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 >

第56章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56章

小说: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去年一次登黄山的拍摄中,下山时我突然觉得大腿一阵剧痛。回到上海后,我马上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对我犹如晴天霹雳:骨癌。已扩散。

  这一年来,治病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内容。然而,在我心中,摄影依然是全部内容。然而,在我心中,摄影依然是第一需要。治病的空余时间,我一直没有停止摄影活动。我想:我的生命可能极为短暂了,越是短暂,我越要加紧拍摄,多拍一张照片,我的生命就多延长一分。

  上个月,医生坦率地对我说:“很对不起,我们必须如实地告诉你:最近的一次癌细胞切片检查,表明你的生命已经临近了终点。”

  我没有惶恐,也没有痛苦。此时此刻,我竟然萌生了一个连我自己都感到震惊的构想:

  用我切片中的癌细胞,拍摄我生命历程的最后一张照片!

  医生被我的构想感动了。他把我癌细胞的切片在仪器上为我展现出来。看到这怪异的图景,我惊呆了:癌细胞是如此地丑陋,丑陋得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仪器的一束强光的照耀下,它又竟是那样美丽,美丽得震撼灵魂!丑陋与美丽之所以如此对立而又融合,大概缘于光明的照耀。于是,我在电脑上把两个癌细胞图像扫描了进去,构成了两座大山,在悠远漆黑的苍穹之上,我制作了一轮明月,这轮明月是我在初春的第一个望日拍下的。

  这幅作品的名称,我想了很久。最终,我把它定名为:月亮谷。我想用这幅作品告诉人们一句话:

  只要心怀光明,死亡也是美丽的!

  ……

  太动人了!

  太动人了!

  记者的本能驱使我,赶快去采访这幅作品的拍摄者,我一定要写一篇重头报道,发表在报纸的头版头条!

  我按照作者所写的地址,很快到了上海市××中学,继而又到静安区的××里弄。然而,老师和爱长告诉我的是同一个消息:他已经去了!

  他已经去了!

  在弄清我的来意之后,悲痛的父亲转告了儿子临终时的嘱托,并希望我成为他儿子临终嘱托的完成者。我坚定地答应了。

  回到北京,我一丝不苟地照着死者的嘱托履行了。我把《月亮谷》用最精美的镜框镶嵌起来,专程送到了中国抗癌基金会,请他们转赠给所有的少年癌症患者。作品的下方,我用金字印上了死者用生命铸就的箴言:只要心怀光明,死亡也是美丽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10


   

有一颗行星以他命名
江华 张蔚

  田家炳,一个88岁的香港老人,20多年来,在大陆和港台,共捐助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9所专业学校、9所幼儿园、11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他还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来自香港,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的老人,一个曾经是香港“人造革大王”,曾获英女王荣誉奖章的“小本买卖的生意人”,比更多真正的大陆公民,更关心大陆。

  显然,“教授、博士”这些彰显身份、学术和成就的称号,放在田家炳的身上,比卖弄学术、高高在上的一些“博士”、“教授”更恰如其分——他没有多少文化,却拥有众多“博士”、“教授”的名誉称号,因为他拥有成千上万、并越来越多的在“田家炳大楼”里积累学识和智慧的学子们。

  199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在地球上,除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认识这颗星星,就如茫茫人海里,没有几个人认识田家炳一样。

  卖土起家的香江人

  做小生意的“阿炳”是在 18岁闯南洋卖“土”发家的。

  在父亲48岁那年,田家炳出生,是家里惟一的男孩。老来得子的父亲希望孩子能“彪炳百代”,为他取名“田家炳”。在田家炳15岁时父亲病逝。16岁的少年阿炳辍学继承家业。18岁那年,具有家族冒险和创新血统的田家炳,决定漂洋过海寻找财富。

