图书馆的残篇,共
25000片,其中有40余片的陶片记录的药方是用来抵制恶梦后的影响。另外
对于药物也有许多巫术的解释,如美索不达米亚最古的医神是月神,掌管药
草的生长,因此有些药是不能见日光的,不少陶片中还提到:植物有消灭恶
①
鬼的能力,如某种在月光下采集的植物,可用于制成有魔力的春药等 。
正是由于古两河流域人占星、巫术和医学相结合的特点,他们的医疗技
术主要都掌握在祭司们的手里。他们甚至还把每月的 7、14、19、21和 28
都视为治病的忌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医学的深入认识。
(2)诊断、医药与处方
去除一些巫术的色彩,古两河流域人确也保留了许多诊治疾病的科学方
法,他们尤为重视对疾病的诊断,认识到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即使是包
扎起来也无法减轻痛苦,更无法避免死亡。他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可对
某些病因做出合理的推断,如多数眼病是由于风砂吹进眼内或虱传染所致,
牙痛则是因为虫蚀所致。
楔文陶片中记述了许多种疾病有:发热病、中风、肺痨和鼠疫 (亦称瘟
疫)、眼病、耳病、风湿、肿瘤、脓肿、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对一些
病症的解释也颇为有趣,如人患肠痛,食物必不能存留,自口吐出,胃似穿
孔、肌肉消瘦,肠内有风往来移行,大便不通;对肺结核病症的描写也很仔
细。如:病人常常咳嗽、痰稠,有时带血,呼吸如吹笛,皮肤发凉,两脚发
②
热,大量出汗,心乱,病重时常有腹泻 。
他们常用的药物有各种植物的果实、叶、花、皮和根茎等,如藕、橄榄、
①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②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 Page 47…
月桂、桃金娘、鸡尾兰、大蒜等150余种,某些动物的肝脏及各种矿物如明
矾、铜、铁等也常被用作药物,当时的药物一般被制成丸、散、灌肠等制剂。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两河流域人也形成了一种以实际为基础的治疗
体系,其中火和水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种治疗往往即有象征性作用,也
有实际疗效,如有沐浴、冷敷、热敷、河水洗濯,某些情况下还采用将病人
绑起或松绑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采用体操疗法和按摩法。
根据发病的部位,古两河流域人对疾病作了分类,如头部病,呼吸器官
病,大血管病等。医生也有内科、外科、眼科等分工。
亚述和巴比伦的医生常常外出会诊,有的远至埃及,出诊费通常较高,
也有的医生免费给平民诊治疾病。当时最著名的医生是奥罗德·纳内,他约
生活于公元前7世纪中期,留下了一些药方和处方,如他给国王开的药方和
①
嘱附信,有一例是关于某王子患衄血,一例是对一患严重眼炎病人的处方 ,
从中可知当时的处方开的都较为详尽,且有一固定的程式,如首先写病名、
再写药名、最后写用法。
在外科手术方面,古两河流域人已能用青铜刀割治白内障和肿瘤等,还
会接骨。外科医生在当时很被重视,公元前19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中的
一些记述,可证明这一点,如明确规定医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对拥有这种
职业的外科医生规定了其刑事和民事责任,如“若医生用青铜刀给病人做大
手术,并且治愈了他的疾病,通常收费十银币,若病人是奴隶,他的主人需
酬劳医生二银币”,“若医生用手术行大手术,而将病人治死,或者用手术
刀切开脓肿而毁坏了眼,则罚以断手之罪”,“若医生用青铜手术刀给奴隶
做大手术,将他治死,应赔偿主人另一个奴隶,若是他用青铜手术刀切开脓
肿,毁坏了眼,他应赔偿奴隶的半价”,“若治好了一个骨病或脏器的病,
收费五银币,假使病人是个雇佣的奴隶,则收三银币,另由他的主人付二银
①
币” 。
在巴比伦和亚述最基本的手术器械为铜制刀,他们许多精致的各类手术
小铜刀被考古学家们发掘出来,并收藏在博物馆中。另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
了他们的一些特殊医疗器械。如在古迪亚王时代的一个印记上,有健康神尼
努塔或阿达尔的形象,他手中持有一杯吸术器械,另有两杯放在两柱之上,
中间有一双鞭、带两块曲木,附有系杯的皮带。可见当时的外科器械已比较
②
复杂 。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还对奴隶患某些疾病有严格的规定,如患癫痫
和麻风病等不能继续劳动的病,可使他们的卖身契失效,并将患有麻风病的
