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

第4章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第4章

小说: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时鼓励孩子说真心话。有些父母听了好听的真心话,就很高兴,而听了令人不悦的真心话就会生气,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了事,做父母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打孩子,恐惧会打击他们承认错误的勇气,使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因为说真心话会挨打,所以他们就用说谎来进行自卫。

●【不断说谎(4)】ǎ|ǎ|ǎ|ǎ|ǎ|ǎ|ǎ|ǎ|ǎ|ǎ|

  因此,作为父母就应在鼓励孩子说真心话的同时,做到“既能听得进令人愉快的真心话,也能听得进令人不悦的真心话”。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用良好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只有父母心灵丰实,才有可能培养一个心灵丰实的孩子。

  ☆ 习惯便利贴

  1。通过“华盛顿砍倒樱桃树”故事,让孩子知道说谎无益,理解勇于认错的可贵。

  2。父母自己要做到言出必行,“食言而肥”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谎言。

  3。“善意的谎言”终究是谎言,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诚实待人。

●【虚荣,爱出风头(1)】ǎ|ǎ|ǎ|ǎ|ǎ|ǎ|ǎ|ǎ|ǎ|ǎ|

  虚荣心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不以现实为基础。虚荣心越强的人偏离现实就会越远。

  虚荣的一种表现就是沽名钓誉,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以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 张老师的小叮咛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虚荣,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等,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向老师拜别。

  老师说:“外地的地方官不容易当,你要小心谨慎为好。”

  京官说:“老师放心,我准备了‘高帽'一百顶,逢人便送一顶,这样,应该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

  老师听了很生气,当场训斥他:“吾辈为官,不可搞邪门歪道,哪有像你这样办事的?”

  京官说:“老师这话很对,不过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个?”

  老师听了,转怒为喜,点点头说:“你说得也对!”

  京官向老师告别后,笑着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如今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虚荣,因此爱慕虚荣的人最愿意让别人戴高帽,让别人奉承他。还有些人,别人奉承他,他居然听不出是讽刺,还信以为真,这样的人最可悲了。

  有相关报道指出,独生子女的虚荣心都比较强,在被调查生子女中有20%存在较强的虚荣心。

  虚荣心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 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等,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据报道,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偷窃案,作案者是两个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向其他的同学炫耀,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偷拿了自己家中的十万元,在短短的三天之内,花光了所有的钱。

  他们买名牌的衣服,到高级饭店吃饭,住豪华旅店,并且还专门包下一台车带着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其中一位学生张逸德,其实家中环境并不宽裕,爸爸失业后改做小生意,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逸德从小几乎没有得到过母爱。

  虽然家庭环境不好,但爸爸从来不让逸德在生活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逸德都会有。他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如果在物质生活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

  所以爸爸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逸德提出的要求却从不拒绝,因而让他在同辈之中,总有“走路有风”的帅劲,为此他也十分得意。

  再加上从小学到初中,逸德的学业成绩一直很好,在爸爸和老  师的眼里,逸德始终是一个好孩子。但是自从逸德上了高中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同学的家境和他初中、小学同学落差很大。现在同学的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用的也是精品,相较之下,逸德显得非常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

  由此,逸德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心理,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爸爸要很多钱,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爸爸总是大方地给他,但后来爸爸实在负担不起,好几次都拒绝了他。

  逸德知道父亲再不能给他什么,所以就动起了歪脑筋:“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逸德开始偷同学的钱,好几次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同学作案,被警察查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逸德事件”发人深省,他为什么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呢?

  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虚荣心作祟。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的自我意识。具有虚荣心的人,往往会用扭曲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所追求的其实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光彩,觉得面子高于一切,不顾自身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声誉。

●【虚荣,爱出风头(2)】ǎ|ǎ|ǎ|ǎ|ǎ|ǎ|ǎ|ǎ|ǎ|ǎ|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

  由于现代家庭孩子少,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于是总对孩子有求必应。不管是自己孩子穿的,还是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有的自家的孩子也得有,于是在父母这种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物质欲望无限地膨胀。

  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还会因溺爱孩子,在别人面前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常常夸耀自己的孩子聪明、成绩好等,而对别人的孩子往往擅自批评。

  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不足,而父母本身具有绝对权威性,慢慢地孩子就从父母眼里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比自己优越。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虚荣心是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种被扭曲的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人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是企图通过贬损别人、打压别人的方式来获得成功。

  用跑步比赛做比喻,虚荣心强的人并不愿意真正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较高下,他总是企图通过一些不可告人的方式让自己的对手因为各种的“意外”原因而无法参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事物,目标也不一样。有些人追求事业成功,有些人追求物质享受,有些人追求精神满足,还有些人追求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渐渐迷失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以后,儿童时代比较稳定、笼统的自我概念开始逐步被淡化,随之而来的“我”被分裂成两个:一个为主体的我,即理想中的我;一个为客体的我,即现实中的我。

