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万养大一个孩子-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教育的直接成本——学费飚升。公立学校向公办民助看齐,民办学校向高档化、贵族化发展,甚至义务教育也变着法儿改头换面地收钱。私立幼儿园3岁孩子一年的费用可以超过大学的在校学生;八十年代一本432页售价仅1。35元的小说,现在的价格是20元,足足涨了14倍。剔除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被放开和通货膨胀(实际上前几年还是通货紧缩)的因素,人为地哄抬价格还是主要原因。
始于九十年代中的教育产业化改革,宣扬自筹资金、自主办学改善教育条件的原则,赋予了学校自主乱收费的权力。从表面上看,自筹资金、自主办学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实际上国家必须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也一并卸下,结果是包括提供义务教育在内的学校都变成了没钱莫进来的“学店”。教育产业化使学校进行企业化经营,批量颁发学士、硕士学位。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人头费”,也就多一份效益。不以成绩而以收费为升学的依据,教育产业化生产了大量学士、硕士直接冲击就业市场,导致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工资待遇一降再降。学生入学之前掏钱之时,学校描绘的500强大公司的职位和多少位数的月薪,早已成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变得遥不可及。
此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今日所学并非一定能为明日所用,十年寒窗换来的专业知识,伴随着科技进步,含金量与时俱降。教育投资费用节节攀升,专业的生命周期却昙花一现,教育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周期延长,投资回报不成比例。凡此种种,说明目前宏观因素对教育理财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影响。
教育理财不仅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而其还与微观因素联系密切。就学时间、教育费用没有弹性,对孩子的资质需要花费多少无法预测,孩子的成绩学习水平决定父母开支,通货膨胀、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不确定等等……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接受教育,入学时间不能随意推迟,不能像买房,如果一时财力不够可以延后几年。我国《教育法》规定儿童从7岁开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般18岁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目前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就业的最低门槛,也是父母必须提供给孩子的基本教育。因此,教育理财没有时间弹性。
教育费用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富裕与否而有所差异。教育产业化改革后,孩子读大学的最大障碍已不是高考的分数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财力。虽然学校也可能提供奖学金,但有限的名额使要求获得资助的学生根本指望不上。国家助学贷款可以救急,但仍要负担利息。总之,由于教育费用没有弹性,教育理财一定要尽早打算。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主要从施教者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受教者的因素。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个人天资禀赋的差异却客观存在。并非望子成龙,孩子就一定能够成龙。孩子降生以后,父母很难马上预测出,根据这个孩子的天赋,需要多少教育开支?比如不太上进的孩子,在上学期间花费的家教、补习费用就要相对高些;升学考试,一旦成绩不佳但又想进入好的学校深造,父母便需要向学校提供大笔赞助费;有些孩子在某方面有天分,父母为了不埋没人才,可能要花更多的金钱来培养孩子。因为不管子女的资质好坏,事先都无法正确预测花费大小,所以教育理财应该从宽规划孩子的教育经费。
教育费用从筹集到使用,最长可以有20年的时间跨度,因此还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虽然最近几年我国面临的是通货紧缩,但2005年CPI指数开始回升,最高时达4%以上,说明中国经济有走出通货紧缩重新步入通货膨胀的可能。反观改革开放二十七年中,通货紧缩只有一次,时间跨度才几年,其余年份均为通货膨胀期,最高的年份通货膨胀超过10%。对通货膨胀的考虑越充分,孩子的教育资金就越有保障;当然,过高的预测也不合适,因为那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使整个教育理财变得不切实际。
三 教育理财与理财规划(2)
最后,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笔者八十年代读大学时,认为一张大学文凭足够享用一辈子了,从未考虑过再接受本科以上的教育。但如今,学士不算学位,硕士满地都是,海归的留洋硕士亦不稀奇。展望未来,明日的博士会不会与如今的硕士一样多,会不会就业非博士不聘呢?教育投入未来何时是尽头实在无法预期。
