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辨证】血瘀凝滞。
【治法】破血软坚,理气行滞。
【方名】加味化坚汤。
【组成】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丰明德方。
(二)
【辨证】热犯血分,热与血结,凝聚少腹。
【治法】破瘀,调气,逐积。
【方名】加味核桃承气汤。
【组成】桃仁3克,桂枝10克,大黄16克,芒硝10克,甘草6克,水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兰凯方。淋巴管瘤 其他 中医方剂 淋巴管瘤
(一)
【辨证】脾经湿盛,水湿外溢。
【治法】健脾理湿。
【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
【组成】苍术9克,白术9克,赤芍9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衣9克,炒薏仁9克,
匾蓄9克,萆9克,六一散(包)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
(二)
【辨证】脾经湿盛,水湿外溢。
【治法】健脾利湿。
【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
【组成】苍术9克,白术9克,赤芍9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衣9克,炒薏仁9克,匾蓄9克,萆9克,六一散9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喉癌 其他 中医方剂 喉癌
(一)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白英清喉汤。
【组成】白英30克,龙葵30克,蛇莓24克,半枝莲24克,猕猴桃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裘渊英方。
(二)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漏芦升麻汤。
【组成】漏芦10克,大青叶10克,升麻8克,黄芩5克,生甘草5克,玄参5克,牛蒡子5克(炒),苦桔梗5克,连翘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唇癌 其他 中医方剂 唇癌
(一)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通经络。
【方名】加减八味丸。
【组成】茯苓120克,山药120克,丹皮120克,泽泻(蒸)90克,五味子(炒)90克,肉桂18克,熟地(捣膏酒煮)240克,山萸肉150克。
【用法】炼密为丸,每服6克,空心盐汤送下。
【出处】《外科正宗》。
(二)
【辨证】热毒上蒸。
【治法】清心解毒。
【方名】清凉甘露饮。
【组成】茵陈3克,银柴胡3克,石斛3克,枳壳3克,麦冬3克,甘草3克,生地3克,黄芩3克,知母3克,枇杷叶3克,淡竹叶20片,灯心草2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食后服。
【出处】《外科正宗》。
(三)
【辨证】脾经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散结。
【方名】清热除湿祛风膏。
【组成】黄连6克,黄柏9克,小生地9克,浮萍草9克,白芷9克,防风9克,当归尾9克,白藓皮6克,白芨6克,僵蚕6克(炒),梅花冰片0。9克(另研,后对)。
【用法】共研粗末,水煎,滤去滓,再熬浓汁,搽之。
【出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垂体肿瘤 其他 中医方剂 垂体肿瘤
【辨证】血虚火旺,气阴受损。
【治法】益气养阴,泻火散结。
【方名】加味温清饮。
【组成】黄连6克,川芎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生地15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玄参15克,荷叶15克,白芍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民庆方。多发性疖肿 其他 中医方剂 多发性疖肿
【辨证】汗出遇冷,暑湿乘虚而入,停聚肌腠,气血运行被阻,郁瘀成疖。
【治法】祛暑化湿解毒。
【方名】藿佩六一散加味。
【组成】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六一散1包(滑石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吕敬江方。新生儿硬皮症 其他 中医方剂 新生儿硬皮症
【辨证】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
【治法】调补气血。
【方名】复方生脉散方。
【组成】人参6克(另炖服),黄芪4。5克,五味子1。5克,麦冬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区少章方。新生儿黄疸 其他 中医方剂 新生儿黄疸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
【辨证】脾胃阴伤,肝木横逆。
【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
【方名】加味脾胃健运汤。
【组成】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莲3克,白芍3克,乌梅3克,茯苓12克,南豆12克,木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谢其彦方。小儿营养性贫血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营养性贫血
【辨证】喂养不当,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司,生化气血不足。
【治法】补气生血,健脾和胃。
【方名】补血灵糖浆。
【组成】制首乌30克,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27克,炒谷芽30克,炒麦芽30克,陈皮18克,五味子18克,大枣15枚。
【用法】浓煎成500毫升,加白糖及防腐剂适量,装瓶。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20…30毫升,4…6岁30…4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出处】郭锦章方。小儿营养不良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营养不良
(一)
【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治法】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
【方名】消积汤。
【组成】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木香7。5克,贯众10克,芜荑7。5克,荷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孙允中方。
(二)
【辨证】疳积脾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法】补肝消积,佐以杀虫。
【方名】猪肝散。
【组成】煅牡蛎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壳使君子3克,炒莱菔子3克,鲜猪肝125克(切碎)。
【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和匀后,再将猪肝切碎与之混合蒸熟,酌情适量,日食3次。
【出处】李少林方。小儿遗尿症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遗尿症
(一)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益脾,固涩止遗。
【方名】补肾缩泉汤。
【组成】韭子15克,破故纸15克,益智仁15克,白术15克,覆盆子40克,煅龙骨40克,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桑螵蛸30克,党参25克,附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闫洪臣方。
(二)
【辨证】肾气虚弱,膀胱失其约束。
【治法】补益肾气,固涩小便。
【方名】缩泉丸加味。
【组成】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彭宪彰方。
(三)
【辨证】肾气不固,下元虚寒。
【治法】补益肾气,温暖下元。
【方名】缩泉丸加味方(散)。
【组成】益智仁100克,炒山药30克,桑螵蛸40克,补骨脂15克,乌药30克,白果10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可服至10克,每日两次,早晚温开水冲服,幼儿剂量酌减。
【出处】周鸣岐方。
(四)
【辨证】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
