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

第2章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第2章

小说: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大大地刺伤了小林的自尊心,他立刻回敬道:“你别以为有几个钱就了不起!”    
    那车主瞪着他,恶狠狠地说:“我告诉你,我有钱就是了不起!看你的样子就是个穷打工仔,如果你是我的员工,我一定会让你好看!”    
    小林气得扭头就走。当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那个车主的话始终盘旋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他想,难道打工的人就注定要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吗?我就不能争口气,自己做老板吗?有了这个念头后,他感到自己一下子充满了豪情。可静下心来一想,他又不得不考虑到现实的问题:自己要钱没钱,要经验没经验,怎么做老板呢?怎么样才能做好呢?    
    与小林同住一个宿舍的阿祥见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开玩笑地问他:“想女朋友了吧?”小林摇摇头,随即将自己想当老板的想法说给阿祥听了。阿祥大吃一惊,劝他说:“这样的野心可千万不能有呀!你别看那些大老板在人前那么风光,他们背后吃的苦你能受得了吗?再说,我们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只要安心打工,赚的钱也够养家糊口了。”    
    小林生来就是个不服输的人,听阿祥这样一说,他反而坚定了自己做老板的决心。他想:难怪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做了老板,有的人却只能打一辈子工。原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向前跨一步的野心啊!无论如何,我也要试一试!于是心里就打定了注意。    
    小林制订了个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现自己的老板梦:第一阶段,用两年的时间边打工,边充电,从书本上汲取做一个管理者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主要是积累资金与经验;第三阶段则开始寻找项目办厂。他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办出自己的厂,实现当老板的梦想。小林将这个计划命名为“鲲鹏计划”。    
    小林把计划书贴在床头,时时用它激励自己。他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学》等大量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并利用技术培训的空闲时间钻研起来起这些课本。他每月的工资除了交伙食费外,其余的都用来买了学习资料。有了奋斗的目标,他一心埋在这些课本中,深圳的灯红酒绿对他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    
    艰难前行    
    6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小林回到了厂里,并很快得到了重用,成了制版车间主任。他是厂里最年轻的一个主任。1992年五一节,他与相恋几年的女朋友举行了婚礼。厂里为了照顾他这个技术骨干,在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了一间办公室给他们夫妻俩做新房。许多同事对小林说:“厂里待你真不薄呀!如果我是你,一定死心塌地为老板卖一辈子命!”    
    同事们的话也让小林深有感触,但他很快又想到了自己的“鲲鹏计划”。他知道,要实现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努力,而不能贪图安逸。当妻子得知丈夫的想法后,吃惊地说:“向东,我们这样不是挺好吗?赚了钱回老家盖个房子,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而且,凭我们现在的条件,要做老板比登天还难啊!”    
    面对妻子的劝阻,小林只坚定地说了一句话:“人无志气山压人,人有志气人压山!”妻子知道丈夫的脾气,便不再劝阻他,而是开始默默地支持他。    
    到了1993年7月,小林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计划,可以向第二个目标挺进了。在第二阶段,最关键的是要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并做资本的原始积累。但要做到这些,显然不能局限在一个厂里。经过几天的考虑和考虑,小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去北京发展。    
    当他把辞职报告送到主管面前时,主管十分惊讶。他对这个自己十分器重的下属说:“你是不是嫌这儿的工资低?我可以向老板建议给你加薪……”。小林连连摇头,说:“厂里给我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的确不算少了。我之所以选择离开工厂,是自己想到外面闯荡闯荡,长长见识。”    
    小林辞职的消息一传开,各种风言风语也就出现了。有人说他不知好歹,厂里这么照顾他,他还要炒老板的鱿鱼,是忘恩负义;也有人说他想自己做老板简直是白日做梦,还有人甚至骂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家”。    
    在铺天盖地的风言风雨中,工厂的老板却给了小林最有力的支持。当他得知小林的志向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林,你能有这样的志气,真是难能可贵啊!说实在话,我真不愿意让你这样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为我打一辈子工。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套用他的话送你一句:不想当老板的打工者不是好男儿!你去吧,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老板的话让小林勇气倍增。1993年11月,他只身一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北京的街头。一连两个星期,他都奔波在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着钱就要花完了,小林心急如焚。这时,过去的一个同事打来电话,劝他回到厂里上班。小林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走出了这一步,就决不能再回头。”    
    苦心人,天不负。几天后,小林终于被一家印刷公司录用了。当经理得知他曾经参加过制版培训,而且有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后,决定对他委以重任。这样上班的第二个月,小林就被任命为制版车间主任,月薪1800元。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小林发现这家企业在管理上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失望之余,他毅然再次跳槽了。


