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外经典辩论蚜 >

第6章

中外经典辩论蚜-第6章

小说: 中外经典辩论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表面上讨论“百花齐放”这个问题,实则是不同意赫鲁晓夫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观点写进会议宣言。赫鲁晓夫虽不失精明,但还是落入了毛泽东声东击西的圈套。他已经不知不觉同毛泽东一道论证了“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强加于人”的观点,这样,就便再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问题搬到餐桌上来使用声东击西法,从人的心理来看,也是可取的一种方法。爱面子是人皆有之的自尊心的表现,如果在语言或行为上直接损伤了对方的面子,那么,即使这个语言或行为是善意的,对方也难以接受,而采用声东击西法就可以避免这一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有缺点而不予批出,任其发展,结果是害了别人,但直接指出又恐对方接受不了,这时就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说话技巧。
  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热采取相应的办法。在交谈中,顺应对方的话茬,自然而然顺接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发展,最后使对方心悦诚服。
  运用顺水推舟法,能达到许多目的。
  (1)婉言批评有位老师,第一次到职工夜校上课,几个年轻学员和她开玩笑:“哟,老师您写的字真漂亮,和您的人一样漂亮!”显得有点油腔滑调。
  老师笑了笑说:“你们和我开玩笑,这没关系,但你们不能和自己开玩笑。你们付了学费,还占用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假如上课思想分散,学不到知识,时间、金钱统统白花,这岂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吗?”学员们顿时严肃无声,变得十分认真。
  (2)解除尴尬有次,一位著名演员和丈夫举办一次敬老宴会,请文化艺术界许多著名前辈参加。90多岁的老画家和他的看护陪同前来。老人坐下后,就拉着演员的手目不转晴地看她。过了一会儿,老人的看护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作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脸都气红了,弄得大家很尴尬,此时这位演员笑着对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演员就喜欢人家看,顺水推舟,合情合理,既不逆忤看护的意思,又顺乎老人的情绪。
  (3)巧妙讽刺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而热衷科举,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有一多半字不认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该人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当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顺“所以本官不娶(取)你。”主考官巧借李某一个错字,水推舟,来个“错”批,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请君入瓮
  传说在我国云南边境的白族中,有位聪明伶俐的姑娘。这位姑娘特别善于辩论应答,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她。
  有个大地主想了个点子,准备难倒巧嘴姑娘。他把姑娘叫来,还让人牵来一匹马,自己骑在马上,一脚踩着以蹬,身子向上一挺,问巧嘴姑娘:“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这意思很清楚:如果说他是上马,他就下马;如果说他是下马,他就上马。无论说他上马还是下马,都不对。
  巧嘴姑娘缓步走到门边,伸出一脚踩在门槛上,另一脚踩在门外,反问地主:
  “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你先回答我的问题,我就能回答你的问题。”
  这意思很明白:你说我是进门,我就出门。你说我是出门,我就进门。不管你说进门还是出门,都错。
  原先洋洋得意的地主一听巧嘴姑娘的问话,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悻悻离去。
  在辩论中,发现对方提出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模拟同样的无理的问题,作为许诺解答的前提,只要对方能解答,自己一定能解答。这种口语技巧称为“请君入瓮”法。
  “请君入瓮”来源于“来俊臣以周兴之道,还治周兴之身”的典故。唐武则天时,手下有两个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后来,有个人告周兴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
  来俊臣假意邀周兴喝酒,酒酣耳热之际,来突然问:“近来审讯犯人,都不肯招供,老兄有什么妙法吗?”周说:“这有何难?拿个大瓮来,周围升起炭火,把瓮烧得滚烫,让犯人进入瓮中,这样,犯人由于受不了灼热的痛苦,什么都会招供出来。”
  来俊臣连声叫好,忙叫人抬来大瓮一口,烧热后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兄,请君入此瓮!”周兴吓得全身发抖,只好叩头认罪。宋朝《明道杂志》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
  从前,有个叫丘浚的人去逛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比较寒酸,就对他十分冷淡。这时,恰好有一个当官的来逛庙,老和尚马上满脸堆笑,降阶相迎,十分恭敬。
