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佩道君子俯而详焉。】
这是赞叹学佛的‘君子’,君子是儒家学佛有成就的。君子上面是贤人,贤人上面是圣人。儒家讲的君子,就好像佛教讲的阿罗汉,阿罗汉上面是菩萨,再上面是佛陀,这是三个学位的名称。儒家这三个学位是圣人、贤人、君子,是三个学位的名称,这真正得到儒的真传。思想言行不是圣人,但他很像圣人,我们佛家讲相似位中,他虽然不是佛,但是他的思想言行很像佛,就是持戒修行的人。他这个地方虽然用君子,意思比君子高,因为他前面有‘佩道’。也就是请这些贤人、君子看大师写的这篇文章。‘俯’是大师的谦虚,请大家来斧正的意思。他的话到这个地方就结束,这是这篇文章的前言。下面这要跟我们说:
【今略明此观。总分六门。先列名。后广辨。】
先把大纲提出来,然后一条一条的为我们讲解,在佛门讲为我们开示。开示,那我们自己希望能够悟入。这个六门:
【一、显一体。】
我们接着把这个名字念出来:
【二、起二用。三、示三遍。四、行四德。五、入五止。六、起六观。】
这就圆满了。这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不外乎这六条。这六条总共,一条都是三个字,十八个字,把《华严经》修行的方法和盘托出,再就没有了。不但我们娑婆世界,十方法界所有的菩萨,修学《华严》契入境界,证得无上菩提,都是这六条,那你就晓得这六条多么重要。首先显示本体,在哲学里面讲,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就是自性。明心见性见什么?就是见到自性。性是什么?叫“自性清净圆明体”,后面有详细说明。自性,我们在这里略说,它不是物质,它没有物质,它也没有精神,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它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从来没有染污。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他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跟此地讲的完全相同。能大师讲了五句,贤首国师在此地讲一句,这一句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五句。你看它底下有个“圆”,惠能大师又说,第二句讲“本不生灭”,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无动摇”,最后一句说“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讲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里头确实有圆的意思、有明的意思,明在哪里?清净就明,明是智慧。第三句里头说“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出现品”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自具足,这不是求的,圆明都在其中,智慧就是明,德能相好那就是圆。
所以贤首国师的一句话,惠能大师的五句话,这就是把自性的样子说出来了。不可思议的以善巧方便为我们说出来,说出来我们能不能见得到?我们见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分别自性清净圆明体,我们有分别心,我们有执着心,我们还起心动念,看到这几个字起心动念。换句话说,我们只含糊笼统知道这么一个名称,它的内容我们确实是完全迷惑,不清楚。它在哪里?你想想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是宇宙、是人生。这个地方讲人生是自己,所以禅宗里面参话头有一句,祖师大德教人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参究,可不是研究,研究是什么?父母未生前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研究是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叫参,人会开悟;用心意识叫研究,这个不行,这是世间法,怎么研究都研究不透。所以现在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于一切神学家,他们用的是什么心?用的是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这个东西全是迷,迷而不觉。自性迷而不觉就产生这个错误的阿赖耶,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阿赖耶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要搞清楚。那是诸法实相的本体,是宇宙人生的本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能大师说得很好,“本不生灭”,它没有生灭。我们现在所看的一切法有生有灭,我们看动物都是有生老病死,看植物有生住异灭,看山河大地、看星球有成住坏空,包括自然现象都是生灭法,凡是生灭法全是假的,但是这些假的东西它不妨碍自性,自性是真的,不妨碍。自性永远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它不是虚空,虚空还受染污,不是虚空,虚空是它现出来的自然现象,这要搞清楚。所以虚空有染污,自性没有染污。
于是我们就晓得,佛法里面讲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这二法收在不相应行法里面。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归纳为一百法。这一百法,有九十四条是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六个是无为法,就是你看不到生灭的现象。无为法里有相似无为、有真正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就是自性。所以,时间是时分,方分,方分是空间,时分是时间,都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实,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它确实有这桩事情,你再仔细去追究,它确实不存在,根本就不存在,是个错误的认知。自性清净圆明体,学佛没有别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从那个法门里头希望你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你证得这个就成佛,这就回归到自性。