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223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223章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相应?他心不清净、不平等,他没觉悟。那我们就晓得,声声阿弥陀佛从心里念出来,什么心?清净平等觉,那就是古大德讲的“一念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跟清净平等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真念,“念念相应念念佛”,这还得了!这样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我们明白了。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跟我们讲,佛法是心法,佛法是内学,向内求不向外求,真管用。这句里面,我们特别着重这个“融”字,融合成一体,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完全融在一起,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初学的时候是先有定后有慧,真正相应的时候就融成一桩事了。

  ‘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怎么回事情?一是讲性,多是讲相。相再多,万事万法(这个万是形容,不是数目字),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法相,记住,体是一个,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万法平等,法法皆如,不但如其性,不同的相,这个相跟那个相有没有差别?离分别执着就没有差别,差别是从分别执着起。分别执着不是真的,离开差别,平等性现前,平等的相也现前;不但性平等,相也平等。能现的理体是一,能现的诸多法相哪有不平等的道理!‘绝前后故’,前后是讲时间。这三句话里头,理事、定慧、一多,里面都含着现代科学所讲的时间与空间。在诸法实相里面,有没有时空?没有,真的没有。现象,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切法在哪里?当下,这才是事实真相,当下一念断了,什么现象都没有了。十法界依正庄严,佛讲“梦幻泡影”,就像你作梦一样醒过来,醒过来就统统断掉了,你醒过来那个梦还继续再做吗?没有。我们眼前的事相就是这样,所以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我们今天搞六道轮回,在作梦,你不能说它没有;“觉后空空无大千”,你要是一觉,一觉是什么?就是念头断了,大千就是六道,六道就是大千,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了,梦醒,梦中之事。

  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这两句话很重要,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干什么?作梦中佛事,诸位要知道,什么叫佛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叫佛事,“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水月,晚上在池塘看到池塘水里有月亮,知道那是假的,月亮的影子,不是真的。建道场是水月道场,作佛事是梦中佛事,千万不能有丝毫执着。我们常常跟同学在一起互相勉励,不可以有对立的念头,不可以有占有的念头,不可以有控制的念头,我们的心清净、平等了,你是在用真心,用真心那你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干一些事,就是做佛门里面的事,建道场做佛事,我们有心,有自私自利的心、有分别执着的心,那不叫佛事,那叫什么?你在造六道轮回。你所造的是善,利益大众的,你在造三善道;你完全为自私自利,不是为别人,为别人目的还是为自己,不是舍己为人,藉别人成就自己,这还是造业,还是在造三恶道。不过这在三恶道里面受的苦少,为什么?他有利益众生。恶道里头也很复杂,有人在恶道里不受什么苦,业力在感应,业感,因为他是福德不是功德。所以记住,功德是清净平等心,造善是功德,清净平等觉造恶也是功德,为什么?造恶是帮人消业障,要不然他业障怎么消得了?他用什么心造恶?用怜悯心、慈悲心造恶。有没有例子?有,《华严经》五十三参里头有。帮助你消业障,他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不是凡人。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启示告诉我们,一真法界诸法实相里面没有时空。

  ‘大用自在无障碍故’,这讲起用,用有两种,一种是帮助自己提升,另外一种是帮助别人提升。但是提升之前,也就是说你在修善、你在积德之前,必须要把业障消除,业障要不消除提不上去,想提就是提不上去。为什么?业障在障碍你、在妨碍你。所以古大德常讲,我们行善,“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要积功累德,不先把业障消除,这个功德就不能成就。前面诸位要听懂你就明白,你干的是福德,功德没分。学佛同学这一点你要不搞清楚,还自己认为一生我修了不少功德,产生误会。凡事是清净平等心去做的是功德,那想一想我们心清不清净?我们心平不平等?不是清净平等心,修的是福德,福德的果报在六道,六道里的福报,善道。功德是什么?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那是功德。净土宗,特别法门,一生造作恶业,临命终时真心忏悔,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叫难信之法。几个人肯相信?不相信。为什么可能?我们的眼睛只看到这一世,不知道他过去世,如果你要有天眼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你就恍然大悟。这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功德,临终时出了问题,不是本身出了问题,冤亲债主来扰乱,他受到干扰,不能往生。这一生到人世间来,一生没有遇到佛缘,临命终时才遇到,这一遇到,他过去阿赖耶里头善根,一听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依教奉行,时间虽然短,成就非常殊胜,这么个道理,不是没有原因的。说实在话,世出世法里头没有偶然的,都与前世有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疑惑,知道佛法非常殊胜。所以造业不怕,不要天天提心吊胆担心这个,无量无边的恶业就怕你不肯忏悔,一忏悔就消了。忏悔要发露,不能够隐瞒,不好意思说出来,隐藏在里面,那叫什么?那叫业,罪业。你把罪业藏在你心深处,那就是你的病根,你怎么能不生病?你怎么能不生烦恼?你怎么能消除业障?

