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2-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飞天法藏。于是送福州闽县镂刻,总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事毕,进经板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名《政和万寿道藏》或《万寿道藏》。据史载,重和元年(1118),有数十部颁行各地宫观。
《政和万寿道藏》与现存明《正统道藏》关系密切。资料表明,《度人经》升入洞真部,成为全藏首经,当始于此时。
例如约作于南宋后期的《度人经》青元真人注本,前有清河老人序,称此经〃为万法之宗,冠三洞之首〃。注文亦言三洞三十六部统天法藏〃莫不以此经为首〃。作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之后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以《度人经》为主的灵宝大法为〃三洞祖教〃。此外,《万寿道藏》仍收入摩尼教经典。
《大金玄都宝藏》金代《道藏》是刊补《政和万寿道藏》而成。中都十方大天长观(在今北京白云观西)旧贮藏经,但残缺不全。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诏以南京(即北宋东京)《万寿道藏》经板付观。明昌元年(1190),提点观事孙明道即据以补刊,印经一藏。复遣道士访遗经于天下,募工补刻。至明昌三年得一千零七十四卷,补板二万一千八百余册,共积册八万三千一百九十八,列库四区,三十五楹,一四十架。依三洞四辅诠次,编成《大金玄都宝藏》,共六百零二帙,六千四百五十五卷。
元刊《玄都宝藏》距《大金玄都宝藏》刊行仅十年,天长观毁于火,经板亦被焚毁。元初全真道士宋德方有志于恢复,遂于元太宗九年(1237)后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治所在今山西临汾)玄都观总领其事,据管州(今山西静乐)金藏和他处道经校勘、补完。至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编成全藏,有经七千八百余卷,亦称《玄都宝藏》。定宗时(1246~1248),经板移至平阳永乐镇纯阳万寿宫。其后因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道经曾两次遭到焚毁。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除《道德经》外,《玄都宝藏》经板悉被焚毁,而其中经典亦亡佚甚多。从《道藏阙经目录》尚可考见。
元刊《玄都宝藏》比《大金玄都宝藏》增加了一千数百卷道书。主要增加全真道士新撰之著作。
以上各种《道藏》均已亡佚,现存者为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万历以后所出之大批道书和此前失收之道书,有待于收集编纂。
研究《道藏》的专著,有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日本学者吉冈义丰、大渊忍尔等对道藏的研究也有新的成果。
注:
①②④《道藏》第5册843页,第33册416~422页,第31册49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一般认为孟法师系指梁代道士孟景翼或孟智周
《正统道藏》
中国历史上曾陆续编纂过多种道藏,但多散佚;尤其是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中失败,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经印板尽行焚毁,致使元修《玄都宝藏》经板也付之一炬,损失惨重。因此道藏亟待重修。明永乐(1403~1424)中,成祖朱棣崇道,因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纂校道藏。据张宇初《紫霄观记》(载《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三)自述:
〃永乐四年夏,予承旨纂修道典。〃又《皇明恩命世录》卷三《命编进道书敕》云:〃敕真人张宇初:前者命尔编修道教书,可早完进来,通类刊板。故敕。〃末署日期为永乐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张宇初奉命修藏当在永乐四年。其时尚有南昌府玉虚观道士涂省躬等应诏往北京校勘道书。永乐八年张宇初卒,其弟张宇清继领其事,将锓梓以传。功未就绪而成祖死,其事遂被延搁。至英宗正统九年(1444),乃诏领京师道教事邵以正督校大藏经典,〃于是重加订正,增所未备〃。参与修纂者有道士喻道纯、汤希文等。正统十年全藏刊竣。共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
