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作详细讲解。
成长期的规划,是择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在这一阶段,我们开始具体的择业行动,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期冀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开始。
总之,不管你处在哪一个阶段,规划的程序是不变的,一定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对环境进行分析,对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最后实施自己的计划。
蚂蚁的启示一:蚂蚁搬家
小时候的夏天,突然而来的一阵雷阵雨,把家里正晒着的粮食全部浇湿,大家抢运粮食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个人仰马翻的情景,是我们与自然“斗争”的鲜活写照。
蚂蚁要是遭遇这样的大雨,几乎要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但它们对困境说“不”。这个貌似弱小的种族,生命力却十分顽强,这是因为它们凡事都有提前准备的生活规划。
要下雨了!快搬东西!天边还没有乌云,可蚂蚁凭着自己敏锐的触觉知道要下雨了。它们抬着食物的样子,让我们想起古时候的八抬大轿和现今的川江号子,大家步调一致,气势高昂,毫不含糊。
我们都知道要对计算机文件存档“备份”,以防止电脑中毒,但还是时时会忘记。蚂蚁却备份了好几个洞,可谓杰出的“安全专家”——它甚至比狡兔“三窟”还厉害,有四窟、五窟,都是为了防备自己的家被水淹没。所谓适者生存,蚂蚁们要是看到人类下雨时抢收粮食的人仰马翻,肯定会嘲笑:那么“后知后觉”。
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了。这是很简单的生活常识。这一生活常识背后,反映了蚂蚁的生存之道——未雨绸缪。大雨来临之前,它们早已把食物和蚁卵运到地势高的家里;长期干旱时,它们又把食物和蚁卵运到低凹的家里。
这当然取决于它们对天气的预测和感知,蚂蚁可谓世界上最棒的“气象专家”,老天爷的一举一动都在蚂蚁的监视之下,天气稍有变化,它就察觉到了。如果蚂蚁没有这样的本领,它们就无法把自己的食物及时搬运走。
不但如此,蚂蚁也是杰出的“安全专家”,它们同时有好几个洞穴,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它的规划和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划和准备,它可能把食物搬到一个洞里面,却没想到这个洞可能会被水淹了。
就这样,被视为动物家族中“弱势群体”的蚂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而使家族面临生存危机。
职业发展训练一
1。畅想你的人生,肯定地说出你最希望做成的几件事(可以与同学神侃,也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中)。
2。以现实为起点,想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自己可能的状态,设想每个节点的最低目标、中间目标、最高期望,再把各节点依时间顺序连起来。
3。以英语学习为例,按规划步骤,分析社会、学校对英语的要求,分析自己的英语能力现状,设计学习英语的目标,制订并优化选择学习英语的方案。
第2部分
第二章 计算你的投入产出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
我们的问题
问题1:大学是什么?
问题2:大学学什么?
问题3:大学做什么?
问题4:你每个学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学生会竞选、到某企业实习?
问题5:你是否为这些目标制订过相关的实施计划?是否达到目标?(这个问题是与第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检验大家是不是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问题6:你在大学生活中有制订每学期学习计划、每周学习计划、每日学习计划的习惯吗?(这反映出你每个计划的实施情况如何。只有能落实到行动中的计划,才是真正的可行的计划。)
问题7:你有自我反省(反思、总结)的习惯吗?(每个人在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都存在好的方面,也存在不好的方面,那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执行计划,达到目标。)
问题8:遇到问题,你通常怎样解决?找父母商量?找老师或同学谈心?自己思考解决?或者回避?