  我们最近看到民国初年王凤仪一生的事迹,他给人讲病,病讲讲就好了,道理就是这个,就是忏悔。外国,美国的魏斯心理医生,一些疑难杂症他用催眠的方法,让他回到过去世,回到再过去世,把这一生现在得病的因找出来,找出来之后忏悔,病就好了,一个道理。佛法里面讲忏除业障,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忏悔要发露。王老先生说,你心里哪怕芝麻蒜皮的一些小事情,你尽量去回忆,尽量把它发掘找出来,把它说出来,吐掉。他叫这个东西叫阴气,阴气是病根,把它吐掉,你吐掉阴气之后,你吸进去是阳气,那是健康的能量。这讲得很合道理,你把它吐干净,你身体就健康、就没有毛病。这跟外国人讲的隐私权恰恰相反,隐私是什么?你不肯告诉别人,把这种不善的事情藏在心里,永远是你的病根,你的疾病就从这里生的。你把它吐出来之后,你病根就没有了,你不会生病。我们看到好多人讲的跟佛法讲的是一个道理,而且它真管用,真能把病治好。医药范围很有限,真正治好病主要是在心理,这个道理很久之前我们就明了,但是并不这么清楚。我在很早,在美国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病与心理关系很大。我有一次在达拉斯感冒,好几天不能讲经,同修们带我去看医生。医生也是中国人,他给我诊断,给我开了处方。我告诉他,我说医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不是在医疗。他听了很惊讶,那是什么?我说:心理占百分之九十,病人相信医生,没有怀疑,医生也相信病人,从信心当中把病治好;如果病人对医生怀疑,对你医道怀疑,对你的诊断怀疑,对医药怀疑,你再好的东西治不了他的病。他同意我的看法。这个医生听说现在不在了,年岁不大,我说年岁不大,大概也有五、六十岁的样子,我们在一起他比我年轻一点。由此可知,精神确实影响身体。

  魏斯四书最后一本《回到当下》,这本书里几乎只讲一个字“爱”,真诚的爱心很不容易生出来。爱心是性德,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而且我们常讲“万德万能”,万德万能的第一能就是爱心。从他一生当中用催眠术治疗,他得到这么一个结论。你要怎样把你自性的爱心发掘出来,你真的爱自己,你真的爱别人,你真的爱山河大地、爱花草树木、爱一切众生,那就是神。人跟神没有差别,可是人把自性迷失了,把爱心变成自私自利,变成贪瞋痴慢,这就错了,就造业。所以他教我们换个地位去着想,不要以自己为本位,处处以人为本。中国人讲仁爱,仁是二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这是仁人。最好的是先想别人后想自己,这是圣人,想自己不想别人是凡人。诸佛菩萨没有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能够与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这是“大用自在”。《普门品》里面赞叹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哪个地方众生有感,菩萨就应现在他面前,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菩萨有没有分别?没有,自然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众生想见佛他就现佛身,这个众生想见菩萨就现菩萨身,这个众生想见祖师身分他就现祖师身,佛菩萨从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随着众生的心愿,满众生的心愿,众生想听什么佛法就给他讲什么佛法。众生还没起念头,菩萨现前了,这是什么?你虽然还没有起念头,你心里有,你没说出来。极其微细的祈求自己还不知道,菩萨感应,就来帮助你把问题解决了。为什么?我们凡夫不知道,菩萨知道,你跟菩萨是一体。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菩萨来帮助你,因为他跟你一体,没有任何条件。我们所有一切众生都跟诸佛菩萨是一体的,我们虽然不知道,绝不是说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就不管我们,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跟一切众生一体,我们跟树木花草一体,我们跟山河大地是一体,我们跟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华严经》上给我们讲这个事实真相。佛菩萨的慈悲心、爱心遍法界虚空界,遍及一切众生,像经上讲的小至一微一尘,大至虚空法界,清净平等觉,这叫大用无方,这个地方讲大用自在无障碍故。前面这几句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入正文。

