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诊家正眼-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主病x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
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症蜂起。
【按】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也,专以软而无力得名也。叔和云∶“虚脉迟大而软,按之豁豁
然空”,此言最为合义。虽不言浮字,而曰按之豁豁然空,则浮字之义已包含具足矣。崔紫虚以为形大力薄,
其虚可知,但欠迟字之义耳。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浮以有力得名,虚以
无力取象。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氏曰∶“散大而软。”二
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夫虚脉按之虽软,犹可见也。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
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软,芤则重按而仍见也。
王叔和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
故独主血虚耳。
夫虚脉兼迟,迟为寒象,大凡症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故虚脉行指下,则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可
划然决矣。更有浮取之而且大且软,重按之而豁然似无,此名内真寒、外假热,古人以附子理中汤冰冷与
服,治以内真热而外假寒之剂也。
卷二
实脉(阳)
属性:x体象x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 ,三候皆然。
x主病x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
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实,便闭腹疼。右尺见实,相火亢逆。
x兼脉x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按】实之为义,邪气盛满,坚劲有余之象也。既大矣而且兼长,
既长大矣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矣,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象,
莫不毕备焉。见此脉者,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王叔和《脉经》云∶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 然。”又曰∶“血实脉实。”又曰∶
“脉实者,水谷为病。”又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由是测之,则但主实
热,不主虚寒,较若列眉矣。故叔和有尺实则小便难之说。乃伪诀谬以
尺实为小便不禁,奈何与叔和适相反耶!又妄谓如绳应指来,则是紧脉之形,而非实脉之象矣。夫紧脉之
与实脉,虽相类而实相悬;盖紧脉弦急如切绳,而左右弹人手,实脉则且大且长,三候皆有力也。紧脉者热为
寒束,故其象绷急而不宽舒,实脉者邪为火迫,故其象坚满而不和柔;以症合之,以理察之,便昭然于
心目之间,而不可混淆矣。
又按∶张洁古惑于伪诀实主虚寒之说,而遂以姜、附施治,此甚不可为训也。或实脉而兼紧者,庶乎
相当;苟非紧象,而大温之剂施于大热之人,其不立毙者几希矣。以洁古之智,当必是兼紧之治无疑耳。
卷二
长脉(阳)
属性:x体象x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x主病x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
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长,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按】长之为义,首尾相称,往来端直也。在时为春,在卦为震,在
人为肝。肝主春生之令,天地之气至此而发舒,脉象应之,故得长也。《内经》曰∶“长则气治。”李月
池曰∶“心脉长者,神强气壮;肾脉长者,蒂固根深,皆言平脉也。如上文主病云云,皆言病脉也。”《内
经》曰∶“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故知长而和缓,即合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长而硬满,即属火亢之
形,而为疾病之应也。旧说过于本位,名为长脉,久久审度,而知其必不
然也。寸而上过,则为溢脉,寸而下过,则为关脉;关而上过,即属寸脉,
关而下过,即属尺脉;尺而上过,即属关脉,尺而下过,即属覆脉。由是察
之,然则过于本位,理之所必无,而义之所不合也。惟其状如长竿,则直上直下,首尾相应,非若他脉之
上下参差,首尾不匀者也。凡实牢弦紧,皆兼长脉,故古人称长主有余之疾,非无本之说也。
卷二
短脉(阴)
属性:x体象x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x主病x 短主不及,为气虚症。短居左寸,心神不定。短见
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见短,少腹必疼。右尺见短,真火不隆。
【按】短之为象,两头沉下,而中间独浮也。在时为秋,在人为肺。肺应秋金,天地之气,至是而收
敛,人身一小天地,故畜缩之象相应,而短脉见也。《内经》曰∶“短则气病。”盖以气属阳,主乎充沛,
