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浮躁。txt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九章视野文化授权连载,不得转载 作者:宋天天
浮躁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就是心浮气躁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深植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们的人生因浮躁而虚浮乃至肤浅、平庸。
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们常常急于成功……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浮躁了。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浮躁常常表现为: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自寻烦恼,喜怒无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要鱼也要熊掌;这山望着那山高,静不下心来,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等等。比如看书,书在眼前像梦境一样凌乱难懂,即使强迫自己看下去,意识也只是在字面上一掠而过,什么也没记住,心思根本不在书上。也就是说,只是具备了一个看书的姿态和形式,实际效果其实等于零。浮躁往往会使你烦躁难耐,任何事情都会让你大动干戈。好事来了,往往会兴奋得难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坏事光临,便会立刻坠入痛苦的万丈深渊,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是什么使我们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一再搁置?是什么使我们的远大理想化为泡影?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杂乱无章?是意识和行为的不能自制。而导致意识和行为不能自制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后果便是一事无成。从更深层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觉而又实实在在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渗透在交友、恋爱、婚姻、工作、事业……之中。
做学问也好,办企业也罢,都来不得半点浮躁。一个人浮躁,结果是个人受损,一个企业浮躁,结果是企业破产。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针对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为一句金玉良言。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红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来。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最后请记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烦恼都是自找的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乐天派与多愁善 感型就是显然的区别。乐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的轻松,活的潇洒;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欢自找烦恼,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的有些窝囊。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还是烦恼,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 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 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 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4. 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6. 以殉难者自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当父亲的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 “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8. 蠢人的黄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使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之辈,恐怕谁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辩证逻辑。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比较的观点。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死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
2. 时间的观点。遇到烦恼之事,倘若你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会大大减轻。受了上级的当众批评,面子很过不去,心里难以承受,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何不提前享用这时间的益处呢?
3. 现实的观点。就是勇于承认现实,坦然面对现实,对任何既成事实的过失以及灾祸,不必为之过多的后悔和烦恼,也不必因此而不休的责备自己或他人,而应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方面,否则过多的后悔、不休的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增加烦恼。
4. 换位的观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于局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除此之外,还要知足常乐。如果你对自己要求过高,总不知足,当然很难感到愉快并会增添很多烦恼。
请记住一句话: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
生气是在惩罚自己
浮躁的人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其实生气是一个人对自己施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生气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人生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我们实在不该成为扼杀自己人生的刽子手。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某些事而生气?我想多半答案是肯定的。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没有生过气的人,我们却能极其容易找到一个为了一点小事而心怀怨气的人。
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心理诊所帮忙,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我能感觉到他一身怒气,并且他很浮躁,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他告诉我,在家里,妻子老是惹他生气,在单位里,同事老是惹他生气……最后他说,他快被气死了。我用十分钟静静地听他讲完了他的种种遭遇后说:“你的实际年龄不到30岁,但是你看起来却有30多岁,而且你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我说的对吗?”他很惊讶地点了点头。我继续对他说:“一个人经常生气就会变成这样。事实上,别人并不是有意惹你生气的,而且,你应该试着去宽容别人。”
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学者康德所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伸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明显变化,伤心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会变得浑浊不清。一个人如果生五分钟的气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生气对我们的危害。
人在生气时,大脑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皮肤的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与阻滞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皮肤便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经常发脾气,肤色就容易变深、甚至发黑。同时由于生气所致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循环障碍,输送至皮肤的各种营养物缺少,于是皮肤逐渐干燥、萎缩、起皱、疏松、枯黄、失泽、甚至死亡。此外还有的细胞容易变性,会引起色素沉淀、黄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生气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导致打架斗殴,甚至杀人,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有时生气导致的反常行为会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往往导致脑溢血。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并容易引发悲剧,人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上了特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够阻止自己生气,实际上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还要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豪放性格的表现。动辄生气、发火,则是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在惩罚自己,实在不划算。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防止自己生气:
1. 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没有必要为小事一桩而生气”。
2. 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
3. 每当要动怒时,花几分钟想想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
4. 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5. 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生气的确是在做一件傻事。
6. 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动怒的言行。
7. 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