总结教育理财的特殊性,大致可以概括出:就学时间没有弹性、教育费用没有弹性、教育价格飚升,相对孩子的资质需要花费多少无法预测、孩子的成绩学习水平决定父母开支、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不确定。家庭收入稳定性有风险,可能影响教育费用筹集。另外教育费用筹集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不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适当扩大筹集金额。
由于教育理财具有特殊的难度,因此更加有必要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加以解决。在此不妨通过2003年我们为一个家庭所做的理财规划案例,来说明教育理财的过程。
2003年张女士找到我,希望我们能为她做一个理财规划,使其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解决孩子的教育费用。我们让张女士填写了一些表格,收集到其家庭财务信息,汇总如下:一、基本情况:姓名张女士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9。2国籍/身份证中国/上海目前生活城市上海学历大专身体情况健康疾病内容(如果有)无服务单位某咨询公司职务总经理工作稳定性稳定提升机会无家庭成员(所有本人承担经济责任的成员)关系年龄所属单位职务重大疾病内容夫42某咨询公司董事长无儿15中学生无理财知识水平有限理财心态浮躁理财心理承受力较强基本情况概要:张女士年届40;学历较低。夫妻俩人合开一家咨询公司,丈夫做董事长,张女士自任总经理。由于夫妻都下海经商,从性格上看张女士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但理财知识有限,理财心态浮躁,有期望短期致富的想法。
二、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表(上年度)收入(人民币 元)支出(人民币 元)本人工资收入120,000基本生活开销84,000其它家人收入40,000医疗费用8,000奖金收入160,000教育费用10,000利息收入保险支出25,000投资收入租金支出租金收入偿还贷款其他收入其他20,000(用于旅游)收入合计(约)320,000支出合计147,000节余173,000上年度现金流量表概要:张女士一家年收入32万,年开支合计147;000元,年节余173,000元。三口之家基本生活开支折合每月7000元,保险一年交保费25;000元,旅游开支一年有2万元。
资产负债表(当前)资产(人民币 元)负债(人民币 元)现金及活存35,000公积金贷款一次性支付清房款;故无贷款定期存款及债券商业贷款一次性支付清房款;故无贷款股票投资A股50;000(原投入10万) 个人借款B股公司负债房地产(自用)60万(买进时50万)信用卡借款房地产(投资)46万(市价刚买;父母住)其他公司资产外汇投资其他(汽车投资)30万(买进时46万)资产合计1,445,000负债合计0资产净值1,445,000当前资产负债表概要:家庭资产合计有1,445,000元,没有负债。资产内容包括两套房产、5万元股票和一辆汽车。
家庭保障安排情况额度人寿险医疗、意外险其他社会保障本人有(太平洋)有(平安750元)有配偶有(平安)有(平安850元)汽车保险5000元友邦汽车保险2000元有儿子有无家庭保障安排情况:夫妻俩人有社会保障,购买了商业人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孩子有商业人寿险,但没有社会保障。
三、张女士提出的理财目标:1、孩子一年后将去美国留学读高中,所以必须筹集一定的学费2、夫妇45岁以后计划每年出国旅游一次3、股票亏损的5万资金能尽快赚回来,并可以根据情况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炒作”四、张女士投资理财心态调查信息收集的最后,我们为张女士做了理财心理测试,张女士得30分,属于积极型投资者;但已经偏向理智。
第二部分是对张女士的财务状况进行的分析诊断一、宏观经济分析2003年,我国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统计显示,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从趋势上看全年预计增长8%。
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方面不会出现失业增加的现象;物价将保持稳定,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尽管目前有部分农副产品缘于粮食歉(欠?)收、国家粮食库存降低、中间商囤积居奇等原因,出现价格的低位反弹,但不会出现生活必需品的普遍上涨。
三 教育理财与理财规划(3)
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将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 市场普遍预期银行利率将上升,造成国债现券下跌,第八期记账式国债减量发行和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停发,进而提高利率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有从控制货币供应量转向上调利率的迹象。与此相对,由于资金紧张,回购市场机会则较多。
A股市场在经历了二年半大跌之后,依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期间虽有2003年初的反弹,但由于是制度性问题导致的下跌,制度不改变,市场不会走好。不久前《上海证券报》发起了“股市为什么没有吸引力”的大讨论,值得注意的不是讨论本身,而是《上海证券报》作为证监会的话筒能开展这次讨论,至少说明证监会领导层对下跌已引起重视,并力图有所改变,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性政策出台,再加上无休止地扩容发新股(更有超级大盘长江电力的发行和上市),A股只有弱势反弹,无法产生一波上升的行情。
