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弹研制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U-2飞机几乎飞遍了整个苏联,只有科拉半岛除
外,因为那里整日里是阴云密布,无法拍照。美国人自己开玩笑说,如果苏联真的
拥有这么多的导弹,那么,它们只能部署在科拉半岛,所有这些导弹很快就会把科
拉半岛压入海底。到9月6日,中央情报局终于承认,它目前对苏联洲际导弹发射
架的估计数目可能太高了些。更糟糕的是,苏联总参情报部高级军官潘可夫斯基上
校自1961年起背叛了苏联,他把苏联战略核力量的底细完全透露了。潘可夫斯
基证实:“目前苏联的核武器,在数量上只有美国的1/3,运载手段与美国相比,
也有不小的差距。”于是,美国人准备摊牌了。1961年10月对日,美国国防
部副部长罗斯韦尔·吉尔帕特里克在弗吉尼亚州温泉城的一次讲话中,公开说,美
国的战略部队较之苏联要强大得多,在遭到第一次打击后,美国的还击力量至少能
和苏联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力量一样强大。吉尔帕特里克的讲话让苏联大为震惊。
美国选中吉尔帕特里克作这个发言,已经是煞费心机。它要让苏联知道,美国已经
知道真相,以后不要再挥舞核大棒吓人了,但是,它又不能留下口实,让苏联人指
责美国对苏联搞核讹诈,因此选了国防部副部长这么一个职位的人来公布事实真相。
没料到苏联还是恼羞成怒,吉尔帕特里克的讲话一出,苏联还是指责美国企图“恫
吓”苏联,是一种“明显的有组织的行动”。
虚假的肥皂泡已经被触破。美国现在是安全了,而苏联的处境倒危险了。在冷
战格局下,苏联与美国的安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苏联的导弹从本上发射,要20
多分钟才能飞到美国,而从土耳其发射的美国导弹,只需5分钟就可以打到苏联。
这对苏联来说,明显是不公平的。现在,苏联怎么办?如何扭转这种劣势?赫鲁晓
夫伤透了脑筋,最后只好把最后一招施展开来,这就是在古巴部署导弹。如果苏联
的导弹能在古巴站稳脚跟,那么,苏联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将大为增强,美国的预
警时间将从20分钟缩短为5分钟,报复能力大为降低。把核导弹部署到美国的鼻
子尖下,无疑是苏联挽回颓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给赫鲁晓夫的最后决策提供了依据。赫鲁晓夫后期,美苏
关系曾几度紧张。在柏林,美国和苏联几度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美国驻德国占领
军司令克莱曾经预言,战争可能会戏剧性地发生。1960年6月29日,克格勃
主席谢列平说:美国国防部有一帮人在鼓吹对苏联发动一场战争,理由是,现在苏
联还没有摧毁北约的足够实力,但过不了多久,苏联就会制造出足够的导弹,对美
国造成威胁。这个情报的来源是克格勃招募的中央情报局特工,应该比较可靠。克
格勒的估计后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在1961年的柏林危机中,肯尼迪请
来了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艾奇逊说,危机是赫鲁晓夫造成的,因为
他不相信美国会在柏林与他打一场战争。华盛顿必须打掉他那自鸣得意的神气,必
须向苏联表明柏林对美国比对苏联还要重要。艾奇逊认为,苏联可能会冒险损害美
国的利益,而美国则必须冒更大的风险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肯尼迪请求国会批准增
加征兵数量,重点是扩充非核部队。保罗·尼采告诉肯尼迪,一旦你进行了动员,
你就必须表明你是当真的。他提供了四种方案,其一是示威性地发射一枚或几枚核
武器,其二是摧毁东德,其三是派遣几个师沿高速公路开进,最后一种选择是对苏
联实施反封锁。这几种选择无疑都会使核大战不可避免。后来,肯尼迪花了六个星
期来研究这些方案。除了扩充美国军队外,他还建议大量建造防微粒回降掩蔽部和
粮食储存设施。政府提供了在院子里和地下室修建掩蔽部的图纸。1961年7月
26日,肯尼迪的裁军大使约翰·麦克洛伊作为赫鲁晓夫的客人,来到赫鲁晓夫在
黑海海滨的别墅。麦克洛伊告诉赫鲁晓夫,在西柏林,一场暴风雨已经来了。赫鲁
晓夫回答说,美国已经向苏联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肯尼迪显然是想打仗了。他再次
重申了苏联对柏林问题的态度:如果西方用武力作出反应,他将愿意打一场热核战
争。他警告麦克洛伊,苏联可以制造1亿吨级的超级炸弹,并用火箭将其投到美国
领土上。8月30日,苏联宣布,苏联科学家已经完成当量为2000万吨、50
00万吨和1亿吨级的超级炸弹的设计,以及能向地球上任何地方投放这类炸弹的
强力火箭。仿佛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似的,9月1日,苏联试验了第一颗巨型炸弹。
对此,肯尼迪感到大为沮丧,觉得苏联人在试图改变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对比。三个
星期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为了处理柏林危机,美国是否推备使用
核武器?麦克纳马拉回答说:“是的,我肯定会使用。每当我们感到有必要去维护
我们的切身利益时,我们就会使用核武器。我们的核武器的储存量是苏联的好几倍。”
10月25日,10辆美军坦克和3辆装甲运兵车出现在西柏林美方一侧,护送美
国的官方车辆进入东柏林。第二天夜间,33辆苏联坦克出现了,他们停在距美国
坦克75码远的地方。双方进入对峙状态。赫鲁晓夫后来回忆说:“在1961年
