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是大英帝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为指挥战争在华盛顿建立的联合参谋部完全
由美、英两国控制,加拿大无一席之地。虽然金也参加了
1943年和
1944年
在魁北克举行的两次联席会议,但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却难以置喙,就象“一
个把房子租给别人举行宴会的人”。
第二,金本人对国内政治根深蒂固的偏爱降低了他对国际政治和加拿大
国家地位的热情。他并没有象博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致力于帝国战时内
阁,甚至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类似要求也不予支持。金所关心的只是如何
保住自由党和他本人对加拿大的统治权。他对战争指挥的偶尔插手主要是出
自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金所具有的一贯的现实主义使他并不看重国际政治
中的虚名,而保证加拿大的安全与发展才是他的主要目标。因此,金的个人
因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的国际地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三,加拿大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也有许多突出表现,但同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著功勋相比要逊色多了。这一方面是由战争本身进程
及加拿大军队机遇决定的,但更重要的还是金政府的消极态度,使加拿大军
队难以有所作为。尤其在苏联与美国加入战争以后,加拿大人越来越发现自
己在战争中只是处于仆从国的地位。当然,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盟
国提供的战略物资支持远远超过了上次战争,但这一业绩与美国这一“伟大
兵工厂”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外关系的重点是加强同美国的关系。在法
国陷落以后,增强北美洲和北大西洋的防御能力成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
共同目标。由于美国当时的中立地位,麦肯齐·金更愿意与之保持密切的关
系。当美国决定采取措施来保卫西半球时,金马上作出响应。1940年
8月
17
日,应罗斯福的邀请,金与之会晤于圣劳伦斯湖美国一边的奥格登斯堡
(Ogdensburg)。翌日宣布建立防务常设联席委员会作为北美防御顾问机构。
在此之前,金曾向加拿大人民庄严保证,在经议会允许之前,他的政府不会
承担任何义务,尤其是永久性义务,然而,一夜之间,金在既没有征得议会
同意也没有同其内阁成员仔细商量的情况下就参与了一个关系重大的长期约
定。
承担战争义务常常会损害加拿大本身的利益,更由于加拿大本身的地
位,使它常常会成为大国间条件交换的牺牲品。1940年
8月底,美国与英国
作出了以50艘逾龄驱逐舰换取在从纽芬兰到西印度群岛的7个英属岛屿上建
立美国海军基地的决定。从英属北美殖民地最初联合开始,加拿大就期望着
有一天纽芬兰将成为联邦的一个省。战争爆发后,加拿大一直以保卫拉布拉
多和纽芬兰为己任。因此,金期望能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有关纽芬兰的英、
美谈判,令他失望的是加拿大仅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谈。正式协定中加拿大
的利益被完全忽视了。只是在加拿大代表的坚持下,附加草案中才以含糊的
措词说明在美国使用基地期间,“加拿大与防务有关的利益将受到充分尊
重”。重”。
除了加强与美国在战略上的联系之外,两个近邻之间经济关系也在不断
加深。整个战争期间,加拿大并没有象其他盟国那样接受美国租借法案项下
直接租借援助。但为满足英国的战争需求,加拿大加深了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其结果则是加拿大的美元储备日趋耗尽。1941年
4月
20日,金访问了在海
德公园家中的罗斯福,达成海德公园协定,作为奥格登斯堡协定的经济补充。
其主要原则是,两国都向对方提供自己“最有能力生产的国防用品”。具体
说来,即美国增加购买加拿大的金属和战略物资,加拿大从美国进口用于满
足英国军事订单的物资,计于英国租借帐目。用金的话来说,这一措施不仅
是为缓和加拿大美元紧缺问题采取的步骤,也是“加拿大与美国为援助英国
达成的共同协定”。(18)
为履行海德公园协定,成立了经济联席委员会,旨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
运用美、加资源。此外,还成立了许多其他委员会,以协调两国的食品生产
与分配、原料供应和军需品生产。海德公园协定纯粹是为解决战争生产问题
而作的交易,并没有成为放宽加拿大人在美国旅行和向美国出口商品限制的
借口。正如加拿大政府财政部长詹姆斯·洛里默·伊尔斯利在
1941年
4月
29日的财政预算讲话中所说,它“对我们共同参加的战争的胜利是一项伟大
的贡献,但并没给加拿大人民带来什么便利”。(19)
珍珠港事件把北美防御提到更为显著的位置。美国加入战争以后,倾向
于把北美大陆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美、加之间在更广泛的领域建立起合作,
美、加经济关系向共同化发展。美、日开战后,加拿大也迅速向日本宣战。
金还表示,加拿大领土将为美国基地和交通运输提供方便。1941年初,加拿
大提供了作为落基山东麓航空中站的一长链航空基地。后来又提供了阿拉斯
