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87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87章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着,执着放下了这个人是阿罗汉,这个人成了正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找不到。别说阿罗汉,再降低一点,降到最低的须陀洹,须陀洹是小乘初果,在《华严经》里面是初信位的菩萨,找得到找不到?找不到。为什么?须陀洹,《金刚经》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到哪里去找?如果还有我相,执着这个身是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那是凡夫,那不是须陀洹;须陀洹决定没有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没有。须陀洹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见破了,不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内心里把这个放下了,不与一切众生对立,与一切众生矛盾没有了、冲突没有了。你去找,到哪里去找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人贵自知,要有自知之明。我常常跟诸位在讲席里头报告,我讲的是真话,我的根性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人。上根人要是通过五十八年的学习,那他真是高僧大德,真有大成就,确确实实可以做到生死自在!所以这是人不能够不自知。中下根性,老师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来调教,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终于明白了。所以我劝人,就比我的老师当年劝我要恳切得多,真肯听,你的成就必定超过我,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我没有嫉妒心,我希望别人都比我好,我是最低的标准,我们就有信佛。不能把我摆在最高,要把我摆在最低,佛法就兴旺起来,我们这个世界就有救。我是最低水平的人。

  所以我们思惟、我们选择,讲到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思惟选择绝对不是一个标准,为什么?人,你看世尊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他就把它分为上中下三根,根性不相同。所以他开了八万四千法门,他开了无量法门让你选择,只能选择一门,你不能同时选择两门。我们的亏吃在哪里?就是一开头选择的门太多!你看我当年最初出来讲经,大概那个时候四十岁左右,我一个星期讲五门,五门不同的功课,是天天都在讲经,但是不一样。星期一讲《华严》,每到星期一就讲《华严经》,星期二讲《无量寿经》,星期三讲《阿弥陀经》,星期四讲《金刚经》,星期五讲《地藏经》,是这样讲的。那时候为什么这样讲?也受李老师的影响。老师说现在人工作很繁忙,每天来听经做不到,他没有办法。所以李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他老人家每个星期讲一天,就星期三固定的,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你到星期三晚上六点钟,你就到慈光图书馆听他讲经。六点到八点两个小时,三十八年如一日,每个星期是这样的,一次。所以他能够把自己工作时间分配好,把听经的时间留出来,因为一个星期一次他不会缺课,你天天讲,他就没有时间听。

  所以那个时候我一个星期讲五天,每天讲一种经,你喜欢听《华严》星期一来,喜欢听《法华》星期二来,我是这样。我并不要求大家你天天来听经,你一个星期选择一门,你一门深入。我用的是这个方法,我自己是天天讲,天天讲是自己练习,这也是老师常常说的,讲经要天天练。他老人家举例子,他说古时候谚语所谓“拳不离手”,学打拳的人天天要练;学唱歌的人天天要吊嗓子,“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经也是这样的,不能离开讲台,你才能学得成功。可是我们那个时候想,一个星期只讲一堂课太少了,到哪一天才能练得成?所以就想天天上讲台。天天上讲台,听众就问题出来,所以听众你一个星期只要来一堂就行。我开六、七门功课不一样,这很热闹,彼此双方很欢喜。与这个思择力相违背,与修习力也相违背,我们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在一点。到现在我们是完全明白了,我不希望别人学我。大乘佛法的弘扬,我现在还是念念不忘。陈彩琼居士办了这个电视台“华藏卫视”,这电视台是她办的,里面专门播我讲经的节目。我给她讲过几次,这并不是很妥当,我希望也能播其他法师大德的节目,在这个电视台同时播出,不要专播我一个人。尽可能把当中所插的念佛,或者不相干的这些东西减少,完全做为一个佛教教学的教室。多开几门课,多请几位法师,提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对于大乘佛法的弘扬会起一定的效果。

  讲到选择法门、选择行门,这是智慧,第一要看自己的善根福德,也就是一定要依自己的根性,你修学就容易契入,要适合你的程度。选的经教太深太高,你学习起来很困难,那很难收到效果。同时还得要实用,学以致用,如果所学非所用那就变成玄学,于自于他都没有实际上的利益,所以这一点就很重要。今天想想我自己最缺乏的是什么?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定要从这里下手。世尊为我们指导的原则好!我们没有留意,没有细心体会,没有遵照教诲,所以我们浪费许许多多宝贵的时间而不得力。这些年来我们也走遍了世界,每个地方的同修我们都接触到,得到一个总结,就是出家的同修疏忽了《沙弥律仪》,在家的同修疏忽了《十善业道》。所以纵然是老修行,像我这样的年龄,我看得多!八十多岁,说念佛往生有没有消息?讲真话,没有一个人有把握。这个问题严重!那修其他的法门,你有没有开悟,有没有得定?全是问题。那就是古人讲的,古大德说的,这一口气不来怎么办?一口气不来人身失掉,再得人身可不是那么容易事情。我们知道六道里面第一个业因,人道守五戒、中品十善,我们有没有能做到这个标准?五戒修得好,十善能够到中品,也就是说十善在考试可以能够拿个七、八十分,这是中品;上品是满分,九十五分以上是上品,天道,生天。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我们的十善业拿不到七、八十分,来生到三途去!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所看到的现象。