人驱逐市外,可见他们已知麻风病有接触传染性,并设法预防。从巴比伦陶
片中可知他们已认识到一些小动物是带菌者,可传染给人疾病,因而视之为
神怪。考古学家发掘出不少这时期用石头筑成的厕所和石制的用于排污水的
大阴沟,说明巴比伦人已注重卫生,预防疾病。
①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①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②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 Page 48…
7。建筑
一个时代的建筑往往包含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宗教、思想、美学、科学
技术等诸多内容。两河流域人布局合理的城市、巨大的神庙、华丽的宫殿,
无一不反映出这几方面的内容,他们的建筑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
突破,且颇具特点,在世界建筑学史上,留下了璀灿的篇章。
(1)城市
考古学家在此地区发掘出苏美尔人的一些早期城邦遗址,如乌鲁克、拉
格什、乌尔等,以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所建的城为例,这是一座呈叶形的城市,
南北处最长为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600米,周围有城墙,城墙的北端和西
端各有一码头,东端为一城堡。城中央的西北部是塔庙区,塔庙区东南为王
室祭祀时的行宫,附近为王陵,城西码头附近和城中央偏东南处各有两个居
①
住区 。由于它是早期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布局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巴比伦时期是巴比伦城建筑达到其最为辉煌的时期。关于巴比伦城,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有过一段较详细的描述:“这座城市位于一个大平
原上,形状是方形的,它的面积如此巨大,它的气派也是我们知道的其他任
何城市难以比拟的,它的四周有一道即宽且深的护城河,河内积满了水,在
护城河的后面是一道厚达50王家大尺,高达200王家大尺的城墙……他们起
初用砖砌护城河的河岸,然后用同样方式修筑城墙,他们把烧热的沥青当混
凝土使用,并在每隔30层砖的地方加上一层芦苇编的席子。沿着城墙的两
边,他们修建了互相对峙的单间房屋,房屋之间的大道上,可以奔驰四马拉
的战车。四面的城墙总共有100座城门,它们全都是青铜的,即使是柱与楣
也不例外……外面的一道城墙是城市的“铠甲”,里面还有另外一道城墙,
这道城墙比外城要薄,但它的牢固程度却毫不逊色。”②
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及考古学家对巴比伦城遗址的发掘,可将巴比伦城
大致复原出来: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将巴比伦城分为两部分两岸为工商业
区,东岸是王宫神庙和贵族的居住区,两岸之间架有桥梁,以东岸部分为例:
从桥上进入城内,有一条大道,大道两旁有两座大型的神庙,路南的庙为祭
坛,由数间连在一起的四方形院子的建筑所组成,建筑均为高墙平顶,路北
有神庙大塔,位于一个大庭院中,塔顶为一座神庙,大塔的北面是王宫建筑
①
群,再往北则是高大的城墙 。
根据考古发掘巴比伦城的外围城墙,厚度为7。81米,是用烧砖和沥青砌
筑而成,与外墙相隔约11米处,还有一道内墙,是用土砖砌筑的,厚达7。12
米,有些地方甚至还有第三道墙,厚度为3。3米,内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
全城共有这种塔楼达300多座,城墙距城中心约为2400米,每边长约3000
—4000米,绕城一周长约13。2公里,另外,护城河还设有一套放水的机关,
②
当入侵者靠近时,可以放水淹没周围的土地,挡住入侵者。
巴比伦城较富特色的建筑当属它的城墙和城门。城门多以神的名字命
名,其中尤以北面的依丝塔尔门最为美丽和具有代表性。依丝塔尔是金星女
神,她掌管着战争与生育,象征着光明和胜利。以金星女神命名的门当然也
①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版。
①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② 参见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 Page 49…
应该是最好的了。这里的城墙高约12米,塔楼高约15米,下面有垒墙筑成
的通道,城门共分两层,各有两个塔保护,中央开一拱形犬门洞,拱边和塔
楼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