  【言六观者。一者。】

  它一共六段,这第一段。第一段叫:

  【摄境归心真空观。】

  这里面的意思是说心境不二。境界,万事万法,所现、所生、所变的一切法统统叫境,我们的身体也是境,能生的是心。佛在大经里面常说,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它会变;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它就不变。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心现,没有识变,我们称它作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它不是十法界,它那个地方只现出来就不变。变化从哪里来?变化从分别执着,只要一有分别马上就产生变化,有执着是更不得了。‘摄境归心’,把外面境界统统收回来归到心。心是‘真空’,境不可得,心境不二,皆不可得。境是虚幻,刹那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形是境,识也是境,我们现在讲现象,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这两种现象都是从心现出来的,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前面我们曾经学了真空观,学了理事无碍观,也学了事事无碍观,下面贤首国师有解释:

  【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

  这是讲“摄境归心”。三界,举这个例子,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六道里面的事情。六道里面最差的是欲界,是第三等,比欲界高的是色界,比色界高的是无色界。无色界有四天、四层,色界有十八层,欲界有六层,所以三界合起来二十八层天。色界十八层分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佛经上讲得清楚。‘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就是一心所现的。这个“一”字,用得很妙。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心动了,心要不动,一都说不上。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佛经上称这个叫无始无明,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当然也就没有结束,有始才有终,没有始哪来的终?就是那一念,这一念灭了,又一念起来了,起来这一念不是前头那一念,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前念不是后念,念念不相到,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相续相,还得加两个字,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一个连一个那是真的,不是。每一念,念念不相到,念念不相应,所以它是幻相。如果这个念头断了,相就没有了。到什么时候断?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连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断了,这在《华严》是妙觉位。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高到等觉,等觉再上去叫妙觉,那个时候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还源,真的还源了。还到哪里?还到常寂光,回归到性体。起不起作用?还是起作用,为什么起作用?十法界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的,你虽然还源了,还有很多人没有还源,没有还源的人他们有波动,这个波动你知道,你接受这个波动,自自然然会应它,就感应。这个应没有起心动念,感有起心动念,应没有起心动念,自然就现相,不可思议。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归心,知道所有法就是心,这个心就是本性,心性之外没有一法可得,‘故曰归心’。

  【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

  这说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分别来的。前面所说的一心就是法相宗讲的阿赖耶,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念妄动,或者说为一念不觉,称之为无始无明,没有开始,它动,这一动我们就不叫它真心,不叫它自性,给它取个名字叫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藏是什么意思?含藏,像仓库一样,这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实际上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在不起无明的时候本自具足,起无明的时候能生万法,就叫做阿赖耶,什么它都能变、都能现。阿赖耶就是波动。阿赖耶三细相,第一个相是业相,业就是波动,这一波动就起了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什么?我出现了,我是这么出现的。我执,跟着我的是四大烦恼,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执着我;我见,《金刚经》上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个起来统统都连着起来。这是烦恼的根,就是我!有我就有烦恼。什么时候觉悟了,没有我,谁生烦恼?烦恼没有了。长病?没有我,谁长病?没有我,谁生死?全都没有了。什么麻烦都从我生。这里头还附带着我爱,我爱是什么?贪!我慢、傲慢,傲慢是瞋恚;我痴。你看看贪瞋痴,这根本烦恼,跟着我生起来的。没有我,这三个就没有;有我,这三个连带都起来,叫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是末那识。它出现了,它这一出现,物质现象就出来,物质现象叫境界相,就出现了。所以精神跟物质同时出现,我、跟宇宙、跟一切万法同时出现,没有先后。

  我身体有变化,念念都在起变化,外面境界也是念念都起变化,这是什么?这叫‘一切分别但由自心’。你的心在动,外面境界都跟着动;你的心清净,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清净,这净土。净土在哪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最高的四层,净土。我心不清净,有烦恼,马上四圣法界不见了,变成秽土,六道,六道染污不清净。染污里面有善恶,诸位要知道,净土里头没有善恶。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他没有执着。六道里头有善恶,善恶都是染,心善行善是三善道,心行不善三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