  等当官的走后,丘浚问老和尚,为什么你对当官的这样恭敬,对自己却冷若冰霜。老和尚说:“你不懂,按我们佛门的规矩,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
  丘浚听罢,猛抄起大棒,照向老和尚的头猛打,打得老和尚双手抱头,哇哇直叫。
  老和尚问丘浚为什么打人,丘浚说:“既然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那么,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老和尚满面羞惭,无言以对。
  老和尚为什么挨打?主要是他势利眼,还用“恭敬就是不敬,不恭敬才是恭敬”这一诡辩手法来进行狡辩。对此,丘浚也想了同样的办法来对付老和尚。因为丘浚的话是从老和尚的话里合乎逻辑地引伸出来,所以老和尚纵挨了打,也只能是“满面羞惭”了。
  丘浚用的就是请君入瓮法。
  以牙还牙
  归谬法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推论到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驳斥“文学作品的质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谬论时,用的就是归谬法: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显然,这个结果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谬性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归谬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论据看得更清楚,因而常常为人所采用。
  苏东坡的《志林·记与欧公语》一文里,记载了苏东坡与其师欧阳修的一段对话,其中的归谬反驳,十分精彩:
  欧阳文公曾说过:有一病人,医生问他得病原因,回答说:“乘船时遇上大风,受惊吓而得病。”医生就拿来多年的舵把,上面浸透了舵工的手心汗,刮下细木屑,加上丹砂、茯神等药,为他治病,喝下去就好了。现今的《本划·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以及旧的竹扇子刮末入药。文公因此说:中医以意用药多类似这样做法;初看很像儿戏,然而有时也很灵验,恐怕也不容易问出个所以然来。我(指苏东坡)便对先生说:照这样说来,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的病了吗?推此而厂之,那么喝一口伯夷(孤竹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淫乱,比于谏而死)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舐一舐刘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公听了便哈哈大笑。1917年的一天,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堡的大街上散步,遇到一个女人,她用荒谬的语言中伤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是土匪,是强盗,他们杀人,放火,抢女人……”马雅可夫斯基听了火冒三丈,他厉声喊道:“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你说什么呀?”女人惊慌失措地争辩道:“你搞错了吧?”“没错”。马雅可夫斯基一本正经地对围观的人们说,“就是这个女人,偷了我25个卢布。”
  听了这话,围着那女人的人们纷纷讥笑她,随之四散。那个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是头一次看见你呀!”
  马雅可夫斯基轻蔑地回答说:“可不是吗?太太,你才头一次看见布尔什维克、怎么就大谈起布尔什维克来了……我劝你回家后,可别拿自己的女厨出气。”
  有个大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之后,把他的妻子扔在一边,又想在他新的圈子里找恋人。同事们劝他,他却振振有词地狡辩道:“地位变了嘛,和从前的伴侣失去了爱情,为什么不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为此,他的同事气愤地说:“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从前的伴侣就没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就失去了爱情的话,那么,倘若你从硕士生升到博士生、副教授、教授的时候,不知该有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了。”
  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那位研究生的诡辩是荒唐可笑的。
  过去,有个吝啬的地主叫长工去买酒,但又不拿出一分钱,长工感到莫名其妙,就问:“老爷,没有钱怎么能买到酒呢?”地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用钱便买到酒,才算有本事呢!”
  长工转眼间又拿着空瓶子回来说:“酒买来了,请老爷美美地喝上两盅吧!”地主一看是空瓶,大发雷霆。长工笑着说:“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要能从空瓶里喝出酒来,那才叫有本事呢!”
  长工用归谬法制服了地主。
  引诱陷阱
  所谓引诱法,就是诱导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使之走上一条自我否定的道路。请看下面的段对话:
  甲:我的爱人要是怀了一个女胎,哪怕是头胎,我也要叫她去做人工流产。
  乙:为什么?
  甲:一对夫妻只能主一个孩子,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人家的。我没有儿子靠谁传宗接代呢?
  乙:我家倒是有个大胖儿子,现在才3岁,等过了10岁,我就送他去当和尚。
  甲:你这是疯了?
  乙:我的神经很正常,因为他不能传宗接代!
  甲:这孩子有什么毛病吗?
  乙:没有。
  甲:那怎么不能传宗接代呢?
  乙:将来长大了找不到对象甲:不会吧?
  乙:到那时咱们社会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了。
  甲:哪会有这样的事?