  由于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评价能力不足,为了表现自我,获得他人尊重,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现实中的我而去强化理想中的我,因为自尊心作祟,怕被人瞧不起,就使用假我掩饰真我,便形成追求虚荣的心理障碍,于是变得信口开河、胡乱吹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虚荣心,这是正常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渴望自己被他人尊重、被人敬仰,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更完美。但是,如果虚荣心太重,就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虚荣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

  这是由于他们不能展示真我,不能依照自己本来的面目生活,而需要在别人面前精心打扮来表现自己。另外,有虚荣心的人虽然在别人面前显得很有自信,但他们自己心里并不轻松,尤其是当他们独处时,便会感到更加的自卑,因为他们骗不了自己,更明白自己的真相。真相和假相的反差很容易使青少年内心空虚、失落,最终导致心理颓废,爱慕虚荣,不求上进。

  孩子过强的虚荣心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不经意展现,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察觉,那么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对策教育和开导他们。孩子过强的虚荣心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

  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被人表扬就得意非凡,而面对批评则不以为然,更有的还拒不接受。

  二、常在同学和伙伴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

  借此用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并且装阔气赶流行,特别注重穿着打扮,不关心衣服是否适合自己的气质,只关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三、不懂装懂,喜欢班门弄斧,自以为是

  如果别人纠正他的错误,就恼羞成怒,拼命狡辩。

  四、从不称赞别人的才能,反而还会鸡蛋里挑骨头

  对他人总是说长道短,搬弄是非。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人格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常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习惯。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都没有,但是当虚荣心超出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无一利。

●【虚荣,爱出风头(3)】ǎ|ǎ|ǎ|ǎ|ǎ|ǎ|ǎ|ǎ|ǎ|ǎ|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过强的虚荣心时,千万不要急躁、说教或者以命令的方式禁止。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以身作则,不要和别人比较,以免孩子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所以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该如何做?

  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

  不要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盲目地与他人比较,也不要总是买东西或送礼物给孩子,因为如果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就会认为这些礼物是应得的,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地要求,这会使他的虚荣心不断地膨胀。

  二、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经常讲解爱慕虚荣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可以有更清楚的价值观。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受委屈,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则对孩子采用先打后问的方式。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讲道理。

  告诉孩子,拥有名牌并不意味拥有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教导孩子依自己的需求购买东西

  让孩子知道不要为了要和他人比较,买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的消费,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家中的收入、支出状况。

  四、制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那么可以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所赚的钱购买需要的东西。例如,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担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了解不断地向父母索求,这不仅不光彩,而且还行不通。

  五、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的孩子

  身为父母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饰孩子的缺点。

  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父母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鼓励其渐渐克服。

  所谓虚荣,就是追求虚假的、事实上不存在的荣誉。

  虚荣心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基本目的大致相同,即否定现实中的真我,编造出一个幻想中的假我,从而抬高“我”的身价,使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受到别人尊重。

  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障碍,往往与自卑和自负同时存在,对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害无益。

  ☆ 习惯便利贴

  1。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朴实生活也能充满喜乐。

  2。鼓励孩子打造专属自我的独一无二风格,让他们感觉比跟风时尚流行名牌更特别,更有品味。

  3。不要让孩子有求必应,以有条件的奖励方式满足他们。

●【分依赖他人(1)】ǎ|ǎ|ǎ|ǎ|ǎ|ǎ|ǎ|ǎ|ǎ|ǎ|

  孩子过分依赖他人,就不容易融入社会,会妨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凡事都依靠父母解决、越俎代庖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父母应适时地纠正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

  ☆ 习惯便利贴

  有依赖心的孩子,究其根源,就是懒惰。大多数有依赖心的  孩子都是没遇过挫折,而且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帮孩子创造有益的生活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首先可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做起。

  天空中飘飞着几只五颜六色的风筝,鸽子们看了很害怕,不敢出去,于是向老鹰求助,请它当保镖,然而老鹰进入鸽舍后,灾难发生了。

  短短的一天之内,老鹰咬死了许多鸽子。

  这时鸽子才知道,风筝虽然看起来可怕,却不会伤害它们。

  鸽子想依赖老鹰保护,却没想到竟成为老鹰的食物。由此可见,自立自强最重要,外力不值得完全依赖。

  靠外力的保护,的确能有一定作用,然而这种力量有时也是一把双面刃,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可能伤害自己。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  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许多孩子都有依赖的心理。

  在家里,没有大人一口一口地喂饭,孩子就不肯自己吃;没有人陪着睡觉,就又哭又闹怎样也不肯上床;就连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要人陪;还有早晨起床后总不叠被子、吃完饭也不懂得帮忙洗碗;上学忘了带文具也要责怪是父母没有提醒他们。

  如果孩子有这些类似的问题,父母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责任感,遇到一点困难就全丢给父母替他们解决,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父母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

  孩子的依赖性是如何养成的呢?一般来说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

  孩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父母包办的事情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

  有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习惯赖床。每天早晨,妈妈好几次叫他起床,他总是不情愿地说:“再等会儿。”结果当然也就经常迟到,还不住抱怨是妈妈没把他喊醒,才害他被老师责备,弄得大家都很生气。

  这类事情周而复始,几乎天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