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35章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5章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9%,而在 
1955年只占 
21%了。从事较熟练技术工作的
人增加到占雇佣工资工人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三种人,即纯粹的白领阶层,
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神职人员等约占全部工作人员的 
46%。社会
财富的分配上两极分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大城市中既有气势宏伟的高楼
大厦,也有破败不堪的贫民窟,既有腰缠万贯的富商大亨,也有一文不名的
乞丐。到 
1961年,仍有 
25%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

城市化增加了人们对与城市生活关系密切的物质和文化设施的需求。这
些设施既包括居民住房和交通工具,也包括画廊、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
和学校。电冰箱和电气炉灶、洗涤和烘干设备减轻了家务劳动。1960年加拿
大经注册的小轿车有 
4104400辆,为 
10年前的 
2倍多。加拿大广播公司从
1952年秋开始播放电视节目,至 
1957年初已出售了 
260万台电视机。 
(31)

城市化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如何发展有特色的加拿大
民族文化,是摆在加拿大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加拿大在文化传统上比较混杂。起源于欧洲的主流文化移植到加拿大以后,
溶于加拿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已失去原来的鲜明特征。
另一方面,加拿大迟迟没有以一个独立国家的面目呈现于世界,其具有特色
的民族文化的成长没有受到鼓励。来自外来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冲击,更
使加拿大文化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1949年 
4月,联邦政府成立了国家艺术、文学、科学发展皇家委员会,
前驻联合王国高级专员文森特·梅西任该委员会主席,因此又称梅西委员会。
经过对加拿大广播公司、国家电影局、国立博物馆、国立档案馆和议会图书
馆等联邦机构的考察,该委员会提出,为保持加拿大在知识和精神上的独立
性,应“鼓励那些表现民族感情、促进共同了解和增进加拿大人民多种多样
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机构”。(32)梅西委员会发表于 
1951年的报告详细分析
了加拿大学者、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的现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由政府建立加拿大协会,以鼓励和支持加拿大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二是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加拿大各大学。

社会状况的改善增加了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加拿大的艺术形式基本上秉


承了欧洲的传统。芭蕾舞在 
4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皇家温尼伯芭蕾舞团和国
立多伦多芭蕾舞团相继成立。交响乐队首先成立于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
克和温哥华 
4大城市,战后年代扩及其他城市。蒙特利尔和多伦多都成功地
举办过短期歌剧剧场。1933年开始在几个主要城市举办每年一度的自治领戏
剧节,有力地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1955年夏天在安大略省斯特拉福德
(Stratford)创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加拿大艺术事业的发展总的看来是表演甚于创作。梅西委员会指出:“无
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加拿大在艺术上的声誉主要依靠绘画。由加拿大作曲
家创作的严肃的音乐在加拿大仍微不足道。。戏剧创作。。一直远远落后于
其他文学艺术。。。无论在法语中还是在英语中,我们都没有真正的民族文
学。”(33)

加拿大的作曲家在创作中受到许多限制,包括乐队的数量、规模以及大
众对流行名作的偏爱等等。加拿大广播公司和后来成立的国家电影局为民族
音乐家的成功创造了较多的机会。

加拿大的小说家们致力于表现加拿大生活的素材,尽管在创作上仍有局
限性,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作品的销量在加拿大已大大超过了联合王
国和美国的小说。罗杰·利米林对魁北克市社会关系的敏锐观察,加布里勒·罗
伊对蒙特利尔工人阶层细致的描述,休·麦克莱南对蒙特利尔和安大略小城
不同社会层面的探究,引起了世界文坛的注意,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
加拿大民族特征。

梅西委员会的建议,也给在困境中挣扎的加拿大各大学带来了希望。40
年代末 
50年代初,加拿大各大学在教育经费上都程度不同地依靠公共基金。
靠个人捐助和各省授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开支越来越显得捉襟见
肘。1942年至 
1951年,本科生注册人数从 
3。5万增加到 
5。8万,而这仅仅
是适龄人口的 
7%。在美国这个比率则是 
20%。战后的高出生率意味着 
60
至 
70年代大学在学人数将增加至少 
2倍,通过联邦政府拨款解决教育经费问
题已势在必行。

根据梅西委员会的建议,联邦政府在1951年拨款800万元给各大学。 
1956
年 
10月联邦总理又宣布将加倍拨款。加拿大协会成立后接管了此项工作。两
位去世的百万富翁为教育捐赠了 
1亿元的巨额遗产,全部由加拿大协会掌
管,用其中一半建立了大学基本奖授基金,剩下的 
5000万元用作资助文化活
动的奖学金、贷款和赠款。加拿大协会还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
加拿大对应的国家机构发挥作用。