第一部分  做一个有野心的员工第3节 “野心”三步曲(2)

    1994年3月,小林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被全国最大的挂历印刷企业——吉林省长春市月历公司聘用了。凭着熟练的制版技术,他很快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被提拔为综合车间副主任。这个公司是个一流企业,管理十分规范有序,考勤、计件、质管和物流等都做到了科学规范。在这里,小林学到了许多比书本上生动得多的管理知识。尽管这家企业的工资比在北京的那家工厂低了好几百元,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转眼间,小林在月历公司的生产流程上已经工作了半年。这时,他又将眼光盯向了市场营销一线。他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板,光有管理与生产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场,这才是将来自己创办企业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他分析认为,掌握了市场,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回笼和业务的拓展就都能水到渠成了。    
    1995年春,小林再次做出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他要辞去生产主管职务,到市场一线上去磨练自己。当他把这个想法向公司经理和盘托出时,经理首先赞扬了他的胆识,然后话锋一转,说:“市场可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啊!业务员都没有底薪,如果跑不到业务,一分钱也拿不到……”    
    越战越勇的小林仍然坚持他的决定,于是公司将他调到了营销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小林立刻找最硬的骨头啃——他要求筹办营销部驻北京办事处。他要在这个对他来说两眼一抹黑的国际大都市中开创市场,到市场中去磨砺自己的胆识和智慧。    
    小林在生产部门工作了四年,等他真正冲到了市场最前沿,才知道市场的无情竞争比他想像的要激烈得多。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招揽印刷业务,然而,大多数单位都已有自己固定的业务单位,因此一个月下来,小林竟没有做成一分钱的业务。没有底薪,也拿不到提成的他不得不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每天靠吃两袋方便面充饥,很快,他整个人就瘦下去了一圈。    
    1995年6月,小林参加了朝阳区一所高校的印刷业务招标。主办单位给每一位业务员发了一张表格,要求他们当场填好交上去,然后就回去等消息。那张表格上除了填写报价外,还要求写出本单位的优势与劣势。小林在填写劣势一栏时犹豫了:如果暴露了本企业的弱点,还有谁会愿意把业务交给自己做呢?但他转念一想,做业务必须以诚待人,即便这样会影响不好。但还是试一试吧。于是,他根据在生产部门工作时掌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本企业在设计方面新意不足的劣势,然后又添上了几条解决问题的办法。    
    几天后,那所高校打来电话,通知小林去签合同。原来,在应标的20多家企业中,只有他一人填写了企业的劣势,而校方看中的就是他的诚信。小林就这样做成了一笔价值100多万元的业务。    
    从这第一笔业务中,小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诚信是进入市场的敲门砖。他暗下决心,不管是给人打工,还是自己做老板,都要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小林的业务就一天比一天好做了。随着京城市场的迅速打开,他的收入也节节攀升,最高的一个月光提成就拿了1万多元。经过两年多的市场磨砺,小林逐渐成熟起来。他决定趁热打铁,向着第三阶段的目标挺进。    
    1998年2月,小林开始寻找项目,作办厂的前期准备。他起初想办一个印刷厂,但设备投资太大,光一台进口的胶印机就要1000多万元,而这时他所有的积蓄加起来还不到20万元,这个计划因此泡汤了。好在同年5月,小林在回家探亲时,听说东台市最近几年办了几家纸箱厂,但因为没有印刷厂,成品盒都要拉到邻县去印字。小林知道,在纸盒上印字一般用的是丝网印刷,工艺并不复杂,而且设备投资也不是很大。机不可失,他立即赶回北京办理了辞职手续,然后找到京城一家濒临破产的印刷企业,只花了10万元就买下了他们的丝网印刷机。回到家乡后,他立即申请创办了东台市向东丝网印刷厂,并利用自己打工所积累的市场开发经验,开始着手广泛联系业务,很快就以质优价廉的优势打开了市场。到1999年时候,工厂的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而且还招了5名工人为他打工。他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实现了他做老板的梦想。    
    然而,小林对此并不满足,他仍然在不断地寻找新的项目,以期打开创业的突破口。不少亲友劝他说:“小林,你办这个企业不容易,而且现在收入也不错,何必还要再折腾呢?”小林回答道:“如果我不折腾,哪来的这个厂呢!但这个厂在我眼里只是个小作坊,离我奋斗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小林考虑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有优势的特点,便萌生了办一个玩具厂的想法。但是,办玩具厂一下子就要进几百台缝纫机,还要有足够大的厂房,因此,资金又一次成了他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正在这时,小林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浙江人的创业意识。该文说他们如果有10元钱,就会向亲友借10元,向银行再借10元,凑成30元创业。而大部分中国人习惯的创业方式则是从自己现有的10元钱中拿出6元钱来创业,用剩余的4元钱给自己留条后路。但这样的企业缺少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就败下阵来。    
    浙江人的“30元创业法”与小林的“野心”不谋而合。2001年初,他拿出自己积累下来的40多万元资金,又向亲友借了近20万元,在东台市梁垛镇个体工业园区征用了5亩土地,开始建筑厂房,然后再用厂房作抵押向银行借了50万元的贷款,购进了设备和原料。正是采用这种办法,小林只用40多万元的原始积累就完成了100多万元的项目投资。    
    玩具厂办起来后,小林很快用诚信和质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进而打开了上海外贸的大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五国和香港市场的订单纷至沓来,创业的第一年,小林就赚了40多万元。2002年,他继续扩大生产,招聘的工人达到了230多名,工厂的规模再次扩大,先后盖起了三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总资产超过了300万元。    
    自2001年以来,小林的玩具厂已累计生产出各类玩具1200多万件,在出口的五国和香港特区中,平均每25人就有一件他厂里的玩具,他成了苏中地区远近闻名的“玩具大王”。    
    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路到底有多远?到底要怎么走?有人说隔了千山万水,有人说只有一步之遥。前者觉得自己天生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于是安于现状,辛苦而满足地挣着那几百元工资,连跳槽的心思都从未动过;而后者则相信只要有“野心”,并付诸行动,做老板就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小林成功的经验告诉打工族,通向老板的路应该这样走:首先,你要有坚定的信念。为了实现做老板的梦想,你必须不断地拒绝安逸、舒适生活的诱惑;其次,要努力在艰苦的打工岁月里培养做老板的素质,比如财务、人事的管理,生产流程的管理以及把握市场的能力等等。为此,你需要多换几个工作岗位,多接触些各有所长的老板;最后,你还得锻炼自己把握商机的能力。因为启动资金少,一次创业成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万一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你也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卧薪尝胆,重新积累起动资金,再战江湖。    
    或许我们可以试一试小林的创业道路,但是我们千万别忘了带着野心。


