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与三性-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证也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生起坚固的出离心,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在当
下的现实生活当中,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讲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总是不离人生。有人说佛法不是出世间法吗,不是要跳
出三界吗?怎么老是谈人生,老是谈当下?那我怎么跳呢?这就是误会了。跳出
三界不是跳三堵墙,你要真是跳过三堵墙,那有没有第四堵呀?跳出第四堵还有
第五堵呢。现在有一个叫清海无上师的人,她就说佛陀只看到三界,其实还有一
界佛没看见。她把三界当成三堵墙了。整个儿是彻头彻尾的外行话。所谓跳出三
界,所谓解脱,是不是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大家要思考。什么是佛
陀?佛陀是觉悟的人。在哪儿觉悟?就在当下觉悟。所以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
净慧法师提倡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才是佛教的正义。这个在佛教的理论上是有根
据的,就是下面要讲的三性。
当时在印度,中观跟瑜伽两派对于二谛与三性是有争论的,两者圆融不起来。后
来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求法,写了一篇论文——《会宗论》,把二谛与三性圆通
起来了。他是用梵文写的,可惜没有翻译成汉文,而梵文本子也失传了。现在只
能从其它的一些零星的文献中知道有这么一篇东西,晓得其中的一星半点的观点。
当然二谛与三性并不矛盾,但它们在理解上首先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二谛、二谛
圆融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说的。一切法因缘所生,一切法自性本空。“有”,要如
实地有,“无”,要如实地无,这才是世界的真实景象。我们恰恰是背离了这样
一个真实于是生死轮转,只有觉悟了这个真实我们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而讲三
性,是从佛的角度、从究竟解脱的圣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讲三性就是讲三种真实。
第一条就是依他起性。诸法因缘所生就是依他起性。依他起——不是自己生起自
己,自己决定自己,一切的事物都是依他而起,因缘而生。依他起性就是缘生性。
第二条叫遍计所执性,就是在依他起性上执著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自
性,也就是在依他起的这个法上,执著那个能取与所取、能认识与所认识的两个
自性,这在佛教里叫二种我见(认为有一个不变的能认识世界的这种能取性叫人
我见;执著于有一个被我们所认识的绝对真实的、有独立自性的客观世界叫法我
见)我们在本来是依他起的法上生起的二种我见就叫遍计所执性。第三条叫圆成
实性。圆成实性是圣者、是佛陀所亲证的境界,是二无我所显的诸法真实性。二
种我见障碍着我们凡夫对世界的真实的认识,而佛陀是二种我见彻底破除了的人,
他亲证了诸法的真实性。这种诸法的真实性就是圆成实性。
弥勒菩萨有一篇《辩中边颂》,其中的第一个颂子就概括了佛法的纲领:“虚妄
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这个颂子就是讲三性。所谓
“虚妄分别有”是什么呢?是依他起性。比如我梦见老虎来吃我,哪儿有老虎啊,
这是虚妄的。虽然根本没有老虎来吃我,但这个梦确确实实是有。所以佛教说
“虚妄分别”的“有”,是如梦如幻的“有”,它是假有,可它毕竟是有。假有
才是如实有!这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精神哪。你不要以为在假有之外有一个真有。
佛教不是让我们破假我求真我,破小我求大我。佛教要观诸法本来无我、无自性,
有的仅仅是如梦如幻的因缘合和的假我。你要这样如实地观照世界,这是佛陀的
正见。你观来观去,把假有观破了观出一个真有——外道!可能你当时会觉得很
舒心,你看看,还是有个常一不变的吧。其实这种欢心恰恰跟你无始劫来的无明
相应!所以忠言逆耳啊。佛陀的这种真正的不共的教法你听起来首先是逆耳,别
扭。假如今天你听这么多话都不别扭,肯定是我讲错了,跟各位的无明相应了。
别扭才好。如果今天能成为别扭的开始,学佛使上路子了,那就永远别扭下去,
早晚有一天亲证了圆成实性,成就了。所以缘起法是无有自性的。“于此二都
无”,在这个虚妄分别的“有”上“二都无”,哪两个都没有呢?就是那种人我
执与法我执,那种你执著的能取与所取,有一个我、一个我所能认识的世界,这