若短脉独见,气衰之确兆也。然肺为主气之脏,偏与短脉相应,则又何以说也。《素问》曰∶“肺之平脉,
厌厌聂聂,如落榆荚。”则短中自有和缓之象,气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涩,而谓气不病可乎!高阳生以短脉
为中间有,两头无,为不及本位。尝衷之以至理,而知其说不能无弊也。盖脉以贯通为义,
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岂有断绝不通之理哉!假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
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矣。戴同父亦悟及此,而云短脉只宜见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下不通尺,
为阴阳绝脉而必死。据同父之说,极为有见。然尺与寸可短,依然落于阴绝阳绝矣,非两头断绝也。特两头俯
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仍自贯通者也。叔和云∶“应指而回,不能满部”,亦非短脉之合论也。
李时珍曰∶“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肺肝,则长短自见。”故
知非其时、非其部,即为病脉也。
卷二
洪脉(阳)
属性:x体象x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x主病x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
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大,水枯便难。右尺洪大,龙火燔灼。
【按】洪脉,即大脉也。如尧时洪水之洪,喻其盛满之象。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时当朱夏,
天地之气,酣满畅遂;脉者,气之先声,故应之以洪。洪者,大也,以水喻也。又曰钩者,以木喻也。夏木
繁滋,枝叶敷布,重而下垂,故如钩也。钩即是洪,名异实同。《素问》以洪脉为来盛去衰,颇有微旨。
大抵洪脉,只是根脚阔大,却非坚硬;若使大而坚硬,则为实脉而非洪脉矣。《内经》谓大则病进,亦以其气
方张也。黄帝问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所以盛长也。其气来
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
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
气泄。”王叔和云∶“夏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死不治。
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
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
之人,俱忌洪脉。”《脉经》曰∶“形瘦脉大而多气者死”,可见形症不与脉相合者,均非吉兆。
卷二
微脉(阴)
属性:x体象x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x主病x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
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绝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按】微之为言,若有若无也。其象极细极软,古人以尘与微并称,便可想见其细软之极矣。张仲景
曰∶“瞥瞥如羹上肥”,状其软而无力也。“萦萦如蛛丝”,状其细而难见也。所以古人有言曰∶“似有
若无,欲绝非绝。”惟斯八字,可为微脉传神。若诊者心神浮越,未能虚静,而
卒然持之,竟不得而见也。世俗未察微脉之义,每见脉之细者,辄以微
细并称,是何其言之不审耶!轻按之而如无,故曰阳气衰;重按之而欲绝,故曰阴气竭。长病得之,多不可
救者,谓正气将次灭绝也。卒病得之,犹或可生者,谓邪气不至深重也。李时珍曰∶“微主久虚血弱之病,
阳微则恶寒,阴微则发热,自非峻补,难可回春。”高阳生曰∶“虚中日久
为崩带,漏下多时骨亦枯”,尚未足以概微之主病也。
算数者以十微为一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由是推之,则一厘之少,分而为万,方始名微,则微之渺小难见,盖可知矣。
卷二
细脉(阴)
属性:x体象x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x主病x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
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按】细之为义,小也,细也,状如丝也。微脉则模糊而难见,细脉则显明而易见,故细比于微稍稍
较大也。伪诀乃云“极细”,则是微脉而非细脉矣。王启玄曰∶“状如莠蓬”,善摩其柔细之态也。王叔和《
脉经》云∶“细为血少气衰,有此症则顺,无此症则逆。”故吐利失血,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之人,脉亦多
细,为自戕其气血也。春夏之令,少壮之人,俱忌细脉,谓其不与时合,不与形合也。秋冬之际,老弱之人,
不在禁忌之例。
大抵细脉、微脉,俱为阳气衰残之候。《内经》曰∶“气主煦之”,非行温补,何以复其散失之元乎!尝
见虚损之人,脉已细而身常热,医者不究其元,而以凉剂投之,何异于恶醉而强酒?遂使真阳散败,饮食不进,
上呕下泄,是速之使毙耳。《素问》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人非少火,无以营运三焦,熟腐水谷。未
彻乎此者,安足以操司命之权哉!然虚劳之脉,细数不可并见,并见者必死。细则气衰,数则血败,气血交穷,短
期将至,虽和缓投治,亦无回生之日矣。
卷二
濡脉(阴中之阳)