  少年阿炳由汕头经香港,目的地越南。他坐的是载重2000多吨的货船,在大海上,如一片飘零的树叶。

  田氏宗族宋代从福建迁至梅州大埔县,在韩江流域延续至今近800载。在贫困的梅县,田家是很富裕的家族,用田家炳的话说,“算是个有钱佬了”。

  大埔是“瓷土之乡”,大埔的乡亲甚至把陶瓷厂办到了国外;但国外缺乏品质上乘的瓷土原料。

  18岁那年冬天,田家炳在越南西贡建立公司,开始了“卖土”生意。

  “我们成本低很多,推销很成功。”说起当年赚的第一桶金,田家炳很是自豪。

  之后的几十年,田家炳的事业越做越大。瓷土生意因为战争被迫中断,田家炳转战印尼,投资橡胶工业。正当生意蒸蒸日上时,印尼反华排华的情况令人心惊。1958年,田家炳举家迁往香港。

  田家炳在香港开始新的事业:生产人造革。他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现在田氏橡胶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商。

  慈善不一定就是钱,是心

  田家炳的慈善事业是从香港开始的。

  在自己的孩子还睡着拥挤的上下铺时,田家炳就开始关心别人孩子的生活。1959年,他担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机构博爱医院的总理;1965年,他又出任香港华人最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总理,参与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前,香港同胞、华侨并不是很受欢迎的人物,他们往往会给亲人和家乡带来“麻烦”。直到1979年后,田家炳才有机会到内地“做教育工作”。

  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大埔县,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到现在,北至黑龙江省,西到西藏新疆,除了北京市内,每个省份都星罗棋布着田家炳中学、小学、书院……

  他深受父亲玉瑚公的影响。“老人家、孤儿寡母来到我家,对我爸爸跪拜,感谢他的救济,我想如果自己有点力量,能改善别人的生活,是很好的事情。”

  如果非要探究田家炳做慈善的根源,恐怕是白费力气——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总结更多的标准词汇,说得最多的是“我应该这样做”。

  从小读书少,成为田先生最大的遗憾。他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他觉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学,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是毕生最大寄托。

  田家炳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多的慈善家,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全中国最傻的傻子。

  “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我到大学演讲,和同学们说,你们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些钱零花,你节省下来,什么时候有同学发生困难了,你能把1000元拿出来,帮他渡过难关,你这1000元要比我的1000万还要多,还要慷慨。但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我就是清末戴瓜皮帽的怪人

  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鸿福堂”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我不舍得喝矿泉水。”

  田家炳的矿泉水瓶子的故事显然不是作秀。记者从四川师范大学唐志成先生的文章中发现,这个瓶子已经陪伴田先生大半年了。

  田先生在四川广元中师的师生会上说:香港有700万人,如果每个人每天扔掉一个瓶子,就要扔700万个。

  “我看到一个瓶子,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

  这样的故事不少: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不轻易用一张纸,出门搭公车……

  “这可能和我本身不会出卖劳力有关系。我常常觉得每件东西都是劳动者提供给我的。比如说,用一张纸,我都不轻易用。一张纸,要用山上的树木来做材料,用化学材料浸,溶化,还要用水冲洗……要经过很多程序,才能出一张纸。”

  他批评现在的商品包装过于浪费:“有些简直骗人,几条冬虫草,一只盒子那么大,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声音提高了八度。

  田家炳有点感慨:“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我这种思想的人了,很坦白地说,我是‘高处不胜寒’,谁也学不来这个田家炳,就我一个。现在商品市场都讲推销,增加销路,鼓励消费,我这种人就完全不适合时代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我不敢说对不对,你们觉不觉得我很老土啊?”

  田家炳自称“孤寒鬼”(吝啬鬼),对自己刻薄,舍不得花钱。“我就是清代戴瓜皮帽的那种老人家。”

  “也许在香港,在大陆,就我一个人戴瓜皮帽子啦!别人看到我也许觉得很怪。”听不出田家炳口气里,是自豪,还是惆怅。

  2001年,“孤寒鬼”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别墅卖了。市值一个多亿港币的房产仅仅卖了5600万,其中的300万,还是人家看到他做的事情,追加给他的——他为这几千万元的“收入”能建设几十所学校感到高兴。

  朋友们最初有点怀疑,亚洲金融风暴冲垮了香港的一切,当时香港媒体报道田家炳卖楼卖了很多钱,朋友都以为他的经济真的出了问题,又怕他伤心,不敢问。当知道真相后就觉得很难得。

  田家炳当时考虑,这栋位于九龙塘森麻实道的别墅的市值,每月利息就近40万,“我和老伴睡个觉起来,1万多元就没有了——想想觉得真不舍得!”

