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心理学的故事 >

第92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92章

小说: 心理学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花八门:除上述以外,还可以选出好多种疗法来,至少在美国各大城市,特别是在加利福尼亚。有些疗法很奇怪,但是都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上,另外一些更奇怪,而且是以伪科学或者神秘观念为基础的。下列是一些随机抽取的例子:    
  原始疗法:如上面所述,它要求客户进行长时间的喊叫,以释放婴儿期的愤怒。要求客户在家里进行合适的练习。    
  森田疗法:一种日本疗法,以禅宗原理为基础。卧床 4-7天,与外界隔绝,去除感官感受。此后,病人要接受他的感觉和症状,并积极地生活在现世,将思想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围的世界里去。    
  苦刑法:杰伊·哈利发明的一种疗法,让病人完成一项更难的任务,处于比目前更糟的环境,比如半夜起床,每夜都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练习。    
  矛盾指令:用来打破顽固的反抗行为,让病人坚持自己有问题的行为,其或加速错误行为。允许他做一些不允许的事情会缓和他的情绪,去掉里面的倒错因素,这常常会带来一项心理突破。    
  est法(艾哈德定期培训):70年代很风行。在舞场呆两个周末(花费250美元)。除了正式的休息时间以外不准使用淋浴间的设施,参加者一整天要让主持人不停地辱骂(“你们全都是些没用的屁眼……你们他妈都算个什么东西?一堆废铁”)。如客户感到精疲力竭,大受羞辱,生活的秘密就显示出来了:你就是一堆废铁,一台机器,好不到哪儿去,就安于现状吧,知足长乐。    
  特别目的车间:持续半天或者一整天,有时候需要整个周末,只有出去进食、上厕所和睡觉的时间。听讲座,集体治疗,敏感度培训和其它一些活动,都可以用来解决来自参加者都有的一个问题的感觉和情绪症状:虐待儿童、乱伦、虐待配偶、怕暴露自己,还有其它许多问题。    
  其它:怎么给这些其它取名呢?好吧,让我们先不管这个其它叫什么名字,而只是简单地扫一眼吧:宇宙活力疗法(病人坐在一口特制的大箱子里,据说可以在里面收集一种有治病作用的、弥漫于全宇宙的能量)、舞蹈疗法、前生疗法、奇迹疗法、幻视疗法……可是,该打住了。我们已经超过了科学的界限,尽管许多人认为这些边缘活动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真的有效吗?    
  现年七十多岁的 H·J·艾森克在他最近的自传中很自豪地称自己为“有理有据的反叛者”。的确。有许多的理由。自从年轻时代从离开德国到英国后,他一直热情洋溢地投身于许多零七杂八的教育、政治和科学战斗中,这期间还对心理学的好些领域作出了坚实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一直是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员,在智力、测试和人格研究上著述颇丰,影响甚广。他和埃利斯一样(在严肃的层面上)在心理学领域里一直是个坚定不移、热情冲天的坏小子。    
  在他闹出来的一些乱子中,没有哪一次比 1952年大肆攻击心理治疗史更沸沸扬扬的。艾森克一向对心理治疗抱轻蔑态度,因为他觉得它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来支持。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回顾了19例报告心理治疗结果的研究,并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这些不同的研究宣称有“改善”的,少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九,多的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七,这样宽泛的一个范围,他说,很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说明一定有某些东西是有错误的。更糟的是,艾森克把这些发现加起来,然后加以计算,发现平均只有百分之六十六的病人有过一些改善——然后又引用了其它的一些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里谈到,在有监护照顾,但没有心理治疗的神经症病人当中,百分之六十六到七十二的人有所改善。他的结论是:没有证据证明心理治疗对其宣称的效果有作用。他的激进推论为:所有的心理治疗法培训都应该立即废止。    
  “天塌下来了,”他后来说,“我立即站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者和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家及其弟子们的对立面。”不出所料,他树了新敌——包括英国和美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这些人撰文予以愤怒的反击。抛开愤怒不说,他们的反击也不无道理,并在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反驳文章。他们最有见地的批评是,艾森克把不同疗法、不同病人的数据和不同病情改善的定义全都堆在一起了,另外,没有经过治疗的组别与经过治疗的组别根本就不能比较。尽管如此,他还提出了挑战;现在就靠那些信仰心理治疗的人来证明,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而这方面却是他们从没有认真努力尝试过的。    
