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98-金匮要略浅注 >

第6章

498-金匮要略浅注-第6章

小说: 498-金匮要略浅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合观二条。知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其 
瘀郁上焦者。则为黄汗。其并伤筋骨者。则为历节也。 
(亦有湿热在内。因风而成历节者。难以一言括其病由。惟以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八 
个字。浅浅言之。人可共晓。然致之则有三。一曰在胃。胃脉取之趺阳。若)趺阳脉浮 
而滑。(滑本主实。今诊其脉)滑则(知其)谷气(之)实。(然则谷何以不行而实。 
岂非酒湿先伤之乎。浮为阳象。今诊其脉)浮则(知其胃热而)汗自出。(然则胃何以 
致热。岂非风搏其湿而化热乎。一曰在肾。肾脉取之太溪。亦谓之少阴脉。若)少 
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然则风 
何以得至于少阴。岂非因酒湿挟风乘之乎。一曰肥盛之人。若肥)盛(之) 
人(其)脉(不滑而为)涩小。(便知因湿阻滞而)短气。(因风作使而)自汗出。 
(风湿相搏。则)历节疼不可屈伸。(然则肥人多湿。其脉宜滑。今何以反见涩小。 
岂非酒湿困之乎。且汗出之后,其痛宜从汗而解。今何 
以汗出而疼不可忍。岂非湿而挟风乎。三证不同。而因湿热而受 
风则一。可以一言断之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此节、节中分三段。皆言饮酒汗出当风。而成历节也。饮酒主湿热而言。凡湿热内 
盛之人。皆以饮酒例之。与上节汗出入水。俱宜活看。上节拈出水字为例。以阴邪郁其 
内热者。视诸此也。此节拈出风字为例。以阳邪搏其湿热者。视诸此也。 
(上言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等。尚未出方。兹更申言其虚极之证。而补 
其方。)诸肢节疼痛。(历节之证既成也。)身体 羸。(其虚证一望便见。而且)脚 
肿如脱。(气绝于下。)头眩短气。(气虚于上。)温温欲吐。(气逆于中。此三焦气血 
两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此言肝肾俱虚。虚极而营卫三焦亦因之而俱病也。徐忠可云、桂枝行阳。知芍养阴。 
方中药品颇多。独挈此三味以名方者。以此证阴阳俱痹也。 又云、欲制其寒。则上 
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肝肾已痹。故桂芍知附。寒热辛苦并用而各当也。 
x桂枝芍药知母汤方x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 麻黄 附子(各二两) 白术 知母 防风 
(各四两) 生姜(五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上言因虚而病历节。既出其方治矣。而所以致虚之由。未言也。盖致虚之由。不 
止一端。因虚而病。不止历节一证。兹请更详其病由。兼别其疑似。如饮食间)味( 
过)酸则(病肝而)伤筋。筋伤则(不收持而)缓。名曰泄。(过)咸则(病肾而)伤 
骨。骨伤则(不能立而)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断泄者。)营气(涸流 
而)不通。(营不通则)卫不独行。营卫俱微。(盖营卫者。水谷之气。三焦受气于水 
谷。而四肢秉气于三焦。故营卫征。则)三焦(气乏。而)无所御。四属(失养而)断绝。 
(由是精微不化于上。而)身体羸瘦。(阴浊全注 
于下。他处瘦小。而)独足肿大。(而且)黄汗出。胫(常)冷。(此肝肾虽虚。不由于 
湿当风所致。不成历节。绝无发热之证也。)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此承上节肝肾俱虚证。而究其致虚之由。而推展言之。又以因虚成病。不发热者为劳 
伤。而发热者为历节。虚同而证则不同也。徐忠可云、历节与黄汗最难辨。观仲景两言。 
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似历节有热。而黄汗无热。然仲景叙黄汗。又每曰身热。则知黄 
汗亦可有热。总无不热之历节耳。若黄汗由汗出入水中浴。历节亦有由汗出入水而水伤 
心。故黄汗汗黄。历节或亦汗黄。则知历节之汗亦有不黄。总无汗不黄之黄汗耳。若历 
节言肢节疼。言疼痛如掣。黄汗不言疼痛。则知肢节痛。历节所独也。若黄汗言渴。言 
四肢头面肿。言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言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而历节 
但有足肿黄汗。则知以上证。皆黄汗所独也。若是者何也。黄汗历节。皆是湿郁成热。 
逡巡不已。但历节之湿。邪流关节。黄汗之湿。邪聚膈间。故黄汗无肢节痛。而历节少 
上焦证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上既言其证。今可补其方。以)乌头汤主之。 
尤在泾云、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徐忠可云、病历节。括足肿发热言。承上文也。 
按足肿而膝胫不冷。似可加黄柏知母。 
x乌头汤方x 亦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 甘草(各三两炙) 乌头(五枚 咀以蜜三升煎服一升即无乌 
