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走进联合国 >

第2章

走进联合国-第2章

小说: 走进联合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联合国的作用无可取代,单边主义将日益不得人心,最后必将走向衰亡。
  2005年10月于北京

  庞森简介

  庞森,1957生于北京。1977年下乡插队。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后考入联合国译员培寻班,学习同声传泽。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此后一直从事多边外交工作,先后在外交部国际司、军控司和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两度赴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常驻,历任随员、三秘、二秘、一秘、参赞、副司长。曾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人权委员会的会议,亲历过不少重大国际事件。在主管APEC工作期间,曾参与APEC领导人会议的筹备工作。在主管裁军工作期间,出席过一系列与裁军、军控、促进和平与安令卡相关的国际会议。2000年7月,进入联合国监督、视察和核查委员会(简称监核会),担任高级活动评议官,参与核查与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工作。主要著作有《当代人权ABC》《人权百题问答》《我与布利克斯共事》,译著有《火车大劫案》《情梦温凉》和《黑色的遗产》等。

  插图(1)

  
  
  


  《走进联合国》 第一部分

  万国宫怀古

  第一章 联合国绝响
  要写联合国,不可不提及国联和万国宫,因为国联是联合国的前身,万国宫是联合国的镜子,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又称国际联合会,其英文名称是League of Nations。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1月8日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37~1938年是国联会员国最多的时候,达58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解体。
  万国宫的名字来自法文Palais des Nations,它曾经是国联的总部,现在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所在地。它坐落在莱蒙湖畔,是日内瓦一景。为了建造这座总部,国联从世界各地请来了360名著名建筑师设计。自1929年破土动工,历时7年,至1936年始告落成,取名为万国宫。
  1 万国宫怀古
  1984年2月,我收到联合国发来的聘书,和几位同学一起赴日内瓦为联合国担任同声传译。
  初到瑞士,正是冰雪消融、山花初放的早春时节。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幽谷环抱之中,湖泊星罗棋布,称为千湖之国。远眺,群山白雪皑皑终年不化;近观,湖水碧波粼粼深不见底;翘首,绿树漫山遍野,低头,脚下芳草无际。
  瑞士全国到处是崇山峻岭,路隘林深,行路之难不亚于中国的蜀道。当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大军远征罗马,翻越阿尔卑斯山遭遇雪崩损失惨重,人员伤亡过半。拿破仑东征经过阿尔卑斯山之前曾作过充分的准备,但仍有近千名士兵葬身于冰峰雪谷之中。
  古罗马帝国的将军们占领了瑞士之后,深知要站稳脚跟,必须修路。当秦始皇在中国遍修驿道之时,古罗马帝国的大军也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筑起一条条通向罗马的大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此成为一句著名谚语。如今的瑞士,带有明显古罗马风格的断壁残垣仍然依稀可见。
  瑞士得以保护自身的平安自然要感谢阿尔卑斯山的屏障,但也并不尽然。瑞士人虽民风淳朴,但也骁勇善战。由于地处难以耕作的高寒的穷山恶水之间,瑞士人自古就有当雇佣军的传统,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中都有瑞士军团。当年教皇率领十字军东征,遇到强敌,身边的卫兵各自逃命,仅有一些忠勇之士始终不离左右,护着教皇杀出重围。脱险之后教皇一问,始知这些忠心的卫兵是来自瑞士的雇佣军。教皇于是决定:此后教廷的御林军一律用瑞士人。此习俗延续至今,一直未改。有一年我去参观梵蒂冈,与守卫教廷的卫兵聊了几句,一问果然来自瑞士。