加锅柄地带的一块作战基地。日本的进攻使构想多年的阿拉斯加公路工程提
到了日程上来。1942年
3月,美、加达成协定,由美国修筑一条以埃德蒙顿
(Edmonton)到费尔班克斯(Fairbanks)的高速公路,从而与美国在鹅湖(GooseBay)的航空基地相连。到
11月,这一耗资约
1。15亿元,长达
1500英里的公
路竣工。与此同时,还建成了一条从诺尔曼油田经麦肯齐谷到怀特豪斯炼油
厂、耗资
1。34亿元的石油管线,以保证阿拉斯加的石油供应。此外,美、加
还共同投入纽芬兰和冰岛的防御工程。战争结束时,加拿大购买了境内的全
部美国设备。
战争使美国和加拿大都感觉到对方对目己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战争中一
系列事件的发生,显示出双方无论在生产能力上,还是在防御利益上都是不
可分割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加拿大更习惯于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际
问题,从而意识到其北美自治领与美国的关系比同英国的关系更为重要。在
同美国的充分合作中,加拿大重新掌握了执行独立政策的权利。基于这种认
识而发展的对英关系,完成了由从属到完全自由的转化。这又使未来美、加
关系能够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增加彼此间的有益合作。
六、战后调整与不尽人意的世界地位
六、战后调整与不尽人意的世界地位
首当其冲的是联邦与各省的权利之争。大战期间,各省基本上能够容忍
联邦政府对原本属于各省权限内的事务的干预,统一的战时经济调拨使省政
府无置喙余地。但是,对大战期间联邦权力的扩张,各省的容忍是有限的。
战争的尘埃尚未落定,联邦和各省的政治家们又开始互相指责,就税收和司
法权限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联邦与各省的战时税收协定即将期满之际,麦
肯齐·金及其助手们已在悄悄地着手制定新的财政规划。起草了基于财政需
要的全国调整让度方案。同时,著名的
1940年报告对鼓励一种至高无上的现
代加拿大国家领导权仍起着重要作用。即如皇家委员会所建议,并在战争期
间被广泛接受的那样,由联邦政府掌握所得税、私人和公司税及遗产税。当
然,保持适当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投资的任务也相应地落到联邦政府肩上。1945
年
8月,在渥太华召开了一次自治领——省会议。这是自
1941年会议流产以
来的第一次。会上,联邦政府代表提出所准备好的方案,马上引起中央大省
的反对。魁北克和安大略省代表均表示拒绝。安大略省代表还提出一个详细
的反建议。后来,在
1946年
4月重新召开的会议上,联邦政府经过修改的计
划仍然未获一致通过。这样,联邦政府被迫放弃全面社会保险方案。翌年,
联邦政府只提出一系列有限方案,即由联邦政府掌握大部分税收。该方案最
终获得各省的勉强通过。除此之外,英裔与法裔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以及
各个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又开始互相猜疑,彼此攻讦。
然而,战前那种新党林立、政见纷呈的局面,在战后年代没有重新出现。
萧条年代和大战之初的那些“第三党”都已黯然无光。社会信用党的影响范
围从未超出阿尔伯达。魁北克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已明显衰落。平民合作联
盟在战争年代夺取了萨斯喀切温的政权,并成为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内的主要反对派,但在战后年代也日趋涣散。的确,当政的自由党比高喊改
革口号的在野党有更多的机会采取深得人心的福利措施。在对英属北美法案
作了必要的修改以后,加拿大从
1941年开始实行全国失业保险法。3年后,
联邦议会又实行规模更大的对
16岁以下少年儿童发放家庭补助的计划。战争
结束以后,为对付预料中的战后衰退,联邦政府将推出更为雄心勃勃的综合
性保险和公共投资计划。
与上次大战结束时的普遍狂欢形成对照的是,加拿大在全世界庆祝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中却表现得郁郁不乐。这部分可归因于加拿大在战后和
平规划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
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几次重要的盟国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所作
的安排,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在
筹办战后国际组织方面,同样发挥主导作用。加拿大作为联合王国的自治领
无缘跻身其列。加拿大朝野各界对这一国际现状既不满足又无可奈何。这种
心态在麦肯齐·金对哈里法克斯勋爵预言战后世界的演说所作的反应中可见
一斑。1941年
1月英国驻美大使哈里法克斯在多伦多发表了一篇颇具政治现
实主义色彩的演说,声称未来世界的和平有赖于保持大战中“四强”之间的
平衡,而离开了英联邦,英国就不能跟其他三强平起平坐。因此,他呼吁加
拿大与大不列颠一道来保住英联邦这个第四强。拿大与大不列颠一道来保住英联邦这个第四强。在麦肯齐·金等加拿大领
导人看来,联邦合作就意味着帝国集权。出于这一考虑,金对哈里法克斯的
演说作出强烈反应,他不仅拒绝把联邦的概念当作外交与政治集团来运用,
也拒不承认战后世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国竞争的假设。他指出,获得和平
的最好途径不是少数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相反,和平只有靠所有热爱和平