10月,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濒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苏联驻波恩大使瓦连
京·法林说:“当时我们的坦克部署在柏林,距美国坦克只有200米,并已做好
战斗准备。此外,作为这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我向你们保证,如果美国人执行他
们的命令——捣毁柏林墙——那么我们的坦克就会开火。”克格勒说美国即将发动
战争,在赫鲁晓夫看来是完全可信的。1962年3月9日,苏军情报部又获得一
份情报,说1961年9月上旬美国曾计划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美国当时的核力
量远远领先于苏联。这项计划之所以没有实施,是因为1961年8月五日苏联宣
布进行大规模的核试验。这种说法后来在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那里得到了
印证。1962年6月4日,罗伯特邀请博利沙科夫到他的郊外别墅作客。谈话中,
罗伯特暗示,他完全知道博利沙科夫的真实身份,有意通过他向苏联领导人传达美
国总统的意思。他说,美国国防部确实有几次向总统提到过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对比
及相应对策,但都被总统否决了。他告诉博利沙科夫,肯尼迪总统对美苏之间的力
量对比十分清楚,但是,总统决没有发动战争的念头。这些话很快传到了赫鲁晓夫
的耳中,但赫鲁晓夫却怀疑这是否是肯尼迪的肺腑之言。回想到此前发生的事件,
赫鲁晓夫觉得肯尼迪在欺骗他。那是1962年3月,在博利沙科夫的引见下,赫
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别依访问了美国,见到了肯尼迪。在谈话中,肯尼迪表明,美国
人民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古巴所发生的一切,但美国并不打算对古巴动武。肯尼迪讲
得信誓旦旦,辞真意切,但客人却认为肯尼迪没有讲真话。1962年3月间日,
克格勃报告:美国已经作好武装入侵古巴的准备,并得到了总统的批准。赫鲁晓夫
觉得,自己上当了。肯尼迪一直在委阴谋。你不仁,也休怪我不义。赫鲁晓夫终于
决定,把进攻性导弹运进古巴。经与古巴政府商量,苏共中央主席团国防委员会同
意了赫鲁晓夫的提议。
在一场眼对眼的较量之后,赫鲁晓夫总算真
正领略了肯尼迪的风采。原来,他并不胆怯,关键
时刻,其胆量一点也不逊于赫鲁晓夫。这就决定
了最后丢脸的是赫鲁晓夫,而不是肯尼迪。
10月22日,美国总统将就重要的外交事务发表电视讲话,这个消息同样传
到了苏联情报机构耳中。克格勃、格鲁乌在美国和联合国都有大批情报人员,美国
有什么风吹草动是不可能瞒过他们的。
消息传到了莫斯科。赫鲁晓夫立即意识到,一定是古巴的导弹出岔子了。可能
美国人已经发现苏联把核导弹运进了古巴,这个期限比他预想的提前了许多。他原
先以为,苏联可以秘密地把战略核武器运进古巴,安装起来,作好战斗准备,而不
让美国人察觉。这样,苏联就可以和美国在比较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谈判。这样,柏
林问题可以解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可以得到美国的承认,而加勒比海上一颗红
色的明珠古巴,将发出更绚丽的光彩。它将不再为生存发愁。这样,苏联也可以和
美国缓和关系,最终进入一个和平竞赛时期。
可是事态实在发展得太快了。仅仅两个月时间,美国人就摸清了底细。这使他
感到有点沮丧。美国人会怎么行事?肯尼迪难道会善罢甘休?赫鲁晓夫不能确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肯尼迪不会无动于衷。
有关美军的动态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国防部,又传到了赫鲁晓夫的耳中。赫
鲁晓夫觉得,此事不可等闲视之。他决定,立即召开主席团会议,研究对策。
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时区相差好几个小时。华盛顿7点,正是华灯初上,可莫斯
科已经是深夜了。但尽管如此,苏共中央主席团今天晚上注定要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了。
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介绍了情况,认为美国不会轻易对古巴动武,即便肯尼
迪宣布入侵古巴,美国也至少需要一昼夜的准备时间。马利诺夫斯基的分析是准确
的,一支军队要从和平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没有几天时间的准备是不可想象的。但
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讲话并没有消除赫鲁晓夫心中的忧虑。美国入侵古巴,目标当
然是冲着苏联的导弹来的。此外,苏联还有几千名技术人员在古巴,如果发生冲突,
他们势必遭殃。如果苏联有人员伤亡,那么苏联是不可能不作出反应的。而美国与
苏联之间的战争前景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一场世界大战,一场核大战。这将是史无
前例的。一场核大战肯定会使几亿人遭殃,而苏联能否度过这场危机,他心里一点
把握也没有。
几乎人人都知道赫鲁晓夫是轻率、鲁莽的,美国和苏联之间的
几次直接对抗,同他的鲁莽是分不开的。为了吓唬美国人,他也时不时地祭起
核大棒,但是,只有他知道,苏联的力量是如何不堪美国的一击。如果美苏之间真
的发生一场核战争,那么,最后在地球上生存下来的必定是美国,而不是苏联。尽
