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

第5章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第5章

小说: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类事情周而复始,几乎天天上演,爸爸眼看事情不能再继续  这样下去,他告诉儿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开始,自己起床。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床,没有人会叫你,一切自己负责!”

  其实爸爸心中有数,孩子只会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面前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怎敢老是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儿子就立刻起床,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孩子起床上学再也不用父母催了。

  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他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我们从这个男孩的变化可以得知,孩子的潜力其实很大,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譬如,孩子的学习也是他们自己的事,靠自己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课业,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大人陪读陪写甚至帮忙写作业,都是在帮倒忙,是在辛辛苦苦地培养懒惰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很勤奋却仍不清楚课题,一起讨论或者请家庭教师都可以,但必须以孩子独立学习为前提,切忌包办所有的事情。

  孩子从小独占父母给他的爱,也就是中国父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制造了一个个家庭“小皇帝”“小女王”。当孩子渐渐长大,毛病突显时,弄得父母们焦急万分,其实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开始。

●【分依赖他人(2)】ǎ|ǎ|ǎ|ǎ|ǎ|ǎ|ǎ|ǎ|ǎ|ǎ|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无法重来,因为已经吞进肚子里,它们的影响是终身的。

  一般任性、有依赖心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父母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现出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模样,另外还要制定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执行。

  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能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教导有方,“成龙”“成凤”的愿望也能实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是符合教育原则的至理名言。

  有依赖心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父母发现孩子过分依赖时,就要采取行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做事情。

  父母可从简单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湿,再抹上香皂,两手搓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骤,也可先做示范,再让他们亲自练习。

  此时,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生气地帮他完成。

  我们知道,有依赖心的孩子,多数是在优裕的生活环境养成。帮孩子创造有益的生活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

  首先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做起。例如,孩子很喜欢模型,可以买飞机、轮船模型之类的材料让他们组装。假日外出游玩,出发前让孩子准备用品,在旅行过程中,自己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孩子有依赖心,究其根源,就是懒惰。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做家事中克服懒惰的心理。例如洗碗、洗菜、倒垃圾等,尽量让孩子独立去做。有些家事也可以让他们跟着大人做,例如收拾房间、整理桌面等,还可以让孩子帮忙买调味料,既加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依赖心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没遇过挫折的。由于父母凡事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让孩子遇到适当的挫折很重要。例如在与亲友聚会时,可以举办一些有奖竞赛的活动,刻意地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也可以选孩子较弱的项目,让他们在挫折中了解依赖性的危害。

  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的原因,多数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应该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得以改变,家庭的各种竞赛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如猜谜、唱歌、画画、游戏、运动、智力等比赛,在竞赛中设法让孩子有获胜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做事获得成功的快乐。

  另外还要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例如带孩子参加假日球赛、文艺表演、有奖征答等活动,或带孩子到集市、商场逛逛,到图书馆、博物馆参观,让孩子从中理解自立的重要性,并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父母也应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自由发挥。

  每一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父母可利用这一点,经常鼓励孩子:“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不必要替孩子包办一切,该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对于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开始也许还不太习惯,做事会丢三落四,没有规矩,父母可别着急,千万不要替孩子去做,而应该教他们怎样做,一旦孩子有了进步,就应及时赞美“你真棒”“我们的孩子真厉害”,让孩子时时体会到亲自做事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帮忙做家事,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使他们变得独立。

  不过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照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力要渐渐培养,循序渐进的教  育方法可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避免感到挫折而导致自信心的丧失。

●【分依赖他人(3)】ǎ|ǎ|ǎ|ǎ|ǎ|ǎ|ǎ|ǎ|ǎ|ǎ|

  当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运用特定的方法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纠正。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赖心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特定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发展依赖于成年人,又独立于成年人;也就是说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不能充当保姆、“作业工具”等“拐杖”性的角色,而是要当向导,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动积极性,为孩子制造各种独立处世的环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他人、面对学习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增长智能与能力,由孱弱的小鸟长成可以展翅翱翔的雄鹰!

  ☆ 习惯便利贴

  1。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完,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或没做好,父母就自己揽下做妥。

  2。孩子无法做好的事情,要有耐心教导,直到他们可以做好。

  3。让孩子习惯挫折,失败再重新开始,不要依赖别人代劳。

●【做事情冲动,不考虑后果(1)】ǎ|ǎ|ǎ|ǎ|ǎ|ǎ|ǎ|ǎ|ǎ|ǎ|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有时不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他们想往哪里跑或者想碰一下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凭着本能行动。

  孩子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是普遍现象,父母不要大惊小怪,而应持正确的态度,帮助孩子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 张老师的小叮咛

  孩子要克服做事冲动,除了需要父母的辅助,自己也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父母会对过分冲动的孩子大发脾气,这是因为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所致。身为成人,要更懂得自我控制,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我表现能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格。

  有一块美丽的大石头,被山涧的激流冲洗得十分光洁。一天,激流开始变小,冲力也渐渐减弱,最后,一滴水也不剩了。这样,石头就在陡峭的山坡上显露出来。它正好在一座小树林的附近,那里恬静而又美丽。山坡下是一条石子路。光洁的大石头占有特殊的地势,可以浏览风景。在这长满青草、开遍鲜花、充满芳香的地方,照理说,它应当感到非常幸运。

  一天,它望着道路,发现人们在铺鹅卵石,使路面变得更坚硬。突然,它产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要到下面的道路上。

  它对自己说:“我在这儿和青草在一起做什么?我应当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这样做是最正确的。”

  它在冲动之下,开始行动。没有靠任何人的帮助,就开始往下滚动。刚好一直滚到路中间才停下来,四周全是和它类似的、曾经吸引它的鹅卵石。

  “好极了,我就待在这儿!”