两者根本没有!那是你的妄执、增益。“于此二都无”,二我见决定没有!遍计
所执性所执的境界决定没有!这是破自性见。“此中唯有空”,这是讲圆成实性。
这里的空应该理解为空性。我们汉传佛教里“空”跟“空性”不分,而藏传佛教
这两个词是分开的。什么叫空?“空”它类似一个动词。空什么?空二种我见,
空自性见。你把错误认识空掉之后,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才显现,就是佛陀、圣者
所亲证的境界。这种真实的境界是圆成实性,是真如,是法性,对有情来讲是佛
性,都是一件事。同时还有一个名字,叫空性。“空性”是个名词。空掉了二种
我见所显现的诸法真实性叫空性。为什么这样叫呢?因为世界的这种真实性是由
于空掉了二种我见之后所显的,虽然那个东西本来没有,仅仅是你觉得有。但是
正是因为你觉得有,佛陀说你要把它空掉。空性是不是没有呢?空性不是没有。
“有”自性空啊,不过这个“有”是圣者所亲证的“有”。第四句话是“于彼亦
有此”。前面讲了两个“有”,一个是“虚妄分别”的“有”,一个是“此中唯
有空”的空性“有”。虚妄分别的依他起有跟诸法真实性的真实有,这两者之间
是“于彼亦有此”,相互为条件的。是有了这个才有那个,有了那个才有这个。
佛教讲三法印,第一法印叫诸行无常。“行”是迁流、变化意,指一切有为法。
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注意不是诸行无我。“法”比“行”要宽泛,“法”是有
为法与无为法的总和。“行”只是有为法,是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无为法是
佛陀、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这两者都是无我的,相辅相成的。缘起法有三种特
征,其中第三种叫“有依空立”,即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因无为法的空性而立。如
果一切法的真实景象,本然不是自性空,个个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么相互作
用起来就象物理学中质点与质点的碰撞、刚体与刚体的碰撞一样。其实不是这样,
诸法是不断地交流,不断地融合,是相互为条件的。诸法的缘起有与世界万法的
真实性的空性,是有此即有彼,有彼即有此,两者是相依的。佛陀所亲证的圆成
实性、真如法性,它不是在有为法之外的一个实在的、恒常不变的东西。如果以
我们的凡夫心去测度圣者所证得的圆成实性,就要堕真常见,违背了第四句话,
依然是错误的。很多人二谛与三性圆融不起来,就是他没有理解二谛是从凡夫的
境界,三性是从圣者的境界来谈的。所以“此中唯有空”的空性是有,但这个有
是离了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的,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这一点是不能损减的。
因此讲空,空的是二种我见,真常见,自性见。当把我们的错误见解空掉,宇宙
人生的真实相就显现了,这就叫作空性,也叫圆成实性。所以用凡夫的那种常与
断、有与无的相待的概念去讨论常或非常,就落于凡夫境界。如果你这样来认识
圆成实性,认识真如,甚至还有人把真如就理解为衍生万物的一个本体,一个真
实,那便堕真常见。佛教不讲本体,佛教只讲一切法空。你承认有一个本体,一
个自在,它能够产生万物,万物归结为它,那是什么观点呀?道教就是这种观点,
那不是佛教。所以讲这四句话,讲三性,重点就是要阐述这样一个精神:佛陀所
讲的圆成实性,空性,涅槃,讲的真如、法性,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是二种我
见被排除掉后所显的诸法真实性。它不是离开了依他起性之外,有一个我们凡夫
所能够测度的真常的东西,不是离了人间有一个非人间等着我们。如果是那样,
人间佛教就不成立了。一切就在当下,就在人间。今天讲三性就是为了阐述人间
佛教的精神。
通过对二谛与三性的讨论我们发现,凡夫往往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增益;一种是
损减。增益,一切法本来是因缘所生,但是我们这些无明凡夫却在这因缘所生的
依他起法上,执著有一个自性、有个我,堕入常见。其实这个我、这个自性根本
没有!损减,佛教讲空,空的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错误认识,不是把事物都空没
了,把因果都空没了。不是佛也可以不拜了,善事也可以不做了,人生也可以不
奉献了,一盘腿打坐就能成佛了。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损减了依他起性,损减了
因果,不能认识诸法的因果相续性,堕入断见。这两种都是我们凡夫所犯的毛病。
增益了诸法的自性,必然将障碍着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真实性的理解。也就是对依
他起法的二种我见的增益,必然意谓着对世界的真实性的损减。所以有遍计所执
性这种增益,必然损减圆成实性。你不认识真实,就起祸造业,就流转生死;你