管这些年他一直在拼命发展核武器,但苏联的核力量与美国相比还是相差一大截。
这些,外人可能不清楚,但他作为苏联的最高决策人,却不会不清楚。
事关苏联的存亡,他再不会鲁莽了。肯尼迪的讲话还没有开始,赫鲁晓夫已经
作出了决定:“我们不想发动战争,但如果敌人要对古巴发动进攻,我们将会作出
反应。”此言一出,今天会议的基调也就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看肯尼迪会如何反应
而苏联如何回应,从而体面地结束危机的问题了。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苏联驻古
巴的武装力量应进人紧急战斗状态,战争开始时苏联不会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
美军真的在古巴登陆,那么,苏联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马利诺夫斯基建议,
使用核武器的命令暂时不要发出,等肯尼迪发表声明后再说,看美军是否真要入侵
古巴,否则将给美国留下苏联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借口,在外交上对苏联不利。会议
通过了马利诺夫斯基的提议,莫斯科时间23时55分,会议结束。几分钟后,苏
联驻古巴人员通过克格勒渠道接到了全面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但命令中排除了使
用核武器。
肯尼迪已经在电视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美国要封锁古巴,检查运往古巴
的货物。但是,美国一时不能作好准备,封锁将在几天之后奏效。目前美国所做的
仅仅是说说而已,肯尼迪是否改弦更张,现在谁也说不清楚。赫鲁晓夫心中又存在
一份侥幸,他要看看情况再说。他与肯尼迪打过几次交道,对这个人,他有一个基
本认识。
肯尼迪家族当然是一个著名的家族,但这个家族的名声似乎并不太好。肯尼迪
的父亲曾是美国驻伦敦大使,在任期间,他与英国首相张伯伦搅在一起,为绥靖政
策鸣锣开道。对肯尼迪大使这段时间的经历赫鲁晓夫也是清楚的。肯尼迪家族有着
经协的传统,赫鲁晓夫大概在心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尽管约翰·肯尼迪表现出色,
但在赫鲁晓夫心目中,父亲是个胆小鬼,儿子也不见得英勇到哪儿去。他认为,以
他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对付肯尼迪这样一个政坛新手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他
发现,肯尼迪敢于作出支持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的决定,但关键时刻却不敢向陷于
困境的流亡者提供武装支援,致使入侵失败。这与赫鲁晓夫的行为方式当然大相径
庭,也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猪湾事件后,曾有人作如是评论:“朋友看我们像傻瓜,
敌人看我们像无赖,其余人看我们像窝囊废”。实际上,在赫鲁晓夫心目中,肯尼
迪又何尝不是一个窝囊废!1961年的维也纳会晤更印证了他的感觉。他在维也
纳对着肯尼迪口若悬河,而肯尼迪则只能洗耳恭听。这次会见后,赫鲁晓夫发现,
肯尼迪是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从心底里他认为肯尼
迪是软弱的。随同肯尼迪参加会谈的艾夫里尔·哈里曼也发现,肯尼迪对这次会谈
感到非常震惊,十分不安,精神上真有点垮了。而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苏联外交
官列·谢夫琴科则说:“同肯尼迪会晤的时机很好,不过,外交部对会晤的印象不
怎么好。肯尼迪未能对付得了尼基塔,这很危险。尼基塔觉得肯尼迪是一个弱者,
认为他甚至可以恐吓肯尼迪。每个人都得意洋洋,这改变了我们在美国人面前的自
卑感。发现一位美国总统可以被吓往而不能以强硬的方式作出反应,这种心理作用
非常重要。”谢夫琴科还说,苏联领导人对冷战专家杜鲁门以及面带笑容但实际上
相当强硬的艾森豪威尔记忆犹新,而目前这个与他们打交道的约翰·肯尼迪当然也
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后来美苏之间屡屡发生对抗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但是,赫鲁晓夫当然失算了。能够在美国击败这么多候选人脱颖而出的肯尼迪,
当然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只不过,他确实需要在实践中磨炼。与赫鲁晓夫的每一
次对垒,对肯尼迪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机会。肯尼迪确实在这场斗争中
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意识到自己上当后,肯尼迪怒不可遏。关于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赫鲁晓夫已
经多次保证:苏联不会在美国的家门口部署进攻性武器,苏联的核武器威力已经足
够,用不着把核武器运到古巴去。可是,现在看来,这些信誓旦旦的保证全部是欺
骗,那么,美国以后如何同这样一个没有信用的领导人打交道?
但是,盛怒归盛怒,肯尼迪的行动并没有失去理智。在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吉
尔帕特里克和邦迪就为他开了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