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18章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18章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逆汤加大黄。姜附草黄各一钱。一剂痛减,再剂脉和,舌转。三剂改用炙甘草一钱、槟榔五分而愈。此病如服承气,必一下而脱。本是下证,却用四逆汤以辅助大黄。与四逆加猪胆汁汤,本是寒证,却用猪胆汁以辅助姜附。此圆运动的中医学整个妙旨,初学最宜注意者也。
 
脉法篇导言

尝谓读书不易。治病不难。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的,脉是实在的,唯其是实在的,可以再三审查,反复推求,以得着实在的解决。所以云治病不难也,而人往往得不着实在的解决者,学脉的方法不善也。学脉之法,一曰脉位,一曰指法,一曰脉象,一曰脉理,明白脉位与指法,然后能捐除自的成见,看清脉来的真象,脉象脉理,必须于普通学法之中,有系统以贯之,而后无繁难之苦,而后有运用之乐,此篇,脉法较善之法也。 编者识 
目录
枯润二脉以下言脉的体质
虚实二脉
微弱二脉
松紧二脉
滑濇二脉
弦缓二脉
濡细二脉
大小二脉
芤革鞕软四脉
浮沉迟数四脉   以下言脉的动态
结促动代四脉
洪伏二脉
躁驶二脉
平人脉
真脏脉
指法脉位
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脉时决断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脉法原理

枯润二脉
枯润二脉者,用药之提纲,枯脉宜养阴,润脉莫伤阳,润津液充足,枯者津液干濇,润脉无论何病,慎用凉润药,枯脉无论何病,忌用热燥药,认明枯润二脉,处方用药,便少错误。

微弱二脉
微脉润而少,轻有重按无,总属阳气微,温补宜急图。弱脉枯而少,轻无重按有,总属阴液枯,清润法当守。此二脉,脉体皆少,一宜补气补阳,一宜补液补阴,最易含糊,须于轻按重按之间,寻出证据以为用药之本。病人的体质不是阴虚,便是阳虚,故诊脉先以枯润弱微,分别阴虚阳虚,便有把握也,微弱二字,自来概属虚脉之称,而于阴虚阳虚,置之不辨,遗误后学不少。故于脉法起首,郑重言之。伤寒论,少阴病,脉微细,用附子。营卫病,脉弱而渴,用石膏是也。
枯润二脉辨别阴虚阳虚,弱微二脉,辨别阴虚阳虚,又须审查两尺,左尺较右尺少为水虚,右尺较左尺少为火虚,据两尺以为判断中之判断,用药更少误差。总之脉法的阴虚阳虚,认识无差,然后能认识一切疾病的阴虚阳虚,然后能判断一切医书所说疾病的阴虚阳虚,此要诀也。

虚实二脉
实脉中沉盛,满指成分厚,久按总有力,攻下须研究。此为阳实、气实、热实,胃家实,可用攻下之实脉,脉之成分,厚而不薄,满指有力,中沉两部,久按不衰,此为完全的实脉。所谓完全实者,中土实则全体皆实也,攻下胃实,不可冒昧,须有法度,应当研究,详古方上篇大承气汤中。此外则伏而有力,脉细有力,软而有力,滑而有力,亦有实意。但只腠理热实,只宜清润疏通之法,无有下法。完全实脉,脉来迟缓,因中土实则热实,热实则脉来不数也。病有名五实证者,脉完全实,而不食,不大便,不小便,不出汗,须攻下与发汗并施,此证少有。凡诊实脉,须兼腹诊,以手按大肠部位,病人拒不受按,此肠中有当下之燥屎,此脉有小而寔者,如兼现虚证,当用补气补血之药,辅助下药缓缓下之,如温病篇之黄龙汤法是也。
虚脉松而大,气血与阳虚,阴虚液虚者。脉与松大殊。松,有成分不足向外松散之象,大而松为气虚、血虚、阳虚,乃对上项厚而有力之实脉而言。其实除厚而有力之实脉外,多是虚脉,不止松大为虚。大而松之虚,直接当补之虚也,其它之虚,脉体微小,亦有松意,多有不能直接用补,必须全体的圆运动复原,然后不虚。阴液之虚,脉则或弦、或细、或濇、或弱、或沉、或结、或代也,血虚,乃血中的温气虚。

