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

第2章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第2章

小说: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种得吴王许其请成,回报越王勾践,告知吴王已经班师,遣大夫王孙雄,相随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大王渡江。
勾践闻言,不觉双眼流泪。文种道:“五月中旬为期已迫,王宜从速归去,料理国事,不必为无益之悲。”
勾践收泪,回到越都,见市井如故,丁壮萧然,甚有惭色。
留王孙雄居住馆驿之中,收拾库藏宝物,装成车辆;又选国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以三百人送吴王,三十人送太宰伯(喜否)。
王孙雄早已催促数次,勾践不得已,择定行期,对着群臣,挥泪说道:“孤承先人余绪,兢兢业业,不敢怠荒。如今夫椒一败,国亡家破,身为俘囚,此行有去日,无归日了。”
群臣闻言莫不悲切。文种上前说道:“昔者,汤囚于夏台,文王系于羑里,一举而成王业;齐桓公奔莒,晋文公奔翟,一举而立霸图。艰苦的境遇,正是天心欲其成就王霸事业的根基,大王善承天意,必有再兴之日,何必过于悲伤,自短志气!”
未知勾践听了文种之言,可以略减悲伤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六章江口送别

话说勾践听了文种相劝之言,止住悲伤。即日祭祀宗庙,请王孙雄先行一日,勾践同了夫人随后进发。群臣送至浙江之上。范蠡早在固陵,迎接越王,临水祖饯。文种举觞进祝道: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淹滞,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三觞。
勾践听毕,仰天叹息,举杯挥泪,默然无言。
范蠡进言道:“臣闻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不但君王也。”
勾践道:“昔尧任舜禹,而天下治,虽有洪水,不为大害。
寡人今将去越入吴,以国属诸大夫。诸大夫将何以慰寡人之望?”范蠡闻言,对同列诸臣道:“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今主上有去国之忧,臣吴之辱,以吾浙东之地,岂无一二豪杰,与主上分忧共难么?”
诸大夫同声说道:“谁非臣子,惟主上所命。”
勾践道:“诸大夫不弃寡人,愿各言其志。谁可从难,谁可守国?”文种答道:“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臣;与君周旋,临机应变,臣不如蠡。”
范蠡道:“文种自处已审,主上以国事委之,可使耕战足备,百姓亲睦。至于辅危主,忍垢辱,往而必返,与君复仇,臣不敢辞。”
范蠡言毕,群臣以次自述。太宰苦成道:“发君之令,明君之德,统烦理剧,使民知分,是臣之职分。”
行人曳庸道:“通使诸侯,解纷释疑,出不辱命,入不被尤,是臣之责任。”司直皓进道:“君非臣谏,举过决疑,直心不挠,不阿亲戚,是臣之职守。”司马诸稽郢道:“望敌设阵,飞矢扬兵,贪进不退,流血滂沱,是臣之本分。”司农皋道:“躬亲抚民,吊死存疾,食不二味,蓄陈储新,是臣之职事。”太史计倪道:“候天察地,纪历阴阳,福见知吉,妖见知凶。是臣之所司。”
群臣一一言毕,勾践道:“孤虽入于北国,为吴穷虏,诸大夫怀德抱术,各显所长,以保社稷,孤可以无忧欠。”
遂留群臣守国,独与范蠡同行。君臣在江口分别,莫不流涕。
勾践仰天长叹道:“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闻死,心中绝无怵惕。”遂登舟径去。送者皆哭拜于岸下,勾践绝不顾恋。
后人有诗咏此事道:斜阳山外片帆开,风卷涛声动地回。
今日一樽沙际别,何时重见渡江来。
越夫人据舷哭泣,见鸟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意甚闲话,不觉放声大哭,因作歌道: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
集洲渚兮优游,奋健翮兮云间。
啄素虾兮饮水,任厥性兮往远。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风飘飘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
心辍辍兮若割,泪泣泣兮双悬。
勾践见夫人悲伤作歌,心内不胜哀痛,勉强安慰夫人道:“孤之六翮备矣,高飞有日,夫人不必忧伤。”
越王既至吴界,先命范蠡往吴山,面见太宰伯(喜否),将金帛女子献上。
伯(喜否)问道:“文大夫何以不来?”范蠡答道:“为寡君守国,是以不得偕来。”
伯(喜否)遂同范蠡来见越王。勾践深谢其覆庇之德,伯(喜否)一力担承,许以不久便叮返国。
勾践闻言,心下略觉安稳,遂托伯(喜否)引见吴王,并求其在王前美言一二,以免受苦。伯(喜否)一一应承,约定次日,由伯(喜否)押送到吴下,面见吴王。
未知勾践见吴工时怎样看待,且待下文分解。