属性:x体象x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x主病x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
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按】濡之为名,即软之义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王叔和比之帛浮水面,
李时珍比之水上浮沤,皆曲状其随手而没之象也。《脉经》言“轻手相得,按之无有”,伪诀反言“按之似
有举还无”,悖戾一至此耶!且按之则似有,举之则全无,是弱脉而非濡脉矣。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
虚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
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绝,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不见也。从大而至无者,为全凶之象;从小而之无
者,为吉凶相半也。
浮主气分,浮举之而可得,气犹未败。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无,血已伤残。在久病老年之人见之,尚
未至于命绝,为其脉与症合也。若平人及少壮及暴病见之,名为无根之脉,去死不远矣。
卷二
弱脉(阴)
属性:x体象x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x主病x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
右关土寒,水谷之 。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若见,阳陷可验。
【按】弱之为义,沉而细小之候也。叔和《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何
其彰明详尽也。伪诀乃借叔和之名以欺世者,而反以弱脉为轻手乃得,是明与叔和相戾;且是濡脉之形,而非弱
脉之象矣。因知高阳生误以濡脉为弱,弱脉为濡,不意欲立言之人,而不加考据乃尔耶!即黎氏浮沤之喻,
亦误以濡脉为弱脉矣。夫浮以候
阳,阳主气分;浮取之而如无,则阳气衰微,确然可据。夫阳气者,所以卫外而为固者也,亦所以营运三焦,
熟腐五谷者也。弱脉呈形,而阴霾已极,自非见 ,而阳何以复耶!《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脉弱以涩,是为久病。”愚谓弱堪重按,阴犹未绝,若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矣。仲景云∶“阳陷
入阴,当恶寒发热。久病及衰年见之,犹可维援。新病及少壮得之,必死安待。”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
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卷二
紧脉(阴中之阳)
属性:x体象x 紧脉有力,左右弹人;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x主病x 紧主寒邪,亦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
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x兼脉x 浮紧伤寒,沉紧伤食。急而紧者,是为遁尸。数而紧者,当主鬼祟。
【按】紧者,绷急而兼绞转之形也。古称热则筋纵,寒则筋急;此惟热郁于内,而寒束于外,故紧急
绞转之象,征见于脉耳。《素问》曰∶“往来有力,左右弹人手”,则刚劲之概可鞠。夫寒者,北方刚劲肃杀
之气,故紧急中复兼左右弹手之象耳。仲景曰∶“如转索无常。”叔和曰∶“数如切绳。”丹溪曰∶“如纫
簟线。譬如以二股三股纠合为绳,必旋转而绞,乃紧而成绳耳。”可见紧之为义,不独纵有挺急,抑且横有
转侧也。苟非横有转侧,则《内经》之左右弹人,仲景之转索,丹溪之纫线,叔和之切绳,将何所取义乎!
高阳生伪诀未察诸家之说,而妄云“寥寥入尺来”,不知于紧之义何居乎!盖紧之挺急而劲,与弦相类;但
比之于弦,更有加于挺劲之异,及转如绳线之状也。
中恶、祟乘之脉而得浮紧,谓邪方炽而脉无根也。咳嗽、虚损之脉而得沉紧,谓正已虚而邪已痼也。
咸在不治之例。
卷二
缓脉(阴)
属性:x体象x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 ,初春杨柳。
x兼脉主病x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症。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
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
土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按】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在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令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
足太阴脾。若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有偏胜者,和平之脉也。故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
不小,不疾不徐,意气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又云,土为万物之母,中气调和,则
百疾不生。又一切脉中皆须挟缓,谓之胃气;但得本脏之脉,无胃气以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