战后加拿大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浓厚的美国化色彩。梅西委员会曾
经严肃地提醒加拿大人民要警惕“地理势力”的影响和“文化大陆主义”危
险。加拿大协会也不遗余力地鼓励和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加拿大文学艺术的
发展,扶植加拿大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社会科学家的成长。1958年设立
的管制全加拿大广播事务的广播管理委员会规定,广播和电视的“加拿大内
容”不得少于 
55%。1960年又设立了皇家出版委员会,旨在探讨通过出版物
促进加拿大文化发展的途径。

然而,文明的流向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脆弱的加拿大民族文化难以抵
御借助于政治、经济和科技优势的美国文化的冲击。大量美国宣传工具——
无线电、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几乎垄断了加拿大的文化市场。大批加拿大
人对美国商业性娱乐的爱好,对美国播放的电视节目的偏爱,使加拿大的民


族主义者们徒叹奈何。由于收听率低,长期致力于加拿大节目和为促进加拿
大人才干而斗争的加拿大广播公司长期入不敷出,经济拮据,并因此影响了
自身的发展。通过出版物促进加拿大文化发展的努力也收效甚微。至于体育
运动,加拿大人也把目光投向美国,而对自己国家组织薄弱、技术低微的体
育活动不屑一顾。北美大陆的体育娱乐事业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加拿大的
体育运动,尤其象曲棍球等运动强项,都已与美国的体育运动合流了。


十、工业化时代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十、工业化时代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至 
60年代,加拿大也同美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社会秩序极度不稳定的
时期。年轻一代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权威提出挑战,新的文
化浪潮在席卷了美国之后也波及到加拿大。

1957年至 
1964年,劳工队伍从 
600万人增加到 
700万人。与此同时,
农业雇工从 
74万人减少到 
63万人。雇佣工人的就业率随着经济状况的阴晴
变化而上下波动,1961年的一段短期萧条就使失业率达到 
11。3%的高峰。经
济复苏以后,失业率又降至 
1965年底的 
3。6%。 
(34)

随着劳工队伍的壮大,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为争取就业、改善劳动条件
和提高工资而斗争,劳工运动因而兴起。先是商店女雇员为争取较高工资举
行游行,继而邮政职工、教师也举行了罢工。1966年夏初和秋末两次码头装
卸工人罢工使魁北克各港口关闭了 
5个星期,不列颠哥伦比亚各港口关闭了
3个星期,严重影响了进出口业务,并危及向中国、苏联输出小麦的重要协
议的完成。1968年加拿大海员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举行罢工,使海运出现了
停滞。

加拿大联邦与省政府采取了许多反劳工措施以制止罢工。许多省规定了
强制性调停程序并对罢工的合法性予以严格限制。纽芬兰省政府以某一工会
领袖参与犯罪活动为借口解散了该工会组织。1967年魁北克省通过立法勒令
正在罢教的教师返回教室。联邦政府在 
1966年也介入了一起铁路罢工事件。
按照联邦的劳工立法,尽管劳工们在理论上有组织起来举行罢工的自由,但
在行使这些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所谓公共利益,不能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
成严重危害。这样,联邦与各省政府随时可以找到理由制止任何集体抵制或
罢工活动。

尽管如此,加拿大劳工队伍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壮大,并走向成熟。

加拿大的民族矛盾主要表现为英裔加拿大人同法裔加拿大人之间的矛
盾,甚至因为这一矛盾掩盖了其他范围和规模较小的种族矛盾。

1959年 
9月莫里斯·杜普莱西的去世结束了民族联盟对魁北克长达 
15
年的专制而腐败的统治。杜普莱西的权威足以使任何挑战者望而却步,他甚
至独揽魁北克省的一切大权而不容联邦政府染指。但总的看来,他统治的动
机主要在于攫取和保持权利,而不是运用权利达到富有建设性的目的。他的
去世使民族联盟失去了习惯于遵循的政治指导和行为准则,年轻一代开始打
破陈规,提出表现极端民族主义的富有建设性的目标。长期积郁的力量得以
解放出来。步专制后尘的往往是混乱,群龙无首的民族联盟在不休的争吵中
消耗了力量。

1960年 
6月,让·勒萨热领导的魁北克自由党在选举中获胜。勒萨热曾
为圣劳伦的自由党内阁成员,1957下台后把目标转向夺取魁北克省领导权,
组织起一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以促进魁北克社会与政治现
代化和向法裔加拿大人注入新的活力为己任。勒萨热宣称:“重建魁北克省
的时刻已经开始。”(35)他号召魁北克人民起来进行一场“温和革命”。