怎样才能证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那都是回归到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人,这些人异口同音的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自性清净圆明体就现前,你就证得,你就跟它合而为一。妄想是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极其微细的波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无明,称它为妄想。用妄想这个名词好,妄它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听到佛在经上讲的这句话,初学佛的时候有疑问,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会起妄想?几时起的妄想?从哪里起的妄想?我们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意思?自己都认为这是应该要提出来的,哪里晓得佛法里头说,你从一个妄想引出这么多妄想来,错了。
怎么样对付妄想?不理它就没事,你愈理它愈多,愈惹愈麻烦。我们也搞了很多年才明白这么个道理,原来佛说妄,不理它没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生活在这个虚妄的大千世界,只要你不理它,六根接触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什么事都没有。这些妄相不妨碍自性,自性也不障碍妄相,真妄是一不是二,不相妨碍,这一点很重要。看到佛说个妄,你再去研究这个妄怎么来的,妄要有来处它就不叫妄,妄要是什么时候出生,那也不叫妄。所以这个妄念发生,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此界、没有他方,与时空没有关系。所以开头就把这句点出来,就好像《三字经》上,你看《三字经》一开头就把本体说出来,“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用善恶的善来解释你就错了,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清净圆明体。所以我们中国古代这些古圣先贤,你说他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我就把这个话向老师请教,我说我们看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这些,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是不是佛菩萨应化在中国?像《普门品》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老师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因为古圣先贤没有泄露秘密,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没有说这个话,所以事上没证据,理上绝对讲得通。所以我很自信,中国那些古圣先贤都是明心见性的人,我们看,这用凡夫的角度来看,你观察他的理念、他的思惟、他的一些方法措施,跟诸佛菩萨教化六道众生没有两样。下面第二个“起二用”,这就是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二用就是正报跟依报,佛法里面说两种报,这起二用。
【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
这句是讲的显依报,就是宇宙。宇宙出现了,怎么出现的?起了无明。不起无明,这个宇宙不能说它没有,我们这宇宙森罗万象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它不现,就是能大师讲的第三句“本自具足”,虽然本自具足,它不现。具足什么?具足森罗万象,它不现。到什么?到微微的波动现前的时候它就现,非常微细的波动,这一动它就现境界;这一动,就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动是不觉,觉心不动,这个要知道,觉跟迷差别你就能很容易区别出来。觉是什么?觉是不动的,不动才觉,动就迷了。所以这一动就迷了,迷了它就出现象,现象是什么?就是物质的世界,叫森罗万象。‘海印’是比喻,海是大海,佛常常把大海比作自性,自性清净的时候这个大海的水不起波浪,没有染污,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统统照在里面,这叫“海印”。‘森罗常住用’,“常住”,你看到它好像是永恒的,而且这里面千变万化。为什么它有那么多变化?大乘教里面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不说唯性所变,为什么?性不动,心动。
心是性的影子,性没有动,心动了,心动它就出现象,这个心一动就叫阿赖耶。我们也常讲,自性变成阿赖耶,自性不作主,自性的作用不现了,现出来这个现象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动的。所以这一动,它就变现出能见相,唯识里面叫见分,也叫转相。有见分,见分出来之后,立刻所见的境界相就出现,所以能见相是精神的现象。最初的那一动叫业相,业就是动,动的意思。能见相有了之后,所见的物质现象就出现,就是整个宇宙出现,你能见。这个时间多久?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整个宇宙跟我们这个生命的起源是一刹那间。不能说一刹那,一刹那时间太长了,还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念,我们平常所讲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这里出现的,所以它叫顿现。现了怎么样?现了就没有了。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几乎是同时,就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我们没有办法想像那么短的时间。讲这三细相,它还有三个过程,首先是业相,再变成转相,再变成境界相,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还要乘三,它有三个阶段。所以念念不相关,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
