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学史 >

第20章

世界当代文学史-第20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作家萨特、波伏瓦和罗伯·格利叶一行,但这些作品依然受到思想文化界 

正统势力的猛烈抨击。 

    在六七十年代,作家为争得创作自由仍需付出高昂的代价。1964年,列 

宁格勒年仅24岁的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被法庭指控为“懒汉和寄生虫”, 

判处五年强制劳动,西尼亚夫斯基和凡尼尔两位作家在莫斯科被捕,罪名是 

在国外发表作品。他们后来均被驱逐出境。布罗茨基1987年以美国诗人的身 

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于60年代未又在国外出版了《第一圈》和 

 《癌病房》两部小说,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受到政府严厉惩处:剥夺公 

民权,并驱逐出境。 

     70年代以后文学创作中一个突出现象是长篇巨制不断涌现。西蒙诺夫的 

 《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三部曲,恰科夫 

斯基的五卷本小说《围困》都是“对战争事件作全景描写”,不仅写“战壕 

真实”,也写“司令部真实”。普罗斯库林的《命运》和《你的名字》两部 

曲对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进行立体镜式的反映和全方位透视,此外还有邦达 

列夫《热的雪》、《岸》,阿勃拉莫夫的四部曲《普里亚斯林一家》,阿纳 

尼耶夫的《没有战争的年代》,艾特玛托夫的《一日长于百年》和冈察尔的 

 《你的霞光》等。长篇叙事诗也再度复兴,主要有伊萨耶夫《记忆的远方》,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二百一十步》等。 


… Page 83…

     一批着力塑造“正面人物”的作品在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和表现上取得了 

成绩,如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贝科夫的《方尖 

碑》等六部战争小说,格拉宁的中篇 《克拉芙季娅·维洛尔》,索罗金的长 

诗《天鹅飞翔》,利帕托夫的中篇《普隆卡托夫经理的故事》,德沃列茨基 

的剧本《外来人》,罗佐夫的剧本《处境》和盖利曼的电影剧本《反馈》。 

    也有的作家更侧重于从道德批判的角度表现生活,如特里丰诺夫的中篇 

 《滨河街公寓》,沙特罗夫的剧本《明天的天气》,万比诺夫的剧本《去年 

夏天在丘里木斯克》,阿尔布卓夫的剧本《残酷的游戏》,罗佐夫的剧本《婚 

礼之日》,罗申的剧本《赶紧行善》,艾特玛托夫的中篇《白轮船》,利帕 

托夫的长篇《伊戈尔·萨沃维奇》等。 

     由于特殊的国际政治局势,当代东欧各国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同 

苏联保持了大体一致的趋势和风貌。虽然阿尔巴尼亚坚持霍查路线,孤立于 

国际社会之外,南斯拉夫走不结盟道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出现大的政 

治动乱,苏联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作家间的频繁交往使 

整个大环境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南斯拉夫是多民族国家,有悠久而多样的文学传统,20世纪以来,现实 

主义,表现主义及其它现代主义流派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战后安德里奇发表 

长篇小说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支纪事》和《女士》,1961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乔皮奇、卡列布、波特尔的小说,弗兰尼切维奇、奈斯 

基的诗歌也都各具特色。六七十年代以后长篇小说创作取得新的进展,产生 

 《旗帜》(克尔莱)等一批作品。 

     匈牙利1945年解放后,一批流亡作家回国。  1956年“匈牙利事件” 

使大批作家受牵连,60年代被捕作家大都获释,重新开始创作。戴里·蒂博 

尔发表《革出教门》、《没有判决》等小说,1964年他被选为柏林科学院名 

誉院士。卢卡奇的文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罗马尼亚是文学思想比较活跃的国家,达达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 