  从这以后,有关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传了出来——事实上有数百篇研究报告出来——这些研究的科学质量、取样的规模和病情改善的标准以及是否有过对照组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发现因而是变化多样,众说纷纭。    
  可是,仔细的摘要,或者叫做“元分析”,即用科学质量给研究定级,调整方法上的差别,然后才统计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发现,证据的分量显然有利于心理疗法。 1975年,由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莱斯特·鲁博斯基对近100种有控制的研究进行的一项极费力的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疗法都发现病人得益于心理疗法的人数占很高比率。而且,与艾森克的声明相反的是,有三分之二的研究表明,经过治疗的病人比没经过治疗的病人得到改善的情况多得多。(如果涉及到最低治疗的研究从鲁博斯基的研究中去掉的话,治疗相对于不治疗的优越性将更为明显。)    
  由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在 1978年进行的一项疗效综合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经过心理治疗的病人在思想、情绪、性格和行为上,比没有经过治疗的对照抽样病人有极明显的改善。”这些发现在患有焦虑、恐惧和害怕等毛病的病人当中是最为显而易见的。    
  在由另一组心理学家研究组于 1980年进行的更为复杂的一项元分析中,对475例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估,利用到了更为广泛的疗效尺度将那些接受过心理治疗的病人与控制组中没有经过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其结论是毫不含糊的:治疗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有益处,虽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    
  心理治疗对所有年龄的人有可靠的益处,就像学校教育、各种药物肯定对其有益一样,或者像经营得出利润一样……接受治疗的人在治疗完毕后,一般比百分之八十没有接受过治疗的人情况要好些。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接受心理治疗的人病情都会有所改善。证据显示,有些人不会有改善,有一小部分人病情反而还会加重。    
  可是,这些元分析中有一个方面好像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好像只能对三分之二的病人有益。可是,如果每种疗法都对某些病因产生作用——如某种疗法所以为基石的理论所言——那么,怎么可能所有的办法都能产生很好的疗效呢?鲁博斯基的研究小组怀疑元分析结果,正如《艾丽丝奇境漫游记》中的渡渡鸟族一样,“大家都赢了,因此每个人都要发奖”,但他得出结论说,看上去的确是正确的。他们的解释是,在各种心理治疗法中,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在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师和病人之间有益的关系。其它研究人员还指出了其它的一些共同因素,特别是能在一个受保护的环境里测出真实情况来的机会,还有通过治疗给病人带来的改善病情的希望,因而促发病人发生转机。    
  然而,最近几年,更为精细的分析已经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了,这些证据说明,某些治疗办法比其它一些治疗法对某些疾病有更好的疗效。我们已经听说过了这样一些特殊例子。其它的包括,行为和认知行为疗法对心悸和其它焦虑疾病的作用;认知疗法对社会恐惧的作用;集体疗法对性格毛病的疗效;认知-行为和人际疗法,或者任何一种与抗抑郁药物的合并使用对压抑的治疗作用。    
  尽管已经进行了好几百种疗效研究,但研究者们只是在最近才开始把疗效里面的因果关系分隔出来。而元分析中的总体数据并没有经过这种工作。一方面,它们在每份研究把不同治疗师获取的结果都平均起来。对照起来看,最近的研究却开始将所获取的结果与治疗师本人联系起来。鲁博斯基和他的治疗师同行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药物依赖病人,得出的研究结果发现,疗法的选择比较治疗师本人的个人特点来说不太重要:    
  治疗师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变化原因,他可以扩大或者缩小一种疗法的效果……有效心理疗法主要的促发因素是治疗师的性格,特别是因为他能够形成一种温暖和援助性的关系。    
  所以,毫不奇怪,早期的研究都支持渡渡鸟式的疗效观:它们把利用每种疗法的治疗师取得的疗效平均起来了。    
  大部分早期疗效研究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只看一种疗效最后或者中期的治疗效果。可是,一种新的研究实践已经开始更仔细地观察疗法中发生的事情了——观察有效的介入方式在特别的诊疗期内是如何以不同方式促进治疗过程的。    
  这些疗效研究的新形式,好像可以用比以前的疗效研究极为不同的具体方式显示出在心理治疗中产生疗效的东西和哪些病人起作用。可是,心理疗法的确能起作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假设冯特可以得到这些数据的话,他的灵魂也许会一展愁容,勉强点头赞许。         
《心理学的故事》 
墨顿·亨特著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利用及误用    
   知识就是力量    
  不管 W·冯特的幽灵会怎样看待今天的临床心理学,但有血有肉的冯特目睹他创立的科学已经投入了不体面的实际用途——而且是他的一些高足所为时,一定会悖然大怒。    