  这是一条交通十分繁忙的道路。大货车从它的身上辗过,马匹强有力的马蹄铁践踏着它,还有穿着有钉靴的农民和成群的牲畜都经过它。过了不久,美丽的石头开始遇到了许多麻烦。有些打击它,有些践踏它,有些则削去它身上的石片。在灰尘、泥土和牲口粪便的掩埋下,它几乎都认不出自己的原貌了!

  被玷污的石头开始向上看了,它痛苦地望着它离开的地方。那  里是多么绿,多么洁净,多么芳香和美丽!石头为它失去的天堂懊  恼,痛哭流涕,但一切都是枉然。

  “啊,回不到山坡上去了!我永远不会再有那种安宁的日子!对我来说,幸福已经不存在了……”

  这块大石头在冲动之下想去天堂,没想到却掉进了地狱。几乎每个人都有冲动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能够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有时不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他们想往哪里跑或者想碰一下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凭着本能行动。但作为父母,却经常为此焦躁不安,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

  如果三至四岁的孩子无法静坐下来,不顾命令,抵挡不住诱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等待,那么他们今后极有可能会惹麻烦。学龄前儿童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但一旦给他们安排学习课程,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就会开始表现出社会性。

  这种社会性就是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她总是不断地抱怨:“这孩子真令我  头痛,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去拜访别人,他总是大声喊叫,跑来跑去,到处乱爬,无所不为……”

  就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这五岁的小小孩已经在房间里乱转,瞪 着大眼珠从桌子旁走到窗户边,然后又跑到计算机前,想去碰计算机键盘,但突然又停住了,把双手藏到背后,接着又转了一圈,俯身去察看垃圾桶里的东西。

  其实,这五岁小小孩完全正常,只不过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他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再正常不过了。他不属于所谓的“危险群体”,只不过是充满了活力和好奇心,这就是他的本能特质。值得注意的是,他虽然不能控制自己,但他却没有动计算机。原来,妈妈事先告诉过他不许碰计算机,也就是说,他还是听父母的话,也懂得最严厉的命令。

●【做事情冲动,不考虑后果(2)】ǎ|ǎ|ǎ|ǎ|ǎ|ǎ|ǎ|ǎ|ǎ|ǎ|

  有时父母会对过分冲动的孩子大发脾气,这是因为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所致。身为成人,要更懂得自我控制,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我表现能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格,但千万不要误认为良好家庭中的孩子一出生就具备这些品格。

  从性格上来看,孩子需要很大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空间,而父母的强制的教育方式却不适合。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冲突会随着时间逐渐化解。关注孩子是一门学问,对孩子的关注必须符合孩子好玩、好奇、好冲动的天性。

  小孩子的好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两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摆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  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住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地动来动去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则喜欢玩游戏、捉迷藏。小孩子天生好动,更渴望自己的动作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他们才有成功感。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性去关注他们。

  有一个父亲过世之后,只留给儿子一幅古画,儿子看了十分失望,正要把画束之高阁,突然觉得画的卷轴似乎异常重,撕开一角,赫然发现不少金块藏在其间,于是立刻把画撕破,取出了金子。但是接着看到当中有一个字条,字条上提到这幅画是古代名家所绘的无价之宝。可惜画已经在他冲动之下被撕得破碎不堪,他后悔莫及。由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做事冲动有多么可怕的后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行为的冲动呢?据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性格天生属于冲动型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外向型,这样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活泼好动,遇到问题也易冲动。

  二、行为方式后天养成

  例如父母在孩子面前处理问题不冷静、太极端、冲动,孩子也会如法炮制。大多数孩子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受周围环境影响

  例如,居住地方周遭环境人群的说话、行为方式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四、突发事件过程中易冲动

  孩子因为年龄小,好胜心强,对突发事件缺乏全盘考虑,往往就会表现得特别冲动,不考虑后果。     五、其他相关事件影响

  可能突发事件对孩子没什么影响,但与突发事件有关联的事件会让孩子产生情绪反应。

  孩子在小学阶段,行为受情绪影响较多,其情绪和行为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不稳定,不能控制自己,做事往往缺乏自主性,易冲动和盲目。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面对社会的初级阶段,其行为需要通过训练来改善。

  首先,父母要当孩子的模范。情绪不稳定、主观意识过强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要先学会自我调适,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坚毅沉着。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能根据客观条件、场合及环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其实他们并非刻意去做,只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生气,以强硬的方式处理。当孩子出现行为失控时,父母应该冷静地给孩子一个可以认错改正的宽容氛围。如果自己的孩子与朋友吵架了,父母可以暂时不予理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有时也会自己和好。

  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人来疯”(自我表现欲的无端彰显)现象,而又难以安抚时,父母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们,等客人离开后,再教导他们。

  如果两个孩子为争玩具而哭闹时,父母可用别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会立即破涕为笑。再则,如果孩子出于好奇而冲动地破坏了某样东西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导,要求他们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告诉他们损坏物品很可惜,并启发和帮助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研究。

  孩子冲动地做完一件错事后,会有深深的悔意,非常害怕,非常自责。这时,父母应该尊重、留意孩子的感受,分析原因,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危害,必要时可让孩子承担他可以承受的责任。

●【做事情冲动,不考虑后果(3)】ǎ|ǎ|ǎ|ǎ|ǎ|ǎ|ǎ|ǎ|ǎ|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