头大附子亦可)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x矾石汤x 治香港脚冲心。 
矾石(二两) 
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此香港脚外治之方也。前云疼痛不可屈 
伸。以乌头汤主之。至于冲心重证。似难以外法幸功。然冲心是肾水挟香港脚以凌心。而 
矾能却水。兼能护心。所以为妙。想必以乌头汤内服后。又以此汤外浸也。 
x附方x (考岐伯谓中风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风痱。于身无所痛。四肢不 
收。三曰风懿。奄忽不知人。四曰风痹。诸痹类风状。风懿。即该中风卒倒内。金匮不重 
举。) 
x古今录验续命汤x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 
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甘草 干姜 石膏 当归 人参(各三两) 杏仁(四十粒) 川 
芎(一两五钱)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 
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徐忠可云、痱者。痹之别名也。因营卫素虚。风入而痹之。故外之营卫痹。而身体 
不能自收持。或拘急不得转侧。内之营卫痹。而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因从外感来。 
故以麻黄汤行其营卫。干姜石膏调其寒热。而加芎归参草以养其虚。必得小汗者。使 
邪仍从表出也。若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此风入而痹其胸膈之气。使肺气 
不得通行。独逆而上攻面目。故亦主之。 
x千金三黄汤x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 黄 (各二分) 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出。二服大汗出。心热加大黄 
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 
加附子一枚。 
徐忠可云、此风入营卫肢节之间。扰乱既久。因而邪袭肾府。手足拘急。阳不运也。 
百节疼痛。阴不通也。烦热心乱。热收于心也。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肾家受邪。不能 
交心关胃也。故以麻黄通阳开痹。而合黄 以走肌肉。合黄芩以清邪热。独活细辛专攻 
肾邪为主。而心热腹满气逆悸渴。及先有寒。各立加法。为邪入内者治法之准绳也。 
x近效术附汤x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一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按喻嘉言云、经谓内夺而厥。则为风痱。仲景见成方中。有治外感风邪。兼治内伤 
不足者。有合经意。取其三方。以示法程。一则曰古今录验续命汤。治营卫素虚而风入 
者。再则曰千金三黄汤。治虚热内炽而风入者。三则曰近效术附汤。治风已入脏。脾肾 
两虚。兼诸痹类风状者。学人当会仲景意。而于浅深寒热之间。以三隅反矣。 
x崔氏八味丸x 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附子(一枚) 桂枝(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按宜服三钱) 
按、汉之一两。今之三钱零。此方附子用一枚。计今之法马。重应一两。此方地黄 
应用二两六钱六分。山药山茱萸应用一两三钱三分。泽泻茯苓丹皮应用一两。桂枝应用 
三钱三分。附子一枚应用一两。今人分两多误。今特核正。如若多用。照此递加。 
x千金越婢加术汤x 治内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恶风加附子 
一枚。(炮) 

卷三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属性: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之)人。(形乐而志苦。志苦故) 
骨弱。(形乐故)肌肤盛。(然骨弱则不能耐劳。肌肤盛则气不固。若)重困疲劳(则 
)汗出。(汗后愈疲而嗜)卧(卧中)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风与 
血相搏。是为血痹。)但以(血痹人两手寸关尺六部)脉(本)自微涩。(一见脉微。则知其阳 
之不足。一见脉涩。则知其阴之多阻。而其邪入之处。)在(于)寸口。(以左寸之心 
主营。右寸之肺主卫也。今诊其)关上(之寸口)小紧。(紧为邪征。又合各部之微涩。 
可知阳伤。而邪因以阻其阴。必得气通。而血方可循其度。)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 
去则愈。 
此言血痹之症。由于质虚劳倦。列于虚劳之上。与他痹须当分别也。 
血痹(症脉之通体)阴阳俱微。(前言微涩。今言微而不言涩。以涩即在微中也。 
)寸口(脉在)关上(者亦)微。尺中小紧。(前言紧在关上之寸口。今言紧在尺中。 
非前后矛盾也。邪自营卫而入。故紧止见于寸口。既入之后。邪搏于阴而不去。故紧又 
见于尺中也。)外证身体不仁。(虽)如风痹(之)状。(其实非风。以)黄 桂枝五 
物汤主之。(经云。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兹方和营之滞。助卫 