学生随机回答
学生1:大学就是一个给你充分发挥、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你能在这里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话,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你随波逐流,沉迷于游戏,还有去酒吧什么的,那就可能丧失自己。
学生2: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它两边的性质,我觉得都有,既有学校的性质,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又有社会的性质,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还有各式各样的人。
学生3:在大学里,某些人如果希望在学术方面发展,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他会着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些人喜欢活动、渴望社交,他就可能在大学里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有一些人,希望以大学作为一个跳板,以此获得更好的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学生4:来大学,俗一点说,就是为了一纸文凭、一个学位。首先,你要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其次,我觉得应该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和感兴趣的东西,再就是要锻造自己的能力。
学生5:首先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得适应,要有好的生活态度,好的学习方法。还有要读懂自己,要自知。我觉得,大学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在四年之后,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学生6:大学里,肯定要好好学习,要学会与人相处,最好能多积累一点工作经验。
学生7: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我觉得目标应该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的有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一些培训,参加竞选等;长期的目标,就是整个学业生涯规划最终的一个目标吧。
学生8:制订过相关的实施计划,但是没有坚持下来。我觉得具体到日的计划倒是不需要,但月的计划、季度的计划、学期的计划必须有。
学生9:我确实制订过学习目标,但也许是由于人的惰性吧,有的时候确实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10:大学里没有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计划,高中时有。
学生11:自我反省、反思总结的习惯,这肯定是有的。我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碰到一些问题,就会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好,会由此反思并激励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学生12:遇到问题的时候,以前是更多靠老师和父母解决吧,但现在,长大之后,一般的问题,就应该由自己来解决。
学生13:比较简单的、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还是自己解决,也不会去请示老师、依靠父母;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比较重大的问题,就要求助同学、父母了。
学生的困惑
困惑1: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大学,前面接着高中,后面接着社会,它就是大学。还有同学说,现在的大学就是以前的大专,大专就是以前的中专,这是他对大学的定义。大学的功能是什么?本科学校与高职学院的差别是什么?很多人很难回答得清楚。最近,有一名记者采访我,他问中国的大学究竟应该怎么定位,大学是不是应该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果说大学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的话,那么,高职院校干什么?这个问题,就反映出我们现在对大学的定位是很模糊的。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还是注重学生的伦理教育、观念塑造和理想培养?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金斯说,大学不应是社会“服务站”,他反对“如果公众对新闻感兴趣,新闻学院就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如果商业发达,商学院就应运而生;如果政府机构膨胀,公共管理的训练就成了大学的第一要务”。“相应的,大学必须也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历史上,我国很多教育家也曾经说过,上大学不能是为了追求功名,上大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但在今天,很多人更加注重大学对人才的实用技能的培养,以便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困惑2:不知道大学该学些什么?是按照课程体系来学,学校的专业课程如何设置,老师怎样讲,于是就跟着怎样学?还是在专业课程内容之外,还可以学其他知识?是多学一些实用的知识好,还是多学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东西好?大学生对此是很迷惑的。
困惑3:不知道大学该做什么?有的同学说,要参加很多社团活动,要去勤工助学,要去公司实习。这些对不对?大学生在大学里做什么,与自己对大学的定位,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困惑4:失去学习动力,找不到奋斗目标。每个大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中,如何制订学习计划,都很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比较典型的回答,高中时有学习目标,上大学反而没有学习目标。这样的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在高中时,他的学习目标就是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上了大学之后,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目标,面临学习动力危机,这也就是当今大学生经营自己的困难之处。
本章解决的问题◎用投入产出分析转变学习态度◎用“学习圈”改造自身学习环境◎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学业资源
