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没有两样。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提到这桩事情,讲到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维摩居士讲经说法,他是老师,目犍连、舍利弗虽然是出家人,是阿罗汉,是世尊的大弟子,见到老师还是要行老师的礼节。这是有道理的,尊师重道,你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在中国,出家人明心见性的有,历代都有,在家居士达到这个境界的也有。你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高僧传》是出家人成就的,《居士传》是在家人成就的,还有个《善女人传》,在家学佛的妇女也有达到这个境界,佛法是平等法。所以世尊在《华严》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对于世尊这个说法我们能体会,我们肯定,不再怀疑了。
这个讯息,这是最近寄来的,叫“新的世界地图集”。这里面最重要的,给我们提出一个信息,他说这个地球灾难非常严重,要怎样能化解?信息上给我们说的,人类众生是一体,世界宗教是一家。如果这个理念能够被地球上所有居民都接受,这个世界和谐,不再有冲突,人与人之间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再也没有冲突的事情发生,世界和谐,灾难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诸位想想,从心想生。你的理念正确了,你的言行与道德、因果相应了,影响之所及,对内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起心动念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中国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每天生活在欢喜当中,他精神好,他身体好,又说“忧能使人老”,如果那个人生活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忧虑、放不下,他老化得就很快。所以,这个身体怎么保养?常常保持着欢喜心,你这个身体不会生病。这个欢喜心从哪里来的?要怎样让自己真正常生欢喜心?孔子教给我们这句话,这个话是不是孔子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是孔子说的,什么理由?孔子自己讲的,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重要。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遗教,他老人家是集大成。在过去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他把它整理,统统记载下来,编辑成书,流传于后世,这集大成。所以我相信《论语》里面许多的“子曰”都是孔子述而不作,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他把它写在第一条,列在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讲喜悦。我们的喜悦从哪里来?佛法里面叫法喜充满,从哪里来?从学习来。学习什么?学习圣贤的教诲,圣贤教诲里面包罗万象。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古圣先贤里面,虽然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古圣先贤有没有明心见性的?肯定有。
这桩事情,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在李老师会下,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我曾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常常记载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在中国称为大圣大贤,他们可不可能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因为佛菩萨应化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在印度现佛身,在中国现大圣大贤的身,有可能。李老师回答我说,理上讲得通,真有可能,但事上没有证据,在文字记载里面没有这个证据,理上讲得通。这答得好,我们确确实实相信。那就是说,中国古圣先贤里面有开悟的、有明心见性的,他们的境界跟大乘经里面所讲的诸佛菩萨的境界没有两样,我们在儒家里头找到,在道家里头也找到。所以后人有说,孔子叫儒童菩萨。这是什么?理上肯定他,事上虽然没有记载,理上肯定。三教里头有共通之处,为什么?我们要从这种深处去体会,我们才能对古圣先贤建立信心。尤其是佛教里头讲得清楚,成佛就是成就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德相。证得这个境界,没有先后,没有古佛今佛,没有,没有大佛小佛,他是平等的,完全平等,永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他哪有大小、哪有先后!所以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古人对这个事情也有个比喻,像长江、黄河的水,没有流到大海,有先后,真的有前浪后浪,流到大海之后,你能不能找到前浪后浪?没有了。你能不能找到那是一百年前的江水流到海里,这是一百年后的?找不到了。所以见了性之后,他就平等了,再也找不到差别,没有差别相叫真如。在六道里面、在十法界里面有高下、有先后、功夫有浅深,见性之后就没有了。见性就好比回归到大海,妄尽就还源,还源里面什么差别现象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讲不变,讲随缘,顺缘就是随缘。