【治法】温肾固摄,宣肺开窍。
【方名】骨脂金樱固摄汤。
【组成】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美龄方。小儿哮喘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哮喘
(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二)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长江方。
(三)
【辨证】虚中挟实。
【治法】宣肺化痰,摄纳肾气。
【方名】小儿哮喘基本方。
【组成】炙麻黄3…5克,熟地10…15克,杏仁10克,竹沥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射干6克,炙细辛2…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育仁方。
(四)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定喘。
【方名】蝉龙定喘汤。
【组成】蝉蜕9克,地龙9克,莱菔子9克,苏子9克,杏仁9克,半夏9克,桑皮9克,麻黄6克,黄芩6克,白果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午雪峤方。小儿消化不良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消化不良
【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
【治法】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方名】清肠消导汤。
【组成】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山楂6克,焦神曲8克,炙甘草1克。
【用法】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出处】姚公树方。小儿夏季热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夏季热
(一)
【辨证】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方名】羊耳菊合剂。
【组成】羊耳菊10…29克,桑椹子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6…10克,麦冬6…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4次。
【出处】唐冬秀方。
(二)
【辨证】暑热之邪,淫犯脾胃,气阴两伤,热邪稽留而不解。
【治法】宣透泄热。
【方名】加减银翘散方。
【组成】连翘5…10克,薄荷3…5克,牛蒡子3…5克,荆芥3…5克,甘草3克,黄芩5…10克,芦根10…15克。
【用法】水煎至沸7…10分钟即可,每日1剂,服药后汗多者,嘱喂服白糖水适量。
【出处】董智良方。小儿夏季高热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夏季高热
【辨证】暑热伤阴,阴虚火旺。
【治法】清热涤暑。
【方名】清络饮加味。
【组成】青蒿3克,黄芩3克,银花5克,扁豆花3克,竹叶3克,荷叶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10克,五叶莲(蛇含)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芝芳方。小儿舞蹈病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舞蹈病
(一)
【辨证】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气血耗伤,筋脉失养。
【治法】养肝熄风,营筋通络。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杭白芍25克,生甘草10克,生地25克,茅苍术13克,嫩桂枝6克,木瓜10克,秦艽13克,威灵仙13克,生龙骨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法昌方。
(二)
【辨证】肝经风动,心经热盛。
【治法】镇肝潜阳,熄风清心。
【方名】赭石牡蛎汤。
【组成】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天竺黄6克,白蒺藜9克,钩藤15克,全蝎9克,防风9克,归尾9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焦树德方。小儿水痘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水痘
【辨证】内蕴湿热,外感时邪病毒,时邪与湿热相搏,留于脾肺二经,邪从气泄,扰于气分,发于肌表。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银翘二丁汤。
【组成】银翘6…10克,连翘6…10克,六一散(包)6…10克,车前子6…10克,紫花地丁10…15克,黄花地丁10…15克。
【用法】水煎50…100毫升,分2…3次服,第二煎外洗患部。
【出处】姜润林方。小儿肾炎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肾炎
(一)
【辨证】湿热瘀阻,毒热壅盛。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名】鱼腥草汤。
【组成】鱼腥草15克,倒扣草30克,半枝莲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30克,灯草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弼臣方。
(二)
【辨证】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壅遏,气机不畅,以致血热血瘀者。
【治法】宣肺益脾,佐以清热化瘀。
【方名】泻肺补脾方。
【组成】桑白皮5…12克,淡子芩6…8克,茯苓6…10克,生北芪12…20克,党参6…15克,生黄柏6…8克,白茅根20…25克,陈皮3…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小儿肾病综合症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肾病综合症
【辨证】脾虚湿困,三焦气化失司。
【治法】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方名】小儿肾病合剂。
【组成】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6克,炒白术6克,知母9克,茯苓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9克,麦冬9克,猪苓9克,泽泻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
【出处】李少川方。小儿疝气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疝气
【辨证】中气下陷。
【治法】升陷降气。
【方名】完疝汤。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10克,茜草根15克,铁线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孔定方。小儿慢性肾炎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慢性肾炎
(一)
【辨证】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
【治法】宣肺疏表,理脾利水。
【方名】宣肺利水饮。
【组成】桔梗5克,杏仁5克,木通5克,苡仁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5克,五加皮10克,葱白1小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扶国方。
(二)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补肾。
【方名】加味健脾补肾饮。
【组成】党参15克,茯苓9克,山药15克,苡仁15克,扁豆12克,芡实9克,莲子9克,半夏9克,陈皮6克,砂仁6克,香附9克,炙甘草9克,肉苁蓉9克,菟丝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玉泽方。
(三)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方名】消尿蛋白饮。
【组成】黄芪15克,龟板30克(先煎),山药15克,苡米15克,粟米须30克,杜仲12克,扁豆15克,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邓铁涛方。小儿口疮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口疮
(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