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 >

第4章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第4章

小说: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心态。

  若是能远离上面所说的三种自利心的话,自然就能生出三种清净的利他心,
那就是一、无染清净心,能够不为自己求各种快乐。菩提是无染污的清净之所,
如果为自己求快乐的话,就染污了身心,就障碍了菩提门。

  二、安清净心,就是能够为众生拔除痛苦。菩提心就是能让众生获得安稳无
忧的心。如果不发心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让他们得以脱离生死的束缚,那就违
背了菩提门。

  三、乐清净心,就是要让一切众生获得大菩提涅盘的心。菩提涅盘是最究竟
之处,能够获得永远的快乐。如果不发心让一切众生获得毕竟的常乐,那就遮障
了菩提之路。

  那麽这种菩提心要如何才能获得呢?要生到净土,经常不离诸佛,证得无生
忍之後,到有生死苦恼的国度去,救度苦恼众生,这时才能获得。菩提心是慈悲
与智慧的互相融合,虽在禅定之中而能生起大用,这种神通大用能自在运用,了
无障碍。以上所言是讲如何生起求往生的心。

  接下来谈如何修行以得往生?那就要修观想法。首先要观想阿弥陀佛,观佛
的法身、报身等,观佛身金色光明中的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中的八万四
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而这些光明一直在摄取念佛的众生。
又观净土的七宝庄严及种种的殊胜妙乐,这些观法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全都讲得
很清楚。此外,平常还要常常修念佛三昧,还要修布施持戒等一切的善行,同时
把这些善行,通通回向施给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如果能够这样子修行的话,
绝对可以往生。以上所说,就是所谓的欣愿门。
    
  
  
【提要】

  一、刚发菩提心的菩萨,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生的。因此
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後,才能救度众生。

  二、所谓不生,是指生的因缘,是由於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没有一个坚
守的自性的。然而寻求此生物之本体,也找不到。它生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
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讲不灭,不灭是说诸法散时,它也没有坚守一个自性,说我
要散灭了。当它散灭时,不知它到了何处,所以叫做不灭。所以说,并不是因缘
生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也不是说不求生净土,就叫做不生。

  三、由於众生的根器钝,内心混浊杂乱的人多。如果不专心只放在一件事物
上的话,三昧是很难修得成的。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修一相三昧。由於专心到
了极点,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又,因为法身无二无别之故。所以,精进专心
念一尊佛时,也就是精进专心在念一切的佛。

  四、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时,十方像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都证明一切众
生,只要肯念阿弥陀佛,那麽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愿力,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又、阿弥陀佛特别发了四十八个大悲愿,来接引众生。因此诚心念阿弥陀佛的人,
就会获得感应,最後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五、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於是就开始发菩
提心,开始修念佛三昧,心里很厌恶三界,很想离开三界,并且身体力行修布施、
持戒等的善行福报,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
净土,最後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

  有漏凡夫只要发了无上的菩提心,求生净土,经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烦恼
伏住或断灭,因此而得以往生净土。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而菩
萨见到的是微妙相。

  六、生到西方净土,证得不退位,有五个原因(略,见上)

  七、弥勒净土是要通过修行众多的三昧,要深深的进入正定聚,才能够往生。
而弥陀净土是用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和光明力,来摄取念佛众生。又,兜率天宫属
於欲界,在那儿修行的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儿又有女人,这些都是让修行者
增长贪爱五欲的环境。再说天女极美。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爱不能自拔。所
以兜率天不如西方净土。

  八、在心是说,造罪业的时侯,是从虚妄颠倒的心念所产生的。而念佛的人,
是听到善知识教念佛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之後,用真心诚意的心
来念佛的。

  在缘是说,造罪业的时候,是从虚妄愚暗的心,缘由虚妄颠倒的境界而起的。
而念佛的心,是从听闻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由无上的菩提心而生的。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後心,遂
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九、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暗哑的人,只要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国之後,
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会是残障者了。

  十、厌离心是要我们在心里厌恶五欲,只有离开五欲的系缚,才有脱离三界
的希望。发菩提心就是发愿成佛,发愿成佛的心就是发心度脱众生免受灾难,而
度众生的心就是教众生往生佛国的心。

  要以智慧为前导,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因此要远离只贪爱自身的心;要
培养慈悲心,要时时想如何来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恼,因此要远离不为众生著想的
心;要修行种种方便,要怜悯一切众生,以种种方便使他们得到快乐,因此要远
离仅为令自己身心快乐而勤作方便的心态。

**********************************************************************
【录自:三学讲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