《正统道藏》系经折本。每函卷首刊有三清及诸圣像,续有〃御制〃题识(竖式龙牌)。其文曰:〃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星辰顺度,日月昭明。寒暑应候,雨旸以时。山岳靖谧,河海澄清。草木蕃庑,鱼鳖咸若。家和户宁,衣食充足。礼让兴行,教化修明。风俗敦厚,刑罚不用。华夏归仁,四夷宾服。邦国巩固,宗社尊安。景运隆长,本支万世。正统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卷末有护法神像。均粘接经文。现北京白云观、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处藏有此原版《正统道藏》(后两处均不完全)。四川大学所藏,版长63.4厘米,5折,每折5行,每行17字;内框26.8厘米,书长约36厘米。北京白云观所藏,经过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帙和封面为黄色,帙的左上角标有某类字号(一字即一帙)。上海白云观旧藏本,亦经同治五年(1866)重新修补。日本宫内厅本存四千一百一十五卷,据说多为正统本。
《正统道藏》所收经书,已重行分卷,原有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故有数经(或数篇、或数图)同卷者。每函各为若干卷;其中以十卷居多,亦有少至三四卷,,多至十五卷者,洪字号甚至多达十七卷。一般每卷均首题经名,经名下标字号数码(如〃天一〃、〃推六〃等等);若合卷,则标于第一书题下。书中亦可见这种标号及版顺序数。卷末复题经名;若为足卷,或于全书卷末经名下标〃终〃字;若有残缺,或亦加标识。有的书在卷末经题后还有反映所据本子的原题识。所收书籍,多避宋讳。
《正统道藏》仍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种以上;《云笈七箓》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
《正统道藏》收书的数量大,内容也很庞杂,遍涉道教的教义救理、戒律清规、符箓章奏、斋醮科仪、修炼摄养、灵图象数、名山宫观、神仙谱籍、道士传记等方面。除道教经籍外,还收入一部分医书药方、诸子著作。包含不少中国古代宗教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医药学、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重要史料。它与后来增补的《万历续道藏》习惯上略称《道藏》,是现存研究道教不可或缺的资料。
《正统道藏》刊竣后曾陆续印行颁赐各地宫观。但因屡经兵燹,原藏存世甚少。清代经板庋于北京大光明殿,日有损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存板尽毁。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借用北京白云观《道藏》,补以他观所存,将经折本改为六开线装小方册本影印出版,凡印三百五十藏,每藏一千一百二十册。涵芬楼影印本沿自北京白云观本,仍稍有缺卷。由于此本印量很少,现已不易寻阅。通行有数本是根据此本翻印。其中,台湾艺文印书馆本共六十册,每册前附目录,每页分上下各二十行。三十二开,字小。偶有沿涵芬楼本错简之处和小字模糊的现象。
新文丰出版公司本是由台湾中华道教会于1957年开始编印,1977年印成。每部亦六十册,但已增辑了明清以来散佚道书十五种插入。此本十六开,比较清楚;并附清郑永祥、孟至才《白云观重修道藏记》、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等。日本也多次出版了《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翻印本。
1988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出版了影印本《道藏》。在涵芬楼影印本前,北京白云观藏本已有残缺,未曾觅补。此本借用现藏上海图书馆的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共计补缺一千七百余行,纠正错简十七处,还描补缺损字五百余个。此书十六开精装,共三十六册。第一册有前言和目录,最后一册附印上海图书馆藏缪荃孙旧藏清刻本《道藏目录详注》。每页分上中下各二十行,字迹清楚悦目。为影印本《正统道藏》(包括《万历续道藏》)中较好的本子。
《正统道藏》卷帙浩繁,兼之其实际内容多与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不合,检索十分不便,1935年,翁独健编《道藏子目引得》,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影印本为主,又加入《道藏阙经目录》和《道藏辑要》,内容分为《分类引得》(《道藏辑要新增道经目录》附其后)、《经名引得》(有去冠经名与简称经名之互见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等四部分。为检索《正统道藏》提供了方便。此外,法国学者施博尔编有《道藏通检》,并主持了大型的《道藏索引和提要》的编制工作。《正统道藏》所收经籍多依托三清尊神所说或历代仙真所撰,作者、年代不明;书名既长,且多异名(尤其是六朝道经)。据说施博尔等多国学者所编制的综合索引,包括了作者、流派、年代和经符导名等因素,方法更加细密。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