“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前面意思是不变曰真,那跟有为法不一样,有为法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位要知道,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们从百法里面讲,你看《百法明门论》里面这一百法,前面九十四个都是有为法,只有后面六个叫无为法。心法,从阿赖耶,我们讲八识,心法,心所法五十一个,色法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总共合起来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变有异,所以它跟真如不一样。“由后义故”,后义是顺缘称如,“与有为法非异”,没有两样,不管它怎么变,相在变,性不变。“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这是贤首大师讲的,这篇文章也是贤首大师作的,说得很好,有为、无为,你真正参透了,它是一不是二。从有为当中你看到无为,从无为当中看到有为,是一不是二,相有性无。
《大乘止观》里面说,“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这是说真如就是自性清净心,“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一桩事情。佛说这么多名相,为什么?教你不要著名字相。佛性、法身、如来藏、法界、法性、真如、清净心都是名字相,你晓得它是一桩事情,它不是两桩事情,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初学,你要怎样才能把佛所讲的东西真正听懂、听明白了,菩萨告诉我们,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听讲不执着言说相,读经不执着文字相。为什么?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把言说用符号记录下来,这文字,所以言说相不执着,文字相就不应该执着。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第三个,“不执着心缘相”。什么叫心缘相?我们听了,想它里头什么意思。可不能想,一想就错了。为什么?见性的人,我们讲诸佛菩萨,或者在中国称为大圣大贤,他的言说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叫什么?那叫真言、叫真理。我们用自己的意思去猜,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用自己意思去体会、去猜,全错了,你怎么能猜得到。
要怎样才能真正懂得?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听懂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我们听经所懂得的那些东西,那不是如来真实义,那是什么?我听到这个经,我想到是什么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个难!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几个人能懂?给诸位说真话,阿罗汉能够懂得少分,凡夫没有办法,菩萨能懂得多分,只有法身菩萨才真正能听懂,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华严经》对象是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对象是他们,佛是给他们讲的,他们是真的当机者。凡夫有没有分?凡夫做旁听,旁听也有分。清凉大师讲“大心凡夫”,他能体会到。大心凡夫是什么?发大菩提心的凡夫,他有能力听得懂。发大菩提心是什么?无我无私,起心动念都想到一切众生,这样的人行,他能听得懂。换句话说,有自私自利的、有分别执着的,他就很难。虽然很难,不能说没有利益,有利益,纵然他解释得有错误,还是有好处。为什么?因为一切凡夫的心,虽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不二,真心是真,妄心是如。常常听,不中断的听,慢慢就把他的根性从凡夫根性自自然然就回归到菩萨根性,可以养成。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信心是第一,不间断是第二,间断就难了,间断就染污了,这是中国教学里面所说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我是凡夫,但是我天天跟圣贤在一起,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变成圣贤,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凡夫学佛,薰陶是比什么都重要。古大德劝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道理在此地。为什么要建立道场,为什么教你不离开道场?古时候人成就的多不是没有原因,住在一个道场,十年不下山,不出山门,二十年不出山门,一生不出山门,大有人在,所以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不接触外界的薰染。古时候地大人少,一般来讲,环境清净,尚且有这么多的限制,才能够帮助一个人成就,现在这个时代不一样,现在是人多,社会很复杂,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我是三十八年到台湾,那个时候台湾的人口六百万,现在有多少?听说有二千多万,差不多快要四倍了。从前那个时候台湾环境是清静的,人与人之间都非常亲切,互相尊重,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困难,当地的居民都会自动帮助你,现在这个情形没有了。愈往古时候去,人就愈少。中国在乾隆时代,那个时候国家做过人口调查,只有二亿多人。你看现在十几亿人,增加多少倍!抗战时候,五十年前,中国号称四万万五千万人,人口是大幅度的增长。社会的诱惑力量,特别是近代这些科技日新月异,这东西有没有好处?好处有一点,但是负面的影响超过好处,真的是得不偿失,带给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心浮气躁,我们人心定不下来。六十年前台湾的社会人心还是定的,今天是心浮气躁。所以学佛为什么学不好,这些因素我们不能不知道。佛说法有他的善巧方便,教给我们即相离相,决定不能够执着。