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很难理解,所以我常用电影的幻灯片来做比喻,诸位容易懂。我们看电影,看到银幕里面的影像好像都是真的,其实你去看看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一张一张的底片,没有一张完全相同,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这个道理我们懂。它的速度,一秒钟才二十四张,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现在我们要把它速度加快,加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速度加到这么快,这就是我们现在宇宙森罗万象的现象,你能知道它是假的吗?我们凡夫心浮气躁,哪里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都以为是真的。佛告诉我们,不是真的。我们知道电影银幕上现的相是相续相,也是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相。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大宇宙,同样一个道理,也是相似相续相。谁能看到?电影的底片我们很容易看到,我们在银幕上回过头看放映机就知道。大乘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他就见到。八地叫不动地,七地之前还见不到,八地,你说那个心多清净,极其清净心里面最微细的波动他能感受到。所以这个事实真相,八地以上见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他们都见到,这不是假的。佛家里头有科学,科学是讲证据,你能够达到八地菩萨不动地的那个定功,你就见到了,佛给你讲的你完全证明,九地菩萨也证实了,十地菩萨也给你证明,这哪里是假的!七地以前定功不够,那样微细的微动,他感觉不到。宇宙现前了,叫“海印森罗常住用”,实际上它并不是常住,它是刹那生灭,念念生灭,相续,我们凡夫不知道,以为它常住。我们身体的生灭我们容易觉察,宇宙的生灭我们觉察不到。第二个作用,现正报:
【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
正报是什么?正报是自己。我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没有想到;这是‘法界圆明自在用’,可是我们现在并不自在。实际上我们是自在,自己不知道自在,迷了,把自在变成不自在。觉悟的人,也就是他虽然起心动念,实报庄严土,他的自在,自在在哪里?像《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给我们做的报告,菩萨如如不动,等觉菩萨,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情众生有感,这个感就是求佛菩萨,佛菩萨立刻就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帮助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法没有定法,身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一定的形状,“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菩萨现身现什么身?是众生的念头,菩萨没有念头,佛当然就更没有念头。众生想菩萨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十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是圆明自在。自在是什么?他虽然现身帮助众生解决困难,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破迷开悟,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
如果菩萨起心动念,他就不自在;如果菩萨还有分别执着,他堕落了,他跟凡夫没有两样,这是妙用,随缘妙用。不像我们,我们帮助人,真的我们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着。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生成佛的,他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生这个事情,第八千次,在这个地球上,他来表演是第八千次,就是法界圆明自在用。在十方世界那就不知道多少次,说八千次是随顺我们凡夫分别执着而说的,要是随他自己,随他自己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过,妙!所以你看第二段,这就把诸法实相跟我们讲清楚。这两种作用里面都有三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这就是底下讲的:
【三遍。】
大师在此地举出:
【一尘。】
‘尘’是物质里面最小的,没有比这个更小了,就像现在量子力学里面所讲的基本粒子,它不能再分了,到它就为止了。物质里头最小的,讲依报。正报里面最小的,佛常常讲毛端,我们的汗毛,汗毛的尖端,那个尖端,汗毛是我们身上的,身是属于正报,正报最小的举这个毛端,依报最小的只举一尘。所以这个尘,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的,佛经开始是用牛毛尘做比喻,牛的毛很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尘土,有一粒微尘,附在这上面不会掉下去,这就很小。但是它还可以分,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七分之一的牛毛尘放在羊毛上不会掉下来。羊毛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叫水尘,现在研究物理的他懂得,水密度很大,这一粒微尘在水的空隙里面它往来没有障碍。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组织的密度大,虽然密度大,它还是有空间,这是现在科学都知道,这一粒微尘大概就像原子、电子一样,它在这个空间往来没有障碍,叫金尘,金属。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叫微尘,佛法讲微尘是讲这个。这个微尘谁能看见?阿罗汉的天眼,不要用显微镜,不用仪器,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他的眼睛能看到微尘。但是这个微尘还能分,再分成七分,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能分成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这就不能再分了。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了,这是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