松紧二脉
松脉即虚脉,虚松气不充,诸病宜急补,补气与补中。脉法诸书,只有虚实而无松脉,虚乃其名,松乃其实,松乃外散之脉,成分不够之脉也,补气补中,则归根而不外散。
紧脉与松反,内聚不舒象,转绳弹人手,寒实之现状。紧脉有细小之象,转绳者向内收紧也,寒性收敛故脉紧,食停则气聚于食故脉紧,气血不调,或热聚不散,而成一部分之积聚,亦有紧者。积聚在于何部,紧则现于何部,皆宜温散清散通散之药,寒性之收敛,卫气之收敛也。古书云,左脉紧伤于寒,右脉紧伤于食,不尽然,外感之脉,若现迫促不舒,其中即有卫气收敛之紧意。

滑濇二脉
滑脉有两象,鼎沸与盘珠,鼎沸燥热病,盘珠津液都。燥热伤津,如鼎锅之水,被火煎熬沸腾,故脉滑;津液滋多,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故脉滑。痰病脉亦滑,痰亦津液也。新婚有孕脉亦滑,津液增多也。鼎沸之滑,重按有力,有孕之脉,脉气充足,痰病之滑,脉气不足。
濇脉有两义,血少与阳虚,血少濇在左,阳虚濇右居,濇如刀刮竹,亦如雨点沙,血少津枯故脉濇,阳虚脉濇者,津液生于阳气也。荣卫不足,脉亦现濇。荣卫调和充足,然后津液生也。血少津枯之濇,薄而有力。阳虚之濇,薄而微也。荣卫不足之濇,薄而无神也。左属水木,故血虚则濇现于左,右属火土,故阳虚则濇现于右,荣卫不和不足,必左右皆濇。

弦缓二脉
弦脉收敛病,气机不舒展,治弦须养中,用药忌收敛,疏泄畅通,则气舒展,疏泄不通,则气收聚。弦者如弓之弦,向内收聚之象,木主疏泄,木气本身稚弱,不能疏泄则脉弦,金气燥结,木气因而不疏则脉弦,弦乃木气之郁象,木气稚弱之弦,宜温养木气,金气燥结之弦,宜清润金气之燥,开散金气之结,然后木气之郁舒开,脉乃自去,唯既现弦象,木气愈郁而欲疏泄,则克中土,中气受伤不能运化四维,病即关系生死,故又须于舒展木气之中,兼扶中土。五行之气,郁则克其所胜,而悔所不胜,此自然之势也。金匮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其意指此。弦则为寒,木气阳弱也;弦则为饮,木气不能疏泄水分也;弦则为痛,木郁则冲击也;弦则为风,木病风而脉弦,则病重矣,中气败故病重也。弦脉多胃气脉少故也,治弦脉忌用收敛药,慎用刚燥药。惟病寒之脉弦,温通之则弦化,则弦脉易治之病。
此外之弦脉皆不易治。寒病之弦、饮病之弦、弦大而虚,润而不枯;风病之弦,不润而细,阴虚津枯之脉弦,宜养津清热;内伤之脉弦,宜补中土,兼治木气,弦乃能去。
缓脉虚而散,散慢不收敛,中虚卫气虚,疏泄自出汗。缓与弦为对待之象,忌疏泄药喜收敛药,伤寒论桂枝汤证,发热汗出脉缓,即是此脉,中气与卫气不足故也,散字读闪,言松散也非分散也,此缓脉非和缓无病之缓,非热实而脉反迟缓不数之缓,是缓脉有虚实之分也。

濡细二脉
濡脉为湿盛,细脉为津伤,湿热脉亦濡,细亦主无阳。濡脉如棉在水,细脉如蛛牵丝,濡而似缓有湿热,细而无力为阳虚,津伤之细,细而有力,津伤则生热,故细而有力,细而有力着骨,则为积聚,濡中藏细,则湿伤津液,故濡溢于外细现于内,故治湿用利水药,有不效者,利水药伤津液之故,善治湿者,养金气之收敛,调木气之疏泄,扶土气之运化,湿乃自去,津液不伤。

大小二脉
脉大气离根,脉小气归里,脉大病渐增,脉小病自已。冬季脉大最忌,胃热实则脉大而有力,中部沉部盛于浮部,此大脉为实,否则愈大愈虚;脉小则气归于里,有病而脉由大转小,乃将愈之象,此小脉非微脉非细脉。
阴虚亦有脉大者,浮大而不润泽,重按逼逼夺指,有燥动之象,阳虚亦有脉大者,大而虚松,指下润泽,重按无有,对照研究,参与外证,容易明白。
脉有重按起指,脉即随指浮起,寸多尺少,浮多沉少,夜半不安,此为阴虚,阴主封藏,夜半阳动,阴虚不藏,故脉现如此状态也。