第七章石室忍辱

话说伯(喜否)押送勾践,来到吴下,引见吴王。勾践肉袒伏于阶下,夫人随在身后,范蠡将宝物女子开单呈献。越王勾践再拜叩首道:“东海役臣勾践,自不量力,得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使执箕帚,承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感戴。
勾践谨叩首顿首。”
夫差道:“寡人若念先君之仇,尔今日必无生理。”勾践重又叩首道:“臣实当死,惟大王怜之。”
其时相国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进前言道:“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性极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求免刑诛,一旦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归海,不可复制矣。”
夫差道:“孤闻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孤非爱越而不诛,恐见咎于天,致获罪谴。”
伯(喜否)道:“相国只知一时之计,不明安国之道。大王所言,诚仁者之语也。”
夫差不纳子胥之谏,受越贡献。使王孙雄于阖闾墓旁,筑一石室,将勾践夫妇贬入其中。去其衣冠,蓬首垢面,执养马之役。幸赖伯(喜否),私馈食物,得免饥饿。
每逢吴王出游,勾践手执马鞭,步行车前,吴人皆指点道:“此是越王,如今执奴婢之役于我国矣。”勾践惟低首忍辱,不敢多言。后人有诗咏勾践忍辱之事道: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志气尽销磨。
魂离故苑归应少,恨满长江泪转多。
勾践在石室二年,范蠡朝夕侍侧,寸步不离。忽一日,夫差召勾践入见,勾践跪伏于前,范蠡立于其后。
夫差对范蠡说道:“寡人闻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今勾践无道,国已将亡,汝君臣并为奴仆,羁囚一室,岂不可丑?寡人欲赦汝之罪,汝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去忧患而就富贵,汝意何如?”
其时勾践俯伏流涕,惟恐范蠡归顺吴国。只见范蠡稽首言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为善,致得罪于大王,幸大王不即加诛,得君臣相保,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愿已足,不敢仰望富贵。”
夫差道:“子既不移其志,可仍归石室。”范蠡道:“谨如君命。”夫差起入宫中,勾践与范蠡回至石室。
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锉养马,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阙之襦,汲水、除粪、洒扫;范蠡拾薪炊爨,面目枯槁。夫差时命人窥之,见其君臣力作,绝无几微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愁叹之声,以为勾践君臣无志思乡,早已置之度外。
一日,夫差登姑苏台,望见越王与夫人,端坐马粪之旁,范蠡操箠立于左侧,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
夫差回顾太宰伯(喜否)道:“越王不过小国之君,范蠡不过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心甚敬之。”
伯(喜否)答道:“不惟可敬,亦可怜也。”夫差道:“诚如太宰之言,寡人目不忍见,倘越王果能悔过自新,可以赦他之罪么?”
伯(喜否)道:“臣闻德无不覆,大王以仁圣之心,哀孤穷之士,加思于越,越岂无厚报?愿大王决意行之。”
夫差道:“可命太史择吉日,赦勾践归国。”伯(喜否)
密命家人于五鼓时,将喜信报知勾践。
勾践大喜,告于范蠡。范蠡道:“请为王占之。今日戊寅,以卯时闻信;戊为囚日,而卯复克戊,其爻曰:‘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祥反为殃。’虽有信,不足喜也。”勾践闻言,变喜为忧。
却说相国伍子胥,闻吴王将赦勾践归国,急急入见道:“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返,转祸成福,故桀为汤所致,商为周所灭。今大王囚越君而不诛,臣恐夏殷之患至矣。”
夫差听了子胥之言,复萌杀勾践之意,使人往召勾践。
未知勾践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八章尝粪复国