  瑞士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宪法规定,20~24岁的健康男子必须服役。家家户户都建有可以作防空洞用的坚固的地下室,高速公路均可作飞机跑道使用,路上每隔不远就有一段金属连接带,据说战时一抽掉这些金属,敌方的车辆就会被阻在路上寸步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欧洲大陆到处炮声隆隆的时候,瑞士却静得像世外桃源,纳粹德国的坦克大军横扫欧洲,却绕过了瑞士,这显然不是意外。
  瑞士东邻奥地利,西接法兰西,南依意大利,北靠德意志。瑞士的民族也由德、法、意和瑞士土著人四部分组成,因此瑞士的公务员必须会讲三种语言。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又处于强国包围之中,却没有一点分裂之虞。从未听说某个族群欲脱离联邦分裂出去。瑞士奉行的是怎样一种民族政策,得以保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和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
  日内瓦是世界闻名的和平之都,位于莱蒙湖畔。这个湖原本叫日内瓦湖,但因为湖的另一端还有洛桑、蒙特尔等城市,因此改称莱蒙湖。离湖不远的老城区是一片居高临下的高地,城内鹅卵石铺路,四周是古城墙。1602年,高卢人入侵日内瓦,敌人攀上城墙,形势万分紧急。此时,一位老太太为守城士兵送来一锅滚烫的鸡汤,老太太连锅带汤一起倒向攀城的敌人,为守城士兵赢得了喘息之机,于是转败为胜。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登城节,成为日内瓦的重要节日。每年此时,男人都会穿上传统的士兵服装,扛上火枪列队游行,到老城的广场上用火绳点燃枪中的火药,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枪声。女子则会穿上古色古香的裙子,带着白色小帽,挎着篮子,装上食品,扮作劳军的家属,穿行于队伍之间。
  到万国宫上班第一天,我就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所打动。站在万国宫前,低头俯瞰,是碧波涟漪的莱蒙湖;举首远望,是白雪映日的阿尔卑斯山主峰。苏联赠送的人造卫星模型矗立园中,直插云天;美国总统威尔逊赠送的浑天仪沉睡在水池边,倒映着游人投进池中的硬币。几只孔雀终年在大楼前的草坪上徜徉,苍松翠柏之间静静地安眠着这座庄园的主人勒维利奥。
  万国宫问世之前,这片园林是一座私产,它的主人勒维利奥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勒维利奥的母亲阿丽亚娜去世后,他把园子改名为阿丽亚娜公园,以示对母亲的怀念。1890年,勒维利奥临死前将公园赠给了日内瓦市政府。
  万国宫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乳白色石料,在古树、绿草和百花丛中,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宫内宽敞明亮,装饰精美。凭窗向外望去,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一望无际的茵茵绿草,还有掩映在花丛之中的雕塑,很像昔日欧洲帝王的行宫。据说万国宫的占地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比法国的凡尔赛宫还要大。
  万国宫内有世界各国政府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幅是北京天坛挂毯。在来自世界各国琳琅满目且令人赞叹不已的赠品中,这条挂毯最具魅力,因为无论你站在什么角度看它,天坛祈年殿的正门永远对着你。每当导游小姐把这个奥秘告诉前来参观的游人之后,你就会看到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从一个观察方位转到另一观察方位,看得口中啧啧称奇。据说,现在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艺术品具有同样奇妙的效果,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蒙娜丽莎的眼睛永远对着你。

