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项素质(健康、智慧、容貌、口才、才能、门第、声誉)分别打分,假定打分十分公平,是否能够选出最佳的一个呢? 现在假设,A的总分比B高,似乎选他是正确的。可是B也有优势,在7项素质中,他有4项超过了A,1项打成平手,只有两项落后,就综合实力来说,他似乎更为合适。 谁更合适?其实,问题应该是哪种策略(总分决胜还是〃素质比较〃)更合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找出〃最佳人选〃多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 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办法,比如女王亲自体验一下,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但是这个办法也有风险,有些人就是中看不中用,刚一接触使人如沐春风,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面目可憎。感觉总是不太可靠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女王究竟最看重哪个素质,比如女王只希望那个丈夫生龙活虎,那么智慧云云就不那么重要了。这倒让我们想起一个笑话:老板要招聘一位女秘书,人事经理对几位候选人做了细致缜密的测试,并对每个人的素质作出评价,拿给老板请他定夺。老板说:〃要那个金发美腿的!〃 比较合理的策略可能是将各种策略综合起来,比如先画定一个及格线,在这个及格线上选择某种素质最突出的;或者掉过来,选择总分高,同时某个素质也不太差的。这样结果虽然不一定最好,但一定很不错。 在我们面对选择时,决策的核心并不在于结果的最优,而是决策过程的最优化,只要你的策略合理,结果当然也不会差。 不要指望最好结果 我们都希望找到最好的那一个,但是如果你把这作为惟一目标,你可能得不偿失。 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很难找到一种方法来保证实现这一理想。人不是机器,不能用〃型号〃、〃运算速度〃、〃行业标准〃之类的东西衡量,人比任何机器都复杂得多。你也许会想到考试这种方式,其实你的考题出得很不错,也只能反映某些素质,更不必说还有纸上谈兵和口是心非之类的不确定因素。 按图索骥也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好多少男少女正是以心目中的偶像(通常是浪漫影视和大众媒体营造出的不真实的形象)作为择偶标准。这种标准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是似乎认为人也像某种高档商品,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其二就更糟糕:如果真的享受不到,就弄个假货自欺欺人。当然,我们都希望得到高标准的,但如果你不学会降格以求,恐怕只能孤独下去。 时间不会倒流,机会往往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标准过于苛刻,就会丧失许多本来可以抓住的机会。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女儿年龄渐大,还是不肯结婚,父亲很是着急。女儿不以为然,说:〃没关系,海里的鱼还多着呢。〃父亲回答:〃可是鱼饵放得太久,就没有味道了。〃 在爱情问题上有许多神话,人们炮制这些神话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信以为真,结果可能就不是好的了。最典型的一个神话就是所谓〃另一半〃:这世界上的男男女女都只是半身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而我们恋爱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那个〃另一半〃。这说法挺叫人感动,但于事无补。它的意思是:有(而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姑且先承认这一点,可是世界上和你年龄相仿的女人或男人有好几亿,而你所能接触到的不过一二百人,指望从这个小的范围找到那个〃正确答案〃,可能性约等于买一张彩票即中大奖的概率。如果某人把改善命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中彩票上,我们会认为此人精神出了问题,在爱情上,道理也是一样。 其实,无论是选择爱情也好,工作也好,人生道路也好,〃正确答案〃只在理论上存在。与其在这上面纠缠不清,不如通过理性的态度,选择合理的策略,争取一个较好的结果。 启示:爱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的,所以长翅膀的爱神被画成瞎子。一旦爱情丧失,我们就能察见所有的缺点了。
第9章 美女还是才虎
概率是生活的真正指南,但是我们对这一指南有着太多的似是而非的误解。在听任命运摆布之外,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美女还是老虎
在许多决策的问题里,决策者必须单凭些片面的信息,甚至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从好几个选择方案中挑选其中之一,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乞灵于运气了或更准确地说,听命于概率的拨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什么更可取的策略?
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故事《美女还是老虎》。
从前有个国王,在惩罚罪犯时有个古怪的习惯:把罪犯送进竞技场,竞技场的一端有两扇一模一样的门,门后分别关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和一位美女。国王惩罚犯人的方式就是让他自己挑一扇门,如果他选中老虎,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如果选中少女,他不但可以马上获释,还可以抱得美人归。
一天,他发现有位英俊潇洒的臣子与公主私通,一怒之下,也把这个青年送到竞技场,处以传统的惩罚。事前,公主已经知道哪扇门背后藏的是什么,于是相当苦恼,不知该把爱人送入虎口,还是送到另一个女人的怀抱?
当命运攸关的这一天到临时,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这位臣子在竞技场上望了公主一眼,公主示意他选择右边那扇门,他打开门。。。。。。故事就到此为止。只把一个悬念留给我们:他遇到的是美女还是老虎?