的国家都参加一个“坚定义务”的体系才能得到保待。最后,他总结说:“我
们期待着为了和平利益的紧密合作,不仅仅是在英联邦内,而且是在所有不
分大小的友好国家之间。”(21)
1945年春,金率加拿大代表团参加了在旧金山召开的旨在成立联合国的
国际会议。加拿大代表团致力于。。 3个目标:其一是扩充与澄清敦巴顿橡树园
建议中有关战后经济与社会合作方面贫乏、草率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加
拿大对外关系利害攸关;其二是与其他所谓“在全世界有利益关系的二流国
家”一道力图限制。。 5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金坚持认为,这些国家以其条
件和资格应有更多的机会入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其三是为自己争得更多
的权益,并努力使加拿大不受违反自己意志的义务的约束。反对要求非安理
会成员的二流国家在违反其愿望的情况下派遣武装部队维持和平。总的看
来,加拿大代表团在旧金山会议上收获寥寥。限制否决权的努力近乎徒劳,
争取二流国家权益的尝试只取得了有限成功:即大会宣布在联合国大会选举
非常任理事国时,应对候选国执行任务的努力作优先考虑,但“按地理位置
公平分配”的原则也是应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对安理会指挥调
遣中等国家军队的权力作了限制。金与加拿大代表团的另一位部长级官员
圣·劳伦在旧金山的会议上只呆了。。 3个星期就回加拿大参加大选去了,只留
下部分外交人员为既定目标继续努力。
注释:。。
(1)(2)(3)(4)(5)(6)(9)(10)(12)(13)(18)Edgar Mclnnis; Canada; A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Toronto,1982),pp。555,561,564,570,571,573,575,576,578,579,586。
(7)(8)(14)(16)唐纳德·克莱顿:《加拿大近百年史》,山东人民出版
社。。 1972年版,第。。 373,355,387,367页。
(11)Mason Wade,The French Canadians(London,1955),p。956。
(15)1945年。。 7月。。 5日英国大选中,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因未能提供人民
期待的社会福利计划被左翼的工党赶下台。
(17)(20)(21)Donald Creighton,Dominion of the North:A History ofCanada(London,1958),pp。542,546,548。
(19)Alexander& Scott Brady,Canada after the War(Toronto,1943),。。
p。248。
第十一章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第十一章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而又发展迅速的新时
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已是物换星移,昔日璀璨夺目的政治明星们或是陨落天
外,或是大失光彩。各国纷纷涌现出一批政治新秀,加拿大政坛也是人才辈
出。1948年
8月,两年前接替麦肯齐·金担任自由党政府外交部长的路易·圣
劳伦当选为自由党领袖;两个月后,安大略省总理乔治·德鲁也轻取保守党
领袖职位,从而结束了约翰·布雷肯缺乏生气的领导。11月
15日,担任加
拿大联邦总理达
22年之久的麦肯齐·金宣布辞职,圣劳伦继任为总理。
路易·圣劳伦于
1882年
2月
1日出生在魁北克省南部的康普顿镇。父亲
是法裔加拿大人,母亲则属讲英语的爱尔兰血统。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就
熟练地掌握了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受身属自由党的父亲的影响,圣劳伦从
年轻时就把当时的自由党领袖洛里埃当作心目中的政治偶像。1905年从拉瓦
尔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圣劳伦放弃了资助他在牛津大学继续学习的“罗兹奖
学金”,开始了律师生涯,1930年当上加拿大律师协会主席。麦肯齐·金以
国家利益相劝告,使圣劳伦放弃他依依不舍的律师事业,投身于官场之中,
担任了金政府的司法部长。在征兵制危机中,麦肯齐·金的内阁形将分裂,
几乎所有来自魁北克的政治家都在法裔加拿大人反征兵制运动中推波助澜,
唯有圣劳伦保持了对政府的忠诚。金在
1946年的一次演讲中充满感激地说:
“我将永远相信,正是司法部长先生在那个危机时刻采取的坚定而有远见的
立场,才保证了政府的存在,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1)因此,经历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征兵制危机,金更增加了对圣劳伦的信任,让圣劳伦
分担了更多的职责。
圣劳伦所具有的良好背景也有助于他登上加拿大权利的顶峰。良好的教
育使他能够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由于来自魁北克省,他可以比
其他地区的政治家更容易为这个政治意向不稳而又举足轻重的独特省份所接
受;更为重要的是,圣劳伦是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以维护加拿大的统一为
己任,这使他在英语加拿大人和魁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