  “老宅大别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一边拿眼睛扫了一下记者手中有他豪华别墅照片的资料,田先生微笑。

  田家炳五子四女,全家20余口,卖掉别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租房”一族。好在现在孙辈大多出国留学,家庭团聚时小公寓还可以勉强应付一下。

  田家炳说:“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

  现在他每到一地,必定带着他从事实业的某个儿子,并且,这些孩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田先生吃不完东西的时候,替父亲吃掉剩余的饭菜。

  田家炳并不认为自己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用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天上的星星那么多……”

  时代,以这种方式,保留了一个人的名字。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18


   

永远第三
尹玉生

  一个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其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其他学生拥戴的学生领袖。但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些“佼佼者”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天晚上,他邀请几个朋友到他的房间里吃晚餐。在吃饭过程中,一个朋友发现了他桌子上的一个座右铭。座右铭只有三个字:我第三。这三个字被镶嵌在一个精致的框架里。朋友们觉得很奇怪,大家都缠着鲍勃问个不停。鲍勃无奈,只好给大家解释起来: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了我这个精美的框架,并嘱咐我一定要将它放在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希望我能永远记住这句话,记住妈妈对这句话的解释。“我的儿子,”妈妈告诉我,“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61


   

言论


  在平静而有序的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有人告诉他该怎么生活,往哪走。但在形势险恶、人们惊慌失措时,却十分需要有一盏指路明灯,有一张自信的笑脸,有一双坚定的眼睛,把忐忑不安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这就是一个英雄人物出世所必需的“时势”。

  ——英雄还是需要的

  政治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投资最多而顾客最少的生意。

  ——美国竞选媒体分析公司雇员埃文。特雷西

  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

  ——《咬文嚼字》的广告

  面前的这只杯子,你能看到它,可你能看到在此之前,它被谁碰过、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吗?更何况要了解一个人?

  ——艾未未

  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一算;家家都是百万。

  ——一位诗人,讽刺一些统计数字的荒诞

  如果能入围,哪怕演一个丫鬟也值得!我决定让她休学两年,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

  ——沈阳一名高三女生的母亲说。这位母亲逼着成绩优秀的女儿休学参加某剧组的海选,希望女儿能“一夜成名”。

  吃饭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分享是一种妥协,没有人能在每个晚上迟到自己最喜欢的菜。

  ——社会学家威廉。达赫迪指出:与家人共餐的孩子不仅成绩好,而且能学会尊重他人

  曾记得法国史书上曾这样骄傲而谦逊地写道:构成整个法兰西上升的动力,是30个诗人作家,25个经济学家,15个科学家,3个政治家,2个将军和1个商人。但在我们身边为什么“缪斯”沉默、“李白”销声了呢?

  ——李树杰在光明网上著文呼吁应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别忘了“诗建设”

  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

  ——一位企业家崇高的境界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上海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梅子涵

  找关系,找的就是体制的漏洞和缺陷。

  ——一记者披露社会上一些人找关系的“秘诀”

  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像吻一个姑娘, 回家看影碟,充其量就是吻姑娘的照片。

  ——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男人实际上是缺损的女人,Y染色体是所有46种染色体最病态、最多余、最好吃懒做的一种。

  ——英国牛津大学基因学家塞克斯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25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
叶子朋

  那张50元的纸币已经在掌心里捏出了汗,走过第一个摊位,第二个,第三个。。。。。他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嘴唇抿着又松开,松开又抿住。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不是听见的,他感觉得很清楚。10月末的夜晚,北方已经到了零度以下的温度,饥饿带来加倍的寒冷。寒风中,他把身上并不太厚的衣服裹了裹,下定决心一般,在那个玻璃窗外停住了脚步。

  灯光下,他年轻的倦容清晰起来,是很老实本份的一张脸,只是此刻的眼神是游移的。敞开的橱窗中,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正在利落地擀着面,旁边的锅里热气腾腾的蒸气蔓延开,迅速潮湿了他的目光。

  他又下了一次决心,转身走进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