计算投入产出
你注意过你的投入产出吗——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效率更高
曾经有一名高职生,他中学期间成绩不错,但由于高考失误,进入了一所自己不喜欢的高职学校。而且不巧的是,也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英语专业的人才,却进到了英语专业。怀着沮丧的心情,他来到大学。开学典礼后,一位老师告诉他,未来三年,你可以在哀叹、彷徨中度过,也可以在振作、奋斗中度过。你可以不喜欢这所学校,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你不能不喜欢自己,不能不对自己负责。你现在不可能改变学校的处境,因为没有选择复读;也不能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因为其他专业不能转过去。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试着去喜欢它,试着投入自己的热情,你就有可能真正充实有效地度过这三年,而且,你甚至可以比很多本科生更优秀。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他觉得未来并非想象中灰暗。他下定决心,要使未来的三年过得充实、有意义。他分析,高职学生在英语理论方面,可能比不上大学本科学生,但在实用英语方面,只要抓紧,不会相差很远,比如口语。于是,他制订了目标——大一结束,要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四级对很多本科生不是很大的难题,但对高职生来说,是很高的目标了),大二结束,要获得口译证书。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他制订了以下计划——背英语辞典,每周去参加一次学校英语角,找一个外籍人士与他进行英语交流,双休日参加英语口译培训班。他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制订的计划,通过背字典掌握了大量词汇,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坚持去参加英语角,以及与外教对话。后来,大二时,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同时获得了英语口译的中级证书。他突然觉得,我原来是如此喜欢这个专业,英语原来是这么美好的一个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投入产出率,同样是3年或者4年,同样在学校里学习,同样是花费爸爸妈妈的钱——一所民办学校一年的学费是1万元,加上每个月生活费400元(一个学年就是4000元),一年总共要花14000元甚至更多的钱——同样投入这么多金钱,同样投入美好的时光,大家应该知道自己该产出怎样的成果,要知道怎样的投入产出是最佳的,不要浪费了家庭对我们的投入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投入。
我们希望大学生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分析自己这个企业消耗了家庭多少投资,投入了父母以及自己多少心血,再分析自己目前“产出了”什么,是不是得到能力的提高,得到素质的提高,得到经验的积累。如果不是这样,就要问问自己的投入,是不是真正有效,是不是值得。需要强调的是,分析投入产出,不是要求大家“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高的投入产出率,不可能靠急功近利获得。道理很简单,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安心学习,不安心学习,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实则是对自己人生的浪费。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唤起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要有学习的效益意识,学习的质量意识,更要有对自我负责的意识。
下面以对待课堂、对待生活和对待实习为例,来分析该怎样进行更有效的投入和产出。
课堂学习一定要计算投入产出。有的同学来到课堂,不是为了听课,而是为了“表示”自己来了,没有旷课。他们一般做两件事,要么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听英语听力;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花45分钟的时间,却不听老师的讲课。有学生说,现在的老师都不好,上课总跑题,还发牢骚,讲课不到位,内容很过时,还不如回去自己再看。其实,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投入产出大,还是上课睡觉回去之后自己再看书投入产出大。大学设置了这样的课堂,有专门的老师来上课,你却在上课的时间睡觉,很显然,你就浪费了学校提供的教师资源,更何况,睡觉的“事”离开教室照样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完成”得更好。即便你在上课时是做有用的事,比如听英语,同样,你回到宿舍,不是照样可以听英语吗?为什么非要利用课堂时间呢?这其实很容易做比较,得出正确判断——与其在课堂上浪费45分钟时间,还不如认认真真听老师的讲解。很多时候,大学的课堂上,同学们总是抢着去最后一排,第一排全部空着,这是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的态度,在时间的利用上,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
在大学生活中,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具体而言,就是课余时间该怎么分配。怎样利用时间,关系到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很多成功人士,并不在于比别人聪明多少,比别人有多高的天赋,而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与有效的投入。
再来看怎样进行实习,这也是一个关于投入产出的问题。在社会用人标准的影响下,如今很多大学生喜欢去寻找实习机会。但是在实习中,存在很大的误区:把工作经历等同于工作经验。曾经有一个大学生,对我说他在大学时期有30段实习经历,也就是说先后到过30个单位去实习,他认为,经历越多,经验也就越多。这完全是对经验的误解,这样的实习经历怎么可能变成经验呢?经验是对经历的感悟,经验必须以经历为基础,但与经历的长短、次数并非一定是正比关系。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工作岗位,都可能没有很好的工作经验,因为他只有经历,没有把经历上升为经验,但有的人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只干了一年,就对工作体会很深,由此积累起了经验。那种一会儿换一个实习工作,认为实习经历越多经验越丰富的做法,最终将得不偿失。还有一点也令人匪夷所思,就是有一些同学会对实习单位负责人说,我报到之后不来上班,你能给我的实习证明盖个章吗?这个章能证明什么呢?实习单位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