下面是《往生论注》下卷,《往生论注》是两卷,上下两卷,有这么一句话,“真如是诸法正体”,这个真如就是讲的自性,就是讲的法性,是一切法的本体。底下,“教行信证证卷曰”,这里头有错字,这个没有关系,他所引用的,下面一句说,“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这都是属于净土宗的。弥陀如来,这是讲的报身,从如来生,这个如来是真如。前面讲什么?法性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如。示现报身、应化身,在哪里?在极乐世界。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生凡圣同居土,你在极乐世界见到的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能够见到佛,这是殊胜。你得到弥陀亲自教导,他无量无边的化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离开佛陀,这就福报大!如果你生到实报土,那你是见到报身弥陀,同居土里面、方便土里面都是应化身,应化身跟他的报身、法身是一不是二。小乘经里头很少说,但是《杂阿含》里面有一句话这么说法,“以一乘道”,一乘道是佛道,这是小乘经上很少说的,“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清净众生,离忧悲就是离烦恼。所以大乘讲得清楚、讲得明了,大乘讲的离什么?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得真如法。一乘道是佛道,清净众生,换句话说,你还会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这不是大乘里面讲的清净众生,大乘法里面讲的清净众生它的标准是离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我们把这些名词术语学过之后,我们来看这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下来,“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这个话我们就明白了,是自性清净心里头本有的觉心,这个觉是什么?就是智慧。世尊在《华严》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如本觉就是如来智慧,个个都有,为什么?个个都是如来,个个本来都是佛。现在没有了,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道破,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了?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真如本觉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这是什么?有障碍障住。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重烦恼把它障碍住,所以真如本觉不现前。实在讲,真如本觉还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是妄念,忧虑烦恼就是的,它变质了,它被妄想分别执着染污了,变质了。所以底下讲“妄尽心澄”,妄是什么?就这三大类的烦恼。我们只要能够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着,正觉就现前。正觉不现前的时候,我们也有觉,佛法里面叫邪觉,邪知邪见,我们自以为聪明就是邪知邪见。执着没有了,就是见思烦恼没有了,才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然后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这一放下,你就是菩萨,正等正觉。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那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你就还源,妄尽心澄了。这个心澄是用水来做比喻,你的心水干净了,没有染污了,不动了,没有一丝毫波浪。你的心水在这种状况之下,万象齐现,万象齐现是什么?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照在里面。妄尽心澄是般若无知,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的基础是般若无知,所以般若无知叫根本智。那你晓得了,妄尽心澄是根本智,它起作用,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这是解释海印,海印就是万象齐现。下面大师用比喻来给我们说:
【犹如大海。】
这个‘大海’就是我们的性海,法性,性海。
【因风起浪。】
这个‘风’是什么?叫境界风动。这个风就是念头,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是风。无明是动的,所以用风来做比喻。‘起浪’,这个浪就是阿赖耶,就是五十一心所,一切有为法,这是因风起浪。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一念?一念不觉,为什么有这个一念?这一念是几时起的?这是佛法里面的大问,这是根本问题。佛是怎样给我们解答的?佛说这一念是妄念,有念就是妄。这句话回答了,妄念是什么,或者称妄想?妄是不能成立的,没有原因的,它不是真的。你问它几时起来的,它要真有几时它就变成真的,那怎么能叫妄。那什么时候起来?就是当下,就是现前一念,它不是过去,它也不是未来。这一念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有原因是真的,没有原因才叫妄念。这个答覆得太好了,你当下有这一念,这就像此地所说的,因风起浪,十法界依正庄严全现出来了。
【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
‘风止息’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自性本定现前了。六祖能大师说得好,他五句话,第四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所以后头讲“能生万法”,那就是此地讲的无象不现。这个讲得好!我们现在在学习怎样把我们这个心定下来,也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不肯放下。了解事实真相之后,肯不肯放下?自然放下。为什么?像《般若经》上给我们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话很难懂,我是一直到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谈话,才真的明白了。你想想看,心动了,现相了,就是因风起浪,这个时间是多么短促,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概念是不是佛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