芤革软鞕四脉
芤脉阴伤极,革脉属阳空,鞕脉寒之象,软脉热在中。  芤革二脉皆中空,芤则浮而边虚,有柔松之意,为热伤阴之象,革则沉而边实,有石鞕之意,为寒伤阳之象,失血甚则芤,失精甚则革。鞕脉有牢坚之意,阳和之气少也,软脉似濡而厚,按之欲沉不沉而有力,乃内热之实脉,不可认为软弱之软,世以软弱并称,软脉遂为人所忽矣,软弱之软,则微脉也,实热之软则如胶粘有力,举指不移,鞕脉则脉之沉部,鞕而牢坚,重按有力,阴寒之象,外证必无燥热之事,沉部鞕处必宽厚不细,而鼓指有力,软脉有力为热,鞕脉有力为寒。



浮沉迟数四脉 以下言脉之动态
浮脉随手起,总是虚之征,诸病忌升散,中下复其根。  以指按至沉部,随指而起,即往上浮,是为浮脉。并非浮中沉三部,浮部有脉,中部沉部无脉。浮而向外,中气虚也,浮而脉小,其虚更甚盛。浮弦鼓指,则兼肝风,外感脉浮,只宜降药,兼补中气。内伤脉浮,必重补中。内伤脉浮,中部以上多,中部以下少也。外感之脉,必有束迫不舒之象,不必定见浮脉。外感之家,必有忽然恶寒、发热、头痛之证为据,如麻黄汤证之脉,尝有初起恶寒,脉沉,及至脉由沉而浮时,即发热而汗出矣。
沉脉在肉下,虚实易了然。沉实为实热,沉微属虚寒。  如沉细无力,亦属虚寒。沉细有力,亦属实热。实则不通,分整个实和腠理经络的实,整个的实,如伤寒论承气汤证攻下之胃家实是,腠理经络的实,如沉细有力,弦紧鼓指,只宜滋润疏通,理气活血为治。
迟脉乃虚寒,里阳太少时,无病脉迟者,元气难久持。  不及五至为迟脉,胃家热实,脉反迟缓不数,故迟脉亦有实热者。实热之迟缓,厚而有力,虚迟之迟,脉来虚微,以证判之,极易明了,无病脉迟,则肾家元气将难久存矣。
数脉乃中虚,虚甚则数甚,数亦为虚热,兼细则阴病。  中虚则数,世人所忽,河图之数,五数居中而统四维,故平人之脉,以医生一呼一吸脉来五至为准,中虚不能统乎四维,故脉来过乎五至而成数脉,热伤津液,脉来亦数,数而兼细,则中虚而津液亦亏,阴分受伤,为难治矣。发热而脉沉不数多实,发热脉数必虚,此脉必中部以下较微少也。如沉而微,其虚更甚。数极度之脉,中气大虚之脉也。凉药伤中,下咽即危。用甘味补中,中气回复,胆经相火下降,热即退下而不数。此与热实而脉反迟缓,为对待的理法。数读索,世人却认数脉为热,杀人不少。经文气虚脉乃数也句,宜注意。

结促动代四脉
结促与代脉,脉来停一至,动脉如豆动,只见关中位。  脉现数象,停止一至为促,外感风寒,荣卫迫促,促乃表郁之脉。脉不现数象而停止ㄧ至为结,结乃津液不足,不能流通之脉。代脉之止有定数,亦津液伤损之脉也,长夏脉代,有孕脉代,为中气加多之脉,中气能代四维也,亦有秉赋脉代者,乃富贵之人也,若病重脉代则危,此代脉无神,乃中断不能连续之脉,长夏之代有孕之代,多在五至以内,脉神特别充足。五为中气,中气之中,原有四维故也。详生命宇宙篇河图中,动脉有如豆动,无头无尾,只于关脉见之。气机不舒,主内痛也。