  我是长年讲经教学,就会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这种现象也只有在现代有。在我之前的,我老师那一代比我们就强,他们真干,我们干得不如他,无论是解门、行门都比不上!那老师再前一辈呢?修得就更好。这样一看,得到一个结论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麻烦就大了。我们这一代到了低谷,再比我们差的,人身得不到,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细心去观察什么原因造成的?择法上出了问题。实际上说,我们上一代这些老师们,如果严厉的来跟我们说,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能接受;没有讲得清楚,没有严格要求。在我们这一代以后,说是用严格的方法要求不可能,现在社会上法律不允许,讲求人权、讲求自由,你不能限制人,这个问题就更困难。所以现在这个社会,父母不能教训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甚至于学校,这真的不是假的,学生跟老师打分数,这个老师教得好不好,让学生来投票。如果学生说这老师不好,学校下学期就把这个老师解聘,不要他。于是老师为了饭碗的问题,来巴结学生、来讨好学生,这还能教得好吗?所以老师在学校里混饭吃,学生在学校里混文凭,彼此都混。这不是现前,这是半个世纪之前。

  我学佛,很多同学都知道,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方老师的时候我是二十六岁,五十八年前。方老师就常常跟我讲,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所以他自己常说,“我们在学校教书,干的这一行叫误人子弟”。说实话!我想到学校去听他的课,他不让我去听,因为我真想学,真想学他说学校学不到。所以他很慈悲,非常难得,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上一堂课,在他家里,在他家里客厅小圆桌,我们这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样上课。我作梦都不敢想,他能这么慈悲。以后想想为什么?我跟他又不认识,非亲非故,为什么会这么优待?没有别的,对老师尊敬,尊师重道。这是从小父母教的,知道孝顺父母,知道尊师重道。所以以后我想想,可能老师在学校教书这么多年,遇到一个学生尊师重道的很少,所以遇到之后他就不放手。看到我是一张白纸,很想学、没有学过,这先入为主!所以他不让我到学校。到学校会学坏,到学校认识老师多了、认识同学多了,就又乱掉、乱套。所以他老人家很负责一个人教,指我一条路,这是中国古时候的师承。所以我这是很幸运,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没有别的,就是对老师尊重、对学业尊重,肯认真学习。

  我们认真去反省检讨,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基础教育疏忽。所以古人成就是基础教育好,我们上一代都是念私塾出身,真的是严师出高徒,从小受过严格的教训。李老师大我三十九岁,章嘉大师也是大我三十九岁,方老师大概大我二十多岁,将近三十岁。我这个年龄生长在农村,还念过一段短时期、不长的私塾,我这个年龄以后私塾就没有,就改成短期学校,课程完全变了,我沾了一点边缘。所以想到基础教育,扎根教育重要。我们现在这一代的人没有,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可能也没学到。你看我八十三岁,沾到大概两年的边缘,八十岁就没有机会,可能就没念过私塾,对这完全不懂,这个问题多严重。所以我就想到如果不从根本下手,这没救!一定要从根本修,根本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要从这里下手才有救。儒家的根是根之根,我们选的《弟子规》,《弟子规》实实在在说不是教小朋友念的,不是教他背的,是怎样教小朋友?教婴儿,不是教小朋友。是父母把《弟子规》上一百一十三条事,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让婴儿看。小孩从出生他眼睛张开,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在学习。所以父母言谈举止完全落实《弟子规》,他天天在看、天天在听,他到三岁这一千天根深蒂固。《弟子规》他也不认识、也没念过,《弟子规》里面所有一切他全懂、他全学会。所以中国古谚语才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这有道理。现在讲这个话都讲不通,现在三岁怎么看八十?就扎根的教育是在三岁之前,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是扎根教育。我们现在缺少这个。