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称《万历续道藏》,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五百一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明朝宫史》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明史·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即合指二书。今通行本《正统道藏》末《大明道藏经目录》四卷附有《续道藏经目录》一卷,亦系万历续刊时补入。此书末有题识:〃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灵佑宫供奉。〃《万历续道藏》所收数种道书末,皆附类似识语,时间或同此,或在二月十五日,止于缨字号《庄子翼》卷末附录前。
《万历续道藏》首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末收焦竑所撰《庄子翼》,共补收道书五十六种,不再分类。绝大部分为元明道书,其中以明代新出道书居多。但也有一些早出的经籍,如《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一卷、《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一卷、《北斗九皇隐讳经》一卷、《太上洞真回玄章》一卷、《上清金章十二篇》一卷等,当归洞真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此书异名《升玄步虚章》《无上秘要》引作《洞玄玉京山经》),《太上洞玄济众经》一卷,当入洞玄部;《太上老君开天经》一卷、《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一卷,当入太玄部。还收入《易林》十卷(旧题焦赣撰)、《谭子化书》六卷(紫极宫碑本)。晚出之作也很有参考价值。例如《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明五峰山全真道周玄真注,附有不少序(其中多扶乩之笔),倡言三教同尊道,反映了当时的三教关系。《皇明恩命世录》和《汉天师世家》是研究正一道历史的重要资料;《紫皇炼度玄科》系神宵派道书;
《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为清微派作品。余如《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逍遥墟经》《徐仙翰藻》《赞灵集》《徐仙真录》《搜神记》《许真君玉匣记》《依托许逊)《玄帝感应灵签》(前附〃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吕祖志》等,颇能反映元明时代民间道教信仰之盛况。其中《搜神记》虽编于元代,但引有《宋国朝会要》《宋真宗实录》和宋真宗亲制《灵遇记》等,对诸神仙封号大多标明时间,颇有资料价值。
《无生诀经》摘引佛教释迦牟尼及诸大师、和尚语,尤体现出道、释二教融合的趋势和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变。同时代人焦竑的《老子翼》和《庄子翼》,附录有王安石《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王雱《杂说》、李士表《庄子九论》等文章,对研究老、庄哲学均有参考价值。
《万历续道藏》亦系经折本。经板已不存。现通行本均为与《正统道藏》合印的影印本。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阙经目录》,上下两卷。不著撰人。《正统道藏》收入还一部。卷上书题下小注云:〃于旧目录内抄出〃。据该《目录》最末所列为《烟霞录》《绎仙传》《婺仙传》等书,是秦志安纂修元《玄都宝藏》时所增入,①可知上云〃旧目录〃系指元《玄都宝藏》目录,而此《阙经目录》自是明刊《正统道藏》时,参校元《玄都宝藏》时所得之缺经目录。陈垣先生说:〃今本《阙经目录》,即明正统刊藏时校元藏所阙之目录,其次第同也。〃②明《正统道藏》于正统九年(1444)刊板,此《阙经目录》当成于此前不久。
《目录》上下二卷共著录道书七百九十三种,除三种重出不计外,实著录道书七百九十种(上卷三百八十五种,下卷四百零五种)。每种书或著录卷数,或不著录,如以未著录卷数之书每种为一卷计,则卷上三百八十五种共八百三十九卷(其中《北帝神咒妙经》千卷当为十卷之误),卷下四百零五种共一千二百十九卷,总为二千零五十八卷。此数近于元《玄都宝藏》(七千八百余卷)与《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之差数。就是说,经过元代禁经,致约二千五百卷道书被禁佚失了。
此《目录》仅分上下卷,而未分类,但仔细分辨,仍可看出元藏是按三洞四辅分类法排列的:
卷上自《洞真太上紫微始青道经》至《玉清丹阳性元真一妙经》,计百余种,主要著录洞真部典籍,间杂部分洞玄部和太玄部书。其中有多种六朝古籍,如《洞真上清变化七十四方经》《洞真上清太上真人八素阳歌九章经》《洞真上清琼宫五帝灵飞六甲内文经》《上清真迹题秩目》《上清高上元始玉真谱录》《上清中央黄老君太丹隐书流金火铃箓》,以及《玉纬经》《众经目录》(即《太上众经目》)等。又有部分唐代道书,如司马承祯之《修真秘旨》和《修真秘旨事目历》、张仙庭《三洞琼纲》等。
自《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至《希夷先生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