话说吴王夫差听了伍子胥之言,使人去召越王勾践,意欲杀之,以绝后患。早有太宰伯(喜否),暗中通信于勾践。
勾践大惊,急与范蠡计议。范蠡道:“王勿惧也,吴王囚主,已经三年,于三年之中不忍杀王,岂忍于一日之间杀王么?
王可放胆前去,不必忧虑。”
勾践道:“寡人所以隐忍不死,全赖大夫设谋保全,大夫既料定无事,孤当前去。”遂入城来见吴王。
谁知一连候了三日,吴王并不视朝。伯(喜否)从宫中出来,奉吴王之命,使勾践复返石室。勾践心中大疑,向伯(喜否)询问原由。
伯(喜否)道:“王惑于子胥之言,欲加诛戮,所以相召。
适有天幸,王忽感寒疾,不能起身。吾入宫问疾,因言‘禳灾宜作福事。今越王匍匐待诛于阙下,已逾三日,怨苦之气,上干于天,王宜保重,且暂时放还石室,待疾愈而后图之,未为晚也。’王听了吾之言,所以命君出城。”勾践闻言,感谢不已。回至石室。
匆匆已过三日。闻吴王病尚未愈,使范蠡卡其吉凶。蠡布卦既成,对勾践说道:“吴王不死,至己巳日,疾当减轻,壬申日,必定痊愈,愿大王请求问疾,倘得入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再拜庆贺,言病之起期。至期若愈,必然心感大王,可望其赦宥矣。”
勾践垂泪言道:“孤虽不肖,亦曾南面为君,安能含垢忍辱,为人尝泄便呢?”
范蠡忙道:“昔纣囚西伯于羑里,杀其子伯邑孝,烹而饷之。西伯忍痛而食子肉。夫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吴王有妇人之行,无丈夫之气,已欲赦越,忽又中变,不如此不足以取其怜悯,归国未知何日矣!”
勾践不得已,听从范蠡之谋,即日至太宰府中,请见伯(喜否)道:“人臣之道,主疾则臣忧。今闻主公抱病不瘳,勾践心中失望,寝食不安,愿从太宰问疾,以伸臣子之情。”
伯(喜否)道:“君有此美意,敢不转达。”伯(喜否)
入见吴王,陈说勾践想念之情,愿入问疾。
夫差在沉困之中,念其情,许之入见。伯(喜否)引勾践来到寝室。
夫差睁目言道:“勾践亦来见孤么?”勾践叩首奏道:“囚臣闻龙体失调,如摧肝肺,欲一望颜色而无由。”
其言未毕,夫差觉得腹涨欲泄,麾之使出。勾践再拜言道:“臣在东海,善事医师,观人泄便,能知疾之瘥剧。”遂拱立于户下。
侍人将余桶近床,扶夫差便讫,将出户外。勾践揭开桶盖,取其粪,跪而尝之。左右皆掩鼻。
勾践重行入内,叩首拜贺道:“囚臣敢敬贺大王,王之疾,至己巳日可瘳。三月壬申,即大愈矣。”夫差道:“何以知之?
“勾践道:“臣闻于医师,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今囚臣窃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是以知之。”
夫差大悦道:“勾践之事孤,可谓至矣,臣子之事君父,自古未闻有尝粪以决疾的。”
其时伯(喜否)在旁,夫差问道:“汝能为此事么?”
伯(喜否)摇首道:“臣虽甚爱大王,然此事则不能。”
夫差道:“不但太宰,虽吾太子,亦不能也。”
即命勾践:“离其石室,就便栖息,待孤疾愈,即当使之还国。勾践再拜谢恩而出。”
自此僦居民舍,执牧养之事如故。夫差病果渐愈,一如勾践所言之期。心念其忠,既视朝,命置酒于文台之上,召勾践赴宴。勾践徉为不知,仍然囚服而来。夫差见之,即令沐浴,改换衣冠。勾践再三辞谢,方才奉命,更衣入谒,再拜稽首。
夫差慌忙扶起,即出令道:“越王仁义之人,岂可久辱?
寡人将释其囚役,免罪放还。今日为越王设北面之座,群臣以客礼待之。”
遂揖让使就客位,诸大夫皆列坐于旁。
伍子胥见吴王忘仇待敌,心中含忿,不肯入座,拂衣而出。