等现代派思潮都曾发生过影响,战后小说有巴尔布的长篇《坑》(1957), 

波波维奇的《权力和真理》(1973),萨多维亚努的历史小说《尼古拉与蹄 

铁》 (1952)等,诗歌则以贝纽克的政治抒情诗为最有名。 

     波兰在战后有两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位是以撒·辛格,1978年 

以《庄园》获奖;一位是契拉弗·米洛舒,1980年以《米洛舒诗选》获奖。 

另外,50年代的“黑色文学”、“清算文学”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小说、历史 

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都曾产生过影响。 

    保加利亚战后主要作家有维任洛夫,代表作为长篇小说 《干旱的平原》 

 (1952);迪莫夫擅长心理描写,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烟草》(1951), 

讽刺剧《带着泪痕的女人》(1959)和《罪人》(1961)等。此外有加贝的 

长诗、齐达罗夫和瓦西列夫的剧本。 

    捷克斯洛伐克文学进入当代之后,在诗歌与小说方面有长足的进展,诗 

歌在战后初期及50年代以赞美和平与新生活、批判法西斯战争为主旋律,六 

七十年代侧重于现代人心灵世界的的探索,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其中亚·塞 

弗特以其意境清新、韵律优美的《塞弗特诗选》荣获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 

60~80年代,米兰·昆德拉是十分活跃的小说家,他的几部主要作品和长篇 

小说《玩笑》(1968)、《生活在别处》(1973)、《为了告别的聚会》(1976)、 

 《笑忘录》(1976)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已被译成20多种文 


… Page 84…

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从80年代末开始,又陆续被译为中文出版,在中国赢得 

了大批读者。 

     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与西方国家交往日趋频繁,这将对东欧文学产生 

深刻影响。 



                        2。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苏联俄罗斯作家,美国苏联文学专家马 

克·斯洛宁称他为“另一个俄罗斯的代言人”,因为他尽管一生都住在苏联, 

从未出过国,但是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观照方式似乎对他没什 

么影响。从早年的诗歌到晚年的小说,他始终是个踽踽独行的异端分子,肖 

洛霍夫称他是“寄居蟹”,他坚持以自己的心感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因 

此他的作品总是不合流俗。他写的是俄罗斯的另一重现实。 

     帕斯捷尔纳克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美术学院教授,曾为托尔斯 

泰的小说作过插图,母亲是著名钢琴家。少年时代他沉迷于福音书、哲学和 

音乐之中,并苦学音乐理论和作曲达6年,但自学在音乐上难有作为,于是 

转而写诗,从十月革命前至40年代共发表近10部诗集,其中有10年潜心翻 

译莎士比亚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他的诗具有象征派的音乐感、未来的 

口语倾向和超现实主义的意象,因而他被誉为先锋派诗人的大师和领袖。他 

的诗作少用新奇和怪僻的词,但他追求奇特的表现,他会说“浪花烘焙着波 

涛,就像烘焙华夫饼干”,“我的亲吻就像壶中倒出的水那样流过你的胸脯”, 

 “远方惊慌失措,屋子摇摇欲坠,天空一片蔚蓝,像个久病初愈的人”,他 

也经常使用口语,故意混淆诗歌和会话的界限,他认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 

灵魂听世界”,其主要职责是“揭示或表现无人知晓的、无法重复的、独特 

的活生生的现实”。他关注事物的统一性、人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的命运, 

并作为人类创造精神的象征而永远保持艺术的敏感。 

     至40年代末,他觉得诗歌已不便于表达他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历史的深沉 

思考,于是在莫斯科郊外蜇居5年,写出了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他给国内出版社投稿,受到严厉批评,转而投给意大利出版商,1956年 11 

月小说在米兰出版,立刻引起轰动,有的评论家甚至将它同《战争与和平》 

相提并论。时隔一年多,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帕斯捷尔纳克。这 

一下激怒了苏联,舆论口诛笔伐,作协开除他会籍,高尔基文学院学生到他 

家示威,扔石头砸门窗,党政领导中有人宣布,既然帕斯捷尔纳克对苏联不 

满,他尽可以到“资本主义乐园”去,假如他前去领奖而不再回苏联,也决 

不追究。帕斯捷尔纳克急忙拒绝受奖,并致信赫鲁晓夫,恳求不要将他驱逐 

出境。此后,帕斯捷尔纳克又在一个小村庄度过寂寞的两年,于1960年5 

月30日病逝。 

      《日瓦戈医生》写的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前后俄国的生活,主人公尤里·日瓦戈是富商的儿子,但很早就被父亲抛弃, 

跟母亲相依为命,10岁时母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在别人抚养下,他生活在 

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圈子里。他在大学里学医,同时对哲学、历史、文学和宗 

教极有兴趣。这种身世和经历使他性格内向、严谨、冷静、善于思考,并富 

于同情心。对俄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他深有感触,认为十月革命是“高超的外 

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但他不能理解新生的苏维埃 


… Page 85…

政权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他认为暴力只能带来毁灭,只有善才 

能带来善。在急风暴雨般的动荡年代,他不愿违心地参与,同时又难以忍受 

局外人的孤寂与彷徨。他走遍俄国想寻找一个栖身之地,最后在乌拉尔山区 

住下来,爱上一个叫拉拉的女人。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他流浪到西伯利 

亚,在游击队里当医生,拉拉由于政治迫害而逃亡国外。日瓦戈回到莫斯科 

后,穷困潦倒,死在街头。 

     这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知识分子的心史、情史,它写了机缘、选择、 

欢乐、历险和死亡,写了人在天翻地覆的动乱年代里如何保持理智和尊严, 

寻求存在的意义,戏剧性事件与抒情描写融汇,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与深沉 

的哲理思考交混,既描绘了个人命运,又由此写出了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轨 

迹。作者对风景、季节的描写一往情深,同时寓意深厚:花开花落,春去春 

回,草木荣枯,星移斗转,而森林、大地、宇宙依然如故。在喧嚣纷乱的表 

层下面,深藏着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导引读者进入的是一个浩渺无际的精神 

空间。 



                 3。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1918~ )是战后苏联文坛另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作家。 

