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法】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分。
【出处】何成瑶方 孩子得了猩红热的治疗 儿科 传染病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百日咳 儿科 传染病 (及婴儿气喘)大蒜头一只,去皮捣烂加白糖3钱,过半小时后用滚开水一两冲,再去渣服汁,一日二次,两天可愈。肺炎、咳嗽 儿科 传染病
取鲜藕汁半两,蜂蜜半汤匙,芝麻油3滴,起搅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2~3天,疗效极佳。流行性腮腺炎小偏方 儿科 传染病
板蓝根2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服5天。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名】清热解毒饮。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5克,生甘草3克,柴胡10克,马勃4克,元参10克,黄芩10克,升麻3克,薄荷3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秋侠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热毒蕴结。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止痛。
【方名】芥防二连汤。
【组成】芥穗8克,防风8克,川连8克,连翘8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地丁8克,官桂6克,土茯苓10克,牛蒡子8克,忍冬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医门新录》 腮腺炎的偏方 儿科 传染病 青叶敷剂
药物:大青叶(鲜品)100…300克。
用法:上药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2例,9例痊愈。 腮腺炎的偏方2 儿科 传染病 腮腺炎糊剂
药物:木鳖子适量。
用法:木鳖子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
来源:广西中医1988 腮腺炎偏方 儿科 传染病 消毒饮
药物: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一天量。
疗效:次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5剂可愈。
来源:黑龙江中医1989
流行性脑膜炎小偏方 儿科 传染病 干净大蒜,生吃,每日两至三瓣;艾叶、苍术、雄黄各10克,燃;后消毒室内空气。 内服外敷治腮腺炎 儿科
传染病
内服方:柴胡10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克。并发睾丸1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轻者2日一剂,重者1日1剂。水煎服至愈。外用敷方:冰硼散每次2支,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或,大黄40克,研细末,调醋适量,涂患部,每日3次。注:内服方药,小儿用量减半。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小儿夏季热的治疗方法 儿科 传染病
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儿夏季热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方一'玉竹、冰糖各500克。将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方二'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1剂,分2次吃瓜饮汤。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方三'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木棉花各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慢火将各物煮粥,以豆熟透为度。本方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方四'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1包日2次。本方适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方五'蚕茧、大枣各20枚。煎汤,代茶饮服。本方适用于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方六'羊耳菊10-29克,桑椹于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麦冬各6—10克。水煎服,每日j剂,日服4次。本方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小儿夏季热,为唐冬秀方。'方七'青蒿、黄芩各3克,银花5克,扁豆花、竹叶、荷叶各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五叶莲(蛇含)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张芝芳方,适用于小儿夏季高热。
小儿口疮中药方剂 儿科 口腔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名】凉膈散。
【组成】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3克,竹叶10克,薄荷3克,白蜜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瓜霜治口疮 儿科 口腔病
制法: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在瓜皮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
用法: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疗效很好。 云南白药治复发性口疮 儿科 口腔病 用棉签蘸药粉涂敷于溃疡上,每日3…6次连用3天可痊愈。
泻心饮 儿科 口腔病 组成:生地30克,木通30克,生甘草6克,川连3克,知母9克,黄柏9克,女贞子15克,墨早莲15克,龟版9克,生熟谷芽各15克。
主治:溃疡生于舌者。
用法:水煎服。 口疮验方 儿科 口腔病 五倍子6g,冰片lg,研为细末,敷于患处。传染性软疣验方
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 口疮的自治疗法 儿科 口腔病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有虚实之分。
(6)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
3.饮食自疗法
(1)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60克、生地30克、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4.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 小儿口疮的分型食疗 儿科 口腔病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小儿口疮除采用食疗外,还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 口疮方四 五官 口腔病
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日1次。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口疮方五 五官 口腔病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口疮方一 五官 口腔病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温中除火汤 儿科
口腔病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肉桂3克,土茯苓20克。
功效:补中益气,温中除火。
主治:元气亏虚,阴火上炎之口疮。
用法:水煎服。 清胃泻火汤 儿科 口腔病 组成:连翘,黄连,当归,生地,丹皮,生石膏,升麻,大黄,甘草。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通便。
主治:实火口疮。
用法:水煎服。 口疮方二 五官 口腔病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复方连术汤 儿科 口腔病 组成:川连3克,苍术30克,胡黄莲10克,人中黄1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健脾护中。
主治:复发性口疮。
用法:水煎服。 口疮方三 五官 口腔病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口疮方六 五官 口腔病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口疮方七 五官 口腔病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养阴清热汤 儿科 口腔病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栀子10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复发性口疮,扁平苔鲜,干燥综合症等。
用法:水煎服。 牛黄珍珠散 儿科 口腔病
组成:牛黄1。3克,麝香1克,珍珠1。5克,黄连4。5克,硼砂4。5克,朱砂1。8克,元明粉4。5克,冰片4。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止痛。
主治:口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