洪伏二脉
洪脉向外掀,中气大虚证,愈洪中愈虚,兼弦乃别论。  实脉必向内沉,世谓洪而有力为实,认错矣。虽有力亦向外之力耳,向外则内虚必矣,必洪而兼弦,乃为实象,弦乃内聚之象,洪而兼弦,是原有内热,被卫气敛之,热郁则脉洪,热郁被敛不能通达,则洪而兼弦,在外感宜舒散卫闭,兼清内热。内伤病少洪弦者,有之亦内热为卫气所闭,仍舒散卫闭兼清内热。洪大无力者全属于虚,洪而弦大有力,乃为实象。然实脉不洪,必如胃家实可用下药,乃为真实。洪而兼弦有力,乃实在腠理,不在胃腑。舒散卫闭,腠理一通,即不实矣。
伏脉气内实,深藏骨际间,热深与痰闭,指下细心探。  伏与洪是对待之象,气虽内实,热清痰豁之后,脉起不伏,即不实矣。

躁驶二脉
躁脉不安定,外因与内因,驶脉上下窜,虚与热之征。  有内热而感外寒,热为卫气闭束,动不能通,则躁急不宁,此因于外感者,宜散卫清热,温病之脉躁急,乃木火离根,此因于内伤者,宜照温病虚证治法。驶脉因虚因热,如小寒前后,小儿幼童忽不思食,或咽痛或咳嗽,尺脉中有一线,上窜入关脉。此肾虚阳动,宜温养肾家,如肝胆有热,肺虚不能收降,关脉中有一线窜出入寸脉。此中气之虚,宜补中敛肺兼降胆经,如尺脉中有如珠的一点,窜入尺下,此肾败也,最难治,男童早婚有此脉者多死。
平人脉
欲知病人脉,先学平人脉,调匀柔和者,乃是平脉诀。  平人脉亦称胃气脉,亦称和缓脉。来去调匀,不来多去少,不来盛去衰,神气充足,体质柔润,所有以上各病脉,寻找不出一字,此胃气健旺,和缓无病之平人脉也,内经脉法,以胃气为主,胃气多病脉少者易愈,胃气少病脉多者病重,病脉太多胃气太少者易死。学平人脉,可常诊视无病而身体健全,元气未泄,面无浮红,食量极好,体力甚大,跑步而脉不加快不喘气之人之脉,便可得着胃气脉和脉缓的认识。然后可学病脉。胃气脉者,中气脉也。

真脏脉
五行运动圆,见圆不见真,一见五行真,胃气无毫分。  心火的真脏脉如钩,如上挂之钩,有上无下之象,只有浮而不降也。肺金的真脏脉如毛。如鸟羽之毛,薄濇之象,将散而不收也。肝木的真脏脉如弦,如新张弓弦,劲疾如循刀刃,毫无生意之象,欲疏泄而不能也。肾水的真脏脉如石,如石沉水底,毫无阳和之象,只沉而不升也。此皆中气无存,不能调和四象,四象各现本气之真也,故称真脏。脾土的真脏脉为缓,有如屋漏,时而一落,迟缓不能连续之象,中气不能自存也。五行之真已现,中气先亡,故曰死脉也。如钩如毛如弦如石如缓,则各脉皆钩皆毛皆弦皆石皆缓,一气独胜,诸气败亡,故死也。

指法与脉位
自来诊脉两手分诊,圆运动学的诊脉,必须两手合诊,因整个圆运动的消息,须两手合诊,由比较上去审察,方能审察得出,又须三指斜下,次指按在寸脉的浮部,中指按在关脉的中部,名指按在尺脉的沉部,沉部在骨,中部在肉,浮部在皮。斜下者,中指比次指重,名指比中指重,即难经所谓三菽之重,六菽之重,九菽之重是也,是为三部诊法。若三指不分轻重,便不合寸关尺三部脉的本位,三部之法之中,又有九候之法。三部九候者,一部三候,三部九候,寸脉本位在浮部,浮部有浮部的浮中沉,关部本位在中部,中部有中部的浮中沉,尺脉本位在沉部,沉部有沉部的浮中沉,三部九候的诊法,只须三指斜下,三指同时由轻按而重按,由重按而再重按,又由重按而轻按,由轻按而再轻按,便将寸关尺三部九候的整个手法得着。
三部九候的指法,是按寸关尺皮肉骨的地位,不是按脉的个体,是下指诊察的方法,方法与地位澈底了,然后诊脉。看脉在此地位中的动态如何,方能审察出脉的真相。
下指诊脉,不可将指头死按脉上。就如用眼睛看物,却把眼睛珠放在物上,如何能将所看之物看得明白,三部九候的指法无差,便能免却此弊。
诊脉称为看脉,不如将看字改为听字,能将听字的意义体会有得,则诊脉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