第一部分  做一个有野心的员工第4节 如何辨别“老板”的潜质

    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扶持政策让创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今天的社会里,只要我们想做,谁都可以成为老板。据统计,目前上海平均每天都会诞生193个小老板。面对诸多机会,如果再遇到了职业“瓶颈”,白领们便会跃跃欲试:是自己跳出去单干,还是利用职务之便与人合伙开个公司?当然,习惯了多年朝九晚五的生活,到了单干的时刻,不免会少了一份魄力。习惯于理性计算,他们会先计算机会成本多少,而且最大的困惑是:我的积累完成了吗?何时我可当老板?    
    刘向东本科毕业后就在某大型服装外贸进出口国有企业做外销员,兢兢业业干了7年,从一个对贸易一窍不通的文科生,变成了精通欧洲服装进出口贸易的“专家”。如今,他对公司的一切业务可以说已经了如指掌,而他的职位发展到了外销员,也停滞不前了。公司注重论资排辈,加上有诸多的“皇亲国戚”,他要升任经理似乎希望渺茫。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跳槽去别的公司,如民营或者外企,然而他如今的公司在行业内是老大,跳槽很可能会越跳越糟。第二,读MBA镀金。去名校读个在职MBA,争取获得职位的飞跃。但是,在过去的7年中,他没有做过管理工作,所从事的贸易行业,圈子就那么大,一张纯粹的文凭是否管用?而且读书需要3年,3年内一定无暇再顾及别的机会,3年后MBA身价如何,也还是个未知数。第三,创业。公司很多“能人”都自己跳出去单干了,这也一直是他的梦想。虽然他一直注意积累这方面的国外客户,但是机遇不佳,客户被老板“卡”得死死的,因此万事俱备,而“东风”却久候不遇。    
    对此,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公司职业顾问窦吉认为:在深造、创业、跳槽各种机会之间苦恼徘徊,这不仅仅是刘向东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创业让一个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