  战争:国联之母

  2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对塞尔维亚垂涎已久的奥匈帝国借机向塞尔维亚宣战。战火迅速蔓延,35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3的人口卷入战火,连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组织起澳新军团与各国君王会猎于欧洲。
  战争延续了4年零3个月。至1918年深秋,交战各方都已无力再战。11月11日,德国外交大臣在瑟瑟秋风中登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停战条约。
  1919年元旦刚过,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齐聚在巴黎市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门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作为主要战胜国的领导人成为和会的主角。俄罗斯已经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被视为另类,因此未获邀请与会。
  与会者各有各的打算。英国和法国要严惩德国和奥匈帝国,让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为付出代价。英法在战争期间就定下密约,打了胜仗之后一起瓜分战败者的殖民地,会上,乔治首相与克莱门梭总理为争夺战利品吵得不可开交。
  日本代表牧野看着英法争得面红耳赤却默不作声。这位“沉默的伙伴”对于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以及其他地区领土的归属统统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亚洲,是太平洋,特别是中国的山东。
  美国总统威尔逊比乔治、克莱门梭和牧野更具有战略眼光。美国士兵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世界。
  大战开始时,威尔逊一边进行全国总动员,一边高举和平旗帜,在交战各方之间促和,同时将美利坚制造的各种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但却是有偿地运往旧大陆。按照美国史书的描述,威尔逊的和平努力数度失败,美国船只在公海上被德国潜艇击沉。威尔逊要求国会宣战。此时,欧洲战场的交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美国的虎狼之师一抵战场便大展雄风,像聪明的斗牛士一样,在最后一刻给予对手以最后一击。
  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美国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威尔逊冒着大西洋凛冽的寒风登上华盛顿号军舰,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他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军舰上,搬到巴黎的凡尔赛宫内,在其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了所谓的全世界利益,也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而日夜操劳。
  威尔逊是第一位出国远行的美国总统,也是第一位在海外与美国士兵欢度圣诞节、第一次受到教皇接见的美国总统。无论是在巴黎,在伦敦,还是在罗马,威尔逊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争相向他欢呼,他被淹没在花的海洋里。
  威尔逊对于英法的争吵不以为然。“夫天下,德者取之。”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是国际社会的共有财产,怎能私相授受,任意瓜分,中饱私囊。早在一年前,威尔逊在向国会发表演说时就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纲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威尔逊说:建立国联的目的是将美国的原则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按照他的想法,战败国的殖民地既不能归英国也不能归法国,也不能属于日本,而应由国际联盟委托“先进民族”代管,称为委任制度。英法明确反对委任制度,威尔逊威胁拒绝向两国提供贷款,并准备退出和会。英法被迫让步,同意建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讨论建立国联问题,由威尔逊担任主席。
  和会从严冬一直开到初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大家各有所获,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由英国和日本平分秋色,赤道以南的归英国,赤道以北的归日本。英国受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了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则得到了750万人口的地区。各国同意建立国联,并采纳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让美国的资本和商品进入上述地区。威尔逊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起草的国联盟约也获得通过。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威尔逊为了争取国内支持,不顾医生的警告和妻子的劝说,拖着病后初愈的身体两度在全国巡回演说,行程1万多公里,演说37次。威尔逊在国会动情地说道:“我们有胆量拒绝这项盟约,而让世界为之心碎吗?”
  由于劳累过度,威尔逊在演讲途中病倒了,回到华盛顿不久便突然中风,半身不遂。1920年12月,威尔逊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此时他已经无力远行去领奖了。据说,此时他虽身为总统,但已无力治理这个国家了,许多治国的大政方针都出自他妻子之手。
  威尔逊的巡回演讲没能扭转局势。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国联宣告成立,美、英、法、中等32个国家是国联创始会员国。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和约》,美国只能徘徊在国联的大门之外。苏联直到1934年才申请加入国联,5年之后又因为苏联对芬兰的战争而被开除出国联。
  巴黎和会不是和平之会,而是战胜者为分赃而举行的盛宴。会议对战败国规定的苛刻条款为仇恨和复仇埋下了种子。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曾忧虑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中国的愤怒

  3 
  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均有所获,只有中国的“收获”是个例外。
  1917年,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代表刚刚剪掉长辫子的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协约国允诺:如果中国参战,战后将给予中国以大国地位。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粮食,并派遣18万华工赴欧洲参与战地后勤工作。巴黎和会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坐到战胜国的席位上。
  山东是中国古齐国的旧都,是孔圣人的故里。齐桓公在这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老夫子乘着车从这里出发周游列国。可是,羸弱的清政府居然把这片土地借给了德国。第一次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向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租借地。袁世凯几度请求美国援助,阻止日本侵略,威尔逊经过深思熟虑,委婉地拒绝伸出援手。现在,中国成了战胜国,北洋政府派外交部长陆徵祥及顾维钧、王正廷满怀希望前往巴黎,希望在和会上收回在山东的主权。
  和会上,沉默了多日的日本代表牧野终于露出了司马昭之心。他根据中日二十一条及战争期间的英日、法日、意日密约,要求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牧野说,日本把山东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应该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日本。乔治首相和克莱门梭总理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其他目的,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原封不动地转交给日本。
  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拍案而起:“我们应当表明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立场,这是我们神圣的、不可放弃的权利。如果放弃这种权利,代表团还有何颜面去见国人。”那天的会上,顾维钧的手中没有发言稿,但他慷慨陈词,揭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政策由来已久,说明中国被迫签订二十一条的历史,指出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公道和国际公法,有违巴黎和会的本意,且必将危害远东及世界和平。电影《我的1919》,反映的就是那段历史。
  顾维钧讲完,威尔逊和乔治首先向他表示祝贺,说这篇发言卓越地阐述了中国的观点。威尔逊总统深谙分而治之、以夷制夷之道。他不希望日本过分强大,危及美国的在华利益。他建议将山东交给国联共管,以后再交还中国。但日本态度强硬,以拒签和约相威胁。威尔逊总统左右踟蹰,最后决定顾全大局,牺牲中国,取悦日本。
  2002年,美国学者布鲁斯·艾里曼出版了其新著《威尔逊与中国:对山东问题历史的修正》。艾里曼认为,威尔逊并未出卖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