如果你对佛理有一点兴趣,你可以说〃美女就是老虎,老虎就是美女〃之类的漂亮话;如果你对动物学有一点兴趣,你可能说〃大多数老虎并不吃人〃。可是假如你自己陷入了那个境地,可就没有开玩笑的心情了。两种选择的结果好坏是明摆着的,可是指导我们选择的信息却很少,而且不可靠。除了碰运气,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呢?
概率改变了吗
有一名囚犯得到一个消息:目前被囚禁的三名犯人中,有两位将在隔天获释。这名囚犯非常高兴,同时一位和他相处不错的狱卒也证实了这项消息,而且狱卒甚至连释放名单都知道,只是由于纪律所限,他不方便告诉囚犯他是否在名单里。
这名囚犯(暂时称呼他为甲,另外两名则分别为乙与丙)很清楚他获释的机会是2/3,也可以理解他想知道更多消息的那份急切,他想着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进一步信息。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询问狱卒,他想:既然乙与丙其中有一人会获释,不管自己是否有机会出去,他还是可以向狱卒打听另一个获释人的名字。
不过他也担心这么直接会降低获释的机会。他想:如果狱卒说乙将获释,那就会占去其中一个名额,换句话说另一个不是自己就是丙,那么对他来说,这就是个对等赌局,他与丙谁也占不到便宜。这么一问,就把获释的几率从2/3降到了1/2,于是他决定不问。试问这个决定合理吗?
著名的统计学家莫斯得勒把这个问题收录在他的畅销书《50个具有挑战性的概率问题与解答》中,并在书中表示:〃在读者写给我的信当中,这个问题引起最多的回响。〃莫斯得勒的回答是:没有,甲并没有因为问了狱卒而降低获释机率,不论询问前,或是询问后,获释的概率都维持在2/3。
在此暂不重述他的论证,先来看看最近一个类似且熟悉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处理论证的部分,这个问题是杂志专栏作家赛凡特女士创出来的,问题里的逻辑困境和前面的囚犯问题完全相同。
要不要改变选择
这个问题可称之为〃选择的转换〃:你出现在一个游戏节目里,主持人指出标有l、2、3的三道门给你,而且明确告诉你,其中两扇门背后是山羊,另一扇门后则有名牌轿车,你要从三个门里选择一个,并可以获得所选门后的奖品。当然你希望自己选中的是汽车而非山羊。既然是三选一,很清楚,你选中汽车的机会就是1/3。
在没有任何信息帮助的情况下,你选了一个(比如1号门),这没有什么对与不对,完全是运气问题。但主持人并没有立刻打开1号门,而是打开了3号,门后出现的是一只羊。然后主持人问你:是否要改变主意选2号门?现在这就是个决策问题了:改还是不改。想一想吧!
赛氏的想法大致如下:如果你选了l号门,你就有1/3的机会获得一辆轿车,但也有2/3的机会,车子是在另外两扇门后。接着好心的主持人让你确定车子确实不在3号门后,不过l号门有车子的几率还是维持不变,而2号门后有车子的几率变成2/3。实际上,3号门的几率转移到了2号门上,所以你当然应该改选。
跟莫斯得勒的读者对囚犯问题的热烈反应一样,赛凡特的游戏也引来数以千计的读者来信,读者多半是认为她的推论是错的,主张1、2号门应该有相同的几率,采用的也多半是囚犯的算法,因为你已经把选择变成2选1,也不知道哪扇门背后有车,因此几率应该跟丢掷铜板一样。有趣的是,赛凡特又提供一项有用的资讯:一般大众的来信里,有90%认为她是错的,而从大学寄来的信里,只有60%反对她的意见,在后续的发展里,一些统计博士加入自己的意见与信念,且多半认为几率应该是1/2。赛凡特显然很惊讶这个问题所引发的热潮及反对声浪,不过她仍坚持己见。
统计学家从过去到今天都一直在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也可以亲自验证,在此可以来模拟一下:用3张盖起来的牌当作门,一张A,两张鬼牌,分别当作车子和山羊,连玩个十几次看看。很快就可以发现换牌是比较有利的,就和赛凡特说的一样。那为什么这些专家还争吵不休,究竟在3号门出现山羊后,l、2号门的几率变成相等又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不是所有游戏者都有某些未言明的假设,即使用扑克牌模拟也是如此?