  乙:女的不能传宗接代,都叫做爸爸的给“人工流产”了。甲:?——喔……
  在这段对话中,乙就是采取引诱法使甲由否定女的不能传宗接代到肯定女的能传宗接人,从而造成前后矛盾,自我否定。在辩驳中要诱使对方前后矛盾,关键是不要正面指出对方不合理之处,而要变换一种形式,表达对方荒唐的论断,并诱使对方否定这种论断,从而让对方在不知不沉中否定自己。
  在变换对方荒唐论断的表达形式时,既要让对方感到这种诊断的不合事理,又不能让对方觉察到这就是自己的观点,这样对方才会在你的诱导下一步步走上自己否定自己的道路。
  引诱法可以使用隐含假设式诱问。
  这种方法是论辩者将难以使人接受的观点隐含在问话中的一种故意发问。这种隐含在问话中的一种故意发问。这种隐含假设式诱问效是也是诱人上当,而且,其手法显得更隐晦和狡黠。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有一件趣事:
  有一次,华盛顿家里丢了一匹马,他获悉是一位邻人偷走了,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家去讨索。但邻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家的马。华盛顿灵机一动,走上前去,用双手蒙住马的眼睛,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请告诉我,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答道。
  华盛顿放开右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忙申辩说。华盛顿放开左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警官说:“这样,已经证实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不难看出,隐含假设式诱问是问中有圈套,往往可以出奇胜,使对方措手不及。
  传说从前有个地主,为了赖长工一年的工钱,伙同帐房先生设计了一个阴谋。他们请长工一起喝酒吟诗,并说明,如果有谁做不出来,就别拿一年的工钱。
  长工一边喝酒,一边笑着说:“昨天夜里你们一直商量到天亮吧?”地主连忙摇摇头:“不,不,我们只商量到半夜。”一下子就露了马脚。
  原来,长工的问话里隐含有“昨天夜里你们商量过了”这一潜台词,地主求财心切、未曾防到长工还有这么一招,骗局轻而易举就被戳穿了。引诱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往往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进陷井,自己批驳自己,再等发现,已为时晚矣,因而只得低头认错。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舌战时,常用“射人先射马”的方法。
  从论据与命题的关系,以及论证的根据是否充分与真实,是辩明命题能否成立的恨本方法。
  对论敌的论据要作具体分析、检验、发现论敌的症结在于论据,就按以下不同情况予以批驳。
  论据与命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论据虽然是真实的,然而由这一论据无法推导、证实命题的真实。
  某校部分学生中流行留长发、蓄长鬓,风度并不优美。由论据推不出命题,因而驳不倒偏爱长发、长鬓者的观点。对方完全可以同样举出留长发、蓄长鬓的影星和球星的才能使观众倾倒的例子加以反驳。
  王若飞在狱中时,法官诬蔑他“卖国”,理由是:“马克思、列宁都是外国人,你是中国人,中国人讲外国人的主义,难道还不是卖国?”王若飞发现法官犯了论据推不出命题的错误,于是抓住这一点作了有力的驳斥:
  “法官先生,你竟然无知到这样可怜的程度,真是怪事。对你说话,我得讲一点普通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的犹太人,列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赶走了德国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吗?”法官哑口元言。
  有位清洁工在街上打扫卫生,一位妇女随手扔下了一些果皮纸屑。清洁工对她说:“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这位妇女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不扔,还要你们清洁工干什么?你们就该失业了!”这位妇女的错误在于论据与命题对不上号,有人清扫是事实。乱扔纸屑也是事实,但不能说因为有人清扫就允许乱扔纸屑。可以这样责问她:“清洁工的存在与否,难道是根据你乱扔纸屑来决定的?”清洁工是否失业,与你乱扔垃圾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因为有人清扫就允许乱扔垃圾,那么有了公安局和法院处置违法犯罪的人,你怎么不去违法犯罪?”
  秦宣太后在宫中守寡,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两人不避耳目,打得火热。
  好景不长,后来太后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她舍不得放下魏丑夫,就下命令说,要他殉葬。
  有位叫庸芮的大臣自告奋勇进官去说情。庸芮见到太后就说:“人死了还有知觉吗?”
  太后说:“没有知觉。”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生前所喜爱的人,活活埋到坟墓里和死人葬在一起呢?更何况,要是死人还有知觉的话,先王的积怒也一定是很久了,太后到阴间请罪还来不及,还有什么空闲和魏丑夫相好呢?”庸芮说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