勒萨热所谓“温和革命”大致在 
3个层面上进行:其一是要控制影响该
省物质进步的各种经济工具;其二是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旨在赋予年轻
的法裔加拿大人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其三是争取独立于联邦
政府的可以充分行使的省权,并将接受一种足以威胁现行宪法基础的种族参


与理论,使省权进一步扩大。

与理论,使省权进一步扩大。

总的看来,要全面实现勒萨热“温和革命”中的经济目标决不是可以一
蹴而就的。摆在魁北克政府面前的既有主观上的障碍,即法裔加拿大人思想
观念的过时和老化,也有客观上的障碍,即英语加拿大人集团经济实力的雄
厚和魁北克省政府势单力薄。

勒萨热政府曾经在 
2年的时间内推出了一揽子政治改革纲领,包括消除
前任民族联盟政府的专制陋习,实现政治决策民主化;改变选区划分,为城
市地区提供更多的代表权;减少选举中的秘密基金,限制政府在选举期间的
开支;将投票权的年龄限制由原来的 
21岁降低到 
18岁。这些政治改革措施
为魁北克带来清新的气息。

相比之下,勒萨热政府的教育改革也许更具有深远意义。按照传统的教
学方式,魁北克省天主教学校以法文授课,基督教学校以英文授课。法裔学
生常常是为获得某种职业才接受高等教育,这些职业不外乎医学、法学或教
会几个方面。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人以此谋得在政府中或企业界的职位。
尽管近年来象拉瓦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都增设了政治学、
科学和工程学之类的学科,但在基础教学和中等教育中,为未来就业而教学
的倾向仍很明显。

魁北克教育皇家调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指出,公众“只崇尚人文学,把
科学放在可怜的次要地位,而认为技术与商业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报告
建议大幅度地改革大学前教育,使其管理民主化,完善公共教育,使所有孩
子都能在广泛的选择中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

1964年设立了监管一切教育领域的教育部。这是勒萨热教育改革的第一
步。此外还设立了语言和宗教上的中立学校,限制天主教和基督教委员会安
排宗教和道德教学的作法。随后又在全省建立起地方学校的完整体系,既包
括基础教育,也包括中等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是在高等教育之前推
行两年培养制,向学生全面讲授科技和学术问题,以便在进入商业界或行政
领域之前能够得到终期训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面。新
的改革方案尤为重视中等教育,将科技教学与普通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
够更全面地理解现代社会。

改革的热情从一开始就与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并因此推动了民族主义
运动的高涨。魁北克的民族主义者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联邦体制和英属
北美法案的限制,并为此忿忿不已。因此,冲破宪法障碍,改革加拿大联邦
体制,就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新目标。


法裔加拿大民族主义者试图从两个方面改变联邦体制。其一是争取将加
拿大正式宣布为两种语言、二元文化的国家,从而改善法语在全国的地位;
其二是争取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内享有特殊的独立地位。二者在逻辑上是矛
盾的,因而难以同时实现。民族主义运动从开始就存在着两个派别:勒萨热
的“温和革命”是在保持一个加拿大国家和联邦政府的前提下,要求充分承
认魁北克省的自治权和公平参与联邦事务,让省在关税、交通和货币政策方
面具有发言权。1966年丹尼尔·约翰逊领导的民族联盟重新得势,一度控制
了魁北克政局。约翰逊政府以更激进的要求博得许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即
要求魁北克省主权,由省垄断直接税收。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魁北克
就退出联邦。分离的主张得到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却能言善辩的学生和年轻知
识分子的支持。在他们的眼中,联邦是种族压迫的工具。因此,他们反对一
切联合的象征,从国旗到国庆节。他们的主张在法裔加拿大人中获得广泛同
情。

法裔加拿大民族主义者试图从两个方面改变联邦体制。其一是争取将加
拿大正式宣布为两种语言、二元文化的国家,从而改善法语在全国的地位;
其二是争取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内享有特殊的独立地位。二者在逻辑上是矛
盾的,因而难以同时实现。民族主义运动从开始就存在着两个派别:勒萨热
的“温和革命”是在保持一个加拿大国家和联邦政府的前提下,要求充分承
认魁北克省的自治权和公平参与联邦事务,让省在关税、交通和货币政策方
面具有发言权。1966年丹尼尔·约翰逊领导的民族联盟重新得势,一度控制
了魁北克政局。约翰逊政府以更激进的要求博得许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即
要求魁北克省主权,由省垄断直接税收。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魁北克
就退出联邦。分离的主张得到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却能言善辩的学生和年轻知
识分子的支持。在他们的眼中,联邦是种族压迫的工具。因此,他们反对一
切联合的象征,从国旗到国庆节。他们的主张在法裔加拿大人中获得广泛同
情。

联邦政府倾向于一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