中央银行宣布新的房地产贷款政策,收紧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房价有受此影响下跌的可能。
二、财务比率分析项目数值评价1偿付比率1 综合偿还债务的能力太强,偿付比例很高,自己的信用额度没能充分利用2负债总资产比率0 个人债务无,负债情况太好3负债收入比率0 财务状况太好4流动性比率2。85 平时手中持有的现金量正好5储蓄比率0。54 控制开支和增加净资产的能力较强,但生活开支略显过高6投资与净资产比率0。35 过低,不能满足家庭财产通过投资获得增长的需要三、现金流量分析张女士和丈夫的收入来自办公司的业务赢利,多少视生意的好坏而定,来源有一定的风险。不过,张女士的工资和奖金有28万之多,而先生作为同一公司的董事长,收入只有4万元一年,似乎有悖常理。
三口之家每月开支大约占月收入的36%……消费支出比例属正常。每月日常开销、教育费用和旅游开支,分别占每月支出的57%、7%、14%,共计9,500元。但是三口之家的日常开销每月有7,000元之多,绝对金额似乎高了一点,可酌情控制在5,000元以下。孩子的教育费用每年有1万元,教育费用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现金等流动资产有35,000元正好,可以应付日常需要,建议保持这个金额。
四、资产状况分析(1)
1、资产配置分析
如图所示:张女士总资产为1,445,000元,无负债,表明其资产清偿能力非常强。虽然张女士夫妇是自由职业者,在收入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不负债就没有后顾之忧。但是,购买两幢房子和一辆汽车都是全额付清,造成净资产过高似乎没有必要,建议今后再购买大宗物品时可适当贷款,利用贷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在家庭资产中房产共计为106万元,占73%;汽车30万元,占21%;金融类资产为5万元,占3。6%;现金类资产为35;000元,占2。4%;房产类资产所占比重太高,而金融类资产比例过低。在家庭资产中没有专门为孩子设立的教育基金,用来应对孩子将来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的费用,不能不说是资产配置中的缺憾。
2、家庭资产投资组合分析
张女士在心理测试中,被判定为积极型已经偏向理智的投资者。作为积极型投资者,张女士的房产投资按现时资产不应超过45万元。自住房子现价60万元,由于属家庭自用,超过一点也无可厚非;但又购买一幢46万的房子,哪怕是给父母住,无论从投资还是从消费角度来看,都是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过高的房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一旦房产价格下跌,总资产就会大幅缩水。
张女士的汽车价值30万元,占总资产的21%,买进时46万,所占比例还要高。根据上海的交通情况和安全程度以及公司属于咨询类的性质,再加上养车的成本因素,看不出有买车的理由。另外,按张女士的现时资产总额,即便要买车,也不应该超过15万元。必须指出的是:买车是消费不算投资,且汽车会不断贬值。依张女士的情况,只有汽车供公司使用,公司给张女士报偿,才算得上投资,但从“现金流量表上”并没有租车给公司的收益,故46万买汽车是过度的提前消费。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张女士可以把车租借给公司,公司每月付租金给张女士。从公司的角度,租金是支出,可以作为成本入账,冲抵公司所得税;从个人角度来说,张女士的汽车由消费转变为投资,又因为公司和张女士夫妇本是一家,租借给公司也不影响个人的使用。
张女士固定收益类投资(定期存款、国债、公司债、回购)为0,而一般积极型投资者应达到20%以上,即29万左右。结合宏观经济趋势,第四季度张女士可以考虑买一些公司债和操作回购品种,还可以购买银行的教育理财型产品和进行教育储蓄。教育储蓄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免征20%的利息税,并且零存整取按照整存整取计息。由于“每一账户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要多次分批存入,分为1年期、3年期和6年期。按照规定,3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555元,6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277元。 同时,对储蓄人的身份有硬性要求,如必须是家中有人处于非义务制教育阶段。投资教育理财产品则没有身份限制,也没有投资上限,但每一期理财产品有发售总量的限制。教育理财产品与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别不大,不过在期限上可能偏向于中长期。另外,教育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在开学前到期,与教育周期匹配。
张女士的股票(A股)买入时投入10万元,现值约5万元,占总资产的3。6%非常低,正常投资于股票的金额应为45万。由于国内A股市场持续二年半下跌,近期可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香港H股上最佳。
解决投资比例失衡的唯一方法:基于张女士夫妇每年的收入尚可,在今后的二、三年中,必须加大投资于金融类资产(债券、公司债、回购、教育理财产品、教育储蓄和香港市场的H股)的比例,严格控制房地产的投入。
除投资组合的比例问题外,张女士的投资组合中还存在投资品种单一的问题。张女士的投资中仅有A股和房产两项。投资品种少,风险不易分散,重资投入某个品种,一旦该市场走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