  其中的一位高足,即厄内斯特·缪曼做了一件冯特认为是变节的事情,它抛弃了纯粹的研究,转而将心理学原理应用在教育之中。更坏的是,另外两位弟子还在商业界和公众面前叫卖自己的专业知识。 1903年,西北大学的沃尔特·迪尔·斯科特还出版了一部论销售和广告心理学的著作。冯特的嫡传弟子雨果·曼斯特伯格1908年还出版了一本论法庭陈述心理学的书,1915年又出版了另一本论日常问题心理学的书。他被威廉·詹姆斯请来哈佛出任心理学实验室的主任。    
  曼斯特伯格尽管是一位典型的德国教授,其社会观也是反动的(他极力鼓吹,妇女的地位就是呆在家里),长相更是难看异常(装束简陋,鼻子扁平,尖尖的下巴,一脸卫兵络腮胡子),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心理界的名人。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身份好像还是犹豫不决。尽管他在书本和通俗杂志里,以及在众多听众面前极力鼓吹应用心理学,可是,他却通过大量卷秩浩繁、长篇累牍的心理学理论著作保持自己作为一位科学家的身份。他本可以不做这些工作的:他的应用心理学是他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他的理论工作却毫无贡献。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因曼斯特伯格极力鼓吹应用心理学而受尽侮辱,可是,公众却很喜欢这一点。影响更大的一面是,一些冒险的商人请曼斯特伯格和他的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来改进工人的劳动效率,使广告更打动人,并帮助选择最能完成特定工作的人选。    
  比如,他为一家电话公司开发了一套测试办法,以找出最能适应交换机操作的妇女。为了试一试他的办法,这家公司悄悄地把好几名有特技的操作员夹在 30名求职者中让他考。所幸的是,曼斯特伯格到底给这些有经验的操作员打了高分。    
  不幸的是,在一战开始时,曼斯特伯格发表了好几次亲德国的公开演讲,这使他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于 1916年去世时,他曾担任过主席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对此只字未提。    
  曼斯特伯格既想当应用心理学家,又希望保持理论家的努力,象征着一场延续了很长时间的有关知识价值的辩论。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认为,知识本身是值得追求的,不需要考虑它是否有实用性;而大多数社会领袖人物和普通人都觉得,知识只有能够应用于实际时才值得追求。后者的观点在工业技术社会特别明显,因为这种价值观与它极为合拍;这是工业时代的黎明,因此,一位不怎么出名的英国诗人吉尔伯特·威士特写道:“好处在使用之中,而不是在其仅有的据有之中。”    
  因此,毫不奇怪,在 20世纪的美国,应用心理学很快引起注意并快速发展起来。我们已经看到过好几种使基础研究和理论倾向于实验用途的途径,其中有:    
  ——智力测试,两次世界大战中用来剔除不合格的兵员;    
  ——智力及能力测试,全国许多学校用这种办法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班;    
  ——将知觉原理运用在飞行员培训选手的测试中,是由二战中的陆军飞行队进行的。    
  ——最高法院在著名的布朗诉教育部案例中引用心理学研究发现成果,以及因之而来的对公共学校的重整。    
  ——由大众媒体和其它方法进行的父母教育,灌输一些儿童发育正常阶段和父母最能给每个阶段的孩子带来好处的知识和方法。    
  ——当然还包括所有形式的心理治疗学,以及它们对美国人的心理卫生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他们的生理卫生:一系列研究显示,经过心理卫生治疗后,经常看医生的人看医生的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些还只是心理学知识在过去八十多年时间里得以应用的少数几个领域。最近几年,这个领域开始发芽了。临床及其它应用心理学家现在构成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半数以上的会员,在非会员的心理学家中,这个数字可能也差不多,而美国社会已经受到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其中有:    
  ——每年,一百多万高中生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他们在 SAT测试中的得分而决定(学术敏捷度测试),这种测试是由教育心理学家设计的,许多学校不考虑接受一些分数不过关的新生。    
  ——成百万人就职的问题,工作性质从流水线作业到管理层不等,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在智力测试、敏捷度测试和性格测试中的得分所决定的。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促进劳动操作水平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以心理学发现为基础的。    
  ——数十亿美元的电视和无线电商业广告及印刷广告的洪水在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品味、购买行为、日常行为和投票的选择。这类的交流有很大一部分使用了心理学咨询者(或者,按照时下的应用心理学教科书对他们的热门称呼,可以把他们称作“承诺职业者”)提出的说服技巧。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应用心理学是在利用科学知识改善人类的状况,还是在误用它,以谋取自私的目标,或者给其目标造成相当大的代价?    
  当然,它两者兼而有之。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