认识了真实,就还灭,就解脱。佛教就是讲转识成智,讲转依,把不觉悟转成觉
悟;不是归本,没有一个本体、一个真常的东西等待着你去归入。从这个理论上
讲,离了人间,没有佛教。大乘佛教的根本意趣就是人间佛教,人生佛教。
当然还有一种增益,以为圆成实性就是常。有人问涅槃走到哪儿去了?涅槃之后
又怎么样呢,是不是就常一不变了呢?这都是依凡夫心去测度圣者的境界所起的
真常见,是增益。凡你还有增益或损减执,那你所谓的修行都不是修行,都是造
业。
有人现在就是对人间佛教不理解,以为人间佛教就是出家人可以娶媳妇,大家都
可以随便吃肉、杀生。那不叫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是很精
彩的。
二谛与三性是圆融的。义净法师认为中观跟瑜伽应该是会通的,二谛与三性应该
是会通的。他从印度回来后讲了这样两句话:瑜伽是真有俗无,以三性为本;中
观是真无俗有,实二谛为先。二谛是从凡夫位上测度的,三性是从圣者所亲证的
境界上立言的,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中观讲真无,真谛是自性无;俗有,俗谛
是缘起有。把二谛圆融起来,有如实地有,无如实地无,就是我们凡夫境界上所
能理解的诸法真实性。那么从三性上讲,遍计所执性恰恰对应的就是真谛,真谛
是这遮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所执的境界根本没有!二种我见决定没有!所以
这遍计所执性对应的是真谛。那么显依他起性对应的是俗谛。依他起有就是缘生
有。它是有,但它是假有,是如梦如幻的有。但不能认为假有就可以不要,世间
只是假有,假有才是如实有。离了假有而能找到一个真有,那是外道。所以俗谛
是讲诸法的缘起性,它是“谛”,是真理,是显依他起性。那么圆成实性相似地
对应的就是二谛圆融,是二无我所显现的诸法真实性,是空性。二谛圆融就是空
性见。一切法的“自性”是空,但这“自性空”是有。圆成实性的“有”是圣者
所亲证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如果是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那
就成为一个真常的有。也就不要谈什么人间佛教了,大家直奔着那儿去吧。实际
上呢,“于彼亦有此”。佛教所讲的圣者所亲证的境界,不离现世的依他起性。
无非是这种境界如果一定要用我们凡夫的智慧来测度的话,就是二谛圆融:有,
如实地有;无,如实地无。该“有”的没“有”是损减;本来“无”的认为“有”
是增益。凡夫总是不是增益就是损减,佛陀让我们不要增益也不要损减。
佛教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真如和无住涅槃。真如就是空性,是圆成实性。什么
是涅槃?烦恼断尽叫涅槃,不是在烦恼之外有一个涅槃;生死灭了叫涅槃,不是
在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圆成实性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用常或求
常,有或没有所能够测度的。那样测度你就把圆成实性当作一个依他起的假有之
外有个真有,人间佛教就不能成立。佛教的见解不是这样。涅槃,真如圆成实性,
空性,这都是无为法。涅槃也是无实有的,无自性的。生死与涅槃是相对缘起。
有生死,佛陀才立了涅槃。烦恼尽了,生死灭了,就是涅槃。没有烦恼,没有生
死,其实也就没有必要立涅槃。所以你把涅槃当作一个真常的实在的境界去执著,
就跟你的无明相应了。
有人说佛经里充满了矛盾。你这样觉得那是你没有理解佛经。从凡夫的境界上讲,
我们总是起种种的颠倒,觉得我们的感觉有多么多么真实。跟着感觉走,如同盲
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都是无明颠倒。佛教称之为四颠倒。第一是常倒。认
为有一个常一不变的自性。第二是净倒。人每天又洗澡又化妆,认为一切都那么
干净。第三种是乐倒。认为人生有苦,可终归还是有乐。第四是有我倒。总觉得
有个我。这都是凡夫境界上的颠倒。
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陀说四念住。要住在哪四念上呢?第一是观行无常。对治
常倒。一切行、一切的有为法无常,执著那个常是颠倒。第二观身不净。佛说一
杯水里就有八万四千虫。五浊恶世,哪有一处干净。你以为就厕所不千净,家家
的厨房一样不干净。第三观受皆苦。佛说世间可能有点乐,但那乐是苦因。谈恋
爱是乐,失恋是苦。世间没有真乐。第四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根本无我,无有自
性。你若真能观行无常、观身不净、观受皆苦、观法无我,把这四种颠倒一下子
反转过去,诸法的真实性就显现了!那就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就是涅槃四德:
常、乐、我、净。所以佛教讲“转”那个颠倒,不是认为在这无常、不净、皆苦、
无我的世界之外有个常、乐、我、净的地方。涅槃的境界,就是佛陀所亲证的境
界。之所以你不能亲证,就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