伯(喜否)进言道:“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过,臣闻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日之席,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
相国刚勇之夫,故自惭不敢就。”夫差答道:“太宰之言可谓当矣。”
酒三行,范蠡与越王俱起,进觞为吴王寿,口致祝辞道:皇王在上,恩播阳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于乎休哉?传德无极。延寿万岁,长保吴国。
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富。
吴王大悦。是日尽醉方休,命王孙雄送勾践于客馆,三日之内,孤当送之归国。
次日,伍子胥入见,启奏吴王道:“昨日大王以客礼待仇人,果何见也?勾践内怀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大王受须臾之谀,不虑后日之患,弃忠直而信谗言,溺小仁而养大仇。
如纵毛于炉火之上,而幸其不焦;投卵于千钧之下,而望其必全,岂可得乎?”
吴王怫然道:“寡人卧病三月,相国并无一句好言安慰,是相国之不忠也;不进一好物相送,是相国之不仁也。为人臣不忠、不仁,要他何用?越王弃其国家,千里来归寡人,献其货财。身为奴婢,是其忠也;寡人有疾,亲为尝粪,略无怨恨之心,是其仁也。寡人若徇相国私意,诛此善士,皇天亦不佑寡人矣。”
子胥道:“大王何言之相反也?夫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越王入臣于吴,怨恨在心,大王何得知之?其下尝大王之粪,实上食大王之心,王若不察,中其奸谋,吴必为擒矣。”
吴王道:“相国置之勿言,寡人之意已决。”子胥知不可谏,郁郁而退。以至第三日吴王复命置酒于蛇门之处,亲送越王出城,群臣皆捧觞饯行,惟子胥不至。
夫差对勾践言道:“寡人赦君归国,当念吴之恩,勿记吴之怨。”
勾践稽首道:“大王哀臣孤穷,使得生还故国,当生生世世竭力报效,苍天在上,实鉴臣心。如若负吴,皇天不佑。”
夫差道:“君子一言为定,君其行矣,勉之勉之。”
勾践再拜跪伏,流泪满面,有依恋不舍之状,夫差亲扶勾践登车,范蠡执御,夫人亦再拜谢恩。一同升辇而去。后人有诗咏夫差纵放勾践之事道:越王已作釜中鱼,岂抖残生出会稽?
可笑夫差无远虑,放开罗网纵鲸鲵。
未知勾践归国之后,如何报仇,且待下文分解。

第九章矢志报仇

话说越王勾践登车之后,一直前进,回至浙江之上,望见山川重秀,天地再请,不觉叹息道:“孤自意永辞万民,委骨异域,岂期复得返国,奉祀宗庙!”
言罢,与夫人相对泣下,左右亦皆感动流泪。
文种早已探知越王将到,率领守国群臣,城中百姓,拜迎于浙水之上,欢声动地。
勾践命范蠡卜择吉日到国,范蠡屈指言道:“王欲择日,明日最吉。宜疾趋以应此吉期。”
勾践闻言,策马飞行,群臣追随拥护,星夜还都,告庙临朝已毕,心念会稽被困之耻,欲立城其地,迁都居之,以自警惕,专委其事于范蠡。
范蠡奉命之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规造新城,包围会稽山在内,又在西北卧龙山上建筑飞翼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外郭周围单单缺了西北一面,扬言臣服吴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