之行。甘药中亦寓针引阳气之意也。) 
此节与上节合看。其义始备。其方即桂枝汤。妙在以 易草。倍用生姜也。 
x黄 桂枝五物汤方x 
黄 (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虚劳病。其机一见于脉。即当早治。)夫男子平人脉大(为七情色欲过度。内损 
肾精。势将)为劳。脉极虚(为饥饱劳役过度。内损脾气。)亦为劳。(病者须当治之 
于早也。) 
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者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脾气损则 
谷气不能内充。故脉虚。二脉俱曰为者。言其势之将成也。难经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损其肾者。益其精。未雨绸缪。其在斯乎。 
(虚劳病。见于脉者。尚隐而难窥。而征之于色。则显而易见。)男子面色(无泽 
而浅)薄者。主(气不布精而口)渴及(失血过多而)亡血。卒(然之顷。或气不顺而) 
喘(心不宁而)悸。(更诊其脉。若)脉(之)浮(于外)者。(便知其)里(之)虚 
也。(甚则为真阴失守。孤阳无根。气散于外。精夺于内之急证。可不畏哉。) 
此言望色而得其虚。又当参之于脉。而定其真虚与否也。 
男子(劳而伤阳。阳气不足。其)脉虚沉弦。(不关外邪。其身)无寒热。(但病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为阳伤之易见者。人可共知。而上虚则眩。当随) 
时(自见其)目瞑。(阳虚阴必走。有时)兼(见为鼻)衄。(丹田气海关元等穴。俱在 
少腹。元阳伤则)少腹满。此为劳(而伤阳)使之然。劳(而伤阴)之为病。(阴病而 
虚。虚阳愈炽。)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木火炎盛之际。气浮于外。则里愈虚而) 
剧。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气敛于内。则不外扰而)瘥。(阴虚而阳必荡。故)阴寒精 
自出。(精枯而骨渐痿。故) 削不能行。(此为劳而伤阴使之然。)男子(精气交亏。 
气亏而)脉浮弱(精亏)而(脉)涩。为(得天之禀不足。当)无子。(盖其人之) 
精气(定是)清冷。 
此三节首言劳而伤阳。是承第一节脉极虚为劳句来。次言劳而伤阴。是承第一节脉 
大为劳句来。三言精气俱亏。本于赋禀。是承第二节脉浮里虚也二句来。然阴阳有互根 
之理。天定胜人。人定亦可胜天。此中调燮补救之道。良医功同良相。若熟江湖。经走 
富贵门者。恃有八仙长寿丸六八味丸左右归丸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金水六君煎百花膏 
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等之快捷方式。不必与言及此 
也。 
(以上各证。虽有阴阳之殊。而总不外乎一虚。于虚中求一真面目。当知有精气神 
三宝。于精气神中求一真救治。则惟有桂枝龙骨牡蛎汤一方。谓为失精家之主方。而以上 
阴阳互见之证。亦在其中。亦且精气神之为病。千变万化。无不总括其中。)夫(肾 
主闭藏。肝主疏泄。)失精家。(过于疏泄。故)少腹弦急。(前阴为宗筋之所聚。气 
随精而过泄。故)阴头(无气而自)寒。(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肝肾虚故)目 
眩。(肾之华在变。肝藏血。发者血之余。肝肾虚故)发落。(以上诸症。征之于脉) 
脉极虚芤迟。(迟)为清谷。(芤为)亡血。(虚为)失精。(然失精家脉复不一。苟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为阴虚不得阳之固摄而)失精。女子(为阴虚不得阳之刚正 
而)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是汤也。伊芳圣阐阴阳造化之微。与小建中等方相表 
里。用得其法。则头头是道矣。) 
此为阴虚者出其方也。其方看似失精梦交之专方。而实为以上诸证之总方也。时医 
止知桂枝为表药。龙牡为涩药。妄测高深。皆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自夫失精家至桂 
枝加龙骨牡蛎汤止。隐承第一节脉大为劳意。言虚阳盛而真阴虚者。故以脉之浮大边为 
主。而间有沉弦微紧者。仍露出阳衰之象。盖以阴根于阳。阴病极则并伤其阳也。故其 
方以桂枝汤调阴阳。加龙骨牡蛎。以专滋其阴。可知阴虚中又有阴阳之分也。故小注中 
多以阴阳分析。又按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此方除桂枝。加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 
二加龙骨汤。盖以桂性升发。非阴虚火亢者所宜。况此证之汗。因虚阳鼓之而外溢。必 
得白薇之苦寒泻火。即是养阴。附子之辛热导火。亦是养阴。功同肾气丸。但肾气丸金 
匮中五见。皆从利小便中而治各证。不若此方之泛应曲当也。究之偏于阴虚者宜此。否 
则原方及小建中等方。阴阳并理。面面周到。可谓入神。(唐王焘外台秘要。多用仲师 
短剧方。) 
x桂枝龙骨牡蛎汤方x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男(元犀)按、龙者。天地之神也。龙骨者。龙之所脱也。海者。水之所归也。牡 
蛎者。海气之所结也。古圣人用此二味。绝大议论。今人以固涩止脱四字尽之。何其浅 
也。 
x天雄散方x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