1962年,当他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批准在《新 

世界》月刊上发表时,公众对这匹文坛“黑马”一无所知,但是该期杂志总 

共9万余本在两天之内被抢购一空。次年小说出单行本,一次便印了70万册。 

当然,公众首先是为这部小说那惊世骇俗的题材所吸引;它是苏联文学中首 

开其端描述斯大林集中营生活的作品。随后不久,作者的文学奇才也得到普 

遍的赞赏,《真理报》甚至将他与列夫·托尔斯泰相提并论。但随后不久, 

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苏联国内又对他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60年代后期以 

后,他的作品只能在国外出版了。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 

在西欧出版,次年即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1970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 

奖授予索尔仁尼琴,其时他的创作生涯才刚刚进入第八个年头。此后他又在 

国外出版了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1)、《古拉格群岛》(共3卷1973 

—1976)等。1974年2月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同年10月被美国参议院授 

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后移居美国。 

     正如瑞典学院授奖辞所称,索尔仁尼琴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道主义 

精神,他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任何企图的批判, 

他对于从各种各样凶险的环境中顽强地表现出来的人的高贵品质的描写,对 

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时代的人都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人的责任、命运、尊 

严和价值的思考与他本人的身世密不可分,他的父亲作为沙俄军人战死在德 

国,使他成为遗腹子,他在卫国战争中身为炮兵连长曾两次获得勋章,但由 

于批评斯大林而被判刑8年,刑满后又被流放,1957年被宣布无罪,恢复名 

誉,此后又是由作品引起的一连串的大起大落,而且,差点死于癌症。个人 

的遭遇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的痛苦,对民族的苦难有更深切的感受。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主人公在战场上被德军俘获,逃回自 

己的部队后却被当做间谍判刑8年。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设法在冻、饿与 

苦役的折磨中多喝一碗汤,弄到一小撮烟叶,使自己能活下来。 

      《第一圈》显然是以但丁《神曲》中的第一重地狱作比喻,根据作者的 


… Page 86…

亲身经历写成,描述的是一所特别监狱的情况。在这里,职业革命家,科学 

家和技术专家们由于误入“背离了正道的历史漩涡”而在铁丝网和高墙之内 

痛苦地消磨自己的生命。 

     比起这部文笔犀利、讽刺辛辣的作品,《癌病房》的调子要和缓得多, 

作品中充满了象征与隐喻,对现实的描写也远远超出了现实本身的意义,具 

有了寓言性质。在癌病房里,有靠着诬陷谄媚而爬上领导岗位的鲁萨诺夫, 

在疾病与死亡面前,他仍然以自己的级别和职位压人一头;有在政治旋涡中 

被随意抛掷,又身患绝症,“跟呆头呆脑的鸡似的,每只都面临着喉管上挨 

一刀的命运,可还都叽叽咕咕、到处觅食。一只被抓去宰了,而其余的还在 

刨土觅食”;也有死到临头还在偷偷跟人学拉丁文的书生。 

     癌症楼如同监狱,而且是狱中的死牢,人体的恶性肿瘤就像民族肌体上 

的疾患,横行无忌的腐败、欺诈、邪恶、道德沦丧,人的尊严被随意践踏, 

病房外的社会更不健康,因此他们许多人宁肯忍受病痛的折磨,终老于此, 

也不肯跨出这“死牢”一步。 

     但是即使是在这种绝境之中,生命之舟也没有轻易降下自己的帆,人性 

的光辉依然耀眼夺目。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在与病魔的搏斗中,猛然注意 

到女人的腿,手臂和身体,情欲的本能和欲望勃然而起,他爱上了女护士卓 

娅。为了不影响情欲,为了爱,他们扔掉了按治疗程序需要注射的阻止癌细 

胞扩散的激素,在笼罩着死亡气息的病房里做爱。“那怕是在墓道的入口处”, 

生命的激情也要自由喷射。作者以性爱为中心,谱写了一曲人性、人情、人 

的自由意志与人格尊严的赞歌。 

     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中,既有列夫·托尔斯泰那样博大而宽厚的爱心, 

又有陀思妥也夫斯基那样对人生世相的深刻洞见,在细节描写上,则像福楼 

拜一样精确细腻。《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主人公将粥碗舐得精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