  伦理道德的教育,那是小孩五、六岁上学,聪明的小孩有五岁就上学,上私塾,念《三字经》、念《千字文》,那有一套小学生的这些科目,老师教你念。十一、二岁的时候老师就跟你讲,跟你讲解,教你去背四书五经十三经,背这些东西。因为十二岁之前记忆力好,利用你这个优势,把应该背诵的这些课程全部完成,不讲解的,就叫你背。背,古人真有一套办法,测验你的记忆力,那就是说这一篇课文,有六、七百个字,叫你看着念,念十遍你就能背下来,你就用这个进度,每天背七百字。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减少两百字,五百字看你念十遍,就十遍要能背,就成诵,用这个做标准。这算是天分高的,五百字以上是天分高的。没有这个能力,再降到四百字、三百字,到最少的时候一百个字,根性差一点,你的进度就是每天一百字。十遍他就能背,然后背多少遍?背一百遍这是最少的。聪明伶俐一点的,老师督促他背一百遍;如果笨一点的、记忆力差一点,背两百遍,他背熟!而且每天上课的时候,把昨天的课要温习、要背过,前面学的统统背过再上新的,再念新的这一个段落,这样教法。这个教法,他一生不会忘记。

  我们跟李老师在一起,那个时候他老人家已经七十多岁,写文章引经据典不要查参考资料他全记得,小时候背过的。老师给我说有的地方挨过打的,还跪过砖头的,老师真严格。所以他一生,你看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不用去查参考资料,他这么熟。现在都没有受过这个训练,找一篇东西你就得去找资料,找得很辛苦。好在现在什么?印刷术发达、方便,图书齐全,找什么都有;从前找不到,没那么多书,那你不背行吗?谁家里有这么多书籍?没有。家里藏的有图书那叫大户人家,那不是普通人家。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我们的老祖宗对教育很重视,对教育太清楚,有智慧!所以真正教下一代从什么时候?怀孕的时候就教,中国人讲求胎教。现在外国人用科学的方法也证实,胎教是非常有道理。这个小孩在怀孕期间他有感觉,父母起心动念他都有感觉、他都有影响,养成他的性格,这多重要。所以今天我们疏忽了这个教育,我们也没有办法再回去,只有勉强我们自己要认真去补习,这很重要。《弟子规》我们认真学习,补习行,来得及,它并不长,你看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如果说一天背一百个字,十天你就把它背完,花个十天你能背完。这里面一百一十三桩事情,认真努力把它落实。

  我们过去在汤池做的实验,三十几位老师很难得,他们两个月背熟、做到,然后开始教别人,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个教育成功。所以这些老师两个月能成就,我们加一倍四个月,或是半年肯定做到!所以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个根扎下。有《弟子规》的根,然后再扎《感应篇》的根,《感应篇》长一点,《阴骘文》短一点,《阴骘文》只有七百多字,里面有七十八桩事情,里面讲七十八条,也像学《弟子规》那样,统统把它落实。《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是属于因果教育。那在现在的修学,我懂得印光大师的意思,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去讲经,这三十多年前,住在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办的,我去的时候倓虚老和尚圆寂了,由他的学生畅怀法师来接图书馆的馆长。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讲《楞严经》。图书馆里面收藏弘化社的书,收得很完全,弘化社就是印光法师办的。印祖一生所收的一切供养,就做一桩事情,印经流通,他不做别的。重大的灾难也得要救济,他从印经款项里面拨出来做救灾。他是把印经摆在第一,四众供养的,他自己没有用一分钱,所有钱都拿去印经。所以开了一个弘化社,自己有个印刷厂,铅字排版。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李老师是印祖的学生,他是皈依印光大师,接受印光大师教他修净土。所以他到台湾,在台中首先创办台中莲社,发扬光大老师的教诲,就是印光大师的教诲。

  印祖一生最重视的因果教育,从哪里看?从印这个书。我看弘化社的书,我看到他老人家印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书我看它的版权页,印了几十版,每一版数量最少的一万册,最多的五万册,几十版!我给它稍稍统计一下就这三种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差不多将近三百万册!我那时候一看这个版权页,我都呆了。老和尚一生,这是后来称为净宗第十三代祖师,对于佛法没有这样弘扬,印的佛经我们去看版权页,一千册、二千册,顶多三千册。为什么这些书印的数量最多,一版是五万册,而且不断在印,我想了两个星期,他为什么这样做法?才想到因果教育,看到《安士全书》,周安士有两句话说得好,“人人深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我这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世界乱,为什么乱?不信因果。所以信因果这桩事情,比《弟子规》重要、比《十善业道》重要。相信因果,《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落实,那真是踏实,你真心在学习。如果不相信因果,《弟子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