启示:做出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将使你打个根本没必要去打的仗。
我对,你也对
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双方结论完全相反,却都是对的,这也有个小故事。所罗门王有则趣事,两位邻人在国王面前争论,每一位述说完毕,国王就说:〃你对!〃刚好一位路过的律师听到了,就质问国王:〃怎么可能两个人都对?〃于是国王回答:〃嗯,你说得也对!〃
在上述的谜题里确实藏有一个未知资讯,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赛凡特,都对该资讯做了不自觉的假设,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未知资讯,由于两派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清楚明白,因此应该都没有意识它们只是假设而已。
现在也谈够谜题了,该来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游戏者该不该换?任何决策问题的最佳解决之道就是先厘清有哪些决策方案,现在所面对的是1、2、3号门后有一辆车,游戏本身没有其他特殊限制,因此大可假设这是一个公平游戏,所以初始几率,一如前述,每个门都是1/3,到目前为止都没问题。
现在游戏者,就是你,选了l号门,到这儿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你一无所知,所以猜对的几率是1/3。
好玩部分开始了,因为主持人打开了3号门,而没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开3号门。这儿有几种可能性,主持人的选择所传达的讯息跟你对主持人心里那把尺的了解有关,这一点到目前还是未知。主持人可能只想玩玩票,只要游戏者选1号,他就一定开3号门,不管3号门后是不是车,如果刚好出现羊,那运气不错;如果是车,那么游戏就告一段落,你就输了。如果主持人真是这么想,那么3号门后不是车,对你来说确实是一项新资讯,这时车子出现的可能就是l号或2号门其中之一,两者间没有特别偏好,主持人并没有给你换门的好理由,也没有提供让你维持原案的原因。多数赛凡特的反对者都相信在这样的情形下,几率是均等的,却全然不知他们已经对主持人的策略做了假设。甚至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假设,不过他们都很肯定自己是对的。
不过,如果主持人并没有玩票,而自有另一套规则,他心里知道绝不能打开有车子的那扇门,因为这会破坏游戏者作决策的悬疑气氛,提早结束游戏,使观众失去兴趣,服务于娱乐事业的主持人,想吸引观众应该是很合理的猜测。因此,如果主持人的策略是绝对不去开有车的那扇门,那么如果你一开始就选对了,他就可以随他高兴开2号门或3号门;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那么他就会开没有车子的那扇门。因此无论如何,他开的那扇门后一定是头山羊,所以不会有任何新信息。
因此不管车子在哪里,他的举动都不会影响最初的选择,也就是l号门的几率。如果车子不在l号门后,那么他开的门等于是告诉你大奖的所在,因此有2/3的机会。所以第一次选1号门就选错了,他等于已经告诉你应该选哪一扇门。如果这是主持人的策略,那赛凡特就对的,有机会就赶快换,荣耀将属于你。虽然换选未必保证你一定会获胜,因为你仍有l/3的概率在第一次选择时就选对了,不过换选还是把获胜机会加倍。
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两方对主持人心理所做的假设不同,因此双方都有可能是对的。如果主持人开门是随机的,车子又不在他开启的那扇门的后面,那么几率就真的各有50%。如果他早就决定好,在这个阶段,绝不去开有车的那扇门,那么他让你先看3号门后是什么的同时,你就应该利用这项信息而换选。
启示:珀西·斯潘塞1943年在美国雷森公司工作,他发现站在微波射线前面他口袋里的一块糖果很快会融化掉。他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微波能够制作〃爆玉米花〃。当他发现这一切时,他就为美国人的餐桌又增添了一种食品在某些人眼里太阳不过是一个黄色圆圈,而有的人却能够通过芥末大的微粒看见明亮的太阳。
换,绝不会吃亏
但最困难、最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一切如前述,你实在不知道主持人的策略,也不可能去问。如果细想就知道正确决策跟主持人的心态大大有关,他也不会说出来。于是就只能猜测,愈能猜中主持人的心理就愈能作出换与不换的正确决策,生活不也是这样的吗?
理性的决策不应建立在对人心的揣度上。玩心理战术有时有用(存在即合理嘛!),但也可能弄巧成拙。你当然可以猜测主持人这样做是为了再给你一次机会;但是同样可能的是,此人是个为了提高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人,甚至是个心理阴暗的人,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误导你作出错误选择。
事实上,大多数认为〃不应换〃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戒备心理。他们可能这样想:我已经作出了选择,对不对都只不过是运气好不好,而一旦我改换了选择,而又错了,我就成了被耍弄的傻瓜。
不过有一点很明白,如果不考虑任何心理因素,决定换绝不会吃亏,概率至少是一半一半,根本没有损失。这也正是许多对策专家倾向换选的原因。
这里有一个问题:〃概率〃并不一定等于〃结果〃,这就好比买彩票,买100张彩票的中奖概率肯定要大于只买一张,但这并不排除相反的结果:那个买100张彩票的什么也没中,倒是让那个只买一张的捡了便宜。
关键不在于概率,而是概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如公主的爱与嫉妒孰轻孰重、主持人是否掌握信息和他的目的等。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无奈的结论: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没有一个保证你正确决策的方法。
绕了一大圈再回到〃美女或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